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魏后期“六镇起义”历史事件介绍

北魏后期“六镇起义”历史事件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927 更新时间:2024/1/29 11:14:53

六镇之乱,又称六镇起义。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方六镇戍卒和各族人民发起的动乱。起因是因北魏首都南迁洛阳後,六镇鲜卑和鲜卑化贵族与将士的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鲜卑贵族,最後发起的反汉化的大起事。北魏孝明帝末年,政治腐化,权贵奢侈,守宰暴敛,赋役、兵役繁重,百姓纷纷逃亡或依附豪强。而长期戍守北边的沃野等六镇的将卒(多为拓跋部贵族及其成员或中原强宗子弟)因待遇骤降而不满,遂于正光四年(523)爆发六镇起义,关陇、河北各族纷纷起兵响应,北魏统治濒临崩溃。边镇军事豪强乘机扩充实力,其中尔朱荣实力最盛。

1、历史影响

葛荣义军发展的同时,尔朱荣势力也急剧扩大,高欢、段荣、尉景、蔡俊等怀朔豪强先叛洛周,后背葛荣,投奔秀容。尔朱荣器重高欢,常参军谋。并州刺史元天穆与尔朱荣勾结,劝其袭取洛阳。武泰元年三月,尔朱荣以胡太后鸩杀孝明帝为借口,自晋阳出兵向洛阳,至河阴。四月,立元子攸为帝,沉太后于河,杀朝臣二千余人。契胡酋长尔朱荣为首的北镇豪强、酋帅集团控制了北魏政权。

七月,葛荣围邺,众号百万。九月,尔朱荣率精骑出滏口(今河北磁县西北),与义军展开会战,尔朱荣使侯景为前驱,高欢阵前诱降。葛荣轻敌,尔朱荣出奇兵,表里合击,葛荣兵败被俘。义众星散,为契胡分头押领。十月,葛荣牺牲于洛阳。

十二月,葛荣余部韩楼据蓟城反,尔朱荣以贺拔胜为大都督﹐屯中山以备韩楼。永安二年(529)九月,尔朱荣遣侯渊率兵镇压韩楼,韩楼弃蓟城出走,途中被俘杀,六镇起义至此失败。

2、北魏分裂

高欢不仅有一个“贺六浑”的鲜卑名字,还娶了一个鲜卑贵族出身的娄昭君之后为妻。他实在是一个鲜卑化了的汉人。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北方爆发六镇戍卒和各族人民的大起义。高欢认为时机已到,便带着个人野心,先后参加了破六韩拔陵、杜洛周、葛荣等领导的起义队伍。在义军中暗集死党,窥测时机,发展个人势力。后来,他看到契胡酋长尔朱荣势力强大,便与死党尉景、段荣等叛离义军,投奔尔朱荣,并很快赢得尔朱荣的信任,取得亲信都督(尔朱荣卫队长)的职位。永安三年(53O年),魏孝庄帝诱杀尔朱荣于洛阳,高欢乘尔朱氏混乱之机,说动当年被尔朱荣兼并的六镇起义军二十余万众军民归顺自己,并把他们带往河北,,这二十多万之众的六镇兵民,遂成为日后高欢起家的政治资本和军事力量。

第二年,即北魏普泰元年,高欢率众进据冀州(今河北冀县),笼络当地世族地主,利用民族隔阂,煽动反尔朱氏情绪,一时人声鼎沸,势力陡增。永熙元年(532年)三月,尔朱兆率二十万大军进攻高欢。高欢以逸待劳,以少胜多,重创尔朱军,乘胜进据魏都洛阳,成为实际控制北魏政权的“太上皇”。这年的七月,高欢攻克晋阳,彻底铲除尔朱势力。在晋阳建立大丞相府,定居晋阳遥控朝政。从此,高欢及后来的北齐历代帝王,刻意经营晋阳,使晋阳成为北魏、东魏、北齐三代实际上的政治中心,史称“霸府”。

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孝武帝不甘作高欢傀儡,高欢兵进洛阳废其帝位,另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史称东魏。另一军阀宇文泰率领自己的部众西入潼关,亦拥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北魏遂告消亡。中国北方也从统一走向分裂,但是这种分裂是暂时的,不久,宇文泰的后继者就会统一北方,再统一中国。

标签: 六镇起义

更多文章

  • 晋武帝太康之治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太康之治

    太康盛世是指晋武帝统一全国,经济繁荣,在西晋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西晋占田制的实行,使农民依法占有了一定的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辟田开荒,从事生产的热情。再加上晋武帝注重招抚流民,兴修水利,所以,西晋初年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局面。因为晋武帝此时的年号叫“太康&r

  • 历史上的三次衣冠南渡历史事件: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永嘉之乱

    中国历史上有3次因动乱而发生的大规模人口南迁现象,分别是:西晋末晋元帝渡江,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唐"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徙;北宋末,宋高宗渡江,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其中,史学界亦有只认可西晋末与北宋末这两次为“衣冠南渡”,但在文学应用上,三次都冠以&ldquo

  • 唐朝后期“庞勋兵变”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庞勋

    晚唐时期唐懿宗昏庸无道,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地方,胡作非为,使得民不聊生,天怒人怨。咸通九年(868年),军官庞勋率军反唐,沉重打击唐朝统治,成为比黄巢更早的唐朝掘墓人。那么庞勋之变是如何打击唐朝的一,驻守桂林咸通三年(862年),因为南诏攻克安南都护府,唐朝命徐泗节度使招募士卒八百驻守桂林,三年一换

  • “永嘉南渡”的目的是什么?永嘉南渡起到哪些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永嘉南渡

    南渡背景公元331年,汉赵攻下洛阳城,而此时正逢晋怀帝被杀。汉赵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对汉族人大型屠杀,导致许多民众大肆逃难。由于晋怀帝年号为永嘉,故将此持续了多年的大规模南迁称为“永嘉南渡”。登基前言公元317年,长安已是陷落。当此时,皇帝司马邺被俘,西晋就此灭亡。西晋的星辰就

  • “永嘉南渡”对中原格局有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永嘉南渡

    衣冠南渡,亦称作衣冠南度,这是一个历史事件,大意指我国中原文明大规模转移向现南方地区。一般认为,差不多从中华文明诞生一直到北宋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原地区都是政治经济中心。后伴随战争、政局动乱、人口、政权所作在地的变迁等,我国历史上有3次大规模的文化、经济中的转移,文学界一般描述为“衣冠南渡&

  • 唐朝初年的官职是左仆射大还是右仆射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左仆射

    众所周知,唐朝继承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为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中书省的最高长官叫中书令,门下省的最高长官叫门下侍中,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叫尚书令。据说是因为唐太宗登基前曾担任过尚书令,所以尚书令在唐太宗登基后就无人

  • 清朝官员都是怎么升迁的?知县升迁路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

    在清朝的行政体制划分当中,知县跟知府属于上下级别的关系。在清朝乾隆以后,官阶逐渐成型的情况下,知县属于正七品官,如果是京县知县,就是正六品。所谓京县知县,不是说单指北京周围的县城,而是特指大兴、宛平、沈阳三个县。大兴、宛平是北京国都周围的县,沈阳是清朝陪都。而知府属于从四品官阶。如果是按照清朝理论划

  • 乾隆帝继位后是如何执政的?为何要跟雍正帝唱反调?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帝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清朝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驾崩,其子爱新觉罗·弘历受遗诏继位,也就是乾隆皇帝。乾隆是个有理想的皇帝,刚继位就准备放手大干,但其在头一年(包括雍正十三年的后四个月)的执政

  • 唐高宗在临终之前留下了哪些政治安排?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高宗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李治病逝于洛阳。唐高宗在临终之前留下政治安排:“七日而殡,皇太子即位于柩前。园陵制度,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试图追求唐朝皇位平稳地传承。可是就在唐高宗去世后不到两个月,他临终前的政治安排就随着武则天废除唐中宗而终结,皇权彻底被武

  • 古代的告老还乡制度历史介绍 哪些情况可以提前退休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告老还乡

    如今有明确的退休制度,到了合适的年龄就可以退休养老,而古代为官之人也有退休之说,如果他们要提前退休的话就“告老还乡”,告”是请求,“老还乡”是年老回到家乡,“告老还乡”是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