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戊戌政变爆发的历史背景介绍 戊戌政变的结果

戊戌政变爆发的历史背景介绍 戊戌政变的结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204 更新时间:2024/2/27 6:07:31

清德宗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在这一年,经过明治维新和军备扩充后的日本,实力大增。再次燃起了侵略中国的野心。日本一贯奉行着丰臣秀吉的大陆政策,即先取朝鲜,进而进军中国。在16世纪,丰臣秀吉统治日本时期,曾经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要将朝鲜和中国纳入日本版图,他想要“泛舟西湖,终老杭州”。所以在他的晚年,一直对朝鲜作战,直至他去世。明朝万历皇帝派兵前往朝鲜帮助朝鲜抵抗日本军队,最终,日军未能得逞。但以后凡是有侵略野心的日本统治者都始终奉行这一政策。

由于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国家实力迅速增强,同时他们的侵略野心也逐渐燃起了。到了1894年时,朝鲜是中国的附属国,清政府在朝鲜也有驻兵。1894年9月15,平壤战役爆发,清军与来犯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但因为清军最高统帅叶志超的贪生怕死,最终朝鲜被日本占领。此外,黄海大战、辽东之战、威海之战等都以清政府的败绩而终,整个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日本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城下之盟。清政府没有办法,只好派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去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商谈媾和事宜,最终,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推行新政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举国震惊。许多有识之士在声讨“卖国贼”李鸿章的同时,也开始深刻地考虑中国的下一步该怎么走,才能避免亡国的悲剧。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派公车上书,请求光绪帝变法维新。光绪帝从1885年中法战争的失败和最近的甲午之败中认识到,清朝现有的制度已经腐朽不堪,再不变法恐怕真的有亡国灭族的危险,于是他在征求了慈禧的意见后,决定实行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推行新政。但朝中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势力相当强大。在此之前,光绪帝实际上只是慈禧的傀儡,根本没有什么实权,事事都要先请示慈禧后才敢决定。可是自从变法开始后,慈禧越来越感觉光绪帝不像原来那么听话了,很多事都敢擅自作主了,就如任命谭嗣同等4人为军机章京,在军机处行走。光绪有什么旨意直接通过这四个人去执行,从而绕过了守旧派官员。此外,光绪还大刀阔斧地裁撤抵制变法的守旧官员,重用支持变法的人。这一切,深深地触动慈禧太后,这个对权力有强烈欲望的女人开始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她似乎得对光绪帝和维新派留上一手儿。

6月15日慈禧迫使光绪帝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个职位原是李鸿章的,因为他签订了《马关条约》,受到国人一致声讨,迫于舆论压力,清政府只好将他开缺)。此后,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矛盾逐步升级,愈演愈烈,朝中局势剑拔弩张,而血腥政变一触即发。

戊戌政变

9月初,直隶总督荣禄调兵聚集天津、长辛店。光绪帝想开懋勤殿并设顾问官,命谭嗣同拟旨,决定自己在9月13号这一天亲自去颐和园请示慈禧。可到了13号这一天,众臣都在等待皇帝的诏书,而诏书却迟迟没有下达,这更说明慈禧与光绪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9月14号,光绪帝召见杨锐,并赐予他衣带诏,内容是“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康有为与谭嗣同等见到密诏后抱头痛哭,可是光绪只是个傀儡皇帝,手里没有一点权力,所以康有为这些人干着急没有办法。

当时朝中的所有将领之中,只有袁世凯曾长期驻兵朝鲜,知道国内外的形式,也主张变法,于是,谭嗣同以及其恳切的言辞密奏光绪,要拉拢袁世凯,给他一些恩惠,这样一旦情况有变,袁世凯可能会是勤王保驾之臣。9月16号,光绪帝召见袁世凯,加封他侍郎之职,命其专办练兵事务。17号再次召见了他。

9月18号这天夜里,谭嗣同亲自去袁世凯所居住的法华寺见他。一见面,谭嗣同开门见山地问:“以将看,皇上是怎样的人?”袁世凯说:“皇上是旷代圣主”。谭嗣同又问:“天津阅兵的阴谋将军可知道?”袁说:“是的,略有耳闻”。于是谭嗣同拿出了光绪皇帝的衣带密诏给袁世凯看,并说:“现在可以救皇上的,只有你一人,你若想救皇上,那再好不过;如果你不打算救皇上,干脆立刻就去颐和园告发我,让禧太后砍我的头!那样的话,你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说到这里时,他还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脖子,以示自己的决心。袁世凯听了,假惺惺地装出一幅很生气地样子,提高了嗓门说:“足下把我袁某当成是什么人啊!皇上不光是你一个人的皇上,而是我们共同的主子,我和足下都受到皇上莫大的恩德,要救皇上的,不只足下一个人!足下如果有什么教诲,我愿洗耳恭听!”谭嗣同说:“荣禄的阴谋,都在这天津阅兵一行上,将军与董、聂二人所统领的三支军队都要受荣禄的节制,他们就想要依仗兵力来行废立之事。尽管这样,董、聂二人根本不值一提,当今天下能算是厉害的只有将军你,若那些奸贼真的发动变乱,将军你以一支人马力敌董、聂两支军队,辅保皇上,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你指挥的军队若能成功,这可是不世之功啊!”袁世凯说:“倘若皇上能在阅兵之时跑入我的军营,下达铲除逆贼的号令,那么我一定能像足下一干正人君子一样,就算豁出命来,也要保得皇上周全!”谭嗣同试探地问:“那荣禄对将军你可是不薄啊,将军会怎样对待荣禄呢?”袁世凯笑而不答。袁世凯手下的一个幕僚对谭嗣同说:“荣禄老贼并非真心对我家大帅好。以前曾有大臣向皇上进言要给我家大帅增兵,可荣禄却说:‘不能让汉人掌握太大的兵权。他的那些施恩于我家大帅的举动,只是想笼络住我家大帅而已。就像前年胡景桂参劾我们大帅的这件事,那姓胡的原本就是荣禄的手下。荣禄先让他弹劾我们大帅,然后再查办他给我们大帅昭雪,就是想向我家大帅施恩。他把胡景桂外放宁夏知府,可没过多久,那姓胡的就升任辽宁夏道台,这就是荣禄老贼最阴险的地方,我们大帅难道会不知道吗?”谭嗣同又说:“我们不能小看荣禄,他可是个能成就一番霸业的枭雄似的人物,要对付他只怕不那么容易。”袁世凯怒目而视:“只要皇上在我的军营里,杀荣禄就像宰条狗一样容易!”于是谭嗣同就把救光绪的计划详详细细地和袁世凯说了一遍。袁世凯又说:“现在军营里的枪支弹药都攥在荣禄老贼的手里,而且军营里各级将官有很多以前都是荣禄的手下,现在可是千钧一发的关头。既然我们已经订好了计策,我就得立刻赶回军营去,把重要岗位的将官都换成自己人,另外,还得多储藏一些枪支弹药才行。”于是又叮咛了一番,谭嗣同才离开法华寺。到了20号,袁世凯再次受到皇帝召见,并且似乎也拿到了皇帝的密诏。

袁世凯赶回天津,连夜去见荣禄告密,把事情的始末一五一十都对荣禄讲了。荣禄当即下令封锁进京的重要道路,没有他的命令不允许任何军队不准擅自进北京。荣禄还坐上专列连夜进京向慈禧太后告发。这天深夜,当慈禧知道这件事后,先是大惊失色,她做梦也不会想到,平日一贯唯唯诺诺的光绪皇帝胆敢这样做。但是,作为一个经历了几十年宫廷斗争冰刀雪剑的慈禧太后,立刻采取了行动。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回到紫禁城,将光绪痛骂一番之后,把他囚禁在瀛台,自己重掌大权。与此同时,她下令关闭北京各城门,封锁交通,出动3000军士在全城搜捕维新派人士。梁超逃到日本使馆,见到伊藤博文,请他照会上海领事馆,搭救康有为。22到24号的三天时间里,谭嗣同还策划组织要救出光绪帝,可最后没有成功。

9月24号,梁启超见到谭嗣同,劝他和自己一起去日本,谭嗣同不同意,梁启超再三劝说,谭嗣同也不应允。谭嗣同对梁启超说:“各国的变法,无不是经过流血牺牲而成功的,而在中国从没听说过有为变法维新而流血的,这大概就是我们失败的原因吧。如果是这样,我谭嗣同愿意做为变法维新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第二天,谭嗣同被逮捕,在狱中,他在墙壁上题诗一首“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9月28号,慈禧太后下诏,将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6人押赴菜市口开刀问斩,命军机大臣刚毅监斩。这6人即后人所说的”戊戌六君子”。这天,观斩的百姓达万人之多,谭嗣同面不改色,从容就义,这一年他年仅33岁。清朝政府随即又罢免数十名支持维新派的官员,除京师大学堂外,全部新政均被废除,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标签: 戊戌政变

更多文章

  • 韩国是怎么吞灭“春秋小霸”郑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韩国

    韩国是战国时期最弱小的国家,国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韩国之所以能够跻身战国七雄行列,是因为它灭了郑国。韩灭郑国之战是战国初期非常重大的一次灭国兼并战争,经过多次连番进攻,韩国终于消灭了历史悠久且实力强大的郑国,导致国力迅速飙升,才成为了七雄中的一员。曾经辉煌的郑国郑国乃是春秋初期

  • 五国相王是哪五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五国相王

    五国相王,指的是中国战国时期中叶五个主要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事件,该事件标志着周朝天子权威的彻底消失。战国早期,各国之中仅有楚国、越国及后来的魏国称王。前334年,魏惠王因屡败于齐国和秦国,霸业丧失,为求遏止秦国扩张,在惠施的谋划下,主动率领韩国等国的国君,前往徐州拜见齐威王,双方互相承认对

  • 重九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重九起义

    重九起义是1911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日)滇军将领蔡锷、唐继尧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在昆明举行的武装起义。起义部队在讲武堂师生作内应的情况下,从北校场发起攻城。蔡锷等部从东南进攻,经过一夜战斗,于次日晨完全占领全城,活捉总督李经羲,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起义成功后即成立云南都督府,宣布云南独

  • 重九起义过程简介 重九起义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重九起义

    武昌起义成功后,云南革命派积极响应。早在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会员中的云南留日学生成立了云南支部,推吕志伊为负责人,并派人回云南进行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前,云南的革命党人通过讲武堂中的同盟会员发展革命力量。有史料记载,起义前夜在新军中担任重要职务的有:第37协统领蔡锷、第74标第一营管带唐

  • 北宋灭亡后金朝为什么不继续南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宋

    靖康之耻可以说是汉族人民数千年以来,第一次遇到的最大耻辱,金国攻破北宋都城开封以后,随即带着北宋皇帝还有后宫宫女嫔妃以及大量金银财宝北上享受生活了。那么,当时的金国统治者为什么没有继续派兵南下进攻,夺取中原全境呢?伴随着强大的农牧帝国的建立,他们的军事实力也在增强,他们将自身的军事优势与中原先进技术

  • 北宋灭亡后金国扶植的傀儡政权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北宋

    北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军攻破北宋都城,随后俘虏徽钦二帝及宗室、百官北上。他们撤退之后,先后扶植了两个傀儡政权,分别是伪楚和伪齐。伪楚伪楚又称张楚,并不是“张大楚国”的意思,而是因为伪楚皇帝姓张,名邦昌。张邦昌曾经是北宋的太宰兼门下侍郎,受到宋徽宗的宠信。宋

  • 北宋人口发展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北宋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较为突出的一个朝代,但经济上却有较大发展,南方生产繁盛,农业、手工业以及科学技术都居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宋代普遍实行了淤田的耕种方式,既用浑浊的河水灌溉河边的田土,完成了南方的水稻土的开发,使亩产增加,粮食生产的发达,就成为了大量人口出现的物质基础。全国记录在籍人口达一亿以上

  • 朋党之争对北宋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朋党之争

    “朋党”之争并不是始于北宋,但当时北宋的“朋党之祸”尤为严重。这其实也是北宋“文人治国”政治形式的弊端之一。到了宋仁宗时期,以大官僚集团为基础所形成的“朋党”之争日趋激烈。“朋党”

  • 北宋监察制度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北宋

    宋代的监察机关在中央有御史台、谏院,后增设纠察、在京刑狱司、监司、通判,加强对司法的监察。宋代的中央监察制度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块,即御史制度、谆官制度和封驳制度,还有尚书左右司和东西上阁门也有部分监察职能。宋代中央监察制度比起前代有几个明显的不同,就是中央监察官的选任者由皇帝取代了宰相、监察官的权力较

  • 北宋审判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北宋

    大理寺是宋朝中央最高审判机构,在其诸多职能中,司法审判是主要职能。为保证大理寺审判的公平与公正,避免徇私枉法和冤假错案,宋朝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大理寺审判的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大理寺有效、正确地行使审判权提供了制度保障,对维护宋朝法律有序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行鞫谳分司制度在狱案审判中,宋统治者将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