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甘露之变的经过

甘露之变的经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573 更新时间:2024/2/12 21:01:47

安史之乱后,唐朝宦官势力开始坐大,唐德宗委任宦官掌管禁军并且成为定制,从此宦官势力变得不可抑制。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唐敬宗被宦官刘克明杀害,另一宦官王守澄立文宗为帝。

文宗向来不满宦官专权,大臣李训、郑注知道文宗有反抗之心,便与文宗密谋诛灭宦官。李、郑二人是因为王守澄的引荐而得以进入朝廷任高职,文宗认为与二人谋事不易引起宦官们的警觉。

当时,外人仅知道李、郑二人倚仗宦官擅作威福,却不知道二人原来与文宗另有密谋。太和九年,文宗以李训之谋,杖杀曾参与杀害唐宪宗的宦官陈弘志,不久又以李、郑之谋赐王守澄死。

虽然李、郑二人的共同目标是消除宦官专权,但二人开始争功,发展成势不两立的局面。九月李训升为宰相,同时把郑注派到外地任凤翔节度使,表面上是作为助援,内里却另有打算,如果清除宦官的计划成功,下一目标便是郑注。

甘露之变的经过

公元826年,宦官王守澄等拥立穆宗第二子李昂即位,是为唐文宗。文宗在位期间勤勉听政,倡导节俭,一心一意想除掉辖制自己的宦官。公元830年,文宗任用宋申锡为宰相,要他秘密铲除宦官势力,但因时机不成熟,计谋破产。

后来,文宗生了一场病,急于找医生^正好宦官王守澄手下有个官员叫做郑注,精通医道,王守澄把他推荐给文宗治病,文宗服了他的药,果然病一天天好起来。

文宗很高兴,召见郑注,发现郑注口齿伶俐,像个有才干的人,就把他提拔为御史大夫。郑注有个朋友李训,原是个很不得志的小官员,听到郑注受到朝廷重用,就带了一些礼物求见郑注。郑注正好想找个帮手,便请王守澄把李训推荐给文宗,李训也得到文宗的信任,后来竟被提升为宰相。

文宗既重用郑注、李训,便准备倚重二人剪除宦官。公元835年,郑注建议文宗剥夺王守澄的实权并将他毒死。两人打听到王守澄手下有个宦官仇士良,与王守澄有矛盾,奏请文宗封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带领一部分禁卫军。接着,李训又解除了王守澄的兵权。王守澄失了兵权后,文宗给了他一杯毒酒,将其毒死。

接着,郑注和李训计划在下葬王守澄的时候,要求所有宦官都为王守澄送殡,然后以所率亲兵怀藏利斧将其全部砍杀。但李训求功心切,决定抢先下手。

公元835年,李训提前在宫中部署了兵力,等文宗上朝后,假称大明宫左金吾大厅之后的石榴树上夜降甘露(甘露是预示天下升平的祥瑞),诱使神策军中尉仇士良等前往,想一举诛杀宦官。

没想到,被仇士良看出破绽,他们立即返回大殿,挟持着文宗直往内宫夺路而逃。待缓过神来之后,仇士良立即派兵出宫,追杀所有参加预谋的官员,李训、郑注全家都被杀害,与事变有关无关的朝廷官员也有上千人被杀。文宗和李训、郑注策划的诛杀弄权宦官的计谋彻底失败了,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的影响

甘露之变后,宦官一直牢固地掌握军政大权,君主的废立、生杀也是掌握在宦官手中,为中国历史的第二次宦官时代的开始。

“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此后很长一段时期,中书省、门下省官员入朝都与家人辞别,因为说不定何时就会被杀。

唐文宗更受到宦官欺凌,一次问当值学士周墀:“朕可方前代何主?”周墀答:“陛下、舜之主也。”文宗叹道,“朕岂敢比尧舜,何如周赧汉献耳!”周墀:“彼亡国之主,岂可比圣德?”文宗说:“赧、献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襟,墀伏地流涕,自是不复视朝。

唐朝的宦官势力,直到朱温在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大杀宦官后,才终告消失,然而,唐朝不久也因朱温建后梁篡位而灭亡。

标签: 甘露之变

更多文章

  • 沙丘之乱爆发的原因及经过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沙丘之乱

    沙丘之乱,或作沙丘宫变,是指战国时代赵国的一场兵变。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传国于公子何,任肥义为相,兼任赵王何的傅。赵武灵王自号主父。就宗法制度而言,赵武灵王违背宗制,废嫡立幼(赵武灵王原有嫡子公子章,但由于爱惜幼子公子何而传国

  • 北宋建隆之治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建隆之治

    宋太祖非常重视帝王和百姓之间的关系,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他继位以后,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百姓在这一时间段经济比较富足,北宋的国库也收入比较稳定。但是,在这同一期间,国家连年征战,使刚刚发展起来的经济又缓慢增长,不过,因此北宋的兵马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很快统一了中原广大地区。到了963年,百姓生

  • 楚成王是如何成为南方霸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楚成王

    关于春秋五霸,有好几种说法。《史记索隐》里说,五霸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荀子》里讲,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才是五霸。后代有不少史学家称,晋国称霸了一百多年,晋襄公、晋景公和晋悼公都有资格称为霸主。其实不管是齐桓公称霸还是晋国称霸,他们的光芒也仅限于北方,对于

  • 西周分封诸侯的爵位划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西周

    根据《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左传》则记载:“兄弟之国十之有五,姬姓之国四十”。虽然记载略有不同,但姬姓在西周分封诸侯时占据了大头。西周分封诸侯将爵位分成了六个等级:公爵、侯爵、伯爵、男爵、子爵、附庸爵,正统的

  • 南宋皇权是怎么被后宫和权臣瓜分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南宋

    南宋第一位权臣韩侂胄,因为绍熙内禅所立的定策功而被宋宁宗信任,又因为扳倒了独相赵汝愚制造庆元党禁而崛起,成为权倾天下的权臣。韩侂胄利用不聪明的宁宗喜欢用御批的习惯,成为南宋的真正掌控者,从他开始,南宋皇权不可避免的衰落,皇权被后宫势力和权臣瓜分。1,权臣诞生的环境韩侂胄的发迹和他与皇室有三层外戚关系

  • 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分别是什么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公九卿

    在古代有很多官职,但是其实这些官我们一般人还真说不上来,但是却听到过三公九卿的说法,也是很多官啊,而且还要上朝,文武百官呢,还有人站在外面进不去,那么这三公九卿都是一些什么人呢,官职大小如何。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晏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己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

  • 曹操“唯才是举”与曹丕选择“九品中正制”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

    曹操死后,曹丕上位,而后司马氏夺权。司马氏的夺权,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不少学者认为,司马氏夺权的机会,其实是曹丕给的,因为曹丕上位以后,没有继承曹操的“唯才是举”,而是实行了一项新政策,“九品中正制”。就是这个制度,让司马氏有了夺权的机会。所以,很多人说

  • 唐朝不良人是干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不良人

    不良人出自江湖?不,其实来自于朝廷。最早要从大唐说起,相信大唐的开放和包容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因此出现各种稀奇古怪的职业也不为奇,可是这个不良人却出自于朝廷,到底是什么官职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其实已经在后世有了很大的发展,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有,说出来大家一定知道,比如说明朝的锦衣卫、清朝的血滴子等等

  • 吐蕃在宋朝时期的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吐蕃

    在金庸老先生的名著《天龙八部》中,有这么个“顶尖”高手吐蕃国师鸠摩智,其口头禅是:“能够和贫僧打成平手的,世上没有几人!”类似语录还有:“没有我鸠摩智,算什么英雄大会”,“少林的绝学,竟然要到贫僧的手上,才能发挥的淋

  • 清朝养廉银对反腐有作用吗 养廉银的利与弊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养廉银

    康熙年间贪污腐败之风十分严重,上下官员中饱私囊,私征加派大大加重了百姓负担。朝廷所征派的正额在考虑到百姓的负担以后,其实并不算很重,但是除了这些之外,官府另外还加了许多征派,由于切身关系到地方官自身的利益,按照他们贪婪程度,自然是没有定额的,这是下层官员的贪污,中上层官员由于不直接对百姓征派,所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