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分封制度历史介绍

古代分封制度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823 更新时间:2024/2/5 16:15:31

中国最早的分封制,可以追溯到上古炎黄时期,《史记·五帝本纪》有记载:“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黄帝于涿鹿之野擒杀强大的蚩尤后,“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为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

从中可以看出,分封制在炎黄时期就已经产生,只不过当时的各个诸侯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诸侯“只是后来的称呼而已。分封制经过五帝三代的不断发展,达到巅峰时期的时候是西周。

周天子分封诸侯,立七十一国,直接将分邦建国制度推到顶峰!

周天子分封示意图

常言道,存在即是合理。分封制的产生,并非无缘无故空穴来风。天高皇帝远,所以为了兼治天下,帝王和诸侯分而治之。和平时期,诸侯有权管理自己的封地,听从天子的命令,为天子镇守疆土,按时缴纳贡税;有战争发生,诸侯就必须随从作战。这样既能捍卫王室,还能控制诸侯,稳固统治。但凡事都有它存在的对立面,随着诸侯国日益强大,不听命天子十有八九,王权衰弱正常不过。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国时期七国争雄,虽然周王室依旧存在,但也管不着各个诸侯国你方唱罢我登场!

秦朝郡县制

秦始皇嬴政就聪明多了,奋六世之余烈,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所以统一六国后,直接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不仅如此,为将权力集中在中央,连地方官的任免都是始皇帝一人说了算,这个就叫做官僚统治,而周朝时期将土地分封给亲戚功臣那叫血缘统治。

分封制是周王室混乱的根源所在,秦朝灭亡后,后来项羽刘邦为何又要倒行逆施?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

项羽除了自封西楚霸王之外,还另外分封了灭秦有功的十八路诸侯。为什么要分封?大厦之立,非一木支撑。非常时刻当用非常手段,这无可厚非。但是关于项羽的分封,完全是按照他自己的意志来策划的。比如按军功分配土地,又把是否随从入关作为衡量军功的基本尺度,齐相田荣、赵将陈馀等人因没有入关,未被封王。分封中贯穿着不公平与主观意志,虽然项羽一人独操宰割之刀,四个月所有诸侯就完成赴国,但是危机重重可想而知!

刘邦分封异姓王

刘邦的分封就与项羽有所不同。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实行的是分封制与郡县制两制即”郡国并行制“的方式。分封制虽然在周朝与项羽时期就是失败的,这个观念在天下人心中还是影响深远,但是对于那些强大的异性诸侯,刘邦也不敢小看,不封王就会对自己产生威胁。大封异姓王是刘邦的妥协,实行郡县制才是刘邦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封王是一时,集权才是一世。

总的来说,项羽和刘邦之所以倒行逆施分封诸侯,但是性质却和周王室封邦建国有所不同。

标签: 分封

更多文章

  • 元朝行省制度有哪些职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行省制度

    元代各地的租税征收,主要采取路府总领,"府科于州,州科于县,县科于民",逐级科级的方式。但是,在"腹里"以外的行省辖区内,路府州县的赋税征收,又需要受行省的综领和监督。首先,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的赋税数额、征收方式,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高低上下、此增彼减的调整权。对辖区盐、酒、金银、市舶等

  • 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行省

    洪绂说,元行省是“中古殖民地制度之遗物”,“省区即军区”,“皆为军事控制区域,各拥相当军需资源;藉以供养驻军,镇压地方,其目的乃以武力维持专制统治与剥削”。钱穆说,元行省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ldq

  • 元朝实行行省制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元朝

    自元行省始,行省三司督抚的高层督政区体制较稳定地确立了下来。然而,元代行省制的目的与历史作用究竟如何?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元廷设置十行省的目的和作用,各有侧重,并不完全一致。如

  • 元朝行省制的双重性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元朝

    自元行省始,行省三司督抚的高层督政区体制较稳定地确立了下来。然而,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究竟如何?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元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

  • 明朝政治制度历史介绍 明朝中央与地方官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

    朱元璋在起义过程中,凡略定的地方,都沿袭元朝行中书省的制度,设置行中书省,或中书分省。行中书省的负责人叫参知政事和平章政事,省内设置的机构和官吏,大体上和中书省相同。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合称都、布、按三司

  • 明成祖朱棣称帝后是怎么处理其他宗族藩王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成祖

    发生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至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的“靖难战争”,是明朝第一场皇室内战。开国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打“奉天靖难”和恢复“洪武旧制”的旗号,从北平起兵造反。历经三年苦战,最终把他的侄子朱允炆赶下了皇位

  • 元太宗时期的汉人是什么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太宗

    生命可贵,无法用价格衡量。然而,这句话放到古代未必适用,起码在元太宗窝阔台嘴里,人命成了可以用“条”和银两进行换算的有价之物。《元史》中记载了一则耶律楚材劝说皇帝戒杀的典故,在这则典故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黎民苍生的性命在皇帝眼中,是与猪牛羊无异的商品。元太祖铁木真生前,与西

  • 商鞅变法两次变更内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商鞅变法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一公元司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卫国君之后,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因后来立有军功,被秦孝公封为商地,人们称之为商鞅。商鞅生活的年代,当时的秦国,虽先有开国君主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得秦地,成为始封国君;中有秦襄公

  • 什么是宗法制?古代嫡、庶之间的差别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宗法制

    嫡庶有别、长幼有序,几乎是我国古代宗法制度的核心。而这一体系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近乎冷酷的森严等级。所谓的宗法制,用学术的语言来说,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共同的祖先为旗帜,在宗族内部严格区分尊卑、长幼,并对继承顺序、地位、相关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划分的一套体系”。说的直接点

  • 卫满朝鲜政权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朝鲜

    卫氏朝鲜是朝鲜历史上的第二个政权,是朝鲜历史上最早被考古证明的国家。同被这个政权推翻的箕氏朝鲜一样,都是由中国改朝换代的失败者建立的国家。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的发小燕王卢绾叛乱,失败后逃往匈奴,与他一起的有卫氏朝鲜的始祖卫满。卫满率领部属1000余人先逃往匈奴,后又从匈奴逃往了朝鲜,推翻了由商朝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