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扬州十日过程简介

清朝扬州十日过程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018 更新时间:2024/1/30 6:32:44

1645年5月20日的城防崩溃后,扬州城居民只有听天由命了。尽管当时大雨倾盆,但是一些居民忙着烧香,准备着入侵者的到来,同时大量地隐藏他们的金银财宝。他们只是做了这些谨慎的准备,但是全然无力抵抗那些已接管这座城市的满族人、蒙古人投降了的汉人。秀楚写道:“众皆次第待命,初念亦甘就缚”。

那些叛徒领着清兵在这座商业城市中从一个富户进入另一个富户。清兵们先是要银子,后来就无所不要了。直到20日的白天,还没有人身伤害。但是夜幕降临之后,人们听到了砸门声、鞭子抽人声和受伤人发出的嚎叫声。那个夜晚火势蔓延开来,但有些地方的火被雨浇灭了。

到于1645年5月21日,一份告示保证说,如果藏起来的人能够出来自首的话就会得到赦免,于是许多藏在自己家里的人走了出来。可他们走出来后却被分成50或60人一堆,在三四个士兵的监督下,用绳子捆起来。然后就开始用长矛一阵猛刺,当场把他们杀死,即使仆倒在地者也不能幸免。

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藉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扬州变成了屠场,血腥恶臭弥漫,到处是肢体残缺的尸首,一切社会准则都不复存在了。

扬州百姓,同仇敌忾御敌。据史可法纪念馆馆藏资料记载:在保卫扬州城的战斗中,百姓踊跃参战。有的奔上城头抢修防御工事,有的协助兵士巡城,连妇女老小都出动,搜集砖石、石灰,赶制刀枪弓箭。

退职武将樊大纲召集一批志士,加入守城队伍。其母为了免除儿子的牵挂,竟一头撞死在石碑上。城被攻破后,市民们或同清兵巷战而死,或自杀身亡。二百多扬州少年自发组织起来,到处伏击清军,全部战死:诸生高孝瓒,在衣襟上书:“首阳志,睢阳气,不二其心,古今一致”,在学宫自缢;医生陈天拔、画家陆榆,船民刘某、某,均不屈死;妇女拒辱自杀者不计其数。

那些从城墙上跳下去企图逃跑的人不是摔断了大腿,就是落到了流氓无赖和散兵游勇手中,他们把这些人抓起来拷打,要他们交出财宝来。在城里,一些人藏到垃圾堆里,在身上涂满烂泥和脏物,希望以此躲开人们的注意,但是清兵不时地用长矛猛刺垃圾堆,直到里面的人像动物一样蠕动起来,鲜血从伤口流了出来。

大火蔓延开来,那些因为藏在屋子里或地下室里仍然活着的人们,或者是被无情的大火所吞噬,或者是战战兢兢地跑到街上,被那些仍然在屠城的清兵杀死了。甚至那些被正规的清军放过去的、赤身露体在街上游转的、孤弱无助的市民,又被成群的散兵(“不知为清兵、为镇兵、为乱民”)拦住,乱棒打死。

到5月25日,即滥杀和抢劫的第六天,这场大屠杀结束了。清军接到豫王的命令,就此封刀。和尚们得到命令开始收集和焚烧尸体。到5月27日,开始赈济口粮。又过了几天,那场雨它使大火没有毁灭整个城市终于停止了,太阳也出来了。当时的人们估计,有80万人死于这场屠杀。

标签: 扬州十日

更多文章

  • 程朱理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的兴起,掀起来中国噩梦的开端。首先,《明史》里边是这么说的,就是妇女应该是这样的:“妇人之行,不出于闺门,故《诗》载《关雎》、《葛覃》、《桃夭》、《芣苢》,皆处常履顺,贞静和平,而内行之修,王化之行,具可考见。那么为什么从宋朝开始,妇女殉节又重新泛滥了呢?而且到了清朝,甚至出现了

  • 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居正

    张居正的改革使得明朝有了所谓的“万历中兴”,可是大明朝在张居正亡故之后,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分崩离析了,一个庞然大物说倒就倒了。有人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张居正变法改革的成败,与大明的兴亡息息相关,真的是这样吗?笔者今天就带着大家回顾那段历史,看看其

  • 唐太宗征高句丽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太宗

    因为具备农耕与游牧双重特性的高句丽对中原王朝威胁极大高句丽在汉武帝时期本是中国的一个郡县。公元前37年,高句丽在纶升骨城建国,便开始了扩张之旅,先后灭亡了西晋的乐浪郡和带方郡,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地区,与朝鲜半岛的百济、新罗两个国家不断发生战争,公元427年,高句丽占领的百济首都汉城,这意味着在朝鲜半

  • 宋朝为什么会出现党争?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党争

    党争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但在宋朝,表现的尤为明显,这那个时代除了积贫积弱、宋词之外的,最有特色的关键词。整个宋代的党争,给这个帝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当然,这个影响是负面的。党争带来了帝国内政外交政策摇摆不定,带来了知识分子阶层的颓靡与堕落,宋朝在党争中耗尽了帝国的元气,以至于“宋人议论

  • 中国古代宦官制度历史介绍 宦官能掌权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宦官

    宦官,作为皇帝信任的“家奴”、“内官”,在我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皇权时代曾多次擅权,虽然他们的结局都是被剿灭,但“宦官之祸”却在当时已经遗毒几十年,甚至已经对国家造成了巨大且不可挽回的伤害。那么具体宦官是如何干涉朝政的呢?真的仅凭他

  • 张居正改革为何会失败?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居正改革

    明神宗时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了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进行了一场变法革新即张居正改革。这场改革前后持续了十年,据史料记载,“张居正及揽大政,登首辅,慨然有任天下之志。……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改革取得了一定

  • 李渊父子为了推翻隋朝的统治都做了哪些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渊

    在很多人眼中,李唐的“晋阳起兵”是这样的:太原留守李渊,喝醉了酒,一不留神睡了晋阳宫皇帝的女人,不得已起兵造反,随后一路旗开得胜,只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就攻入了大隋京城长安,成功建立了大唐,坐上了皇帝的宝座。认为李唐的成功,主要原因是时机好、运气好,将李渊父子的创业过程,理解为

  • 雍正帝为什么要设立军机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雍正帝

    雍正七年(1729年),借着对西北用兵的局势,雍正成功组建了新一代权力机构“军机处”,并且所用的理由都非常蹩脚。雍正说,原有权力机构“内阁”位置不好,在太和门之外,距离中心太远,那肯定容易泄密,于是就在隆宗门内重新找了个地方,组建了一个名为&ldquo

  • 万历援朝战明朝派出了多少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万历援朝

    许多小伙伴都对万历援朝战争颇有疑惑,可能大家比较纠结的就是明到底派了多少人参战?明、日各自的损失又有多大?由于中、日、韩三国史料记载差距甚大,因此很难直接从史料里面寻找精确答案。而网上也出现一些比较极端的声音,认为明朝抗倭援朝是劳师百万,拉锯战七年,还损失惨重,得不偿失。从史料记载来看,明朝第一次抗

  • 战国时期秦齐争霸的时代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国

    唯一两个在春秋战国时代称帝的君主,秦昭襄王(西帝)齐湣王(东帝),这远比秦始皇称帝要早很多。其实不是他们为什么能称帝,而是他们为什么要称帝?实际上在战国那种形势下,任何一个诸侯国都可以跳出来称帝,只要他胆子够大,不怕其它诸侯联合起来打他。其实这场称帝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秀,因为它并不具备实质意义,秦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