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如何封赏部下?

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如何封赏部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773 更新时间:2024/3/7 4:17:41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皆得授节度使位号。

兵变一周后,正月十二日,赵匡胤开始论功行赏,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锜、张光翰、赵彦徽等人发现,自己升官了。石守信任归德军节度使、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高怀德任义成军节度使、殿前副都点检;张令铎任镇安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王审琦任泰宁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张光翰任江宁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赵彦徽任武信军节度使、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

这几位高升有三个特点:都是赵匡胤的心腹;都在陈桥兵变中立过功;在保留禁军内职务的同时,都加封为节度使,给人位高权重之感。此时的赵匡胤只是暂时利用和笼络这些人。在平定潞州李筠、扬州李重进的叛乱中,这些手中有兵的节度使们起了重要作用。

“赐文武近臣、禁军大校袭衣、犀玉带、鞍勒马有差。”赵匡胤的论功行赏体现了内外有别的原则。采取人事安排的普遍性原则,当石守信等有功之臣被重赏后,其他人等的心理或许会产生不平衡之感,这不利于新兴的宋帝国之稳定。因此,有必要将封赏行动扩大到更广泛的人群,同时控制封赏规格。给“文武近臣、禁军大校”的赏物是袭衣、犀玉带、鞍勒马等物品,不涉及加官晋爵,意思是分不同等级予以奖赏,赵匡胤的人事工作可谓做到家了。

重头戏发生在正月十九日。这一天,赵匡胤封慕容延钊为殿前都点检、同中书门下二品,成为使相。殿前都点检是殿前司的最高长官,是赵匡胤自己此前担任的职务。赵匡胤对慕容延钊的封赏远超石守信等有功之臣慕容延钊并非赵匡胤的心腹,在陈桥兵变中甚至是其加以防范的对象,赵要让他率兵渡过黄河后才敢发动兵变。那么,赵匡胤为什么要做出如此这般的人事安排,难道不怕石守信等会产生心理不平衡之感吗?

事实上,赵匡胤之所以如是安排有两重考虑。一是宋帝国新建,潞州李筠、扬州李重进随时有叛乱可能。慕容延钊驻扎河北,地理位置举足轻重。如果引狼入室或者和叛乱部队遥相呼应,都会对新兴的宋帝国造成重创。所以,赵匡胤必须厚结慕容延钊,以防后患。二是和对石守信等有功之臣的封赏一样,赵匡胤的人事安排实行的也是“先予后取”的原则。当李筠叛乱被平定后,慕容延钊被“诏还澶州”节度使任,这实际上是不让他来京做殿前司的最高领导人了。建隆二年(961)闰三月一日,慕容延钊的殿前都点检一职被解除,“徙为山南东道节度、西南面兵马都部署”只能在地方上做一个节度使了。赵匡胤这么做的原因是潞州李筠、扬州李重进的叛乱都已平定,可以腾出手来从容对付慕容延钊了。此后,宋帝国不再设殿前都点检一职,赵匡胤最终解除了兵变可能产生的那一块土壤。

正月二十二日,赵匡胤将论功行赏的目标瞄向其智囊团赵普、吕余庆、刘熙古、沈义伦、李处耘等人。在论功行赏中,赵匡胤封刘熙古、赵普为左右谏议大夫,吕余庆为给事中,沈义伦为户部郎中,李处耘任枢密承旨。在这里,赵匡胤的论功行赏变得微妙起来。因为若论功的话,赵普功莫大焉,正是他献计,劝赵匡胤仿效九年前郭威发动兵变的故伎,采用陈桥兵变的方式实施上位的。赵普不仅献计,还对兵变时的气氛营造、时机把握、风险评估、内外接应以及善后处理都有一套预案。可以说,赵普对陈桥兵变功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即便如此,他得到的奖赏却只是正四品下、掌谏议得失的官职右谏议大夫。与此同时,赵匡胤对后周的高官全盘留用。他封周恭帝为郑王,迁居西京洛阳;前宰相范质、王溥分别加侍中、司空,继续在新朝里得到重用。虽说是论功行赏,可功赏之间完全呈现出一种反比关系。赵匡胤如是安排,究竟有一种怎样的机心呢?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后周文武百官的人心需要安抚。前宰相范质、王溥安排什么样的位置,关系着新朝政局的稳定。正是鉴于前宰相范质、王溥在新朝稳定过程中的重要性,赵匡胤才分别加他们为侍中、司空,让其继续在新朝里得到重用,以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不过,赵匡胤其实也没有亏待他的智囊团。由于赵匡胤智囊团成员原来的官位很低,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升任朝廷要职,因此,他采取的对策是名实不符赵普等名位虽低却掌握实权,如赵普在当时就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实际控制枢密院。赵匡胤同时免去范质、王溥的参知枢密院事兼职,虽然他们分别加侍中、司空,实际却是明升暗降。

这样的升降还在持续。随着时机成熟,赵匡胤的褒贬用心愈加彰显。建隆元年六月平定李筠叛乱后,赵普被升为枢密副使,进一步掌握枢密院大权。建隆三年十月,宋帝国的局面完全稳定后,赵匡胤罢免了留用的后周时代枢密使吴廷祚,升赵普为枢密使,李处耘为枢密副使,从而将枢密院大权完全掌控在自己人手里。乾德二年(964)正月,赵匡胤将留用的三位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同日罢相,从而完成了全新的人事更替。

其实,赵匡胤人事安排的机心可圈可点之处甚多。他对原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的处理就堪称大手笔。李重进与张永德二人称得上是宋帝国的心腹大患。不仅仅因为他们的后周皇亲国戚身份,还在于他们都是带兵之人。赵匡胤处理李重进的模式是武力镇压,这是因为他反宋,所以有镇压的理由与借口。但张永德规规矩矩,被周世宗改任节度使后并不轻举妄动。这对赵匡胤来说,并不是件好事。张永德貌似哑弹,实际上却是颗定时炸弹,不定什么时候就爆了又不能在没有合适理由的情况下对他痛下杀手,否则会对宋帝国的人心稳定造成波动。两难之下,赵匡胤的对策是严密监视,赏防并举。他论功行赏时赏给张二十万钱,以收买人心。同时,宣布张永德由忠武节度使改任武胜节度使。这样一来,他的驻地就从离东京很近的许州不得不迁到较为偏远的邓州(今河南邓县),对京城不再造成直接威胁。《宋史》记载说,张永德“尽太祖朝而恩渥不替”。这说明终其一生,赵匡胤对他是持冷淡态度的。“严密监视,赏防并举”这样一个八字方针确保了北宋帝国的安全,赵匡胤的人事安排应该说还是起了大作用的。

标签: 宋太祖

更多文章

  • 金朝的特种军队“拐子马”战斗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拐子马

    南宋著名将领岳飞的一生与抗金斗争紧密相联。尤其是在绍兴十年(1140年)的(今河南郎城)大战中,一举打垮金兀术(宗弼)的主力骑兵“拐子马”,将其一生功业推向了辉煌的顶点。拐子马是支怎样的部队?据岳飞之孙岳珂编写的《鄂王行实编年》记述当时大战战况时称:“拐子马&rd

  • 西魏权臣宇文泰是如何巩固关西统治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宇文泰

    北魏末年,统治者虽然镇压了各族人民的起义,但其内部矛盾也日益激化。永安元年(公元628年),胡太后毒死孝明帝,立三岁的元钊为傀儡皇帝。不久,尔朱荣以此为借口,进军洛阳,立元子攸为帝(孝庄帝),并沉胡太后和元钊于黄河。而尔朱荣的专横跋扈,引起孝庄帝的不满。永安三年,孝庄帝乘朝见之机,亲手杀死尔朱荣。接

  • 称帝后的武则天都有哪些政绩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的执政势力有一说一,确实是很优秀的。如果不是因为武则天是女帝,在上位之初,经历了太多的内斗和内耗的话,相信武则天还会有更多的作为。武则天早在还是皇后的时候,她的才华就特别的出众。尤其是在李治的眼里,武则天绝对是官方认证,独一无二的首席政治辅助小能手。当时的唐朝,就是他们夫妻二人共同处理政事的,

  • 南北朝时期南梁“江陵焚书”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江陵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语、俗语、歇后语种类繁多,引人入胜。其中大部分人就喜欢用成语“半老徐娘”形容那些已经到了中年还尚有风韵的女子。而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南梁徐昭佩跟她丈夫不和谐的感情故事。徐昭佩的丈夫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国开国君主萧衍的儿子湘东王萧绎。这萧绎虽然是皇家的子嗣,但是

  • 薛延陀是现在的哪里?薛延陀步兵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薛延陀

    在古代的欧亚草原地区,向来都是一些优秀的骑兵军团的策源地。但是事情不是绝对的,总会有那么些例外,曾经一度雄起的薛延陀势力就属于其中异类。他们因地制宜的规划出下马步战传统,也因此而获得过许多不对称优势。但当对手成为非草原环境出产的唐朝,有限的优势就容易化为极端劣势。抗击突厥的中流砥柱薛延陀最初只是铁勒

  • 孙权为什么会在曹刘称帝后开始向曹氏称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权

    在三国历史中,孙权虽然也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但是他的父亲跟自己的兄长都是接受了汉朝的官职跟爵位。而且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的征战,都是打着拥戴汉室的称号,所以说不管是任何条件下都是没有建国称帝的理由。其次就是除了称帝资本不够之外,孙权更是非常的担心,一旦自己要是冒着危险公然开国的话,非常有可能会受到其它两

  • 唐朝李靖是如何消灭掉东突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李靖,东突厥

    说起李靖,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他是哪吒的父亲。不过当然了,这是他神话故事中的形象。历史上的李靖出生于北齐武平二年,也就是公元571年。李靖从小就身材魁梧,相貌端庄,再加上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就研读孙吴兵法,习阅各种诸子经典,文韬武略,志向远大。少时常说:“大丈夫若

  • 八柱国与隋朝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八柱国

    导语:在封建社会君与臣的关系想要处理好,就需要找到一个精确的平衡点。“伴君如伴虎”,那些有能力的臣子在帝王身边工作,不仅需要把工作做好,而且还不能让君主感到压迫与威胁的气息。隋朝时李渊等八柱国势力强大,但是隋文帝没有在王朝强大之时打压他们,换句话说,难道杨坚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 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前如何平定河北?联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秀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因史书记载的简略,以及后世的穿凿附会,更为刘秀的开国战事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其中,刘秀当皇帝的谶纬,昆阳之战的“天降陨石”,和平定河北的传奇联姻,最为奇妙。刘秀剧照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刘秀平定河北的传奇联姻。在长兄刘縯被杀以后,刘秀积极想办

  •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先后三次分封皇子的目的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太祖

    明初,朱元璋建立分封制,大封诸王。朱元璋先后共进行三次分封,分别为洪武三年、洪武十一年和洪武二十四年,大致情形如下:洪武三年,封第二子桃为秦王,第三子桐为晋王,第四子棣为燕王,第五子楠为吴王,第六子祯为楚王,第七子博为齐王,第八子梓为潭王,第九子祀为赵王,第十子檀为鲁王,从孙守谦为靖江王;洪武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