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适除夜描写什么事件

高适除夜描写什么事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201 更新时间:2024/1/16 14:07:16

除夜高适

除夜就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除夕,除夕是每年一家人团圆的日子,那天家里会做很多好吃的东西,一起吃着晚餐,聊着天,辞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

除夜配图

高适写除夜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但是他却没有和家人在一起,而是独自离家在外,没有亲人在身边,想到往年这一天和家人团聚的欢乐时光心里不免感慨万千。

《除夜》这首诗写的是高适一个人在外,居住的地方是一个小旅馆,旅馆的条件很简陋,连亮着的灯光都冒着寒气,晚上的时光很漫长,他很早就躺在床上睡觉,可是睡了很久都没有睡着,这里不是他的家乡,他只是客居在此,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是怎样的呢?家人都团聚,唯独少我一人,家人应该都在思念我吧。今天一过又是新的一年,人又老了一岁,双鬓的白头发又添了不少。

这首诗刚开始读上去给人的感觉平淡无奇,读完这后会被诗人的情感带进市里面,这种很强的代入感就是诗人最厉害之处。

旅馆是个很平常的地方,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住过旅馆,旅馆这个景,一下就让人想起住旅馆的经历。高适第一句的后半段一个问句,就如同一个互动,是和读者的互动,读者也跟着诗人在心里问无眠的原因。第二句就是答案,原来今天是除夕夜,诗人不说自己想家人,反而说家人在想他,家人舍不得自己,其实是自己舍不得家人,想念家人。第二句的后半段是诗人的感叹,又是一年了,又老了一年。《除夜》看似简单,其实很有感染力。

高适的诗

高适为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唐朝是中国历朝历代中最为绚烂的一个朝代,它海纳百川,包容着各地的化。正因如此,唐朝时期的文人更是人才辈出,史上著名的两位诗仙诗圣也皆是出自唐朝。在一个文化如此绚烂的朝代,若高适只是普通诗人,他定会被杜甫的光芒所掩盖。

高适像

然而,高适的诗虽然没有李白那如天才般的斗酒诗百篇,也没有杜甫忧国忧民的安得广厦千万间,他却有着自成一派的,独属于大漠边境的苍凉大气。

虽然高适也有许多其他的好诗,然而最为出名的,便要当属高适的边塞诗。不过,高适的诗中却也并不单单只是描写边塞的风景,在描写边塞大漠的同时,往往还会带着对于胡人、当时政治的看法。

诸如高适的《塞上》,短短的两句话,便把边塞胡人的能骑善射描写的跃然纸上。

在如高适的《蓟中作》,开始便描写了大漠、塞塇等独属于边塞的风景,使得我们读起开头,便会在脑海里浮现出边塞的孤寂苍凉。中间又描写了边塞一派凄凉的景象以及对于胡人的愤慨。最后以“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的不满。

整篇诗词虽然并无华丽的词藻,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朴素;然而却清楚的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的不满,以及那大气磅渤的边塞景致。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较为经典的诗词,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等。

别董大高适

高适的《别董大》这首诗是用来赠别友人的。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被大家多次在送别会上,以表达对友人美好的祝福。

《别董大》配图

《别董大》其实一共有两首,除了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另一首是“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这两首诗是高适用来送别自己的朋友董庭兰的,董庭兰是一名琴师,但是他擅长的七弦琴却并不被人们接纳,属于不入流的乐器,当时的主流音乐是胡乐,所以无法在长安立足的董庭兰只能离开另谋生计,两人在睢阳相遇,有了短暂的相聚,因为董庭兰只是路过这里,之后还要离开继续赶路,所以高适做了这一首诗赠他。

标签: 高适描写什么事件高适就是中国传统节日除夕

更多文章

  • 九品中正制是什么意思 九品中正制的影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九品中正,是什么,意思,影响,如何,九品中正,什么,意思,别

    九品中正制什么意思九品中正制,别名九品官人法。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理解为:设立中正官,官员分九个品级。开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建立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拉拢那些世代作官的名门望族,并不是唯才是举。官服花纹图片此制度到西晋时期逐渐完善,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动,在古代社会存在了400年左右。上承察举制下启科举

  • 一代名将关羽祠建造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一代,名将,关羽,建造,在哪里,关羽,明朝,开始,最初,几年

    关羽祠在明朝开始最初的几年,荆州的老百姓为了纪念关云长,于是就修筑了关羽祠,也就是在卸甲山。并且弘扬了关羽做人忠诚、大义、仁厚、勇猛的品质,用来教育后代子孙阅读好的书籍、说正确的话、要做善事、做一个好人。关羽祠图片有传言说,明朝有一个宰相张居正,他家中排名第三的儿子张懋修,就曾经卸甲山这个地方读书并

  • 清初大画家髡残的书法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初,画家,髡残,书法,怎么样,髡残,书法,是个,和尚,画家

    髡残书法髡残是个和尚,是个画家,也是清初的四大有文化的僧人之一。他本名是刘武陵,小的时候住在南京,母亲早逝。为了活下去,所以出了家。在43岁左右就四处云游,倒也结识了不少文人,画作书法风格也从朋友那边学到不少。髡残本人没有什么传奇之处,体弱多病,性格寡默,又生活在佛门清静之地,所以心境是相当适合研究

  • 九品中正制选官方式是什么 九品中正制有什么优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九品中正,制选,方式,是什么,什么,优点,九品中正,制选,方

    九品中正制选官方式是什么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对朝廷官吏的挑选有很大的影响。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大的地主贵族和官僚阶级,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总是能轻易干扰我国古代官僚的选拔。为了防止这种垄断,九品中正制产生。九品官服图片我国古代的寒门学子没有家世背景,没有钱财珠宝,他们

  • 棺中刘伶眼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棺中,刘伶眼,是什么,意思,棺中,刘伶眼,棺中刘伶眼,出现

    棺中刘伶眼“棺中刘伶眼”出现于小说作家崔走召的《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中,棺中刘伶眼是人的一种眼型,多用于观人术中。刘伶画像它是指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的眼睛。刘伶酷爱饮酒,被排挤出朝庭之后就到处闲逛,有一天于一处小村庄里发现一家小酒馆,他看见小酒馆上挂着一幅“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的

  • 刘备为关羽报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关羽,报仇,真正,目的,是什么,刘备,关羽,报仇,不论

    刘备为关羽报仇不论是从电视剧《三国演义》还是在陈寿所写的《三国志》一书里,刘备讨伐东吴的举动一向是被看成刘备为关羽报仇的举动。那么刘备为关羽报仇的目的真的这么简单吗?关羽石雕像因为关云长败走麦城,刘备失去了荆州,关羽更是死在了东吴的手上。因为刘备为关羽报仇的这件事,大家都认为刘备没有顾全大局,举动也

  • 九品中正制是谁提出的 九品中正制解释和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九品中正,提出,解释,意思,九品中正,提出,陈群,魏朝,建立

    九品中正制是谁提出的九品中正制是陈群提出的。魏朝建立初期,政局不是很稳固,人心浮动。曹操自己出身低微,对此他并不在意,公开场合从不忌讳自己的出身,所以他在世时选材用人并不在乎门第出身。对此,世族大夫很是恼怒。待曹丕继承曹操的家业后,他创立了属于曹氏家族的王朝。他上位以后,深知父亲实行的政策会引起朝臣

  • 髡残溪山秋雨图赏析 髡残苍翠凌天图鉴赏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髡残,溪山,秋雨,赏析,苍翠,天图,鉴赏,髡残,溪山,秋雨

    髡残溪山秋雨图清代有四大著名画僧,他们分别是石涛、弘仁、八大山人和髡残。髡残以画山水画闻名。他的画风深受他师傅王蒙的影响,作图手法惯用干笔皴擦的手法加上淡漠渲染的手法。而这种绘画手法以致让他的画面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气韵,深受后人膜拜。髡残溪山秋雨图髡残出生于一六一二年,是现湖南武陵之人,出家后自称为残

  • 赵充国缓行讨贼典故 赵充国为什么主张屯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赵充国,缓行,讨贼,典故,为什么,主张,屯田,赵充国,缓行

    赵充国缓行讨贼赵充国,提起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在历史上是一个默默无名的人物。相反,他是我国西汉一位杰出的将领和卓越的军事家,一生打了大大小小无数次仗,取得了多次大胜,深受皇帝的信任和器重。他不仅骁勇善战,而且智谋超群,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全才。在史书《汉书·赵充国传》中,有一个体

  • 政治家淳于髡读音 淳于髡献鹄的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政治家,淳于髡,读音,淳于髡献,典故,淳于髡,读音,战国,时

    淳于髡读音淳于髡是战国时期的一个人名,他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身材不高,出身卑微,但是却以善于辞令出名。历史上记载了很多他劝阻齐王的谈话,谈话内容多为隐喻故事,显示出了淳于髡的聪明睿智。这里具体讲述淳于髡读音。淳于髡画像淳于髡读音先看淳于的读音。淳字有两个读音,和纯同音的时候,淳表示朴实的意思,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