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薛延陀是现在的哪里?薛延陀步兵有多强?

薛延陀是现在的哪里?薛延陀步兵有多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80 更新时间:2024/1/22 22:03:11

在古代的欧亚草原地区,向来都是一些优秀的骑兵军团的策源地。但是事情不是绝对的,总会有那么些例外,曾经一度雄起的薛延陀势力就属于其中异类。他们因地制宜的规划出下马步战传统,也因此而获得过许多不对称优势。但当对手成为非草原环境出产的唐朝,有限的优势就容易化为极端劣势。

抗击突厥的中流砥柱

薛延陀最初只是铁勒系部族的一份子

最初的薛延陀在草原世界并不出彩。他们和周围的阿史那或回纥等部族一样,同属于铁勒人的分支。但在关键性的公元6世纪,阿史那家族异军突起。凭长期为柔然宗主做锻奴的经历,迅速积累起大量技术和财富。随后将其他铁勒分支和他们的柔然宗主击败,建立起大名鼎鼎的突厥汗国。薛延陀却和回纥一起被拒之门外,依旧以铁勒人的身份保持半独立状态。

此后,突厥汗国虽然因地域广袤而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但薛延陀这类附属集团的命运却很难得到根本性改观。隐忍许久的他们,最后在公元7世纪中期才寻觅到重大机遇。当时的东突厥末代可汗颉利,企图强行效仿中原进行集权改革,导致部落联盟的上下离心。许多铁勒残部纷纷揭竿而起,最后成功引来号称有10000人的突厥大军围剿,但在5000强悍的回纥骑兵获胜后,兵力更加雄厚的薛延陀人也连续击败数支突厥部队。

突厥汗国堪称是薛延陀人的世仇

先前还去长安逼李世民签渭水之盟的东突厥,转眼就在大规模叛乱中风雨飘摇。随之而来的超级大雪灾和颉利可汗的暴政,又让星星之火越烧越旺。各铁勒分支开会决定,认可实力最强的薛延陀部作为新的草原大可汗。正在暗中观察的唐朝也及时抛出橄榄枝,相约一起对抗突厥。双方最终在公元630年奇袭阴山后,给予垂死的东突厥汗国以致命一击。新的薛延陀汗国也顺理成章的接管了大量人口,成为填补草原真空的新一代霸主。

当时的薛延陀可汗夷男,也没有立刻和唐朝产生冲突,满足于在名义上向对方称臣。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新帝国尚不稳固,治下民众大都是一起反抗东突厥暴政的铁勒兄弟,还有被灭国的东突厥遗民。逼的夷男只能采取韬光养晦策略,期望以最短时间消化完胜利成果。但深谙权力斗争法则的李世民,也从未真正相信过他们。所以将夷男的两个儿子分别册封为小可汗,为日后的薛延陀内乱埋下种子。

唐朝依靠薛延陀的牵制成功扳倒了东突厥汗国

唐朝邻居不靠谱

李世民与他的唐朝宫廷侍卫

公元639年4月,唐朝内部突发一场针对李世民的暗杀活动。先前投降的东突厥王室成员阿史那结社,准备率带40多名亲信武士夜袭皇帝行宫。疏于防备的守卫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度让他们冲破4道宫门。但后续的补救措施到位,成功击杀了20余名突厥叛军。阿史那结社也只得抢夺行宫马匹出逃,但在渡过渭河后被追击而来的唐军截杀。

此后,唐太宗意识到让大量突厥内迁的做法存在有安全隐患。因此在同年7月,钦定忠于自己的东突厥贵族阿史那思摩,重新册封为东突厥可汗。准备让他率众回到漠南居住,以便减少内部的不安定因素,同时也可以让突厥作为自己和薛延陀间的缓冲区。

唐朝转而支持东突厥复国作为自己的北方缓冲

然而,薛延陀本就是靠反抗东突厥才崛起,又曾与唐朝结成反突厥同盟。长安方面的朝令夕改,自然让他们非常不满。但谨慎的夷男认为还没到摊牌的最佳时机,所以在表面上遵从了唐朝安排。直到641年,听说唐太宗即将封禅泰山,认定唐军主力将随皇帝东巡。立即派儿子大度设率30000士兵出征,试图迅速摧毁阿史那思摩的新突厥王庭。但后者在返回草原前就猜到薛延陀不会善罢甘休,提前和唐朝商议好自己能随时撤回境内。因此等薛延陀大军杀到,这位东突厥可汗早已逃之夭夭。

不甘失败的大度设又带兵来到唐朝边境,因不敢抢先动手而只能派人日夜辱骂阿史那思摩。唐朝方面则从各地调集了近100000人的部队前来,迫使薛延陀的远征军开始返回北方。但名将却李勣不愿放弃战机,大胆的丢下数万掩护步兵,只带着麾下的6000名精锐骑兵与突厥仆从就展开追击。薛延陀人撤退到位于今日蒙古境内的诺真水后,认为已成功和唐朝主力拉开足够距离。于是决定就地列阵,消灭一直紧追不舍的小股骚扰部队。

李勣将为薛延陀带来意想不到的失败

诺真水之战

诺真水就是今日流经蒙古的艾不盖河

相比习惯于骑马射箭的其他草原部族,薛延陀人在长期的反突厥冲突中也革新了自身战法。他们会让全军80%的人员下马步战,让剩余的20%成员去负责看守马匹。等到主力将对方的攻势击退,就会立刻上马实施追击,不给敌军以任何重组的时间和空间。

考虑到铁勒系部族大都起源于河流更多的区域,这样偏向步兵的战法也就看上去是情有可原。因为突厥人无论骑术如何高超,都很难在颠簸的马背上获得较高射击准度,骑手的射速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倒是薛延陀的步行射手可以集中密度齐射,在短时间内造成较强的杀伤效果。这也是他们能够笑傲草原,屡次挫败突厥系部队的根本原因。

薛延陀士兵大都会选择下马步战

事实证明,出现在诺真水战场上的突厥仆从,也的确没能比前辈们做的更好。由于大部分人缺乏盔甲,他们很快就在和薛延陀的对射中落入下风。在进攻稍有挫败后,就因为一直对薛延陀抱有畏惧之心而果断逃离现场。后者欣喜之余也开始失去原有秩序,许多人自发的追击一段距离,却拉开了步兵本队与存有战马的后军间距离。

恰在此时,作为唐军核心的骑兵进入战场。为加快追击速度,甚至放弃了为战马配备的铠甲。但换来的那点加速度提升,还是没能帮他们成功冲过薛延陀人的密集射击。随着大批战马中箭倒地,唐朝军队的冲锋势头也被瞬间遏制。但伤亡有限的他们,还是立刻展现出极高的战术素质。在主将李勣的率领下,有1000多名失去马匹的骑兵被编组为临时步兵。丢下手里的复合弓,只以长槊组成枪阵,从正面向同样没有马匹的薛延陀人发起冲锋。

唐朝的北方驻军经常以突厥轻骑兵为仆从

面对盔甲精良的唐朝下马骑兵,薛延陀的弓箭不再像以往那般管用。经过数轮效果平平的齐射,被执意前进的枪阵狠狠扎入阵线。少量负责掩护的近战武士,根本无法抵挡下马枪阵的集团冲锋。结果就出现了20000人被1000多唐军彻底打乱的诡异景象。

与此同时,另外数百名唐朝骑兵在副将薛万彻的带领下,成功迂回到敌军后方。利用薛延陀步兵大阵的过于前突,直接向属于防备的后军展开冲击。负责看守战马的数千薛延陀预备队,以为己方主力惨遭击溃,根本没心情坚守下去。加上己方战马因不断受惊而四处逃窜,下意识的开始仓皇而逃。他们的离去又让正面战场上的步兵也变得心灰意冷,从而造成更大规模的集体溃散。虽然唐军只获得斩首3000的有限战绩,却成功缴获了15000匹马和几乎全部的敌方辎重。总数还在20000人以上的薛延陀残部,也因为缺乏补给而在奔逃途中惨遭雪灾蹂躏。最后能成功返回家园的幸存者,尚不足出发时1/10。

壁画上的唐朝骑兵步战训练图

漠北霸主的迅速灭亡

战后的薛延陀依旧保存了大量实力

不过,诺真水之战的惨败并不影响但薛延陀帝国的实力尚存。因此草原上的很多部落依然愿意投奔他们。次年,唐朝大将契苾何力在返乡探亲时,就被反叛的部众绑架到对方领地。但深知实力差距的契苾何力,断然拒绝薛延陀开出的任何条件,表示自己只愿意效忠唐朝。

谨慎的夷男可汗也在战后更为小心翼翼,主动向唐朝提出联姻和好要求。李世民也假意答应,成功换回契苾何力与大量进贡牲畜。但重获自由的契苾何力却一直鼓动皇帝毁约。于是,唐朝方面又要求夷男亲自到灵州迎娶公主,希望对方因为畏惧风险而自行放弃。不想对方居然会不畏艰险的亲自前往,只有作为聘礼的牛羊在途中遭遇大量死亡。李世民便以彩礼不足为由,拒绝向可汗下嫁公主。虽然此举在朝堂上引起了巨大争议,但以善于纳谏著称的唐太宗还是对任何提醒都不闻不问。

亲自抵达灵州的夷南可汗被唐朝无情的放了鸽子

薛延陀人发现自己损失数万牛羊,还被皇帝亲自放鸽子,自然有说不出的怨气积压心中。最后只能将怒火对准漠南的突厥残部。他们在公元644年大举出兵,将唐朝皇帝钦点的可汗阿史那思摩击溃,逼对方再度率众逃回唐朝。这也象征着长安宫廷的以夷制夷计划彻底失败。但或许是对诺真水的失败还心有余悸,他们一直没有利用唐朝攻打高句丽的机会再次发难。一生谨小慎微的夷男可汗,也在第二年时寿终正寝。

新继位的拔灼可汗,在干掉所有可能的王位竞争者后,为进一步树立威信而发兵袭扰唐朝边境。尽管被守军击败,却很快在同年卷土重来,只是慑于对方的防御严密才无功而返。但自己也在次年正月,被契苾何力率领的部队掳去了2000多人。如此迅速的屡战屡败,让他很快就引起铁勒各部的集体不满。加上新可汗大量任用自己的亲信,打击父亲留下的功勋老臣,自然要引起很多贵族仇视。

回鹘的背叛让薛延陀的霸业迅速破灭

当唐朝在公元646年号召铁勒各部一起围剿拔灼,这位短命的可汗就在逃亡途中被回纥所杀。昙花一现的薛延陀帝国也就此宣告终结。但草原世界的权力游戏却不可能停止,唐朝很快就必须同接过霸权下一任强者打交道。不可能逆转的循环往复,也将一直持续到李唐的江山灭亡为

标签: 薛延陀

更多文章

  • 孙权为什么会在曹刘称帝后开始向曹氏称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权

    在三国历史中,孙权虽然也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但是他的父亲跟自己的兄长都是接受了汉朝的官职跟爵位。而且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的征战,都是打着拥戴汉室的称号,所以说不管是任何条件下都是没有建国称帝的理由。其次就是除了称帝资本不够之外,孙权更是非常的担心,一旦自己要是冒着危险公然开国的话,非常有可能会受到其它两

  • 唐朝李靖是如何消灭掉东突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李靖,东突厥

    说起李靖,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他是哪吒的父亲。不过当然了,这是他神话故事中的形象。历史上的李靖出生于北齐武平二年,也就是公元571年。李靖从小就身材魁梧,相貌端庄,再加上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就研读孙吴兵法,习阅各种诸子经典,文韬武略,志向远大。少时常说:“大丈夫若

  • 八柱国与隋朝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八柱国

    导语:在封建社会君与臣的关系想要处理好,就需要找到一个精确的平衡点。“伴君如伴虎”,那些有能力的臣子在帝王身边工作,不仅需要把工作做好,而且还不能让君主感到压迫与威胁的气息。隋朝时李渊等八柱国势力强大,但是隋文帝没有在王朝强大之时打压他们,换句话说,难道杨坚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 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前如何平定河北?联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秀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因史书记载的简略,以及后世的穿凿附会,更为刘秀的开国战事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其中,刘秀当皇帝的谶纬,昆阳之战的“天降陨石”,和平定河北的传奇联姻,最为奇妙。刘秀剧照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刘秀平定河北的传奇联姻。在长兄刘縯被杀以后,刘秀积极想办

  •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先后三次分封皇子的目的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太祖

    明初,朱元璋建立分封制,大封诸王。朱元璋先后共进行三次分封,分别为洪武三年、洪武十一年和洪武二十四年,大致情形如下:洪武三年,封第二子桃为秦王,第三子桐为晋王,第四子棣为燕王,第五子楠为吴王,第六子祯为楚王,第七子博为齐王,第八子梓为潭王,第九子祀为赵王,第十子檀为鲁王,从孙守谦为靖江王;洪武十一年

  • 西晋八王之乱谁胜利了?八王之乱最后谁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八王之乱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八王之乱的故事,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八王之乱非常的让人痛心的,也算是一段让人不想回首的历史,但是我们必须正视历史。今天我们来研究看看这个八王之乱最后到底谁胜利了呢?这个问题也非常有意思了,大家也速度的一起来揭秘看看吧!如果非要给出一个人选的话,那最后胜利者就应该是:司马越了。但

  • 刘备巅峰时期实力:拥有了整个益州及汉中地区和荆州四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

    蜀汉巅峰时期的兵力应该是在13万左右,和曹魏集团远远是没有办法做对比的,而且我觉得蜀汉想要恢复汉室天下也是有一些痴人说梦。蜀汉的巅峰时期应该是在刘备击败了汉中的曹操之后,此时刘备的地盘是最大的,拥有了整个益州和荆州四郡,当然此时的汉中其实就是属于益州的。但可惜的是在获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之后,曹操也是

  • 汉武帝为什么要独尊儒术 公羊学派为什么符合汉武帝的要求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武帝

    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武帝时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都耳闻能详,也明白,这是两大帝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政治措施。但是,这两大措施你真的了解吗?接下来,让小编来带你们简单的了解一下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汉武帝先来看一下

  • 明朝后期国本之争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国本之争

    明1586年,一场将要持续近15年的“国本之争”正式拉开了帷幕。表面上看,这场国本之争说白了就是为了确定太子的最终人选,可其背后,却隐藏着皇权与相权,甚至是官僚集团内部等诸多盘根错节的政治斗争。正如史书所说,“国本论起,而朋党以分,朝堂水火矣。争国本者,竟满公车。

  • 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后西汉宗室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秀

    今人看汉末三国题材,都会觉得相比曹操、孙权来说,刘备最大的政治优势在于有汉室血统。但是刘备的汉室血统源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庶脉,而当时大汉王朝却是汉光武帝刘秀建立的东汉。东汉虽名义上继承了西汉,实际上却是刘秀自己奋斗开创的。这也是后人为何将汉朝分为西汉与东汉(或前汉与后汉)的原因所在,那刘秀是如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