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晚清著名人物刘熙载书法品鉴

晚清著名人物刘熙载书法品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49 更新时间:2023/12/19 17:01:16

刘熙载书法

刘熙载晚清思想家,学家,书法家。刘熙载早年在官场为官就开始研究文学,写了很多的文学札记,晚年辞官在学院授课著书。他的学说总自认为最满意的就是艺概,因为这汇集了他毕生对古代各领域文学作品的论述。刘熙载本人同样具有躬身亲为的实践精神,刘熙载书法也真正体现了他对古书法的审美观点。

刘熙载书法

刘熙载艺概里的书法部分,既对古代其它书法作品发表研究看法,也对自己的书法作出了剖析和评论。他参加科举考试时候就表现出书法特长,尤其擅长写小字体。晚年著书研究,更加积累了他书法创作的文化底蕴,他从汉朝和魏朝的石刻中学习书法,融合了四体书法的精髓,长期临摹,厚积薄发,他的书法作品大气,奇伟,行文变化,展现古典意境。他的书法作品正是他自身对其它书法作品论述审美的实践,他认为要注重书法意境而摒弃条条框框的束缚,同时他还表达了作品和人品的关联,刘氏自己的作品风格也正体现了他自身的人格特点,这也是他能广泛阅读古代文学并且融合自己的见解的风格。

刘熙载表达了任文学作品都应该在长期深厚的积累基础上升华高度,而不是一蹴而就投机取巧。刘熙载书法正是这个观点论述的实践结果。这一言行为我们后人发表评论见解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意识到应该避免空谈,尽可能多的去亲自实践它。

刘熙载书概

清朝晚期的江苏学者刘熙载,在书院著书立说,著作有艺概一书。这本书相当于是刘氏古代文学百科,对后代研究古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刘熙载书概是艺概的六部中的其中一部,主要是阐述对古代历代书法作品风格继承以及书法发展史的论述还有对自身作品的评价。

刘熙载书概图片

刘熙载书概主要内容为对书法作品起源发展的论述,书法作者现实背景和代表流派的看法以及书法创作的探讨。刘熙载书概主要有几个特点。第一,刘熙载自身也有书法作品,所以他对古代书法的看法并不是夸夸其谈而是在自己亲自练习的基础上发表的看法。第二,书概具有概括简练性,书中的评论并非繁琐而空泛,许多的书法评论非常精简而深刻,往往是能够人深思的见解,而所评论的书法内容却非常丰富。第三,所覆盖的书法作品比较全面,而且是有时间顺序的论述下来。我们能够跟随刘氏对古代书法的评论而一观古代书法的发展全貌已经源流宗派,对梳理知识脉络,了解古代文化,受益非常。

2009年的时候,江苏美术出版社编集了一本刘熙载书概,这本书内容有介绍原著作者的背景,选取原著代表作品,完善了最新的翻译注释,以及交代目前原著版本概况等。此书的出版让现代学习者能更通俗的去了解刘氏的思想,更广泛的宣传了古典文学著作。

刘熙载艺概

刘熙载是清朝晚期的学者,江苏人,出身寒苦的知识分子家庭。他年轻的时候考上进士,开始步入官场,官至广东提学使,后离职回到家乡。晚年在书院授课研究著作长达十几年,这部艺概就是晚年时期创作编总的。刘熙载艺概是一部近代史古典美学著作,是刘熙载毕生对艺术理论研究的成果。

刘熙载的字

刘熙载艺概是作者对古代的文学多各方面的见解观点的汇总。全书分为六个部分,囊括了对古代的文,诗词,赋,书法,八股文等具体评论,艺概顾名思义就是艺术概论。艺概的宗旨为以简约见繁琐,既关注作品本身的文学性也考察作品的现实和作者的人品的关联性,提出人品既文品,认为作者自身的修养品行体现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表达的思想品格。此书表现出刘氏独到的见解和论理。其中刘熙载提出文学的虚实结合,尤其看重浪漫主义的虚构文学对庄子屈原等多有肯定。刘氏把他毕生对古代文学的研究收集汇总成书,所论述的内容非常丰富为后代还原古代文学提供了论据和考证。

标签: 晚清著名人物刘熙载书法品鉴刘熙载书法晚清

更多文章

  • 清人刘熙载基本资料 号称东方黑格尔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人,刘熙载,基本资料,号称,东方,黑格尔,清人,刘熙载,指

    清人刘熙载清人刘熙载指的即是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刘熙载生于一八一三年,是江苏泰州人,是著名的艺术评论家,被世人誉为“东方黑格尔”。他最有名的作品是《艺概》,详细讲述中国诗赋文词书法以及八股文的转变发展。刘熙载雕像清人刘熙载出生在一个清寒的知识分子家庭之中,父亲宋龄是一名闲居乡里的隐君子。刘熙载在他十岁

  • 古代文学家刘熙载墓葬在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文学家,刘熙载,墓葬,在何处,刘熙载,清朝,著名,文学

    刘熙载墓刘熙载,清朝著名文学家,被世人赞誉为“东方黑格尔”。刘熙载因为著作《艺概》而成为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对于如此杰出的文学史家,人们对他的遗留墓地也深感兴趣,刘熙载墓究竟葬在何处。刘熙载墓元朝末年以前,刘熙载的先祖们世代居住在苏州。在后来张士诚打战失败后,原本居住在苏州一带的百姓因战事被迫向北乔迁

  • 高适除夜描写什么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高适,描写,什么,事件,高适,就是,中国,传统,节日,除夕

    除夜高适除夜就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除夕,除夕是每年一家人团圆的日子,那天家里会做很多好吃的东西,一起吃着晚餐,聊着天,辞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除夜配图高适写除夜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但是他却没有和家人在一起,而是独自离家在外,没有亲人在身边,想到往年这一天和家人团聚的欢乐时光心里不免感慨万千。《

  • 九品中正制是什么意思 九品中正制的影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九品中正,是什么,意思,影响,如何,九品中正,什么,意思,别

    九品中正制什么意思九品中正制,别名九品官人法。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理解为:设立中正官,官员分九个品级。开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建立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拉拢那些世代作官的名门望族,并不是唯才是举。官服花纹图片此制度到西晋时期逐渐完善,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动,在古代社会存在了400年左右。上承察举制下启科举

  • 一代名将关羽祠建造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一代,名将,关羽,建造,在哪里,关羽,明朝,开始,最初,几年

    关羽祠在明朝开始最初的几年,荆州的老百姓为了纪念关云长,于是就修筑了关羽祠,也就是在卸甲山。并且弘扬了关羽做人忠诚、大义、仁厚、勇猛的品质,用来教育后代子孙阅读好的书籍、说正确的话、要做善事、做一个好人。关羽祠图片有传言说,明朝有一个宰相张居正,他家中排名第三的儿子张懋修,就曾经卸甲山这个地方读书并

  • 清初大画家髡残的书法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初,画家,髡残,书法,怎么样,髡残,书法,是个,和尚,画家

    髡残书法髡残是个和尚,是个画家,也是清初的四大有文化的僧人之一。他本名是刘武陵,小的时候住在南京,母亲早逝。为了活下去,所以出了家。在43岁左右就四处云游,倒也结识了不少文人,画作书法风格也从朋友那边学到不少。髡残本人没有什么传奇之处,体弱多病,性格寡默,又生活在佛门清静之地,所以心境是相当适合研究

  • 九品中正制选官方式是什么 九品中正制有什么优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九品中正,制选,方式,是什么,什么,优点,九品中正,制选,方

    九品中正制选官方式是什么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对朝廷官吏的挑选有很大的影响。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大的地主贵族和官僚阶级,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总是能轻易干扰我国古代官僚的选拔。为了防止这种垄断,九品中正制产生。九品官服图片我国古代的寒门学子没有家世背景,没有钱财珠宝,他们

  • 棺中刘伶眼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棺中,刘伶眼,是什么,意思,棺中,刘伶眼,棺中刘伶眼,出现

    棺中刘伶眼“棺中刘伶眼”出现于小说作家崔走召的《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中,棺中刘伶眼是人的一种眼型,多用于观人术中。刘伶画像它是指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的眼睛。刘伶酷爱饮酒,被排挤出朝庭之后就到处闲逛,有一天于一处小村庄里发现一家小酒馆,他看见小酒馆上挂着一幅“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的

  • 刘备为关羽报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关羽,报仇,真正,目的,是什么,刘备,关羽,报仇,不论

    刘备为关羽报仇不论是从电视剧《三国演义》还是在陈寿所写的《三国志》一书里,刘备讨伐东吴的举动一向是被看成刘备为关羽报仇的举动。那么刘备为关羽报仇的目的真的这么简单吗?关羽石雕像因为关云长败走麦城,刘备失去了荆州,关羽更是死在了东吴的手上。因为刘备为关羽报仇的这件事,大家都认为刘备没有顾全大局,举动也

  • 九品中正制是谁提出的 九品中正制解释和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九品中正,提出,解释,意思,九品中正,提出,陈群,魏朝,建立

    九品中正制是谁提出的九品中正制是陈群提出的。魏朝建立初期,政局不是很稳固,人心浮动。曹操自己出身低微,对此他并不在意,公开场合从不忌讳自己的出身,所以他在世时选材用人并不在乎门第出身。对此,世族大夫很是恼怒。待曹丕继承曹操的家业后,他创立了属于曹氏家族的王朝。他上位以后,深知父亲实行的政策会引起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