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井田制什么时候开始的 井田制的意义

井田制什么时候开始的 井田制的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192 更新时间:2024/2/6 15:42:47

井田制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井”字把田地分成方形耕种。那井田制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井田制始于商朝,但在周朝发展至成熟。当时井田全归周所有,然后分配给百姓使用,不得买卖田地。而井田制的特点在于,地是被分成了私公田,但这种制度并没有延续太久,到了春秋时期便在多个诸侯国实施不下去了。如果仔细研究井田制的话,会发现这个制度似乎有些过于理想化。

1、井田制是“理想化模型”

首先,八块围一块的格局,它就根本不是个“井”字。如果是,周边八块的边界在哪儿?总不能无限延伸吧。真要是形容八块围一块,得是把“回”字中间的“口”四下拉通的图样。

仅从这个角度讲,把“井田制”说成八块围一块,就不严谨!

好吧,不严谨就不严谨吧,假设,就是“井”字那样,周边八块的边界虚拟,也还不能就说那就是“井田制”。

即便是生产力不知发达了多少倍的今天,在我国近乎一半的“可耕”区域,想要弄出如同“井”字型那么规则的八块围一块的格局,也恐怕不容易。真咱们要能有那么多可以规则几划分的耕地,早不是到今天还要首先解决粮食问题了。

事实上,我国农业所及相当多的地区,由于地形地貌、灌溉运输等原因,耕地的形状,都难以达成“井”字或“田”字式的“规则”。在“井田制”诞生、发展、较广泛行的周王朝早期(公元前十一世纪中叶~公元前九世纪中叶),能够或说“可能”比较规则划分的田地,仅“部分适合”今关中平原和豫中平原,亦即西周王朝“王廷”直接控制的部分地方。

周王朝发祥于今陕西省宝鸡一带史称“岐下”(岐山以下)“周原”的地方。周王朝的统治者和“本族民隶”,在那个相对狭小的地域,经营了至少七八十年;期间,他们形成了当时(公元前十二世纪中后期~公元前十一世纪中叶)比较先进的农耕生产体系。推翻商朝、成为“天下共主”之后,他们就把自己的那一套,推行到了“全天下”。

所谓“全天下”,所指的地域范围,充其量不过是西起甘陕交界、东至沿海、北起阴山南麓、南至长江沿岸这么个大小。饶是这样的一个范围,很多地方,也无法实现将耕地几何规则划分。因此,纵使“井田制”真的是我们从历史教科书上学到的“井”字划分,也只是局部的、循着周王朝统治者经验的“理想化模型”。

2、关键在于“井灌溉”

井田制的关键,恐怕不在于“井”的字形,而更是“井”。

井、水井,今天看来,已经是落后的东西了,可在三千多年前,却是先进的。

再早,不管什么生产方式,农业、游牧、渔猎,都得“逐水草而居”。具体到农业,想要发展,就须得安置在河流之畔。

原因很简单农耕需要灌溉。农业部族的定居模式,也需要相对固定的饮用水源。

这也是为什么,人类各个早期明,都在河畔两河文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古埃及文明(尼罗河)、古印度文明(恒河)、古中国文明(黄河、辽河、长江)、古罗马文明(台伯河)……离开了河流,便失去了生存的根本。

然而,畔流而生,也必然受制于河流枯水、洪水、改道……无一不是先民们眼中的灭顶之灾。就算能够承受、变通这样那样的灾难,农业灌溉的角度讲,沿河稼耕,可利用的土地也相对狭窄,极大限制了生产发展和人口扩充。换句话说,想要更大发展,解决不沿河地区可耕地的灌溉,是必由之路。

于是,攫取地下水,就成了热门可选项。深层地、相对固定地攫取地下水,就成了重要的生存课题。

有很靠谱的资料讲,周王朝在其“前身”时期,形成并掌握了相对成熟的掘井技术,从而实现在高出河流地域的较广泛耕种。周王朝建立后,统治者在政权所及的“全天下”遂行以农耕为基础和最主要的生产模式,并传授、推广掘井(包括较深程度的掘井)技术,很快形成“有井即可耕”的局面。由是,可以说,“井田制”的策略,蕴含着掘井灌溉、广开稼耕的意图。按现代话讲,就是“通过推广掘井灌溉而使农业生产在地域上趋普遍”。

3、“公田”与“私田”

井田制中的另一个关键概念,是“公田”、“私田”之分。

八块私田一块公田,说破天,也只是不那么形象的“比喻”,而不大可能是真正的实情。

周王朝立国的根本法则,贯穿几乎整个中国封建史,是至今仍被我们耳熟能详的十六个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说“全天下”的土地,理论上,都属于“王”(周天子)。

在这样的语境下,“私田”的概念,原则上是不存在的。至少,作为统治者,不会承认涉及“所有权”的“私田”。天下所有土地,都属于天子,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是有偿的、性质上为“租赁”的,诸侯以下各级贵族(大夫、士)及至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民”对土地的“拥有”,也因循相同法则。所谓“公田”、“私田”,更是土地和收入分配的象征化规则,而非简单的土地分割。

举例:周朝最“基层”的贵族,叫做“士”,是有“封邑”的。

上一级贵族,将一片地方封邑给他,他把这些土地中的一部分,分配给治下的自由民耕种,即为被分配土地的自由民的“私田”,下的则为“公田”。

如果他拥有奴隶,“公田”就会主要由奴隶耕种;如果他没有奴隶或者治下的奴隶数量不足以完成对“公田”的耕种,他有权要求被分配的“私田”的自由民定期、轮番来耕种“公田”。

“公田”的收入,除去必要的劳动成本(包括使得奴隶维持生命和劳动力的“供养”),其余都是他的收入;而自由民们在各自“私田”耕种的收成,他也有权征收一部分。

公田的收入加私田的征收收入,构成他的总收入。而他又是上一级贵族(大夫)的附庸,相当于“宗主”的一块“私田”;故而,他也须按照宗主要求的或与宗主商定的比例或“定数”,从自己的总收入中拿出相应部分上交宗主。

4、井田制的意义

从“井灌溉”和公田私田两个角度看,井田制的先进性甚至“划时代的先进性”,就似乎好理解多了。

首先是井灌溉。

掘井技术的推广和不断提升,极大促进农耕事业的广泛发展。这个发展,使得我们民族更早期、更稳步地形成农业为主的生产模式,进而成熟为最典型的农业部族。说“我们民族的历程源自一口井”,似显夸;但井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意义,的确不可小觑。

有井就有生机。有井的地方就有人居。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很多地方的胡同,就跟井有关“胡同”,据说在蒙语里,就是“井”的意思。虽然,今时,传统的“水井”已不多见,特别在城市里,更几乎绝迹,可“井”的概念,仍牢牢存留在民族化的记忆中天南地北的我们,都习惯把凹进地面的规则人工通道称为“井”。至少,盖住通道入口的那个东东,我们仍称之为“井盖”。

在井田制被推出并贯彻执行的三千年前,世界上绝大多数文明都处于比较典型的“奴隶制”社会阶段;甚至,一千多年后,也就是距今两千年左右时,全球来看,“奴隶制帝国”仍是“板正”的存在。

虽然,按照其实是“舶来”的社会发展理论观,井田制那个时代,也被划进了“奴隶社会”;而其实,井田制中的“私田”,作为一种历史的真实,硬铮铮说明,在那个时代,有大量的对土地拥有一定权利的“自耕农”。能够对土地拥有权利,哪怕只是部分、小部分,都肯定是具有人格的自由民,而不会是奴隶。

有资料讲,西周早期的“成康之治”时期(成王、康王在位期间,公元前十一世纪中叶~公元前十世纪前叶,总计约半个世纪)以后,至少有超过半数的可耕地,是“以禾赋邑、自耕自食”状态。果真如此的话,可以说,在那个时代,奴隶,作为社会“阶级”,很可能已不占主流;亦即,可以概念性地认为,那个时代,已经不再是“奴隶社会”,社会发展进程方面,全球来看,呈相当显著的领先。

这种社会发展进程的领先,使得我们有机会在“封建”阶段拥有充分的探索、磨合、成长的时间条件,得以较早构建出具有高度融合力的封建式社会结构,从而凝聚出至今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基于农业生产模式的庞大民族。

标签: 井田制

更多文章

  • 忽必烈建立元朝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忽必烈

    元太祖十年八月二十八日(公元1215年)孛儿只斤·忽必烈出生,忽必烈是拖雷的第四子,当时的蒙古大汗是窝阔台,忽必烈就是一个普通的蒙古王爷,条件也差,为何脱颖而出建立元朝?让我们看一下。总领漠南1251年,忽必烈兄长蒙哥登上汗位。忽必烈被赋予总领漠南、汉地的重任。漠南地区,自古就是北方草

  • 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如何封赏部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太祖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

  • 金朝的特种军队“拐子马”战斗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拐子马

    南宋著名将领岳飞的一生与抗金斗争紧密相联。尤其是在绍兴十年(1140年)的(今河南郎城)大战中,一举打垮金兀术(宗弼)的主力骑兵“拐子马”,将其一生功业推向了辉煌的顶点。拐子马是支怎样的部队?据岳飞之孙岳珂编写的《鄂王行实编年》记述当时大战战况时称:“拐子马&rd

  • 西魏权臣宇文泰是如何巩固关西统治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宇文泰

    北魏末年,统治者虽然镇压了各族人民的起义,但其内部矛盾也日益激化。永安元年(公元628年),胡太后毒死孝明帝,立三岁的元钊为傀儡皇帝。不久,尔朱荣以此为借口,进军洛阳,立元子攸为帝(孝庄帝),并沉胡太后和元钊于黄河。而尔朱荣的专横跋扈,引起孝庄帝的不满。永安三年,孝庄帝乘朝见之机,亲手杀死尔朱荣。接

  • 称帝后的武则天都有哪些政绩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的执政势力有一说一,确实是很优秀的。如果不是因为武则天是女帝,在上位之初,经历了太多的内斗和内耗的话,相信武则天还会有更多的作为。武则天早在还是皇后的时候,她的才华就特别的出众。尤其是在李治的眼里,武则天绝对是官方认证,独一无二的首席政治辅助小能手。当时的唐朝,就是他们夫妻二人共同处理政事的,

  • 南北朝时期南梁“江陵焚书”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江陵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语、俗语、歇后语种类繁多,引人入胜。其中大部分人就喜欢用成语“半老徐娘”形容那些已经到了中年还尚有风韵的女子。而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南梁徐昭佩跟她丈夫不和谐的感情故事。徐昭佩的丈夫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国开国君主萧衍的儿子湘东王萧绎。这萧绎虽然是皇家的子嗣,但是

  • 薛延陀是现在的哪里?薛延陀步兵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薛延陀

    在古代的欧亚草原地区,向来都是一些优秀的骑兵军团的策源地。但是事情不是绝对的,总会有那么些例外,曾经一度雄起的薛延陀势力就属于其中异类。他们因地制宜的规划出下马步战传统,也因此而获得过许多不对称优势。但当对手成为非草原环境出产的唐朝,有限的优势就容易化为极端劣势。抗击突厥的中流砥柱薛延陀最初只是铁勒

  • 孙权为什么会在曹刘称帝后开始向曹氏称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权

    在三国历史中,孙权虽然也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但是他的父亲跟自己的兄长都是接受了汉朝的官职跟爵位。而且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的征战,都是打着拥戴汉室的称号,所以说不管是任何条件下都是没有建国称帝的理由。其次就是除了称帝资本不够之外,孙权更是非常的担心,一旦自己要是冒着危险公然开国的话,非常有可能会受到其它两

  • 唐朝李靖是如何消灭掉东突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李靖,东突厥

    说起李靖,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他是哪吒的父亲。不过当然了,这是他神话故事中的形象。历史上的李靖出生于北齐武平二年,也就是公元571年。李靖从小就身材魁梧,相貌端庄,再加上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就研读孙吴兵法,习阅各种诸子经典,文韬武略,志向远大。少时常说:“大丈夫若

  • 八柱国与隋朝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八柱国

    导语:在封建社会君与臣的关系想要处理好,就需要找到一个精确的平衡点。“伴君如伴虎”,那些有能力的臣子在帝王身边工作,不仅需要把工作做好,而且还不能让君主感到压迫与威胁的气息。隋朝时李渊等八柱国势力强大,但是隋文帝没有在王朝强大之时打压他们,换句话说,难道杨坚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