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削藩为什么不采用汉武帝的推恩令?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削藩为什么不采用汉武帝的推恩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392 更新时间:2024/2/9 0:57:44

古代藩王,对于中央集权的统治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毕竟地方势力太大,就很容易出现周朝时期诸侯争霸的局面,所以后来的统治者都在不断想要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推恩令,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让藩王把自己的土地继续分给自己的子孙,一点点磨掉他们的势力,也就闹不起来了。而明朝时期朱允炆也想要削藩,但为什么他没有使用推恩令,而是要采用更加暴力的办法呢?

汉武帝时,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堪称削藩千古奇谋,和平解决藩王尾掉不大的问题,建文帝为什么弃之不用?

“推恩令”,顾名思义,就是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皇帝广施德惠,诸侯王原来只有一位嫡长子继承人改为所有子弟都可以继承,比如以前的各诸侯的封国只由其长子继承,现在成为由诸侯王的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这种制度传递两三代以后,再大的封国也会越来越小,最终变成郡县制,纳入国家统治范围。

公元前127,朝臣主父偃上书汉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一建议是汉武帝的及时雨,因此立即为武帝所采纳。推恩令十分有效,避免了景帝时削藩引起的“七国之乱”,在这之后,完美解决了诸侯国尾大不掉的问题。

这么有效的和平削藩政策,为什么建文帝弃之不用呢?难道是不知道?

这不可能吧,即使建文帝不清楚历史典故,他身边的亲信大儒如齐泰黄子澄和方孝孺肯定会提出这种削藩策略啊。可当时情况是建文帝朱允炆在即位不到一年,他爷爷朱元璋尸骨未寒,就把屠刀伸向了他的五个叔叔。周王朱橚是第一个倒台的,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楩相继被废,其中还闹出了人命。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建文帝没有推行“推恩令”呢?

1.首先,没必要。

朱元璋在分封自己的20多个儿子为藩王时,就考虑到了藩镇割据的情况,极大地限制了藩王的权力。如规定藩王的卫士数量,不得干预当地行政、财政,仅仅在打战时,拥有军队的指挥权,抵御蒙古入侵。相当于藩王就是给皇帝打工的,没经济收入,就形不成大规模私人武装。当时削藩,建文帝一年轻轻松松就削平了五个叔叔,证明了各藩王都是纸老虎,真没必要绕弯子来“推恩令”。各藩王当时情况,根本不是朝廷的对手。

2.其次,没经验。

建文帝和他的团队文官集团有学问,可治理朝政,处理各项事务还缺乏锻炼,没正确选择削藩策略,只是盲目地要削藩,统一朝廷法令。

建文帝当皇帝时才20出头,一直深宫里长大,学习儒家文化,没经历过大是大非,他的团队,一群书生,写文章,做学问在行,可也没多少治国理政的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就这样,他们在削藩上,先犯了理想主义,选错政策,又遵循“先易后难”方针,给了燕王朱棣充足的准备时间,导致了国破人亡。

3.最后,没时间。

腐朽的元朝统治了一百多年了,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朱元璋称帝30年,一直忙于追击北元政权,同时也实行了不少弊政。建文帝急于推行自己的仁政,靠推恩令来削藩,得好多年才见成效,他等不及。所以才登基不到一年就着手削藩了。

千古奇谋“推恩令”削藩的制胜法宝,被束之高阁,可怜建文帝在北京城破时,神秘失踪,还没来得推广他的文治,悲夫哀哉!

假设建文帝削藩成功,又是不同的繁荣昌盛的大明帝国。

标签: 建文帝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法家”的中心思想与主要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法家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可以说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铁制工具的普及利用,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个体家庭得以成为基本的生产单位。战国时期法家先贤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乐毅、剧辛相继在各国变法,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可以使平民通过开垦荒地、获得军功等渠道成为新的土地所有者。让国人平民也有了做官的机

  • 塔吉克族的历史是怎样的?塔吉克族有着什么民族特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塔吉克族

    中国从古至今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那些人数众多的民族外,还有一些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而中国的传承文化众多的也是民族众多的原因之一,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你可知在我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中的塔吉克族是怎样的吗?随小编去塔吉克族文化看看吧!塔吉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属于

  • 阿昌族的厚重文化体现在什么地方?阿昌族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阿昌族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着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下五千年所继承下来的传承是不可估量的,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非物质的。而多民族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更多的是每一个民族所继承的传承种类繁多。那么,在继承的阿昌族文化中,他的厚重文化体现在什么地方呢?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

  •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武帝

    说起汉武帝,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在汉武帝统治中国的这段时间里,他拥有着非常多的荣耀,为汉朝的发展兴旺做出了很多付出。在他一生的荣耀中最值得称赞的办事当年的反击匈奴的战争。那么这场反击匈奴的战争有着什么意义呢?他给后人传输了什么样子的经验?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历史意义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从根本上摧

  •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全部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武帝

    说起匈奴这个民族,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在古代属于亚洲北部地区的游牧民族,长期以来是一个非常好斗的民族。这民族长期处在一种掠夺的状态中,在古代匈奴王阿提拉对欧洲的入侵可以说是非常血腥残暴的,后来败在了罗马人的手上。而同一时期,匈奴也曾侵略过中国,那个时候中国是汉朝时期,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汉武

  • 秦灭六国时期最难打的哪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灭六国

    秦灭六国统一,这个过程说起来是相当长的,至少也得从秦孝公开始。不过,前面其实都是秦国的崛起、发展,到后来有了实力,才开始对六国进行征讨。六国中间有的实力强大,有的弱小,那么在这其中,究竟哪个国家是秦国最大的敌人,是最难啃的骨头?战国七雄中间,哪一个国家是最难打的,最顽强抵抗,灭国花费了最大的兵力的国

  • 宋教仁死后对当时的社会有着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教仁

    宋教仁是我国近代历史民国时期的革命者,一生都在位革命而奋斗这,为当时的社会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后来宋教仁在火车站被人暗杀后,对当时的社会也是有着非常浓烈的影响的。那么宋教仁死后有着什么影响呢?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在宋教仁死后,陈其美称搜出了国务总理赵秉钧的通讯,证据指出凶犯和赵秉钧,内

  • 商朝迁都过几次 商朝频繁迁都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朝

    商朝时期,是我历史上一个很奇特的时期。我们知道,一个国家一旦国都定下来了,就基本上是固定在这了,除非发生很大的政治事变,不得不迁都。不过历史上却有一个奇怪的朝代,商朝,整个商朝一直都在迁都,前后一共进行了十三次之多。那究竟是为何,为什么商朝会进行如此多次的迁都?商朝的迁都究竟是为了什么?1.商朝的都

  • 楚国和晋国谁更强?晋国占据优势却率先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楚国

    春秋时期,楚国和晋国都是当下最厉害的诸侯国之一,那两国究竟谁的国力更加强盛一些呢?实际上楚晋争霸,双方一共有过11次大规模的交战记录,其中楚国只赢了两次。乍一看楚国等于是完败,但楚国怎么说也当过多年的霸主,为何对晋国胜率会这么低呢?主要也是因为晋国有几个天然优势,让楚国只有羡慕的份。不过晋国虽强,但

  • 英法联军入侵为什么火烧圆明园 签订了哪些条约有哪些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英法联军

    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后为什么会火烧圆明园?当时签订了哪些条约?英法联军的入侵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一起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情况吧!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入侵我国始于1857年(咸丰七年)。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和法兰西第二帝国借口广东官吏到英国商船上捉拿罪犯和一个法国传教士在广西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