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八柱国与隋朝的关系

八柱国与隋朝的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565 更新时间:2024/1/2 18:05:37

导语:

在封建社会君与臣的关系想要处理好,就需要找到一个精确的平衡点。“伴君如伴虎”,那些有能力的臣子在帝身边工作,不仅需要把工作做好,而且还不能让君主感到压迫与威胁的气息。

隋朝时李渊等八柱国势力强大,但是隋帝没有在王朝强大之时打压他们,换句话说,难道杨坚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吗?其实和打压大势力相比,当时的朝廷更需要借助这些势力来巩固根基,这个时候时机不够成熟,不适合做这样的事情。

八柱国势力是组成国家大厦的基础,打压容易造成大厦倒塌

1.隋的建立与大势力相辅相成

早在魏晋时期,国家内部的稳定就已经离不开柱国的支持了。隋在建立前后,人们都清楚地意识到这是一个乱世,而且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从建立开始,国家为了不断巩固地位,需要不停地和外面的力量交战。对当时的世界而言,武力是唯一的通路,衡量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它的军事实力。抛开这些谈强大,不会给人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

这些柱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它们以家族的形式存在各个地方,势力非常强。来自武将家庭的各个孩子,从小习武,接受先进的理论知识,对带兵打仗颇有研究。

刚诞生的国家就是在这些人员的支持之下诞生的,正是他们的付出才有一个新的时代。在功名的记录薄上永远有他们的名字。当年轻的国家步入正轨之后,这些势力像大柱子一样起着支撑的作用。

外面的敌人虎视眈眈,他们眼馋中原这片宝地,随时都能动用强悍的兵马来侵袭。这个时候,国家需要久经沙场的战士来作为后备,如果重新培养新的人马,需要漫长的时间,外敌可能乘机来搞突袭,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历史上多个开国者都是在众多可靠力量的帮助之下取得成功的,在逐步稳定之后,为了加强集权,君主会用强硬或者柔和的手段把分散在武将手中的权力集中起来。为此君主往往处心积虑,不惜以刀光剑影的局面收场。当集权的条件越充分,这种行为就越突出。

宋明时期这样的行为最为明显,他们的开创者分别使用各种手段将权力的大旗在一方飘扬。

此时集权专制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为达到顶峰提供了很好的缓冲道路。隋之前的中原大地上,长时期处于战乱状态。实现统一是人们的呼声,结束分散需要强硬的势力来与混乱的局面进行较量。柱国是当时杨坚所能利用的力量。

对于杨帝来说,防止这些势力独占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第一步要做的应该是拉拢和安抚这些家族,让他们尽可能地享有更好的福利,让他们成为忠诚的拥护者,这样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2.隋时期外敌较多,需要家族支持

在隋最强大的时候,周围的势力依然对这块大肥肉垂涎不已。杨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人,他在皇后的帮助下,对时态有着清醒的认识。

在两人的共同治理下,国的根基越来越稳固。他在位的一段时间内,国家整体发展较为平稳,为其他继承者打下了不错的基础。后继者在治国上远远不如先辈,铺张浪费,只顾贪享,最终国家面分崩离析的局面。

这样的结局不是势力分割造成的,而是统治者的治理方针导致的。从这一方面来看,当时的各大势力并没有直接威胁隋的统治,他们更大程度上是和国家捆绑在一起的,有着同荣辱的关系。

后来新时代的气息全面铺来,时代的脚步已经阻挡不住,这时有先明之见的李家人,暗中编网布局,在关键时刻抓住了机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朝代。

隋发展阶段需要多方面的治国人才

1.李渊等人有被帝赏识的才能

在一个国家的任何阶段,都需要有才能的人来帮助治理,仅靠帝王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一个新朝代来说,不管是在初期还是上升期,都需要优秀的人才。

像李这样的人物,他不仅家世好,有着不错的背景,祖辈们曾经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家业,这些都可以成为帮助帝国稳固的优势。除此之外,他本人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从小接受比较好的教育,身体素质很强,性情比较温和,和人相处的十分融洽。

在君主看来他是一个可靠的人才,各方面的建设都需要这种英年才俊来完成,是很厉害的臂膀。最重要的是,李的品行深得君主的喜欢,认为他是一个忠诚的人,所以更是把重要的职位交给他来担任。

即使在国家最强大的时候,他依然是君主信任的人。强盛时期的社会各方面都需要充分的补充,人才会变成稀缺的事物。对于杨帝来说,把这些人牢牢把握好也是重要的工作之一。

2.除了各大势力外,国家其他能成为工作人员的候选者有限

李一样的优秀人才还有很多,他们大多有不错的家庭背景。对于常年动荡的社会来说,普通人参与教育的机会非常少,世家子弟相对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能在帝王面前工作的人,不仅要有高超的武力,还要有不错的学识。

氏族们更容易做到这一点,其他阶层的人在这个时期根本没有多大的机会。为了稳固政权当中的工作人员,杨帝不敢轻易地对这些人打压,因为失去了他们,整个国家将会变得更加摇摆。在唐以后,君主越来越意识到这个问题,想通过考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工作的队伍当中。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当低下阶层的人们进入这个队伍当中之后,氏族的权利会不断被稀释,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当时隋帝所面临的问题。后来的国家是在各方面稳定统一的基础上,才开始发展普遍的教育,这种政策的实施需要一定的社会背景。

科举制很好地帮助当时的社会解决了来自各大势力的威胁。隋时期在这方面虽然有一定的探索,但是开发之路需要漫长的等待,工作队伍中的人阶层比较高,成为了不得已的选择。

帝王与柱国们的感情比较紧密

1.亲上加亲,杨帝只好留住柱国们

各大势力们在新纪元中付出了鲜血和汗水,他们对待这片土地的感情很深,并且愿意继续为国效劳。能维护君臣之间的感情一直流畅的,除了生死之间的交易之外,还有亲情上面的牵绊。就拿李渊来说,君主看重的不仅是他的实力和能力,还有他的出身。

他的母亲和当时君主的母亲是姐妹关系,所以他们两个人有一定的血缘。因为有这一层关系的存在,君主对他更加信任,愿意把他当作自己人看待,把更加重要的任务交给他来管理。其他人和君主虽然没有最直接的亲情关系,但是从祖辈们的沟通来看,这些子孙们是一脉相承的。

“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古人比较看重根源,它是神圣的,不能轻易违背的。不管是君还是臣,他们都不愿意做最先违背信义的一方。

在君主看来,这些人只要没有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都是可以被原谅的。表面上他可以一直享有荣耀,其他人对他恭恭敬敬,只要家底没有被掀翻的那一天,这种关系就能一直维系。

2.君主缺少合适的理由去打压各大势力

事出必有因,对于君主来说,他的一举一动更需要对天下人有所交待。当时的集权性质并不是很强烈,各大势力,每一个单独拎出来都有着很高的权威性,比正统的大官员们位置要高很多。杨帝在处理工作的时候,没有绝对的控制权,他的权利是各方面制衡之下的结果,并不能做到独断。

当他需要打压这些势力的时候,需要从一方来进行,如果同时对抗,全部家底都不能起到效果。当针对一方进行打压的时候,他必须向其他势力做出合理的交待。被打压的一方和其他剩余的势力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甚至有时候为了生存需要互相帮助。

除非是犯下了谋反的罪,他才有最正当的理由发起攻击,而其他势力在这一过程中也不会任凭事态发展。除此之外,其他事宜上面,杨帝不会轻易地对这些人进行攻击,因为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结语:

加强君权是帝王极其重要的任务,有的人一生都在干这一件事情,对于庞大复杂的国家来说,集权集中需要千年的时间,后来的朝代就是在每个帝国的基础上实现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对于隋帝来说,同样面临这样的难题,但是就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集权其实是次要的,维护好大国不倒才是最重要的。由此可见,每个时代的主次矛盾是有很大不同的,只有分清主次才能有好的发展道路。

参考资料:

《隋书》

《旧唐书》

《唐国史补》

《隋唐演义》

标签: 八柱国

更多文章

  • 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前如何平定河北?联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秀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因史书记载的简略,以及后世的穿凿附会,更为刘秀的开国战事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其中,刘秀当皇帝的谶纬,昆阳之战的“天降陨石”,和平定河北的传奇联姻,最为奇妙。刘秀剧照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刘秀平定河北的传奇联姻。在长兄刘縯被杀以后,刘秀积极想办

  •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先后三次分封皇子的目的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太祖

    明初,朱元璋建立分封制,大封诸王。朱元璋先后共进行三次分封,分别为洪武三年、洪武十一年和洪武二十四年,大致情形如下:洪武三年,封第二子桃为秦王,第三子桐为晋王,第四子棣为燕王,第五子楠为吴王,第六子祯为楚王,第七子博为齐王,第八子梓为潭王,第九子祀为赵王,第十子檀为鲁王,从孙守谦为靖江王;洪武十一年

  • 西晋八王之乱谁胜利了?八王之乱最后谁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八王之乱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八王之乱的故事,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八王之乱非常的让人痛心的,也算是一段让人不想回首的历史,但是我们必须正视历史。今天我们来研究看看这个八王之乱最后到底谁胜利了呢?这个问题也非常有意思了,大家也速度的一起来揭秘看看吧!如果非要给出一个人选的话,那最后胜利者就应该是:司马越了。但

  • 刘备巅峰时期实力:拥有了整个益州及汉中地区和荆州四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

    蜀汉巅峰时期的兵力应该是在13万左右,和曹魏集团远远是没有办法做对比的,而且我觉得蜀汉想要恢复汉室天下也是有一些痴人说梦。蜀汉的巅峰时期应该是在刘备击败了汉中的曹操之后,此时刘备的地盘是最大的,拥有了整个益州和荆州四郡,当然此时的汉中其实就是属于益州的。但可惜的是在获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之后,曹操也是

  • 汉武帝为什么要独尊儒术 公羊学派为什么符合汉武帝的要求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武帝

    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武帝时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都耳闻能详,也明白,这是两大帝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政治措施。但是,这两大措施你真的了解吗?接下来,让小编来带你们简单的了解一下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汉武帝先来看一下

  • 明朝后期国本之争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国本之争

    明1586年,一场将要持续近15年的“国本之争”正式拉开了帷幕。表面上看,这场国本之争说白了就是为了确定太子的最终人选,可其背后,却隐藏着皇权与相权,甚至是官僚集团内部等诸多盘根错节的政治斗争。正如史书所说,“国本论起,而朋党以分,朝堂水火矣。争国本者,竟满公车。

  • 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后西汉宗室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秀

    今人看汉末三国题材,都会觉得相比曹操、孙权来说,刘备最大的政治优势在于有汉室血统。但是刘备的汉室血统源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庶脉,而当时大汉王朝却是汉光武帝刘秀建立的东汉。东汉虽名义上继承了西汉,实际上却是刘秀自己奋斗开创的。这也是后人为何将汉朝分为西汉与东汉(或前汉与后汉)的原因所在,那刘秀是如何对

  • 李自成称帝建立大顺政权后是如何稳定统治秩序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自成

    公元1644年3月19日,经过两天的激战,李自成的大顺军毫无悬念的占领了北京。前一天,大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眼看江山不保,自己又无力回天,万般无奈之下,选择了自缢这条路,把自己吊死在万岁山的一棵古老槐树上。国祚276年的大明王朝正式覆灭了。李自成在自己智囊团队牛金星、宋献策等人陪同下,领着一帮

  • 蜀汉三大王牌军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蜀汉

    乱世之中军权为重,只有手握精锐的诸侯才能称雄一时,所以除了常规部队之外,各方诸侯手中或多或少都会握有一两支王牌部队,三国时期也是如此,比如三国前期的诸侯公孙瓒有白马义从、吕布有陷阵营、袁绍有大戟士等等。当然魏蜀吴三国也不例外,其中比较为人所知的是曹操有虎豹骑和虎卫军,孙权麾下有无难军、解烦军和车下虎

  • 清太宗皇太极是怎么解决蒙古问题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太极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皇太极是怎么解决蒙古问题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虽然说从汉代起,中原王朝为了保存实力、维持和平,就开始了不断给周边少数民族部落送美女、送公主的过程,但这些萝莉们都是赤裸裸的牺牲品,真正能完成和亲任务,又能得到善终的,简直是凤毛麟角。性别一换,画风突变。作为男性联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