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的庙号分为称祖和称宗的原因及区别

古代的庙号分为称祖和称宗的原因及区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043 更新时间:2024/2/12 21:01:39

大家应该比较清楚,一般开国皇帝都称为某某“祖”,比如汉高祖,而守成的皇帝一般都称为某某“宗”,比如唐太宗。当然任何事情总有例外,比如明成祖朱棣,清世祖顺治,清圣祖康熙算是例外,姑且不论。之所以如此,实际上是有历史原因的。大家知道,从西周开始,人们就有了起谥号的制度。谥号的作用,就是对这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总结,有好有坏。到了秦朝统一六国,秦始皇特别不喜欢,下令废除这个制度,所以他死后就称秦始皇,没有谥号,如果有的话,他大概会叫武帝,或者厉帝什么的。汉代又恢复了谥号,但慢慢变了味,再差的王也可以得美谥。综观西汉一朝,就没有被冠上恶谥的皇帝,诸侯得恶谥的倒不少,比如谋反的淮南王刘长,全称为“淮南厉王”。

到了刘邦建立汉朝,也高冷地说了一句:我才不学秦始皇呢于是又恢复了谥号的制度。从那时候起,皇帝们又开始有谥号了。如汉武帝、汉献帝、隋炀帝。明清两朝,又有一些另类,不称帝,也不称祖或者宗了,仅仅朱元璋称明太祖、朱棣称明成祖,还有后面的明英宗,但是朱元璋更多时候被后人称为洪武帝,朱棣称为永乐帝。为什么呢,明朝以后,皇帝一辈子只用一个年号了,朱元璋用的是洪武,朱棣用的永乐,爱新觉罗·玄烨用康熙,爱新觉罗·弘历用乾隆,从登基到退位都没有更换过

有人要问了,怎么刘邦叫汉高祖呢?这事你得问司马迁。人家刘邦的“高”字是谥号,明明要叫汉高帝,或者用庙号叫汉太祖,谁知道司马老先生怎么就把这俩名字混在一起了,就变成了汉高祖。那么,为什么到了唐朝就用庙号了呢?庙号又是什么呢?前文说过,谥号是对某个人一生的作为来作总结的,到了唐朝,大家总觉得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总结实在说不完皇上的丰功伟绩。于是,谥号的字越来越多,比如李世民的谥号,就是唐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实在太长了。甚至到了清朝,谥号都有十几个字。为了说得方便,于是大家就改称皇帝的庙号了。

那么庙号是什么呢?

庙号是皇帝家族供奉于太庙时,对先人的称呼。但是,庙号不是每个皇帝都有的。在汉朝时,没有真正的丰功伟绩,是没有资格享有庙号的。你想想连汉景帝都没有庙号,想得这种殊荣得多难!到了后来,皇帝们为了尊敬先人,不再过于计较是否有功绩了,所以皇上们都有了庙号。而庙号里的字,也是有褒贬的不同含义的,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

即使是庙号也分两种格式,有的称祖,有的称宗,二者有何区别?

一般,开疆拓土的皇帝才有资格称祖,所以大部分祖都是开国皇帝,曰高祖,曰太祖。到了曹丕篡汉时,老曹家爱慕虚荣,就都给自己起庙号为祖,如魏高祖曹丕,魏世祖曹睿,其实都是很有水分的。到了后来,皇帝们也开始遵守庙法,祖字也不再泛滥,只有确实有不世功业的皇帝才能称祖。如忽必烈,打下三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蒙古铁蹄踏到东欧,曰元世祖;如顺治皇帝,在位时女真人入关一统中原,曰清世祖;如康熙皇帝,文治武功,《清史稿》称他“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故曰清圣祖。

总而言之,“谥号”、“庙号”、“尊号”都是封建时代朝廷大臣对大行皇帝(已经去世的皇帝)或当朝皇帝的一种政治性评价。其本意在于激励或警告君主勤政爱民,给国家带来安定和富庶,但是随着君主权利的扩张,它们渐渐远离其初衷,最后彻底演变成为君主权利华美的装饰品。

标签: 庙号

更多文章

  • 甘露之变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甘露之变

    安史之乱后,唐朝宦官势力开始坐大,唐德宗委任宦官掌管禁军并且成为定制,从此宦官势力变得不可抑制。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唐敬宗被宦官刘克明杀害,另一宦官王守澄立文宗为帝。文宗向来不满宦官专权,大臣李训、郑注知道文宗有反抗之心,便与文宗密谋诛灭宦官

  • 沙丘之乱爆发的原因及经过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沙丘之乱

    沙丘之乱,或作沙丘宫变,是指战国时代赵国的一场兵变。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传国于公子何,任肥义为相,兼任赵王何的傅。赵武灵王自号主父。就宗法制度而言,赵武灵王违背宗制,废嫡立幼(赵武灵王原有嫡子公子章,但由于爱惜幼子公子何而传国

  • 北宋建隆之治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建隆之治

    宋太祖非常重视帝王和百姓之间的关系,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他继位以后,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百姓在这一时间段经济比较富足,北宋的国库也收入比较稳定。但是,在这同一期间,国家连年征战,使刚刚发展起来的经济又缓慢增长,不过,因此北宋的兵马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很快统一了中原广大地区。到了963年,百姓生

  • 楚成王是如何成为南方霸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楚成王

    关于春秋五霸,有好几种说法。《史记索隐》里说,五霸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荀子》里讲,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才是五霸。后代有不少史学家称,晋国称霸了一百多年,晋襄公、晋景公和晋悼公都有资格称为霸主。其实不管是齐桓公称霸还是晋国称霸,他们的光芒也仅限于北方,对于

  • 西周分封诸侯的爵位划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西周

    根据《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左传》则记载:“兄弟之国十之有五,姬姓之国四十”。虽然记载略有不同,但姬姓在西周分封诸侯时占据了大头。西周分封诸侯将爵位分成了六个等级:公爵、侯爵、伯爵、男爵、子爵、附庸爵,正统的

  • 南宋皇权是怎么被后宫和权臣瓜分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南宋

    南宋第一位权臣韩侂胄,因为绍熙内禅所立的定策功而被宋宁宗信任,又因为扳倒了独相赵汝愚制造庆元党禁而崛起,成为权倾天下的权臣。韩侂胄利用不聪明的宁宗喜欢用御批的习惯,成为南宋的真正掌控者,从他开始,南宋皇权不可避免的衰落,皇权被后宫势力和权臣瓜分。1,权臣诞生的环境韩侂胄的发迹和他与皇室有三层外戚关系

  • 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分别是什么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公九卿

    在古代有很多官职,但是其实这些官我们一般人还真说不上来,但是却听到过三公九卿的说法,也是很多官啊,而且还要上朝,文武百官呢,还有人站在外面进不去,那么这三公九卿都是一些什么人呢,官职大小如何。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晏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己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

  • 曹操“唯才是举”与曹丕选择“九品中正制”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

    曹操死后,曹丕上位,而后司马氏夺权。司马氏的夺权,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不少学者认为,司马氏夺权的机会,其实是曹丕给的,因为曹丕上位以后,没有继承曹操的“唯才是举”,而是实行了一项新政策,“九品中正制”。就是这个制度,让司马氏有了夺权的机会。所以,很多人说

  • 唐朝不良人是干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不良人

    不良人出自江湖?不,其实来自于朝廷。最早要从大唐说起,相信大唐的开放和包容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因此出现各种稀奇古怪的职业也不为奇,可是这个不良人却出自于朝廷,到底是什么官职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其实已经在后世有了很大的发展,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有,说出来大家一定知道,比如说明朝的锦衣卫、清朝的血滴子等等

  • 吐蕃在宋朝时期的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吐蕃

    在金庸老先生的名著《天龙八部》中,有这么个“顶尖”高手吐蕃国师鸠摩智,其口头禅是:“能够和贫僧打成平手的,世上没有几人!”类似语录还有:“没有我鸠摩智,算什么英雄大会”,“少林的绝学,竟然要到贫僧的手上,才能发挥的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