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制定了什么土地制度

秦国制定了什么土地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330 更新时间:2024/2/12 16:48:5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历史上关于秦朝的土地制度的记载很少,只有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下的一道命令:“使黔首自实田。”这一句话能提供的信息太少了,以至于史学界至今还在争论秦朝到底实行的是种土地制度。一种观点认为,这句话表明秦朝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另一种观点恰恰相反,认为秦朝实行的是高度的土地国有制。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要想知道秦国土地制度的概况,只在一句“使黔首自实田”上争论,想必很难争论出所以然来。秦朝的土地制度,必然来源于秦国,而秦国的土地制度若是值得继承,必然是来自于商鞅变法。因此,我们就从商鞅变法中关于土地制度的法令来推论秦朝究竟实行的是何种土地制度。

在商鞅变法前,秦国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这一制度早在公元前408年秦国推行“初租禾”时就确立了。长期以来,秦国并未对其土地制度进行大的改革,这种制度就一直持续到了商鞅变法前夕。商鞅变法时规定:“为田开阡陌,而赋税平。”这句话也有争论,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商鞅并没有支持土地私有制,这句话实际上是让国家收回土地,然后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分配。

商鞅变法前的秦国积贫积弱,但变法后仅仅几年,秦国就跻身于强国之列。变法前,秦国的土地是私有的,大部分土地在旧贵族手中,他们雇佣他人劳动,生产效率低下。因此,若说商鞅变法是将土地私有化从而提高了秦国的生产能力,显然是说不通的,因为其土地原本就是私有的。此外,现在发现的秦简中记录有当时种种商品的价格,但却没有记录土地价格的只言片语。如果土地是私有的,那它就是当时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岂能不记录?

因此说,商鞅变法时秦国的土地制度是国有制的可能性较大。他将国有土地分配给农民,使农民拥有使用权,不再被贵族剥削,直接将税收交给国家。这才应当是商鞅变法时施行的土地政策,它可以大大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只有这样理解,才能解释秦国的快速富强之谜。

在实现了土地国有后,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秦国在“为田开阡陌”后,又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大大促进了秦国农业的发展。

第一,大面积授田,推行休耕制。秦朝法令中规定,每个成年农民由国家授田“小亩五百”,当时的五百小亩就相当于现在的一百四十多亩。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即使一个最优秀的农民也是无法耕种如此多的土地的。但秦国地广人稀,为了更好地利用地力,政府将如此多的土地授予农民,是为了让农民实行休耕,从而增加粮食的产量。

第二,吸引他国农民到秦国耕种。秦国地处西陲,人口稀少,但却有大量的土地资源。魏韩等国人多地狭,于是商鞅变法中就规定凡是外来农民到秦国的,也享受秦国国民的待遇,得到授田。同时,秦国还免除他们的兵役、徭役,十年不征田赋。在这样优厚的条件下,三晋农民大量到秦国耕种,不仅增加了秦国的人口,还带来了当地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秦国的劳动生产率。

人口土地是国家最重要的财富,也是战争的主体。因此,没有足够的人口,就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商鞅的这一政策不仅弥补了秦国人口较少的缺憾,为秦国荒地的开发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也为秦国发动大规模的战争积累了足够的人口资源。

同时,商鞅积极推行小家庭制。在他发布的法令里明确规定,一个家庭若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儿子,待其成年后必须各立门户,否则要加倍征税。这也大大有利于土地的开垦和国家税收的增加。

第三,大力推广铁制农具。铁制农具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到战国时期各国都刚开始推广。但是,当时的冶炼技术落后,铁制农具的造价相对来说是十分高的。在秦国,长期贫困的农民更是无力购买铁制农具,这就极大地制约了秦国的农业生产和荒地的开垦。为了促进土地的开发,秦国下令:农民可以到官府借用铁制农具,借用的铁制农具如果在使用中损坏,农民只需要上报官府即可,不用赔偿。

秦律一以严苛闻名,损坏公物一般都要按价赔偿,但借用铁制农具即使损坏也无须赔偿,这充分说明秦国以法令的形式保证了农民拥有优质的铁制农具,这极大地促进了秦国的土地开发和利用。

第四,制定政策,鼓励养殖耕牛。二千年前,农活大部分都是由人力和畜力来完成,耕牛是当时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生产工具。因此,耕牛的养殖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荒地的开垦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了鼓励农民饲养耕牛,秦朝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例如《厩苑律》规定:每年四月、七月、十月进行耕牛养殖评比大赛。比赛包括两个,一个是官方的:对官府饲养的牛进行评比。成绩优秀的,赏赐管理耕牛的官吏酒一壶、干肉十条。成绩差的,管理耕牛的官吏要受到处罚。另一个是民间的:村级管理人员对各家各户饲养的耕牛进行评比。成绩优秀的也会受到一定赏赐,而成绩差的则要受到一定处罚。

第五,向农民提供耕种指导。现在农民种地时,都会到市场上选优质的种子,这些种子都是国家或企业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但在二千年前,农业科技落后,农民通没有办法获得优良的种子。因此,官府将颗粒饱满的种子存留,以备农民耕种时使用,有时是发放给农民,有时则是出售。

为了保证种子的数量和质量,秦国法令《仓律》对每亩土地使用种子的数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稻、麻每亩用二又三分之二斗,谷、麦每亩一斗,黍子、小豆每亩三分之二斗。当然,这只是参考数值,农民要根据自己所耕种土地的肥沃程度因地制宜地下种,良田可以用更少的种子,贫瘠的就需要更多,如果是间作,就要酌情播种。

第六,种地亦有爵位。秦律规定,杀敌有功,可得军功爵,这就使得大多数秦人愿意出征。同理,为了使农民乐于耕种,秦律做出了类似的规定:如果从事农业生产者收获了较多的粮食,就可以免除其徭役,每向国家交纳一千石粮食,就可以得到一级爵位。相反,那些完不成应收粮食数量的人,就要全家为奴,到官府服役。

从以上的措施来看,秦国通过一系列的法令,合理地开发了本国的土地资源,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这些法规的推行,使秦一跃成为国富兵强的大国,为秦国最终灭六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标签: 秦国

更多文章

  • 隋文帝为何被称为圣人可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隋文帝

    隋朝和唐朝是中国古代的巅峰盛世,这点从“圣人可汗”和“天可汗”这两个尊号就可以看出来。在中国历史上,兼任周边游牧民族尊号中原王朝的皇帝只有隋朝和唐朝的皇帝。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文帝杨坚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

  • 唐德宗是如何处理藩镇割据的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德宗

    德宗即位之后,一直试图削夺拥兵自重的地方藩镇节度使的权力。为此,他不惜使用武力。建中二年(781年)正月,河北成德镇(驻守恒州,现在的河北正定)节度使李宝臣病逝。按照以往藩镇节度使去世之后,将职位和土地传给子孙的规矩,他的儿子李惟岳上表请求继承父位。德宗早想革除藩镇父子相传、不听命朝廷的弊端,坚决拒

  • 宋高宗赵构为什么会选择在杭州定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高宗

    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一方面它的经济和文化都比较发达,各种文人、书画家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宋朝又国势羸弱,重文轻武。北宋末年,由于靖康之变,宋徽宗被金人掳去,而徽宗第九子赵构侥幸逃脱,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定都,史称南宋。然而不久金兵便攻打至应天,高宗赵构于是南下逃往扬州,驻

  • 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的历史意义及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推恩令

    汉武帝刘彻时期,所施行的许多策略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据史料所记载西汉盛行的文官以及诸侯王管理制度,一直到唐朝都在有些许的应用,而这些大致的框架都是在刘彻所传承下来的,现在大家提起刘彻大多数认为他在征讨西域以及讨伐叛乱的事情之上,有很大的功劳,就是为武皇帝。但是刘彻所实行的推恩令,可能知道的人并不

  •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年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国家,上下5000年的历史是由一个个朝代相继兴衰而组成的。今天吾爱诗经网小编小编就各个朝代所存在的时间、创始人、都城所在地,开国皇帝等信息等等来给大家汇总一下,能给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来了解我国的历史。有兴趣的就来看看收藏一下吧。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表1、夏朝,起讫年代:约公元

  • 广西狼兵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狼兵

    在我国抗日战争期间,桂军在抗击日军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同时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据国民政府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统计的数据显示,自1937年以来的8年抗战中,广西征募士兵及劳工共计450万。而当时广西人口仅有1200万人,也就是说直接参加或者间接参加抗日战争的就占到了总人口的37.5%。其中

  • 隋朝末年都有哪些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隋朝

    隋末民变是隋朝末年民变推翻隋朝统治的战争,战争从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的王薄领导的长白山首义开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辅公祏的反唐失败结束,前后历时14年。背景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第二次巡游江都,次年(611年)二月,炀帝自江都(今江苏扬州)乘龙舟,入永济渠,赴涿郡(今北京市),下

  • 晋阳起兵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晋阳起兵

    晋阳起兵,又名太原起兵、太原起事,是隋朝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县,隋炀帝建有晋阳宫)留守、唐国公李渊在大业十三年(617年)起兵夺取长安,为次年建立唐朝奠定基础的事件。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郡丞、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为副,负责围剿上党的历山飞、甄翟儿等叛军,并在雀鼠谷之战

  • 曹魏九品中正制制度的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九品中正制

    公元220年,按照年号纪年来算,本应是建安二十五年,可当年正月魏王曹操薨了。这个一统北方的枭雄、曹魏王朝奠基人的去世,让整个天下为之震动。在一干重臣的拥护下,汉献帝遣御史大夫华歆奉策诏,授曹丕丞相印、绶,魏王玺、绶,领冀州牧,魏国的权力交接棒总算有惊无险的落到了曹丕手中。是年三月,献帝改年号为延康。

  • 乾隆帝退位后的4年太上皇生涯都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帝

    历史上的很多皇帝,一生都是在皇帝的位子上忙忙碌碌,因此很多皇帝基本上都是没有“退休”这一念头的,这份“工作”他们要一直做到自己死亡。不过也有很少数的皇帝,会将皇位传给继承人,自己退位当太上皇,乾隆就是其中之一。那么,乾隆帝退位之后,他都在做些什么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