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一共出现多少个权臣

清朝一共出现多少个权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723 更新时间:2023/12/28 10:33:34

陈廷敬、张廷玉、刘统勋、阿桂、曾国藩、左宗棠等,这些都是清代历史上耳熟能详的名臣、重臣。可这些人无一例外都不是权臣,有清一代,可以称得上权臣的为数不多。

清代是皇权高度集中的王朝,其政治土壤不适合权臣的生存。只有在皇帝年幼、昏聩,或是无主见的时候,权臣才会出现。清代为数不多的几个权臣,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诞生的。笔者从权力大小的角度出发,梳理了一个清代权臣的排行榜。

第一名鳌拜

鳌拜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是康熙早年的四个辅政大臣之一,顺治帝临终前,被钦定为辅政大臣。从辅政大臣的排名来看,鳌拜排在了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之后。

四辅臣之中,首辅索尼年纪较大,锋芒不再,加上他在多尔衮时期经历了不少的坎坷,城府颇深不轻易发表意见,更不愿得罪人;遏必隆的背景最硬,但向来缺少主见,属于墙头草两边倒的人物;苏克萨哈虽然有才,可他却是正白旗人,与其他三位不是一个阵营,属于典型的孤家寡人。

索尼去世之后,鳌拜俨然成了首辅,军国大政一把抓,与幼年的康熙帝形成了对立。虽然与多尔衮时期肆意践踏皇权不同,但鳌拜也在很大程度上威胁了皇权,逼迫康熙帝不得不出手将其除掉。

可以说,鳌拜作为满族异姓贵族,是清代最接近皇权的权臣,他巅峰时期的权力远远超过后来雍正朝的怡亲王和同治朝的恭亲王,稳稳坐实了清代权臣第一的位置。

第二名肃顺

肃顺本是远支宗室,是济尔哈朗的七世孙,在道光时期他连个爵位也没有,官职也是一个小小的侍卫,属于闲散宗室。咸丰继位后,肃顺扶摇直上,官至协办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

肃顺的能力在当时的满洲贵族中是数一数二的,而且以勇于任事而闻名。咸丰帝即位时已经成年,不像顺治、康熙那样为人所制。

但咸丰帝很不幸,他即位后内有太平天国作乱,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咸丰帝的才智平平,如果是在太平时期,勉强还能应付。可面对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咸丰帝显然是左支右绌,没有主见。

肃顺的出现刚好弥补了咸丰帝的不足,可以说咸丰帝宠信肃顺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军国重事皆仰仗肃顺一人,从而也为肃顺奠定了权臣的地位。可以说肃顺的崛起,完全是由于咸丰帝才力不济的结果,让他成为了皇权的代言人。

第三名明珠

明珠是康熙中期的权臣,在索额图被罢免之后,明珠一党势力遍布朝野。据说当时在求见明珠的人排成了长长的队伍,明珠府比紫禁城还热闹。

康熙帝是一代名君,但从他的执政特点上来看,却是过于仁慈宽容。明珠得势时大植党羽,掌控了朝廷的人事权,还堵塞了言路。可即便如此,康熙帝也仅仅是发出警告,没有对明珠加以惩戒。

我们有理由相信,康熙帝是有能力驾驭明珠的,但从客观事实来看,明珠也的确有侵蚀皇权之嫌,因此明珠是康熙朝仅次于鳌拜的第二权臣。

第四名是索额图

索额图也是康熙中期著名的权臣,相比与明珠,他的家族背景更为优越,其父索尼是元老功臣,侄女又是康熙帝的嫡皇后。正是由于这样的出身,才让索额图在短短的时间内跻身首辅。

索额图大力培植党羽,与太子一党交往过深,甚至染指皇权。康熙帝可以容忍明珠却不能容忍索额图,因为他们的性质不同,过于忠诚太子就是背叛皇上,这一点康熙帝是很有原则的。

可以说,索额图是在康熙不认同的情况下威胁皇权的,因此他的结局比明珠要惨很多,不仅被革职终生囚禁,还得了个“本朝第一罪人”的荣誉称号。

第五名是和珅

和上面四位权臣比起来,和珅一无背景二无资历,仅仅是靠着运气赢得了乾隆帝的赏识。但同时也要承认和珅确实有才,尤其是在理财方面,堪称大清第一。

我们知道,乾隆皇帝最重集权,即便是皇太后也不能从他的手指缝中分享一丁点皇权。可对于和珅,乾隆帝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几乎将朝廷所有的要职都给了和珅。

说到底,乾隆看中的就是和珅办事处处以自己为中心,不敢有任何的造次。乾隆晚年,乾隆帝挥霍无度,满朝文武大臣只有和珅能帮他捞钱,他从来没有为钱而发过愁。适当地给和珅一些权力,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自己。

当然以乾隆之强势,和珅再怎么蹦跶也逃不过他的手掌心,临死也没有给和珅留下一道遗诏保其后路,因为他明白,他能用和珅,而自己的儿子嘉庆不能再用和珅。说白了,和珅就是一个棋子,用时是皇权的代言人,不用时就是随时可以丢弃的奴才。

第六名是穆彰阿

穆彰阿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权臣,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奸臣。从权力的角度而言,他在道光朝也算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人物。

穆彰阿在道光一朝极受宠信,他的门生遍布天下,据统计多达数千人之多,就连后来的曾国藩也是其中之一。穆彰阿主政期间,党同伐异、打击异己,且不思进取,迷惑道光帝。

他与同时期的另一位大臣曹振墉一唱一和,致使官场腐败丛生,不思进取。在鸦片战争期间,他又极力主和,诬陷林则徐,让本来意志坚定的道光帝心生摇摆,最终败给了英国人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清代的权臣大致就以上几位,像睿亲王多尔衮、恭亲王奕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但他们的身份特殊,不是一般的臣子,且有摄政王、议政王的头衔,在法律上赋予了政治权利,故不加罗列。

标签: 权臣

更多文章

  • 《北齐律》的内容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齐

    北齐律简述《北齐律》是北齐的主要法律。北齐的高氏兄弟在东魏职掌国政时,主持了《麟趾格》的修撰。550年,高洋称帝,以《麟趾格》为“未精”,始命群臣议造齐律,直到武成帝河清三年(564年)完成,史称《北齐律》。其编撰的实际主持者是出身于渤海著名律学世家封氏家族的封述,参议的还有

  • 清朝为什么要设立军机处?军机处主要职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军机处

    军机处是什么机构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

  •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制度简介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此后,这种政治体制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封建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

  • 东汉光武中兴历史事件介绍 汉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简介光武中兴或称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排斥

  • 王莽篡汉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莽

    王莽篡汉简介王莽篡汉指的是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的历史事件。西汉自汉武帝以后,皆以外戚辅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六十余年为天下母,辅佐了四个皇帝。外戚王莽以姑母王政君为凭借,最初装出恭谨勤劳的样子,不知疲倦地工作。后来他广结名士和将相大臣,深得人心,凡是来投奔他的,不论地方远近,出身贵贱,他

  • 东周时期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历史演变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春秋五霸

    春秋战国代表了整个东周时期,我们用春秋和战国把东周分成了上半场和下半场,那这两个时期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春秋年间,周天子权势每况愈下,其他强大的诸侯国渐渐占据上风,已不把曾经的王放在眼里,所以才会诞生春秋五霸。晋国分裂后,春秋步入战国,战国七雄开始长达百年的角逐。那下面就和大家讲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 曹操重用曹姓和夏侯姓的本家亲戚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

    曹操一直宣称自己用人不论门第与血统,更是在建安十五年(210年)颁布了“唯才是举”的《求贤令》。然而在曹魏、季汉、东吴中,曹魏本家亲戚重臣的数量是最多的,权力也是最大的,比如夏侯惇、曹仁、夏侯渊、曹洪、曹休、曹真等等。正因如此,陈寿编撰的《三国志·魏书》专门为曹

  • 称帝后的唐玄宗为何通过“先天政变”夺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玄宗

    在古代的皇宫之中,发动政变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而大部分的政变基本都是为了皇位,对皇子们来说,只有成为皇帝的时候,才算是自己人生中一件很圆满的事情,因此即便是政变再残酷,也还是不能避免。不过对于当上了皇帝的人来说,政变可能就不一定和自己的预想完全一样了。但是唐玄宗已经通过一场政变得到了皇帝之位,为何

  • 唐朝之后为什么没有朝代定都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长安

    说起我国古代史中的都城,西安绝对算得上一号。西安是一座文化底蕴极其丰厚的城市,在古代被称之为长安,而如今我们说的长安仅仅只是西安的一个行政区。西安有着“13朝古都”的美誉。这“十三朝”中的秦、(西)汉、隋、唐都是我国封建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可以说从公元

  • 色目人是什么人 色目人现在是什么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色目人

    如今在我们对元朝人的认识当中,蒙古人的“四等人制”长期被聊起,被视为蒙古民族歧视统治的重要理由。作为蒙古人的爪牙“色目人”,长期在蒙元帝国扮演者特殊者,而对他们的身份,我们也经常模糊地认为,这是蒙古征服之后来到中国的西域人的统称。那么,回到历史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