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四京分别是现在的哪里

北宋四京分别是现在的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034 更新时间:2024/1/3 8:04:57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定都开封,称为“东京”。既然有东京,那自然就有西京,其实还不止东西二京。

北宋实行的是四京制,共有四京,即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和南京应天府。

初沿五代晋、汉、周旧制,以开封府为东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为西京。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二月,以赵匡胤曾任后周归德军节度使所领之宋州(今河南商丘)为帝业肇基之地,升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正月,又升为南京。

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

开封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古称东京、汴京,为八朝古都。

公元前361年,战国时期的魏惠王迁都大梁,这是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五代时期,除了后唐之外,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定都于开封,称之为“东都”或“东京”,北宋沿五代晋、汉、周旧制,以开封府为东京,河南府为西京。

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

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拥有1500多年建都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

在经过唐末的战乱后,洛阳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五代伊始,朱温建立后梁,把国都选择在汴州开封,同时又以洛阳为西都,所以洛阳仍保持着陪都的地位。五代中的晋、汉、周三代,依照后梁制度,称开封、洛阳为东西两京,即开封为首都,洛阳为陪都,北宋继之。

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

北京不是现在的首都北京,宋朝的北京即河北的大名府,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省大名县。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建陪都,史称"北京",是宋朝的陪都之一,当时大名府人口达百余万,也是北宋的繁华都市。

大名府“南滨大河,北际幽朔,东濒海岱,西压上党”,乃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吕夷简以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驻跸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北)亲征契丹,奏请大名府为北京。

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南京也不是现在的江苏省会南京,而是南京应天府,治所在今天的河南商丘。

商丘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中国重要古都。夏朝、商朝、周朝宋国、汉晋梁国、两宋、金朝等朝代均在此建都。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六月,赵匡胤时任殿前都点检、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基即位后,因发迹于"宋州",遂改国号为"宋"。

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二月,以赵匡胤曾任后周归德军节度使所领之宋州(今河南商丘)为帝业肇基之地,升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又升为南京。

东京开封府为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京河南府为分司所在;北京大名府是河北重镇;南京应天府在四京中规模最小。

南宋的第一任皇帝宋高宗赵构并不是在开封即位,而是在南京应天府即商丘登上帝位的,只是因为后来被金人追赶,一路南逃到了临安才停顿下来,使得杭州成了南宋的都城。

标签: 北宋

更多文章

  • 北宋赋税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宋

    赋税是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的。赋税制度是随土地制度或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含义很广泛,一般包括: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其它苛捐杂税。宋

  • 北宋的领土范围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北宋

    宋朝与辽国的疆界长期稳定在雁门山-大茂山-白沟一线。由于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屏障,朝廷只能在边界上广植柳树。与西夏的作战方面,宋神宗力图开扩疆土,取得了绥、熙、河、洮、岷、兰等州。哲宗时又进一步取得了湟水流域,洮河上游与贵德一带的土地。宣和三年(1121年)西安州、怀德军又被西夏所取。宋朝也在与大理交界

  • 北宋熙宁变法的主要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熙宁变法

    1068年,神宗赵顼即位。神宗在位期间,宋朝初期制订的制度已经暴露出诸多流弊,民生状况开始倒退,而边境上辽和西夏又虎视眈眈。1069年,想要有所作为的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改革。内外交困的局面使一部分比较开明的统治者要求变法改革。北宋经仁宗、英宗至神宗时期社会趋于稳定,经济规模空前,文化更是盛极一时。神

  • 北宋庆历新政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1043年-1045年)是庆历年间北宋仁宗授命范仲淹进行的一项政治改革。但因限制大官僚大地主特权,实行时遇到强烈反对和阻挠,最终失败。此次新政改革了吏治,提高了庆历年间的行政效率,改善了北宋的政治腐败。但减弱了吏治能力,使得北宋的社会问题更加严峻;同时,间接导致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积贫积弱北

  • 戊戌变法和戊戌政变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戊戌政变是指1898年发生在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政变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

  • 戊戌政变爆发的历史背景介绍 戊戌政变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戊戌政变

    清德宗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在这一年,经过明治维新和军备扩充后的日本,实力大增。再次燃起了侵略中国的野心。日本一贯奉行着丰臣秀吉的大陆政策,即先取朝鲜,进而进军中国。在16世纪,丰臣秀吉统治日本时期,曾经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要将朝鲜和中国纳入日本版图,他想要“泛舟西湖,

  • 韩国是怎么吞灭“春秋小霸”郑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韩国

    韩国是战国时期最弱小的国家,国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韩国之所以能够跻身战国七雄行列,是因为它灭了郑国。韩灭郑国之战是战国初期非常重大的一次灭国兼并战争,经过多次连番进攻,韩国终于消灭了历史悠久且实力强大的郑国,导致国力迅速飙升,才成为了七雄中的一员。曾经辉煌的郑国郑国乃是春秋初期

  • 五国相王是哪五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五国相王

    五国相王,指的是中国战国时期中叶五个主要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事件,该事件标志着周朝天子权威的彻底消失。战国早期,各国之中仅有楚国、越国及后来的魏国称王。前334年,魏惠王因屡败于齐国和秦国,霸业丧失,为求遏止秦国扩张,在惠施的谋划下,主动率领韩国等国的国君,前往徐州拜见齐威王,双方互相承认对

  • 重九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重九起义

    重九起义是1911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日)滇军将领蔡锷、唐继尧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在昆明举行的武装起义。起义部队在讲武堂师生作内应的情况下,从北校场发起攻城。蔡锷等部从东南进攻,经过一夜战斗,于次日晨完全占领全城,活捉总督李经羲,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起义成功后即成立云南都督府,宣布云南独

  • 重九起义过程简介 重九起义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重九起义

    武昌起义成功后,云南革命派积极响应。早在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会员中的云南留日学生成立了云南支部,推吕志伊为负责人,并派人回云南进行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前,云南的革命党人通过讲武堂中的同盟会员发展革命力量。有史料记载,起义前夜在新军中担任重要职务的有:第37协统领蔡锷、第74标第一营管带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