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晚期洋务运动时期的铁路发展历史介绍

清朝晚期洋务运动时期的铁路发展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762 更新时间:2023/12/15 3:27:49

封建思想之下的许多行为和言论都是非可笑的,而在洋务运动中这样可笑的言行更加让人觉得,在封建统治之下人们消息闭塞,对于新鲜的事物不但不会主动了解来接受,而是加以嘲笑和反对,可见那个时候的人们是如的愚蠢而不自知。这种显现在洋务运动时期的铁路一事上体现的更加明显。那么在洋务运动时期的铁路上发生了什么呢?

洋务运动的铁路发展

鸿章曾经在唐山一带的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煤矿,于是便开始轰轰烈烈的开展了煤矿这类的事情,而且结果也是非常喜人的,但是如果想要把这些煤矿运送出去,那么一条快捷的铁路是一定要有的。要知道李鸿章可是深受西方思想和行为影响的人,于是他在朝廷之上便说出了自己想要修筑一条铁路的意见,其实在洋务运动时期的铁路人们还是比较陌生的,果不其然他受到了非常大的困扰和阻挠。

在许多人听说修铁路不仅要在地下挖掘,而且火车还会发出非常大的声响时,反对和抵抗的声音开始不绝于耳,最后无奈之下也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那么洋务运动时期的铁路到底遭遇了什么呢?首先持反对态度的顽固派认为这不仅是一条非常花费金钱的事情,同时还会因为巨大的声响而打扰到皇陵中先人们的安稳,尤其是这样的挖掘工作,完全有可能会因为破坏了风水,从而影响到大清的命运。因为当时封建思想还十分的严重,所以许多人都被这种说法说服了,最后直到很多年后洋务运动时期的铁路才得以成功的修筑。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有很多,褒奖的,贬低的,当然也有人同时看到了洋务运动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对其作出了全面的评价,其中就包括很多名人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孙中山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孙中山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比较全面的,当时正处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夕,他提出了《上李鸿章书》,在书中对洋务派的敢于冲破封建束缚,倡导洋务运动做出了激励的赞赏。他在书中写的一系列的言辞,都是对洋务运动冲破封建教条,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的赞扬。

当然,孙中山也批判了洋务运动的不足,就他的看法而言,洋务派虽然在效仿西方的器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终归还只是学到了皮,并没有看到西方真正强大的原因。在这一方面,他明确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西方强大的原因并不在于船坚炮利,而是在于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想要通过学习西方来达到富强,则需要更深层次的学习西方的思想,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当然他的这些言论并不是反对洋务运动,而是将自己对洋务运动的期望全面的展现了出来。

标签: 洋务运动

更多文章

  • 洋务运动的政治派别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洋务运动

    关于洋务运动历史地位,主要是从它对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来看的,其中也包括它的出现所导致的社会环境的改变等。19世纪60年代由洋务派引导来开展的洋务运动,就实际意义上来说是一场为了保住清政府统治的救亡运动。那么洋务运动一共分几派,政治派别有哪些呢?在洋务运动中,清政府打破了以往的教育模式和自给自足的

  •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洋务运动

    关于洋务运动历史地位,主要是从它对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来看的,其中也包括它的出现所导致的社会环境的改变等。19世纪60年代由洋务派引导来开展的洋务运动,就实际意义上来说是一场为了保住清政府统治的救亡运动。在洋务运动中,清政府打破了以往的教育模式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转而由洋务派引导社会大众开办军事

  • 戊戌变法的性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光绪年间,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通过光绪帝倡导学习西方文化的一场革命活动,但是这场活动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抵抗,导致正常运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那么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什么呢?戊戌变法的性质其实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最为官方的解释,历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的性

  • 慈禧太后为什么反对戊戌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慈禧太后,戊戌变法

    历史上的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而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当时的实权人物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捕杀维新派,囚禁光绪帝,废除新法。那么慈禧太后为什么反对戊戌变法呢?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的原因有二。慈禧太后为什么反对戊戌变法?慈禧太后并不是一开始就反对戊戌变法的,如果慈禧太后一开始就反对的话

  • 如何评价戊戌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之间,因为时间只持续了短短的103天,所以历史上又称之为“百日维新”。这是一场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改良。在这次运动中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充当了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运动领导人的角色。历史上对戊戌变法的评价是比较高的。戊戌变法的

  • 戊戌变法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发生在清朝末年的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这场改良运动中,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人士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变法获得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改变,从而能够使积弱的中国能够走上一条强国之路,但是变法却以失败告终。虽然如此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仍是不容小觑的。戊戌变法的作用一:戊戌变法具有非常明显的进步意义

  • 清朝扬州十日过程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扬州十日

    1645年5月20日的城防崩溃后,扬州城居民只有听天由命了。尽管当时大雨倾盆,但是一些居民忙着烧香,准备着入侵者的到来,同时大量地隐藏他们的金银财宝。他们只是做了这些谨慎的准备,但是全然无力抵抗那些已接管这座城市的满族人、蒙古人和投降了的汉人。王秀楚写道:“众皆次第待命,予初念亦甘就缚&

  • 程朱理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的兴起,掀起来中国噩梦的开端。首先,《明史》里边是这么说的,就是妇女应该是这样的:“妇人之行,不出于闺门,故《诗》载《关雎》、《葛覃》、《桃夭》、《芣苢》,皆处常履顺,贞静和平,而内行之修,王化之行,具可考见。那么为什么从宋朝开始,妇女殉节又重新泛滥了呢?而且到了清朝,甚至出现了

  • 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居正

    张居正的改革使得明朝有了所谓的“万历中兴”,可是大明朝在张居正亡故之后,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分崩离析了,一个庞然大物说倒就倒了。有人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张居正变法改革的成败,与大明的兴亡息息相关,真的是这样吗?笔者今天就带着大家回顾那段历史,看看其

  • 唐太宗征高句丽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太宗

    因为具备农耕与游牧双重特性的高句丽对中原王朝威胁极大高句丽在汉武帝时期本是中国的一个郡县。公元前37年,高句丽在纶升骨城建国,便开始了扩张之旅,先后灭亡了西晋的乐浪郡和带方郡,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地区,与朝鲜半岛的百济、新罗两个国家不断发生战争,公元427年,高句丽占领的百济首都汉城,这意味着在朝鲜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