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之一燕国历史介绍 燕国是怎么灭亡的

战国七雄之一燕国历史介绍 燕国是怎么灭亡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761 更新时间:2024/2/28 18:54:28

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

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燕国国祚八百二十二年,在诸侯列国中始终处于中下游地位。

前222年,秦灭赵,陈兵易水,燕太子丹暗派荆轲刺秦,最终失败,荆轲被杀,秦王嬴政大怒,即命王翦发兵攻燕,燕王喜率公室卫军逃辽东。

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虏燕王喜,燕国灭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周武王十三年,召公奭跟随周武王发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军,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之弟周公旦手持大钺,召公高手持小钺,左右夹辅周武王举行祭社大礼,向上天和商朝百姓宣告帝辛的罪责。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召公奭封在蓟地(今北京),建立臣属西周的诸侯国燕国。但召公奭没有前往蓟地就封,而是派他的长子克管理蓟地,自己则留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继续辅佐周王室。

公元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

前7世纪时,山戎先后南下攻伐郑、燕、齐等国,燕桓侯时被迫迁都临易(今河北容城)以躲避山戎的侵扰。

前664年(燕庄公二十七年),山戎对燕国大规模侵略,燕庄公不敌,向齐国求援。齐国此时是齐桓公在位,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向山戎大举反攻。齐桓公在伐山戎时,同时把孤竹、令支也灭了,最终得以保全燕国。燕庄公对齐桓公非常感激,不惜优礼相待,亲自送齐桓公入齐境。齐桓公曰:"我非天子,作为诸侯的您相送不宜出境,我不可以无礼于燕"。于是把燕庄公所至之地为界割与燕,命燕庄公复修召公之政,如成康之时纳贡于周天子。

前657年(燕襄公元年),燕国又自易都回蓟城。

前539年(燕惠公六年),燕惠公想要去掉诸大夫而重用自己的心腹宋,大夫共同诛杀宋,燕惠公恐惧,逃奔到齐国。前535年(燕惠公十年),齐国的高偃到晋国请求共同攻伐燕国,护送燕惠公回国。晋平公表示赞许,与齐国攻伐燕国,护送燕惠公回国。岂料燕惠公刚回到燕国便死去,燕国拥立新君燕悼公。

前380年(齐矨公二十三年),秦、魏两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表面上答应救韩,实际上却秘密集结军队,向燕国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攻占了桑丘(今徐水县东南)。

前379年(齐矨公二十四年)燕国向三晋求援,三国迅即出兵伐齐,兵至桑丘。

前378年(齐矨公二十五年),齐国攻打燕国,三晋为救燕,再度攻齐,直至占领灵丘。

公元前373年(齐矨公三十年),燕、齐于林营(有的说是林孤)交战,燕胜齐败。

前355年(燕后文公七年),齐国侵掠燕国易水之地,燕国反击,大败齐国。

前356年(燕后文公六年),燕后文公与赵国在阿地举行会盟。

前335年(燕后文公二十七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合纵抗秦。苏秦担任纵约长,并佩带六国相印。

前333年(燕后文公二十九年),燕文公死,太子继位,这就是燕易王。易王刚刚即位,齐宣王就趁着给文公办丧事的机会攻打燕国,夺取了十座城池;苏秦到齐国游说,说服齐王把十座城池又归还了燕国。

前323年(燕易王十年),燕国参加了公孙衍发起的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活动,燕国在此年称王。此年苏秦和燕后文公的夫人通奸,害怕被杀掉,于是就游说易王派他出使齐国去搞反间计,借以扰乱齐国。

前321年(燕易王十二年),燕易王去世,子哙继位。齐国人暗杀苏秦,齐宣王又任用了苏秦的弟弟苏代

前318年(燕王哙二年),燕王哙将燕王的君位"禅让"给相国子之,并把三百石以上高官的玺印全部收回,交由子之任命,燕国一切政务都由子之裁决。

前314年(子之三年),太子平与将军市被起兵攻击子之并失败,市被死于乱军之中。齐宣王趁机伐燕,将军匡章率军在出兵50天内攻破燕国,燕王哙和子之被杀。同时中山国也趁机出兵攻占了燕国部分领土。在燕国军民的奋力抵抗和赵、韩、秦、楚等国的压力下,齐国不得不退兵,赵国拥立在韩为人质的公子职,并以兵护送至燕国,燕国相国子之死后两年,燕国人共同拥立公子职,是为燕昭王。

主词条:燕昭王招贤、燕昭王修筑黄金台、燕昭王求士、千金买骨、乐毅改革

燕昭王在易水筑武阳城,励精图治,决心兴复燕国,报仇雪耻。他采纳郭隗的建议,招贤纳士,拜郭隗为师,给以优厚待遇,"卑身厚币以招贤者",筑黄金台,"千金买骨",结果各国贤士们争着奔赴燕国,燕国很快集中了一大批各方面的人才。其中最著名的有四个:乐毅、邹衍、剧辛。

燕昭王吊祭死者,慰问孤儿,和臣下们同甘共苦,后期又以乐毅改革国政,励精图治,原本弱小的燕国成为一时之强,燕国殷实富足了,士兵都乐于出击,不惧怕战事。

前288年(燕昭王二十八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以及赵、魏、韩等国共同谋划,贮备发兵征讨齐国。随后燕昭王派苏秦出使齐国,首先要求齐宣王归还前人趁燕国内乱攻下的十座城池,然后鼓动齐国攻打宋国,离间齐赵两国的关系,并在赵武灵王、魏襄王、楚怀王、韩襄王这些大国王侯之间进行外交游说。

前286年(燕昭王三十年),齐国灭宋国,引起各国震动,各国频繁会盟,推动了反齐联盟的建立。

前284年(燕昭王三十二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秦、韩、赵、魏五国伐齐,获得大胜,五年内连下齐国70余城,报了当年齐国入侵燕国之仇。此役后,齐国疆土只剰莒(今山东日照市莒县)、即墨二都。

燕昭王时,有燕将秦开,在东胡作为燕国的人质,东胡人很信任他。秦开归国后,起兵袭击大破东胡,"东胡却千余里",结果燕国边境向东推进了一千多里,大大开拓了燕国的疆域,而燕国亦随即开始修筑北长城。北长城西端起自造阳(今河北宣化东北),向东到达汉城(今韩国首尔)。燕国的疆域到了历史上最大范围。

前279年(燕昭王三十三年),燕昭王死,燕惠王即位。燕惠王为太子时,就与乐毅不合。齐国即墨守将田单知道燕国君臣相疑,利用这点,施反间计,燕惠王中计以骑劫代替乐毅,乐毅担心被杀,便逃亡赵国。

骑劫平庸无能,并无军事才能,他代替乐毅为将,造成了燕国军心动摇。田单则故意诱使骑劫犯错误,以激励齐军的士气。田单以火牛阵一战大败燕军,骑劫为齐军所杀,燕军望风而逃,齐军很快就收复了失陷的70余城,趁势复国。

前272年(燕惠王七年),燕国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燕惠王为燕相公孙操所杀,并立惠王子燕武成王为傀儡。

在燕武成王、孝王、王喜三代,秦国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为迎合秦国之意或乘赵国危难之机,燕国不断挑起与赵国的争端。

前265年(燕武成王七年),秦国乘赵国国君新旧交替,政局不稳之际,连取三城,燕与秦南北夹攻,齐国派田单率军救赵,田单西拒秦军之后,又率赵、齐联军对燕国进行报复,占领了燕地中阳(今唐县)。

前259年(燕武成王十三年),燕国趁赵国在长平之战大败之际,诱使赵北部的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率众投入燕国。

前251年(燕王喜四年),秦昭王去世,燕王派国相栗腹和赵国订立友好盟约,送上五百镒黄金给赵王置酒祝寿。栗腹回国报告燕王说赵王国内年轻力壮的人都战死在长平了,他们的孩子还没有长大,可以进攻赵国。燕国派栗腹带军攻赵,赵国派廉颇率兵抵御,栗腹遭斩,廉颇趁势包围了燕国的都城。燕国派任命将渠议和,赵国听了将渠的调处,解除了对燕国的包围。

前243年(燕王喜十二年),赵国派李牧进攻燕国,夺取了武遂和方城。赵国屡困于秦国,又逼走廉颇,以庞暖代将。燕王喜以为有机可乘,问剧辛能不能攻打赵国。剧辛凭借着自己当年与庞暖作朋友时的印象,对庞暖做出了评价,他认为庞暖是很容易打发的人。于是燕国即以老剧辛为帅,伺机进袭赵国。结果剧辛轻敌,率军冒进,被赵军统帅庞暖击败,剧辛被俘杀,燕军损兵二万。

前236年(燕王喜十九年),赵再次率军伐燕,攻取狸、阳城。燕国屡屡战败,秦国则以救燕为名,不断出兵攻占赵地。

前232年(燕王喜二十三年),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

前228年(燕王喜二十七年),秦破邯郸,赵公子嘉逃到代地,秦军兵临易水,燕国统治集团一片惊惶。太傅鞠武主张与代、齐、楚、匈奴联合共同抗秦,太子丹认识到诸侯均服秦,不可能再组织合纵,而采取刺杀手段。

前227年(燕王喜二十八年),太子丹派荆轲携带燕督亢(今河北易、涿地区)图和秦叛将樊於期首级,与秦舞阳前往秦国诈降企图刺杀秦王嬴政。荆轲刺秦失败,秦国依此为借口派王翦与辛胜率军大举攻燕,燕、代联军于易水之西组织抵抗,秦军大败燕、代联军。

前226年(燕王喜二十九年)秦将王翦率军攻破燕都蓟城(今北京西南),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卫军逃辽东。秦将李信带兵乘胜追击至衍水(今辽宁浑河),再败太子丹军,消灭了燕国卫军主力。燕王杀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国未允。鉴于燕赵残余势力,已成囊中之物,为集中兵力对付魏楚,暂停进攻。

前222年(燕王喜三十三年),秦王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虏了燕王喜,燕国灭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标签: 燕国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燕国政治经济文化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燕国

    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燕国在八百年的历史中,曾建有五座都城,西周初年封召公于燕地(今北京房山琉璃河镇东北),燕地为燕国始封地。燕桓侯时山戎不断南下侵扰,燕国被迫迁都临易。齐桓公打败

  • 延安整风运动是怎么进行的 延安整风运动主要分为几个阶段进行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延安,整风运动

    陈元方(1915~1993)陕西乾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这首《延安整风》以简练平实的语言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民在思想领域曲折前进的历程。在抗日战争那段非常艰苦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以乐观主义精神积极应对来自日本侵略者、伪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为了根据地的巩

  • 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整风运动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止。延安整风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通过延

  • 古代东宫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东宫

    所谓的“东宫”,最初是中国古代宫殿的指称,因其方位而得名。后来则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但是“太子东宫”,绝不仅仅是太子居住的宫殿名字而已。实际上它还是一种制度的别称,即“东宫制度”。那么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制度呢?东宫制度的

  • 近代中国“天乳运动”始末:禁止女子束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天乳运动

    若追溯中国古代,女子多用抹胸,并不刻意束缚。但到了民国初年,城市女学堂中率先掀起“平胸美”的热潮,女子束胸的力道顿时加剧,女学堂的学生甚至还发明了名曰“小半臂”的紧身背心。如李寓一在《近二十五年来中国南北各大都会之装饰》中所述:“近日妇女不

  • 夜郎古国的历史介绍 夜郎古国地理位置信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夜郎古国

    夜郎古国是汉代西南夷中较大的一个部族,或称南夷。地域大致是及贵州及湖南西部、广西北部一带。秦及汉初,夜郎已进入定居的农业社会。地多雨潦、少牲畜、无蚕桑,与巴、蜀、楚、南越均有经济联系。蜀地的枸酱等土产,常经夜郎运到南越。夜郎古国人文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属夜郎国治地,唐宋曾两次置夜郎县。这里是中国稻作、

  • 夜郎古国的消失真相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夜郎古国

    大家都知道“夜郎自大”的成语,后来考古发现,夜郎国的自大还是有点资本的。夜郎国的疆域究竟有多大?有专家分析,夜郎在建邑可乐时,已发展到鼎盛时期。夜郎王为了扩展地域,先后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多处建立城池。夜郎国曾是云贵高原上一个昌盛繁荣的少数民族王国,然而在公元前26年左右

  • 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的前因及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国共第一次合作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使得国内两党都从某些方面认识到了不足:二七惨案和国民党的革命需要。当然,这都是一方面,国共合作还需要一些添加剂比如:新三民主义(孙中山晚年联俄联共、扶助和依靠农工的思想体现)。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使得国共合作有了政治基

  • 二次北伐简介 二次北伐的背景 二次北伐经过 二次北伐结果意义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二次北伐

    二次北伐,指北伐战争的第二阶段。1928年,国民党领袖蒋介石联合冯玉祥、阎锡山和李宗仁发动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战争。因国民政府自称这次战争是第一次北伐战争的继续,故称这次战争为“二次北伐”。1928年4月7日,蒋介石在徐州誓师北伐。在击败军阀张宗昌后,奉系张作霖被迫撤回东北,途

  • 蜀汉的封爵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蜀汉

    向魏晋南北朝的五等爵制转化的重要时期,因此,学界对这一时期的爵制问题也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不过,研究成果虽然丰硕,但也有令人感到遗憾之处,即以往的研究多将重点放在曹魏与孙吴的爵制问题上,而忽视了对蜀汉爵制的关注。就笔者所见,相关的研究成果仅有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学苑出版社1999)和沈刚《孙吴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