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商鞅变法背景简介 商鞅变法过程介绍 商鞅变法措施介绍

秦国商鞅变法背景简介 商鞅变法过程介绍 商鞅变法措施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699 更新时间:2024/1/25 7:41:01

春秋战国时期,是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原有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产生。新兴军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从而引起了社会秩序的变动。

因此,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

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

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

经过

舌战群儒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语出《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

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立木为信

商鞅变法的法令虽然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

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随即便发布了告示。

告示:

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

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

商鞅又出示布告说:

“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两金(古时的“金”实际为黄铜)。”

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黄铜)。

施展变法

颁布垦草令

变法之争结束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

其主要内容有:

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第一次变法

《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

其主要内容有

(一)颁布并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轻罪用重刑;

(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五)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

第一次变法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变法

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临渭河,顺渭河而下可直入黄河,终南山与渭河之间可直通函谷关。

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从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迁至咸阳,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

其主要内容有

(一)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二)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

(三)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四)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五)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

(六)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这是对第一次变法中“异子之科”法令的补充,也是对社会风俗的规范。

结果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有口难辩,只得逃亡。最后,商鞅在秦军追捕中毙命,只落得个“车裂”的下场。

但变法得以继续实行下去。

标签: 商鞅变法

更多文章

  • 商鞅变法的先决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得到推广,生产力水平往前进一步发展,荒地开垦的数量前所未有地增多,与井田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突。井田制规定土地是国有土地,耕种的土地是分封来的。而且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分封的土地尚且耕种不过来,无暇顾及其他荒地。但是随着铁器牛耕的普及,人们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干完分内的这块土地

  •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商鞅变法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卫国(今河南洛阳一带)人,原名卫鞅或公孙鞅,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自幼喜好刑名之学,公元前361年去到秦国,深得秦孝公的信任,历任左庶长、大良造等职,执掌秦国军政大权达一、二十年之久。秦孝公曾以于(今河南内乡东)、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十五邑封他,号为

  • 商鞅变法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商鞅变法

    秦孝公嬴渠梁继位后,深刻的体会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他决心靠改革强国,因此痛下求贤令,引进人才,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秦孝公任商鞅为左庶长,让他扛起改革强国的大旗,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可以大致总结为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励军功,实行二十等

  • 商鞅变法为什么会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变法。这四大变法之中只有商鞅变法没有“人死政废”。为什么只有商鞅变法这样,而其他的变法都最终失败了呢?正统教育中,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顺应理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二.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三.敢于同旧

  • 汉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衰落的?初元元年开始历年发生了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朝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汉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衰落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初元元年(前48年)3月,立王政君为皇后。是年,初置戊己校尉,使屯田车师故地。初元二年(前47年)1月,车骑将军史高、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与郑朋、华龙等人朋党,排挤萧望之、周堪、刘更生,萧望之被收去前将军、光禄勋印绶,周堪及刘更生皆

  • 古代的朝贡制度有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朝贡制度

    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的朝贡制度有什么作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01朝贡制度是中国人发明的特有国际关系体系,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从周朝一直到明清时期。虽然过程中有变化,但总体上说就是:中央王朝对藩属国,也就是像越南、朝鲜这样的国家,进行“册封赏赐”,而藩属国向中央王朝&l

  • “重农抑商”是好是坏?古代中国“重农抑商”会带来哪些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重农抑商

    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中国“重农抑商”会带来哪些问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维持一个国家运转,需要财政的支撑。很显然,商业更能造就社会的繁荣。虽然古代没有经济学,但是经济规律是存在,古人不会看不到发展商业的好处。商业发展起来了,税源当然也丰富了,中国历代王朝为什么会

  • 明朝海禁和清朝闭关锁国有什么区别?哪个政策对发展危害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海禁

    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朝海禁和清朝闭关锁国有什么区别?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一直以来明朝的海禁以及清朝的闭关锁国都深受人们的热议,人们对着两者的危害更是争论不断,故本文将分别从明朝海禁和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所在的目的着手,分别对两者的影响和意义进行总结和分析。一、明朝海禁的目的明朝海禁的目的有两

  • 蒙古人灭宋的战略是什么?南宋为何毫无招架之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南宋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朝如何灭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南宋虽然军事羸弱,但是其所在的南方地区却是一块风水宝地,这也就注定了南宋的国祚要远长于金和夏。为什么南方地区为风水宝地呢?这是因为,除了南宋的距离比金和夏都比蒙古远外,还有地利上的重大优势。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地势复杂,连绵起伏的山脉与河网密

  • 清朝是什么时候开始走向衰弱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

    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是什么时候开始走向衰弱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从康熙年间到乾隆年间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一时期的清朝,在经济上,奖励垦荒、更名田、兴修水利、禁止圈地、捐免田赋以及改革赋役等,使得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都得到了繁荣与发展;政治上,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君主,励精图治、事必躬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