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国和赵国的差距在哪里?

齐国和赵国的差距在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652 更新时间:2024/1/3 13:20:52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时期。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消灭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一统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长平之战和五国伐齐,可以称之为重要的转折点。在五国伐齐之前,战国七雄呈现出秦国、齐国两强并立的格局。

不过,在五国伐齐之后,齐国就一直衰落下去了,不仅无所作为,也成为了秦灭六国中,难度最低的一个诸侯国。而就长平之战来说,同样改变了赵国的命运。在长平之战前,赵国的兵马实际上能够和秦国一较高下的。但是,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却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资格。当然,在长平之战后,赵国依然是秦国一统天下的重要阻碍。那么,问题来了,长平之战后赵国能恢复元气,为何五国伐齐后,齐国却一直衰落呢?

首先,对于赵国来说,长平之战可谓重创,而就齐国来说,五国伐齐,同样是巨大的打击。但是,遭遇了类似的重创之后,赵国和齐国的表现却截然不同。就赵国来说,在长平之战损失45万大军之后,联合魏国和楚国打赢了邯郸之战,让秦国损失了20万大军。对于邯郸之战的失利,直接推迟了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并且,在战国后期,李牧又多次率军击退了秦国的进攻,这意味着长平之战虽然重创了赵国,却没有让赵国一直衰落下去,也即赵国恢复了元气。

与此相对应的是,五国伐齐之后,虽然齐国成功复国,却在战国时期失去了存在感,不管是合纵攻秦之战,还是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役,基本上都没有齐国的身影了。更为关键的是,在秦灭六国之战中,其他五国几乎都是全力抵抗,唯有齐国不战而降。对此,在笔者看来,长平之战后赵国能恢复元气,五国伐齐后齐国却一直衰落,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长平之战虽然让赵国受到了重创,但是,这场战役基本上爆发于赵国的疆域之外,也即在原先韩国的上党郡一带。而就五国伐齐来说,则让齐国损失了70多座城池,只剩下即墨和莒这两座城池没有被乐毅率领的燕军占据。

在五国伐齐时,五国联军先是济西之战中重创齐国大军,等到齐国主力被消灭之后,燕国大军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见临淄孤城难守,就逃跑到莒邑并据城固守。乐毅单独留下来带兵巡行占领的地方,齐国各城邑都据城坚守不肯投降。乐毅集中力量攻击临淄,拿下临淄后,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全部夺取过来并把它们运到燕国去。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

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疆域基本上都被燕国占据了,这导致齐国的财富也被燕国洗劫一空。而这,显然是田单复国之后,齐国依然无法恢复元气的重要原因。对于齐国临淄等城池的珍宝,无疑是齐国数百年来积累的,可是这些珍宝财富,都被乐毅夺取了,并运到了燕国。在此基础上,齐国复国之后,因为财富上的匮乏,自然难以重建一支精锐的部队,也就难以继续和战国七雄的其他诸侯国争霸了。而就赵国来说,长平之战并没有让赵国本土被秦国攻占,这显然是赵国可以恢复元气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长平之战后,赵国依然人才济济,可是,就齐国来说,却面临着人才匮乏的问题,这是二者命运走向不同的重要原因。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赵孝成王六年元月,秦聚兵约五十万人,分兵三路,左路司马梗率军进攻赵之太原,取之,以牵制赵北方主力使不得南下;右路约十万增兵南阳,以拒魏楚联军;中路军约三十万人,直取赵之邯郸。七、八月间,赵之武安、皮牢,两座赵都唯一可依赖的战略屏障被秦攻破。次年十月秦围邯郸。

在邯郸之战中,赵孝成王重用廉颇等人,而平原君赵胜则向魏国和楚国求援。在赵国、魏国、楚国三国联合之下,最终打赢了邯郸之战。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长平之战中被赵括取代的廉颇,被赵王重新任用相国并封为信平君,于赵孝成王十五年破燕军;十六年围燕都;二十一年取魏繁阳。在廉颇离开赵国之后,赵国还拥有庞煖、李牧、司马尚等名将。其中,庞煖组织了最后一次合纵攻秦之战,而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则在宜安之战等战役中重创秦国大军。

最后,因此,在笔者看来,长平之战后,赵国君臣齐心协力,不仅避免了被秦国立即消灭的命运,还成为秦国一统六国道路上的重要阻碍。而就齐国来说,则在五国伐齐后失去了声音。公元前279年,燕昭王逝世,燕惠王继位,田单使用反间计,使得乐毅被废除职务,燕惠王改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将领,乐毅被迫出奔赵国。田单组织反攻,以“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三月而复国。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因此,对于田单这位名将,显然应该受到齐国君主的重用。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因为受到齐国君主的猜忌,田单最终离开了齐国,投奔到了赵国。而在失去田单这位名将之后,齐国的衰落可谓难以挽回了。

公元前265年,齐襄王死后由其子田建即位,由母亲君王后辅政。公元前249年,君王后逝世后,王后的族弟后胜执掌大权。后胜为人贪婪,在秦国不断贿赂之下,齐王建听信了后胜的主张,对其余五国袖手旁观,也不加强战争的准备。在此基础上,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在灭亡韩、赵、魏、楚、燕五国之后,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率领秦军伐齐,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齐王建出城投降,齐国灭亡。同年,秦国一统天下,在齐地设置齐郡和琅邪郡。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齐国

更多文章

  • 西魏八柱国分别是谁?西魏八柱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八柱国

    西魏的权臣、北周的奠基人宇文泰,可以说是南北朝时期最显赫的人物之一,他跟东魏的权臣高欢简直就是一对“绝代双骄”,两人分别控制着西魏和东魏的实权,甚至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但即便是权臣,名义上也是有特定官职的,宇文泰的官职就是西魏的柱国,准确来说是柱国之首,因为当时西魏一共有八

  • 武则天在哪一年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于天授元年(690年)称帝。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唐睿宗等六万多人上表请改国号,武则天见时机已到,遂改唐为周,定都洛阳,自己加尊号为圣神皇帝。神龙元年(公元705),张柬之等人发动宫廷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中宗复位,恢复唐朝旧制。同年十二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去世,享年82岁。神龙政变,

  • 北宋灭十国的顺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宋

    五代十国指的是唐朝灭亡之后至北宋灭北汉之前近八十年分裂时期的统称。其中,《水浒传》这么概况“五代”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十国”则是前蜀、后蜀、南唐、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的统称。这段历史中,五代一般被认为是中原的正统王朝,十国不被认为是正统。郭威建立

  • 清朝晚期洋务运动时期的铁路发展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洋务运动

    封建思想之下的许多行为和言论都是非常可笑的,而在洋务运动中这样可笑的言行更加让人觉得,在封建统治之下人们消息闭塞,对于新鲜的事物不但不会主动了解来接受,而是加以嘲笑和反对,可见那个时候的人们是如何的愚蠢而不自知。这种显现在洋务运动时期的铁路一事上体现的更加明显。那么在洋务运动时期的铁路上发生了什么呢

  • 洋务运动的政治派别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洋务运动

    关于洋务运动历史地位,主要是从它对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来看的,其中也包括它的出现所导致的社会环境的改变等。19世纪60年代由洋务派引导来开展的洋务运动,就实际意义上来说是一场为了保住清政府统治的救亡运动。那么洋务运动一共分几派,政治派别有哪些呢?在洋务运动中,清政府打破了以往的教育模式和自给自足的

  •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洋务运动

    关于洋务运动历史地位,主要是从它对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来看的,其中也包括它的出现所导致的社会环境的改变等。19世纪60年代由洋务派引导来开展的洋务运动,就实际意义上来说是一场为了保住清政府统治的救亡运动。在洋务运动中,清政府打破了以往的教育模式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转而由洋务派引导社会大众开办军事

  • 戊戌变法的性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光绪年间,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通过光绪帝倡导学习西方文化的一场革命活动,但是这场活动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抵抗,导致正常运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那么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什么呢?戊戌变法的性质其实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最为官方的解释,历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的性

  • 慈禧太后为什么反对戊戌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慈禧太后,戊戌变法

    历史上的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而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当时的实权人物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捕杀维新派,囚禁光绪帝,废除新法。那么慈禧太后为什么反对戊戌变法呢?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的原因有二。慈禧太后为什么反对戊戌变法?慈禧太后并不是一开始就反对戊戌变法的,如果慈禧太后一开始就反对的话

  • 如何评价戊戌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之间,因为时间只持续了短短的103天,所以历史上又称之为“百日维新”。这是一场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改良。在这次运动中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充当了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运动领导人的角色。历史上对戊戌变法的评价是比较高的。戊戌变法的

  • 戊戌变法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发生在清朝末年的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这场改良运动中,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人士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变法获得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改变,从而能够使积弱的中国能够走上一条强国之路,但是变法却以失败告终。虽然如此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仍是不容小觑的。戊戌变法的作用一:戊戌变法具有非常明显的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