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为什么要选在泰山举办封禅仪式?

秦始皇为什么要选在泰山举办封禅仪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909 更新时间:2024/1/26 22:41:42

封禅,实际上分为两个步骤:“封”为祭天,“禅”为祭地。专指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专程到特定地点举办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封与禅一般都是同时进行,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封的仪式要比禅的仪式隆重许多。

这是因为天是高高在上的,地被天所笼罩。按阴阳五行学说来阐释,天为阳、地为阴,所以天高于地。

这个礼仪的历史很悠久:

“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管子·封禅篇》)

据《管子》的说法,远古的夏商周三代,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天子,曾经有过封禅的行为了。

史记中也记载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也有过封禅的想法:

“……寡人召集兵车盟会三次,乘车盟会六次,九次会合诸侯,匡正天下于一统。过去三代开国天子,与此有何不同!我想要封祭泰山,禅祭梁父。”《史记·齐太公世家》

齐桓公觉得自己南伐北战,东征西讨,天下诸侯都要听他的调遣。此时自己的文治武功已经达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成就。

他觉得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天子也不过有此功业罢了,所以他要去封祭泰山,禅祭梁父,以告天下。

但齐桓公的想法遭到管仲的劝谏,劝谏不成,又从技术上打消了齐桓公的想法。

以上所有的,都是传说而已,并没有确证。

真正有历史记录的封禅仪式,是从秦始皇开始的,而且所选地点为泰山。

为什么要选在泰山举办封禅仪式?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说得非常清楚:

“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白虎通义》汉·班固)

古代的封禅仪式是皇帝举行的国家最高祭祀大典,也是皇帝与天沟通的最佳机会。

举办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向天告太平,对佑护之功表示答谢;当然帝王在祷告时要报告自己的显赫政绩,以表明自己取得这些丰功伟绩都是来自于上天的护佑。

所以,他们要选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举办才行。

泰山是五岳之首,在中国的东部地区,它是最高的一座山。

泰山有个观日峰,在那里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太阳冉冉升起,这时便于皇帝与天进行近距离的沟通,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直通帝座”。

正由于泰山有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文化积淀,所以帝王在那里宣扬自己的伟大功业,塑造光辉形象,对于提升自己的历史地位,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于封禅仪式,司马迁《史记·封禅书》中说,“故其仪(仪式)阙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也就是说古人虽有记载,但各朝各代的封禅仪式不尽相同,一般程式大体如下:

汉武帝封禅前曾召集儒生讨论,但这些儒生也没有人知道封禅的礼仪,于是汉武帝就自定了礼仪程序。

他先到梁父山祭地,然后泰山设坛祭天。天坛直径有一丈二尺,高九尺,在天坛下面埋下了“玉牒书”。

这个仪式结束后,汉武帝带着几名股肱之臣登泰山顶,再次祭天。

第二天从山上下来后,又在泰山山麓再次祭地。

祭祀所用物品都是各地珍贵的飞禽走兽及白雉诸物,并以五色土杂封。

在隆重的乐声中,汉武帝身穿黄色衣服,亲自跪拜。

封禅毕,他下诏改元。此后历代封禅,程序基本类同。

但不是所有帝王都有资格来封禅,必须是帝王中的杰出代表才行,怎么来衡量一个帝王的丰功伟绩呢?要达到3个条件:

一、完成改朝换代,国家统一。

二、帝王的政绩卓著,要国泰民安、国富民强。

三、必须有祥瑞出现。

前面两个条件是通过努力就有可能达到的,第三个条件就只能凭运气了。也就是古代所说的看天意。

自古以来,举行过封禅的帝王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7位。

这7位皇帝中,武则天独辟蹊径,是在嵩山举行的封禅仪式。所以正儿八经在泰山封禅的,只有六位皇帝。

在封禅的6位皇帝里头,他们都达到以上3个标准了吗?按一般的认知,都认为这里头宋神宗离标准很远,属于鱼目混珠之类的。

但是真正有资格举办封禅仪式的,像刘邦李世民等等,他们因为各种原因,生前都没有完成此宏愿。

在宋神宗泰山封禅之后,后来的帝王觉得这么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怪物,把神圣的封禅仪式当儿戏了,把“五岳独尊”的泰山也给玷污了,所以,以后的皇帝都羞于再到泰山封禅了。

到了明朝的朱元璋时期,他下旨废去泰山“东岳天齐仁圣帝称号”,泰山的神圣光环给去掉了。

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建成了北京天坛和地坛,此后,这些地方就取代了泰山,成为帝王祭祀天地的地方。

从此以后,帝王再登临泰山,只是祭祀,而不是封禅。清朝的康熙、乾隆就多次到泰山祭祀,但不能称之为封禅。

标签: 秦始皇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称王顺序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侯国

    西周时期,天下只有周天子一个王;春秋时期,三个子爵国僭越称王;战国时期,大王满地走!1、楚国第一个僭越称王商朝时,楚人在部落之争中落败被迫迁至南方,与百越地区蛮夷部落杂居。周文王时期,楚人首领鬻熊来到其身边为推翻商朝出谋划策,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并没有分封楚人,直到周成王时期,才分封楚国为子爵国。诸侯

  • 姜维的北伐拥有多少兵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姜维

    诸葛亮死后,北伐的任务还并没有完成,所以北伐的重担就落在了姜维的身上。不过总体来看,姜维北伐的次数更多,而且战绩也比诸葛亮更好。但当时的蜀国已经也禁不起这种北伐的强度了,非常的损耗国力。所以姜维北伐才会被成为是穷兵黩武。那你们知道姜维在北伐的时候一共有多少兵力么?为什么姜维北伐的效果比诸葛亮还好一些

  • 北宋婚礼风俗有哪些 宋朝结婚都有哪些流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宋

    在我国古代,不管是结婚也好,接亲也好,都是有各自的风俗和流程的。对于这个事情,且是不管在哪个时期,都有各自地方的风俗,当然没个地方的风俗肯定都不一样的。那么在北宋时期,婚礼的风俗有哪些呢?结婚的整个流程都有哪些?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北宋婚礼风俗有哪些宋朝结婚都有哪些流程1、北宋婚礼风俗有哪些

  •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商鞅变法

    说到这个“商鞅变法”,相信大家应该都有听过,毕竟这个事件在历史上确实是非常的出名。那么“商鞅变法”是在哪个朝代发生的事情呢?这个变法的内容是什么?推行这个变法之后,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商鞅变法是哪个朝代发生的商鞅变法的内容和

  • 汉武帝晚年发动“巫蛊之祸”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武帝

    公元前90年,已经六十六岁高龄的汉武帝刘彻在冷清的未央宫中忽然从梦中惊醒他又梦到了去年被迫在湖县自杀的太子刘据。他回忆起这个从小及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嫡长子,想到父子俩这几十年来的亲密时光,他不禁泪流满面。在平复情绪之后,汉武帝拿起桌案上的奏折,突然看到一个叫田千秋的郎官的奏折,上面写到“子

  •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北魏孝文帝

    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时期评价非常高的一位皇帝。拓跋宏继位时只有5岁,由他的祖母文明太后执政,而文明太后对拓跋宏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拓跋宏天资聪慧,加上他勤奋好学,亲政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改制,例如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汉语代替鲜卑语、实行均田制等。期间,拓跋宏还做出了一个比较重大的决定,就是迁都洛阳。迁都洛

  • 如何评价金宣宗完颜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金宣宗

    完颜珣(1163年4月18日-1224年1月14日),本名完颜吾睹补,大兴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金世宗完颜雍庶长孙,金显宗完颜允恭的庶长子,金章宗完颜璟异母兄,母为昭华刘氏。金朝第八位皇帝(1213年9月22日-1224年1月14日)。初封温国公,授特进之职,后赐名珣。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

  • 宋朝300年为何出现多次太后垂帘听政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垂帘听政

    中国历史上从战国时的秦开始就有太后听政,一直到清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太后听政多援引外戚,扰乱朝政,所以对太后听政的评价总体不高。但宋朝垂帘听政的太后却获得很高的评价,且垂帘人数较多。宋朝能够多次出现太后垂帘听政根本上是因为其听政没有对朝政造成危害,当国家处于特殊时期时,她们垂帘听政,保证了皇位的顺利传

  • 西域三十六国主要是指哪些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西域

    “西域”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当时指的是汉朝统辖领域以外的西北诸国,包括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阿尔泰山以南和昆仑以北的地区。而“西域三十六国”这一词则出现在班固的《汉书·西域传》。汉朝时期,在塔里木盆地周围以及天山山谷

  • 宋朝300年武将权力的历史变迁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将

    南宋其他史籍也偶见记载,《云麓漫钞》称:“人自为法,时有‘岳家军、‘张家军之语。”,“会诸将稍姿肆,各以其姓为军号,曰‘韩家军、‘岳家军。此外,南宋“部曲”在某种程度上也被用于指称&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