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重农抑商”是好是坏?古代中国“重农抑商”会带来哪些问题?

“重农抑商”是好是坏?古代中国“重农抑商”会带来哪些问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91 更新时间:2023/12/10 1:24:53

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中国“重农抑商”会带来哪些问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维持一个国家运转,需要财政的支撑。

很显然,商业更能造就社会的繁荣。

虽然古代没有经济学,但是经济规律是存在,古人不会看不到发展商业的好处。商业发展起来了,税源当然也丰富了,中国历代朝为什么会拒绝这样的好处呢?

01

中国古代王朝属于农耕明,税收非常稳定,只要不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王朝总会平稳延续。

一个王朝灭亡了,只要重拾前朝的财政制度,就能继续造就盛世。

农耕地带,税收的成本很低,能聚集起来的财富总量也很大。

但这样的财政制度有一个无法突破的困境。

农耕文明的财富特征是刚性太大,弹性太小。毕竟是靠天吃饭,土地上的产出是相对固定的,这就塑造了中国历史的一系列特征。

首先一点,中国王朝的财政就是一种“量入为出”的财政。

财富总量就那么大土地就那么多,土地产出也就那么多,能养活的人自然也就那么多,不管是按人头收税,还是按土地产出收税,变化都不会太大。

所以,一个时代对应的帝国政府的职能就只能那么多,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和西方古代商业社会的财政原则就不一样了。

西方商业社会,可以“量出为入”,需要办多少事就收多少钱。

为啥?因为商业和对外战争,完全可以在市场和战场上把花出去的钱收回来,他们的财政状况弹性很大。

要是没有巨额商业收益的利诱,西班牙和葡萄牙也不会冒险走九死一生的海洋

从这个角度,你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古代文明对外扩张的动力不大?

王朝再强大,财政税收也是它的制约因素,有这根线牵着,风筝怎么也飞不远。

中国人每年的收入是有限的,对外战争的收入是不稳定的,所以对外扩张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搞不好王朝会就此灭亡隋炀帝就是这样,死性不改征高句丽,最终葬送了自己的江山。

因为钱就这么多,用途也都事先定好了。所以皇帝虽然权力至高,但实际上可任意操作的空间并不大。哪怕是皇帝,也是要看菜下碟。

02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它也带来一个问题。

量入为出、轻徭薄赋的财政制度,应付帝国的日常状态没有问题。但是,当危机到来,需要大幅增加政府开支的时候,怎么办呢?

危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悄悄生长的因素在耗尽财政资源。

举个例子,明太祖朱元璋对自己的子孙非常照顾,一辈子啥活不用干,就可以从国家领俸禄。刚开始,这一大家子吃国家财政,能吃多少钱?所以这不是个多大的问题。可是,到了二三百年后,这个问题就严重了。

据徐光推算,明代皇族每30年人口涨一倍,朱元璋的时候是五十八人,到永乐年间,涨到一百二十七人,到嘉靖三十二年,涨到一万九千六百一十一人,万历年间涨到八万多人。到明末,则有一百多万人。

帝王家也没钱啊

其实满清八旗子弟的铁杆庄稼到了清末时,也成了大清财政的严重负担。

那种“量入为出”的国家财政当然就不堪负担了。

还有一种危机是外部危机,比如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那就要大幅增加军费。

钱从哪里来?这也是农耕国家的刚性财政负担不了的。宋朝和明朝的灭亡,都可以找到这种财政上的原因。

03

那你说怎么办?解决思路之一,就是找到弹性的税收源头。既然土地出产是刚性的,那什么是弹性的呢?

在农耕社会,最大的弹性收入,就是所谓暴利性资源商品,主要指的就是盐和铁,后来又有茶叶这类成瘾性商品。

在历史上,这些商品都是由国家专卖,原因就是它提供了财政上的弹性。

可是这种商品也有一个难题,放在政府手里经营吧,效率实在太低,收入有限。放给民间经营,然后政府收税吧,效率是提上去了,但是危险也大增。

毕竟,谁控制这些暴利性资源,谁就能轻松获得巨额收入。

私人拥有巨额收入,既可能成为对政权的威胁,也可能成为豪强势力,导致社会失衡,激化社会矛盾,比如清末的盐商。

所以,这个解决思路也不靠谱。

富可敌国的盐商,曾经把皇帝派来查偷税漏税的钦差大臣给逼死

有人可能会说,那既然刚性税收是一个基本困境,那就应该向西方学,发展商业,而不是像中国古代政府那么愚昧,搞了几千年的“重农抑商”,把自己财政弹性搞得那么小,危机来了没钱花,这不是自找吗?

问题没有那么简单,在庞大的中国引入商业,它会引发一正一反两个效应。

第一个效应是,如果社会管理能力不升级,比如引入代议制,建立强大的远洋舰队等等,商业税收根本就收不上来如果商人不能参与政治,就不敢造富;如果没舰队的保护,商人也不敢去冒险拓展海外贸易。

英国的海上贸易养活了海军,强大的海军保护英国商人的海外贸易

第二个影响是,如果这套能力建设完成了,可以收上商业税了,那也就意味着社会结构已经彻底改变了。

我们想想,这一定是好事吗?或者问得更准确一点,在古代社会条件下,这一定是好事吗?不一定。

商业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网络,是一种不断处于变动中的扩展秩序,这句话很重要。

它是一个网络,所以它就不可能单独生存。商业社会的兴衰是取决于周边环境的,取决于它在网络中的位置的。网络一变,一个商业社会的生存条件就变。

它是一种变动中的扩展秩序,这意味着,一个商业社会要么就在扩张中,要么就在萎缩中,它很难保持稳定。

人类古代历史上的商业社会,发达的时候如烈火烹油,衰落的时候如大厦将倾,文明的稳定性很差。

你看,丝绸之路上那些曾经发达的绿洲国家,著名的像楼兰古国,而今文明都灭绝了。

再比如我们中国的那些著名的商业城市,比如扬州,原来在运河的商业网络中,极尽繁荣,但是运河一衰落,扬州的衰落就是定局。

其实西方文明也是这样。罗马帝国的内部商业非常发达,但是一旦崩溃,就再难复兴。

很多人都看过前些年那部著名的纪录片《大国崛起》,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西方大国崛起和接力赛一样,一个国家崛起之后衰落了,就再也不会复兴?曾经划地球而治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曾经拥有全世界超过一半商船的荷兰,现在顶多也只是小而美的国家,与昔日鼎盛时期非同日而语。

因为航海和商业都是复杂的协作体,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人们之间的协作关系。

这种复杂的协作关系一旦被战争等等强大的力量摧毁,几乎很难在原地重建,因为很难确保原来的种种复杂条件都能恢复,帝国也就由此分崩离析、消失在历史中。

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打败后,西班牙就再也没再崛起

再来看我们中国,农耕经济虽然看起来有种种缺陷,比如上面讲的,财政的弹性非常差。但是它结构简单,生命力极其顽强。

上一个朝代灭亡以后,只要新王朝给小农家庭配置了土地,经济和社会结构很快就会重建和恢复,帝国也由此复兴。

这样也就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我们中国是世界各个文明中历史延续性最好的。不管乱成什么样,总能再次复兴。

04

也正因为中国历代王朝都使用农耕经济的财政系统,所以重农抑商自然也就是成了皇帝们最理智的选择我的目标是延续帝国,并不是搞创新发展威胁我统治的商业经济。

但是带来的后果是,造成中国社会内卷化。

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人用这套财政制度很得心应手,就不会想去用其他制度,这就在制度和技术上彻底锁死了自己,不去发展农耕文明之外的经济和技术。

中国农民千年不变的作息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们的中学历史课本告诉我们,从人类社会会从奴隶制度,到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但是一个文明一旦内卷化,是无法自我突破这一困局的,没有外来的冲击,中国的封建帝国制度还会继续延续下去。

通过农耕经济的财政体系,我们也理解了,为什么汉武帝最终会独尊儒术,而之后的王朝也都选择儒家作为社会指导思想儒家思想,其中一点就是重农抑商嘛。

所以并不是我们信了儒家,所以社会才重农抑商,而是因为我们选择这样的财政系统,所以选择了重农抑商的思想,也就选择了儒家。

没有儒家,也会有其他学派提供这样的思想,帝国需要的是这样思想,而不是需要儒家,只不过正好儒家提供了这样一整套思想解决方案。

是历史选择了儒家,而不是儒家选择了历史。

标签: 重农抑商

更多文章

  • 明朝海禁和清朝闭关锁国有什么区别?哪个政策对发展危害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海禁

    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朝海禁和清朝闭关锁国有什么区别?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一直以来明朝的海禁以及清朝的闭关锁国都深受人们的热议,人们对着两者的危害更是争论不断,故本文将分别从明朝海禁和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所在的目的着手,分别对两者的影响和意义进行总结和分析。一、明朝海禁的目的明朝海禁的目的有两

  • 蒙古人灭宋的战略是什么?南宋为何毫无招架之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南宋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朝如何灭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南宋虽然军事羸弱,但是其所在的南方地区却是一块风水宝地,这也就注定了南宋的国祚要远长于金和夏。为什么南方地区为风水宝地呢?这是因为,除了南宋的距离比金和夏都比蒙古远外,还有地利上的重大优势。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地势复杂,连绵起伏的山脉与河网密

  • 清朝是什么时候开始走向衰弱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

    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是什么时候开始走向衰弱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从康熙年间到乾隆年间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一时期的清朝,在经济上,奖励垦荒、更名田、兴修水利、禁止圈地、捐免田赋以及改革赋役等,使得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都得到了繁荣与发展;政治上,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君主,励精图治、事必躬亲,

  • 明朝锦衣卫很忠心吗?锦衣卫一般负责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锦衣卫

    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根据史料的记载,锦衣卫是明朝朱元璋设立的一个酷似现在的特工机构,他们没有上级的官员,只听命于皇帝,由于他们行事作风非常雷厉风行,使得不少的官员百姓都对此十分厌烦,而且和其他的官员一样,锦衣卫也是世袭制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爸干啥,儿子就干啥的职

  • 朱棣登帝之后对藩王做了哪些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朱棣登帝之后对藩王做了哪些措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因为《大明风华》的热播,很多人也对明朝的这段历史非常感兴趣。剧中朱瞻基最后登基称帝,但是面对自己的两个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他们两人总是站在一伙,想要对皇位图谋不轨,当朱棣还活着的时候他们就非常嚣张了。然而很多人知道,朱高煦最后

  • 明朝的三厂一卫是什么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厂一卫

    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厂卫是明朝时期的反贪局和国家安全局、情报局;和勋贵系统一样,是明朝皇帝用于压制明朝文官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厂系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于北京东安门北;西厂系成化十三年(1477)设于旧灰厂;内行厂系正德初年设于荣府旧仓地;锦衣卫原为内廷亲军,皇帝的卫队,洪

  • 雍正帝在位时有哪些改革?雍正帝改革带来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雍正帝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雍正在位时有哪些改革?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如果说从历代皇帝中,挑一个最勤政的皇帝,那非雍正莫属。毫不夸张地可以说,雍正是中华数千年来,为数不多的一流君主。为什么给他如此高的评价呢?如果你认为开疆拓土是评价一个君主优秀与否的标准,那么雍正并不优秀。可是如果你以治国水平、改革能力作为

  • 明朝时期的考勤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考勤

    现代人上班工作都会有一个考勤制度,上下班都需要打卡,用以管理工作时间,而且方式多样,非常方便。那么在古代,没有这些工具的时候,官员们是如何上下班,又是如何知道是否有人迟到早退或者缺勤呢?今天就来看一看,明朝时期官员们的考勤制度,缺勤会受到什么惩罚呢?“上班点卯”的由来要了解古

  • 古代北方突厥民族的历史来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突厥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突厥的美丽传说!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关于突厥的由来,有两侧美丽的传说。一说,突厥本是匈奴的一支,后被邻国所灭,当时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士兵没忍心杀他,而是将他砍去双脚,扔在了草丛中。后来小孩被一母狼救下,长大后,与狼结合,邻国国王听说小孩还活着,怕有后患,便派人将他杀了,杀

  • 唐朝后期为何会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中央的政治每况愈下,地方节镇势力膨胀,藩镇形成割据局势。藩镇割据是从安史的降将开始的。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史朝义的叛军从邺城败退。唐朝因无力彻底消灭安史余部,对叛军采取姑息政策,接受了一批安史部将投降,对其所受伪官伪职,“一切不问”,并同意他们就地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