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后期为何会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后期为何会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934 更新时间:2024/1/17 2:40:06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中央的政治每况愈下,地方节镇势力膨胀,藩镇形成割据局势。

藩镇割据是从安史的降将开始的。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史朝义的叛军从邺城败退。唐朝因无力彻底消灭安史余部,对叛军采取姑息政策,接受了一批安史部将投降,对其所受伪官伪职,“一切不问”,并同意他们就地担任节度使。这样,叛军将领一跃而成为唐廷的节度使,统治了北方各地。如李怀仙为幽州(今北京西南)卢龙节度使,驻幽州;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驻恒州(今河北正定);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驻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南)。这三家后来发展成为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史称“河北三镇”。

另外,安史乱时,边兵大量内调,边防空虚,吐蕃、南诏乘机进扰。因而乱平之后,唐朝在西北、西南加强了藩镇力量。为了巩固统治,唐政府又在内地实行“以方镇(藩镇)御方镇”的方针,在关中、关东、江淮流域广置藩镇,以求互相制约,防遏河朔,屏障关中,沟通江淮。而许多藩镇并不听命于朝廷,他们各占一方,对抗中央,成为割据势力,如驻淄州(今山东淄川)的淄青镇,驻汴州(今河南开封)的宣武镇,驻蔡州(今河南汝南)的淮西镇等,就是其中较大的藩镇。这些藩镇的历任节度使,有父死子继的,有兵将拥立的,朝廷不能节制他们,只能事后“任命”,承认既成事实。

各藩镇在经济上自搞一套,他们不仅掌握本镇数州的税收,而且一般都兼营田使,管辖本镇的屯田营田事务。如田承嗣把魏博镇的百姓户口统计造册,强迫老弱种地,青壮当兵,征收的赋税从不上缴朝廷。宣武节度使韩弘,镇守汴州等地20余年,“四州征赋,皆为私有,未尝上供”。他积攒铜钱百万贯,谷子300万斛,不给朝廷一钱一米。许多节度使不仅以屯田方式把封建国家的土地控制在手,而且自己也大肆兼并土地,成为大地主。

各藩镇还竭力扩充军队,选练精兵。田承嗣养兵10万,又挑选2000名壮汉,收为义子,给予优厚待遇,让他们充当警卫,称作“牙兵”。卢龙、成德、淄青、宣武等镇,也都有牙兵,这种牙兵多是当地豪强地主的子弟兵,成为藩镇武力的核心。

藩镇依恃强大的兵力、财力,威胁朝廷,甚至起兵反叛。田承嗣在魏博给安禄山史思明父子立祠堂,称之为“四圣”,意在效法安史。同州、华州节度使周智光,气焰更为嚣张跋扈,竟然说:“此处离长安只有一百八十里,我夜晚睡觉都不敢伸脚,惟恐一脚踏破长安城。”

当初,李宝臣、田承嗣和淄青的李正己、山南东道(驻襄阳)的梁祟义暗中勾结,商定各以所占的土地“传之子孙”。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田承嗣死,在李宝臣的要挟下,代宗被迫同意魏博节度使一职由田承嗣之子田悦继任。

两年后,即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李宝臣、李正己相继死去。他们的儿子李惟岳、李纳得到田悦的支持,也要继承父职,被德宗拒绝。由是,李惟岳、李纳勾结田悦、梁崇义起兵反唐,史称“四镇之乱”。朝廷命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等讨田悦;范阳节度使朱滔讨李惟岳;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讨梁崇义;宣武节度使刘洽讨李纳。朝廷本想用这种“以毒攻毒”的办法平定藩乱,结果却更引起各军阀之间的厮杀、伙并或联合,使乱局更加发展。

建中三年(782年)十月,北方藩镇公然推朱滔为盟主,称王建号,对抗中央。朱滔称冀王,王武俊称赵王(他是在四镇之乱时杀了主帅李惟岳而自立的节度使),田悦称魏王,李纳称齐王。这时,淮西李希烈看到有机可乘,也暗中与朱滔、李纳等人交往,于是年十二月起兵反唐。唐朝政府开始面临着藩镇联合叛乱的严重威胁,藩镇割据的局面正式形成了。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清朝在乾隆帝后期衰落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乾隆帝

    对于近代清王朝衰落缘由的探讨,可以说是社会大众最为热心的近代史话题之一。然而,无论是封建制度的衰落,还是传统社会形态的桎梏,亦或是思想文化上的闭塞,都不失为清王朝中道衰落的一种解释。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就在鸦片战争之前的数十年前,大清军队还曾经横扫准噶尔、平定大小金川乃至于入藏翻越喜马拉雅平定廓尔喀

  • 宋朝朝会制度历史介绍 什么时候可实行辍朝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朝会制度

    历史小编为大带来宋朝朝会制度是怎么样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宋朝时期的辍朝制度涉及到许多方面,并形成逐渐制度化的一个过程。这一制度涉及到丧礼辍朝、式假辍朝、国祭辍朝,一些像天象异常,皇帝身体原因或者是自然灾害等并不包含在制度之中。在这其中丧礼辍朝是辍朝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是整个制度的主体。

  • 明朝初辽宁地区“朵颜三卫”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朵颜三卫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为什么要突袭“朵颜三卫”?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明成祖一生进行了5次北伐,在第3次北伐的时候,本来是为了打击鞑靼大汗阿鲁台,但是在进军途中,并没有找到阿鲁台。因为阿鲁台早就带着族人提前逃跑了。明成祖一怒之下,把阿鲁台没有来得及转移走的帐篷一

  • 西汉时期有多少郡国!西汉的郡国及人口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西汉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西汉的郡国及人口一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京兆尹,十二县,户十九万五千七百二户,口六十八万二千四百六十八。左冯翊,二十四县,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右扶风,二十一县,户二十一万六千三百七十七,口八十三万六千七十。弘农郡,十一县,户十一万八千九十一,口四十七

  • ​叶尔羌汗国世系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叶尔羌汗国

    叶尔羌汗国(公元1514–1680年)1.赛义德1514–1533⒉拉失德1533–1559⒊阿不都克里木1559–1591(一译阿不都哈林汗)⒋马黑麻1591–1609⒌阿黑麻1609–1618⒍沙拉夫.丁.速檀1614&nd

  • 维吾尔族的历史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新疆人口最多的民族,超过千万。维吾尔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维吾尔”是维吾尔族自称“Uyghur”的音译,具有“联合”、“同盟”(拉施特《史集》第1卷)和“凝结”的意思。&ld

  • 新疆是怎样伊斯兰化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新疆

    十世纪新疆,在喀喇汗王朝同于阗王国的战争中,由于位于新疆吐鲁番的高昌回鹘支持于阗,因此与同为回鹘人国家的喀喇汗王朝的关系逐渐恶化,喀喇汗王朝对信仰佛教的高昌回鹘人恨之入骨。现在只剩下高昌人民独自奋战了。。唇亡齿寒喀喇汗穆斯林和高昌回鹘佛教徒战争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喀喇汗国穆斯林马哈茂

  • 辽朝契丹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辽朝

    作为辽帝国的创建者,契丹人的崛起过程很有传奇色彩。他们从居于蒙古高原与东北亚山林之间的缓冲区出发,将大片情况迥异的领地收入囊中。治下既有非常典型的游牧草场,也不乏很多传统的农耕产区,甚至是很多区域间的独立商业商业中心。但更值得一提的是,契丹人将这个态势维持了数百年之久。这在强权易手如走马观花般的北方

  • 契丹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契丹族

    契丹,出现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提起契丹这个种族,在世界上也是赫赫有名,曾一度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辽河上游一带活动,唐末建立了强大的地方政权,唐灭亡的907年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统治中国北方,辽朝先与北宋交战,“澶渊之盟”后,双方长期维持了100

  • 辽朝疆域和行政区划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辽朝

    契丹辽国强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1111年,489万平方公里)。契丹人在建国之前,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基本没什么行政区划,只是建国后,为了加强对汉族居住地区的统治,也就采用了汉族州县制的方法进行管理,但又不同的地方。同时,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