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维的北伐拥有多少兵力?

姜维的北伐拥有多少兵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969 更新时间:2024/2/2 0:57:10

诸葛亮死后,北伐的任务还并没有完成,所以北伐的重担就落在了姜维的身上。不过总体来看,姜维北伐的次数更多,而且战绩也比诸葛亮更好。但当时的蜀国已经也禁不起这种北伐的强度了,非常的损耗国力。所以姜维北伐才会被成为是穷兵黩武。那你们知道姜维在北伐的时候一共有多少兵力么?为什么姜维北伐的效果比诸葛亮还好一些呢?

诸葛亮死后,姜维接过了他北伐的旗帜,只不过由于双方国力差距的拉大,姜维将诸葛亮的运动战改为了更为彻底的游击战,史称“偏师西入”,其中规模比较大的一次是在蜀延熙九年、十年(公元246、247年)的狄道之战;一次是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的牛头山之战。

蜀延熙九年时,魏国陇西、南安、金城、西平等地羌胡少数民族第N次爆发叛乱,这次叛乱著名的饿何,烧戈(这是两个部落名称,在三国游戏里经常以一个人的名字出现。),伐同,蛾遮塞等部少数民族联合起来叛乱,规模很大,甚至可以“围攻城邑,南招蜀军”(《三国志·郭淮传》),之后,著名的少数民族领袖治无戴也开始相应这次叛乱,让整个魏国的西部乱一塌糊涂。这个时候负责雍凉地方军事的郭淮拿出了自己的平叛方案:淮军始到狄道,议者佥谓宜先讨定枹罕,内平恶羌,外折贼谋。淮策维必来攻霸,遂入沨中,转南迎霸。(《三国志·郭淮传》)

首先占据狄道,这个地方刚好是北面叛乱的羌、胡人和南面来增援的蜀军回合的必经之路。这样一来,郭淮就占据了整个战场的中央位置,向东有自己稳固的后方基地南安、天水,向西北可以讨伐在白土、河关、袍罕方向的少数叛乱军,向南可以支援驻扎在为翅的征蜀护军夏侯霸的部队,阻挡姜维的蜀军。大魏征西将军郭淮不愧是军中老将,深通韬略,一出手就占据了舞台的正中央,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郭淮的布置虽然可保万全,但终究缺乏主动性,将战场的主动权交给了姜维。天水麒麟儿开始施展自己的奇谋,反击郭淮。首先姜维主动出击为翅夏侯霸。郭淮一看姜维出动了,立即率军前往为翅支援夏侯霸,这样一来姜维利用自己的佯动吸引住了魏陇西军最精锐的郭淮和夏侯霸部,让西北方向的治无戴可以有时间集结兵力部众准备南迁之举,此时如果治无戴南下狄道,数万少数民族部队和蜀军回合将对陇西魏军形成夹击之势。

但这个时候治无戴突然心思起了变化,眼见魏军主力没有奔自己来,这位少数民族首领心情大好,觉得可以大干一场,甚至裂土河西,称王称霸也是可以的,所以,他放弃了投奔蜀国的最好时机,率领他的部下向魏国陇西的武威郡杀了过去。这就叫耗子腰里别了杆枪,起了打猫的心思。郭淮可是一代名将,一见治无戴去打武威,反手一招“围魏救赵”攻向治无戴的后方基地西海,治无戴瞬间懵掉,率军回救老巢,结果被郭淮中途埋伏,在龙夷北方被郭淮伏击,全军崩溃。(《三国志·郭淮传》:治无戴围武威,家属留在西海。淮进军趋西海,欲掩取其累重,会无戴折还,与战於龙夷之北,破走之。)

老窝被人端了,兄弟被打散了,怎么办?只能搬家了。

于是治无戴只好放弃割据河西的打算,转头向南和姜维汇合,将整个部落迁回蜀地。姜维守信而来“出石营,从强川,乃西迎治无戴,留阴平太守廖化於成重山筑城,敛破羌保质。”(《三国志·郭淮传》)从姜维的这个部署可以发现他深得诸葛亮真传,未虑胜,先思败廖化在成重山修筑城池保障自己的侧后和退路。

这时,郭淮放弃了和夏侯霸汇合,率领所部人马进攻廖化部据守的成重山。这一次郭淮失去了一贯的冷静,因为他夫人是王凌的妹妹,此时王凌因为在淮南谋反,已经被司马懿灭了三族,郭淮的老婆自然也在三族之内,为了保全老婆,郭淮在陇西更是拼命表现,试图用战功换老婆一条命,真是好老公啊!本来,夏侯霸与郭淮的兵力加起来要远远多于姜维,但是郭淮放弃与夏侯霸会师后兵力反而比姜维少。而且,近半年以来,郭淮军团转战河西各地,早已疲惫不堪,遇上姜维率领的精锐的虎步军团,郭淮虽然击破了廖化的营寨,但再也没有力量对付姜维虎步军团的攻击,本来连贯的防线被虎步军和羌胡骑组成的步骑混成部队连续冲击终于被突破,治无戴和他的人民也得以在姜维的掩护下安全来到了可以安居乐业的蜀汉帝国。

此战,蜀军的战役目标就是迎会治无戴部,最终姜维所部完成了自己的战役目标,治无戴被安置在了蜀地。从战略上来讲,这接近一年的折腾让魏国的陇西地区被弄得民穷财尽,魏国为了恢复陇西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相应的,姜维的损失却不大,虽然廖化的部队有些伤亡,但治无戴的举众来降足以弥补这个损失。不仅如此,此战也符合姜维的战略设计,让陇西变成蜀国和魏国之间的缓冲区,从而缩小蜀国的防御正面,进一步增加魏国进攻蜀国的难度。姜维此战得到了蒋琬的认可:“偏师入羌,郭淮破走”(《三国志·蒋琬传》)。通过这一系列军事实践,姜维对自己的军事力量和军事能力越来越有信心,于是他决定冒一次险。

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姜维再次率领自己的虎步军团出祁山,这一次姜维决定在曲山筑麴城,派亲信牙门将苟安和李歆驻守,准备对陇西地区展开逐步蚕食。但这次姜维遇到了一个新对手陈泰,陈玄伯。陈泰是曹魏名称,九品中正制的创始人陈群的长子,属于颍川士族中的名门。由于陈群与司马懿家族交好,陈泰也与司马懿家族关系密切,高平陵之变陈泰是和蒋济一起骗曹爽放下武器的重要帮凶之一。因此,陈泰深得司马家族信任。相较于和王凌关系密切的郭淮,陈泰此时出现在雍凉军区,实际上就是司马家族对曹魏四方之都洗牌的开始。郭淮已经不受信任,陈泰虽然只是雍州刺史,但是却可以在实际作战中指挥郭淮行动。面对蜀军的进攻,陈泰提出了自己的方案:“麹城虽固,去蜀险远,当须运粮。羌夷患维劳役,必未肯附。今围而取之,可不血刃而拔其城;虽其有救,山道阻险,非行兵之地也。”(《三国志·陈泰传》)这个计划说白了就是“围点打援”,最终夺走蜀军的两座城市,明显和之前郭淮野战求胜的风格不符。若是郭淮用兵,应该会以此二城为诱饵,引诱更多的蜀军前来送死。但是此刻,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郭淮没有提出任何意见,按照陈泰的谋划执行行动。

这一下反倒大大出乎姜维的意料。因为他一直以为自己的对手是郭淮,而姜维是很了解自己在魏国时的这个老上司的,他不是一个会贪图蝇头小利的军事指挥官,关键时刻敢打敢拼敢于负责是郭淮一向的作风,怎么会这次突然一反常态的去包围蜀军一千人的前线据点?于是姜维亲自率领虎步军团来救苟安、李歆:“维果来救,出自牛头山,与泰相对。”(《三国志·陈泰传》)这时陈泰再次显示出他和郭淮不一样的地方:“兵法贵在不战而屈人。今绝牛头,维无反道,则我之禽也。”(《三国志·陈泰传》)更有意思的是陈泰竟然可以:“敕诸军各坚垒勿与战,遣使白淮,欲自南渡白水,循水而东,使淮趣牛头,截其还路,可并取维,不惟安等而已。”(《三国志·陈泰传》)也就是说决定学司马懿的乌龟战法不和姜维对打,就是坚守不战。这又一次出乎姜维意料之外,因为郭淮哪怕兵力不足,也不会喜欢固守的,一定会主动出击。更绝的是陈泰作为雍州刺史还可以指挥郭淮去断姜维的后路,姜维一时之间脑子有点乱,得好好捋一捋,敌将这个套路变化的有点快,自己没跟上,眼见后路要被断了,没办法只好退兵,算是被新来的陈泰摆了一道:“维惧,遁走,安等孤县,遂皆降。”(《三国志·陈泰传》)

此战失利蜀军损失并不大,只有苟安、李歆千把人。沿途姜维带着虎步军来回游行了一把,一仗都没打上。但对姜维心理的震撼应该是很大的。《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自己对于这个新对手陈泰的了解太少,这次算是着了道了。姜维一面埋怨自己计划不周,一面开始仔细的研究这个对手。他很快发现陈泰只是个战略层面的指挥官,对战术指挥并不内行,虽然战略上没有太多问题,但真正打起来,姜维自信自己和虎步军可以给他个好看,不会再便宜他了。因为陈泰的作战思想特别求稳和司马懿很像,所以面对这样的对手必须在兵力上占优势,方可放手歼敌,仅仅靠虎步军团,可以击溃对手,却很难全歼,于是姜维向费祎打报告,要求增加兵力,进攻陇西。

出乎意料之外,诸葛亮的继承人费祎此时已经背叛了诸葛亮的遗志转向反面,他对姜维说:“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三国志·姜维传》)

姜维愤怒了!如此退缩苟且,你还是丞相的继承人嘛?你懂丞相嘛?但愤怒之后姜维也无可奈何。因为这不仅仅是费祎一个人的说法,更代表了很多人心里所想。这些人即包括原来的“益州土豪集团”、也包括了“刘璋东州集团”甚至还有很多“后主守业集团”的成员,就连刘禅本人,可能也都是这样想的。姜维突然发现,自己根本就是孤家寡人,表面上大家都把“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当做口号。实际上都想的是:“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只有他还在努力。前面有神一样的对手(郭淮、陈泰、邓艾等),后面是猪一样的队友: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三国志·姜维传》)太难了!

标签: 姜维

更多文章

  • 北宋婚礼风俗有哪些 宋朝结婚都有哪些流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宋

    在我国古代,不管是结婚也好,接亲也好,都是有各自的风俗和流程的。对于这个事情,且是不管在哪个时期,都有各自地方的风俗,当然没个地方的风俗肯定都不一样的。那么在北宋时期,婚礼的风俗有哪些呢?结婚的整个流程都有哪些?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北宋婚礼风俗有哪些宋朝结婚都有哪些流程1、北宋婚礼风俗有哪些

  •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商鞅变法

    说到这个“商鞅变法”,相信大家应该都有听过,毕竟这个事件在历史上确实是非常的出名。那么“商鞅变法”是在哪个朝代发生的事情呢?这个变法的内容是什么?推行这个变法之后,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商鞅变法是哪个朝代发生的商鞅变法的内容和

  • 汉武帝晚年发动“巫蛊之祸”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武帝

    公元前90年,已经六十六岁高龄的汉武帝刘彻在冷清的未央宫中忽然从梦中惊醒他又梦到了去年被迫在湖县自杀的太子刘据。他回忆起这个从小及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嫡长子,想到父子俩这几十年来的亲密时光,他不禁泪流满面。在平复情绪之后,汉武帝拿起桌案上的奏折,突然看到一个叫田千秋的郎官的奏折,上面写到“子

  •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北魏孝文帝

    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时期评价非常高的一位皇帝。拓跋宏继位时只有5岁,由他的祖母文明太后执政,而文明太后对拓跋宏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拓跋宏天资聪慧,加上他勤奋好学,亲政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改制,例如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汉语代替鲜卑语、实行均田制等。期间,拓跋宏还做出了一个比较重大的决定,就是迁都洛阳。迁都洛

  • 如何评价金宣宗完颜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金宣宗

    完颜珣(1163年4月18日-1224年1月14日),本名完颜吾睹补,大兴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金世宗完颜雍庶长孙,金显宗完颜允恭的庶长子,金章宗完颜璟异母兄,母为昭华刘氏。金朝第八位皇帝(1213年9月22日-1224年1月14日)。初封温国公,授特进之职,后赐名珣。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

  • 宋朝300年为何出现多次太后垂帘听政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垂帘听政

    中国历史上从战国时的秦开始就有太后听政,一直到清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太后听政多援引外戚,扰乱朝政,所以对太后听政的评价总体不高。但宋朝垂帘听政的太后却获得很高的评价,且垂帘人数较多。宋朝能够多次出现太后垂帘听政根本上是因为其听政没有对朝政造成危害,当国家处于特殊时期时,她们垂帘听政,保证了皇位的顺利传

  • 西域三十六国主要是指哪些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西域

    “西域”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当时指的是汉朝统辖领域以外的西北诸国,包括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阿尔泰山以南和昆仑以北的地区。而“西域三十六国”这一词则出现在班固的《汉书·西域传》。汉朝时期,在塔里木盆地周围以及天山山谷

  • 宋朝300年武将权力的历史变迁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将

    南宋其他史籍也偶见记载,《云麓漫钞》称:“人自为法,时有‘岳家军、‘张家军之语。”,“会诸将稍姿肆,各以其姓为军号,曰‘韩家军、‘岳家军。此外,南宋“部曲”在某种程度上也被用于指称&ldquo

  • 赵匡胤西巡洛阳的目的是什么?迁都洛阳的计划为何没有实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匡胤

    大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三月,宋太祖赵匡胤西巡洛阳。此时大宋已经统一了中原以至整个南方,实现了自晚唐以来二百多年间中原王朝最接近于大一统的局面。尽管北方仍有强邻,但开国十六年来,大宋国力日强、国运大盛,所以,在随行的文武群臣们看来,此次圣驾西幸应该是一次充满温情的怀旧之旅。然而,此次西巡却并非都

  • 宋江起义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江

    说到水浒传里面的宋江,他可是梁山上面众多好汉的头领,对于他而言,可是很多好汉的救命恩人。至于宋江起义这个事件,大家应该都熟悉,在水浒传中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那么这个宋江起义在历史上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吗?宋江起义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江起义是真实事件吗宋江起义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