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唐亡国过程介绍 后主李煜是如何投降的?

南唐亡国过程介绍 后主李煜是如何投降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005 更新时间:2023/12/16 15:13:13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代君主,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李煜是个失败的皇帝,是个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他精通诗书音画,其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继承了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对后世词坛影响很深。下面跟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煜的故事吧。

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灭掉了南汉。南唐后主李煜非常害怕,主动去除了国号“唐”,改称“江南国主”,并派遣他的弟弟郑王李从善去宋朝朝贡。宋太祖扣留了李从善,第二年,封李从善为泰宁军节度使,并在京城赏赐宅院,暗示李煜入京投降。

几乎是同时,有商人告密,宋军在荆南建造战舰千艘,并请求派人秘密焚烧宋军的战船,李煜哪里敢答应。

李煜派李从善去宋朝,本是试探。结果宋朝接受了南唐低声下气的纳贡和后主屈辱的自降身份,但并没有停止进兵的准备工作。李煜忧心如焚,为兄弟担心,更为国事忧愁,但他除了宴饮悲歌,却也没有半点办法。

开宝六年(973年),南唐内史舍人潘佑感到国运衰弱,极力劝谏李煜,提议让李平担任尚书令,大臣徐铉、张洎说“李平妖言惑众,煽动潘佑犯上”,李煜就派人抓捕他们,潘佑在家中自杀,李平也自缢于狱中。

李从善给李煜送来一封信,说大将林仁肇有心谋反,已暗中和宋朝勾结。李煜深信不疑,派人毒死了林仁肇。其实这是赵匡胤的反间计,李从善糊里糊涂地做了敌人的棋子,李煜也不加分辨,贸然杀人,自毁长城。

后来,李从善在宋太祖的逼迫下写信劝说李煜进京朝见天子。这次李煜表现强硬,他没有回信,反而上表,请求太祖放李从善归国,赵匡胤当然不会答应。

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先后派梁迥、李穆出使南唐,以祭天为由,召李煜进京,李煜托病不从,他说:“臣侍奉大朝,希望得以保全宗庙,想不到竟会这样,事既至此,唯死而已”。

太祖就派颖州团练使曹翰兵出江陵,又派宣徽南院使曹彬随后出兵,水陆并进。李煜招募兵卒,委任皇甫继勋统领兵马,全力御敌,因强弱悬殊,兵败如山,没过多久,宋军就打到了金陵城南十里。

国家危在旦夕,李煜却毫无斗志,他沉溺在佛法之中,每天沐浴更衣,焚香礼拜,希望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这一天,他在吟诗作词、参禅礼佛之余,罕见地登上了金陵城楼,因为自从开战以来,他最宠幸的大臣张洎就不断上奏,说宋朝军队伤亡很大,胜利指日可待,所以此刻他以为会听到万千子民的欢呼,会看到三军将士的高昂士气,谁知触目所及,全是宋军的旗帜。

李煜欲哭无泪。这位懦弱的君王,这位风流的词帝。此刻,他没有像自己曾经承诺的那样,亲自披挂上阵,背水一战,而是一面令人奏响自己所做的《念家山破》的悲凉的曲子,一面亲自带领城内军民高声诵读佛经。

乐和诵经当然挡不住宋军的铁骑,开宝八年(975年)十二月,金陵失守,南唐灭亡。

李煜率领亲属、随员四十五人,出城投降。在数万宋军面前,李煜赤裸着上身,史称“肉袒出降”。

没过多久,他们就登上了开往汴京的大船,从此,李煜告别了自己的帝王生涯,告别了美好的江南,告别了幸福的生活。

这次永别,他为后人留下了这首沉痛的《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自小在豪华宫殿长大的李煜,虽然不缺诗人的浪漫情怀,却没有一点忧患意识。只见惯“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的他,哪里懂得“干戈”?亡国的打击让他“沈腰潘鬓消磨”,想想这四十年的国家,这三千里的江山,在最后一次祭拜祖庙的时候,不知道心里会有几多的忏悔。教坊奏响了离歌,对着平日服侍自己的宫女,他忍不住潸然泪下。

国家灭亡了,他再也不用忧心国事,忧心战争,可是,以泪洗面的日子才刚刚开始。在北上的船里,一首凄凉的《渡江》就是他此时心情的写照: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这首诗记录在宋代马令的《南唐书》里,被认为是李煜投降后北上时所作。但也有人认为是南吴最后一个皇帝杨溥所作,当年,李煜的祖父就是夺取了杨溥的天下,才创立了南唐。李煜的祖父登基后,逼迫杨溥全家迁往润州,后来又派人刺杀了他。有人说,这首《渡江》正是杨溥去润州的途中所写。

不管这首诗到底是谁写的,李煜和杨溥,他们的命运是何其的相似啊。这或许是老天爷故意开的一个玩笑吧!

标签: 南唐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大规模变法变革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变法和改革并不相同,变法是指对国家法令制度作出的重大变革,例如李悝变法、商鞅变法等;而改革是指对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出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例如邹忌改革、张居正改革等等。历史上改革较多,变法较少,大规模的深彻变法一共发生了六次,其中两次成功、四次失败。历史上成功的变法,仅有两例正

  • 宋朝的禁军真实战斗力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禁军

    关于北宋禁军,恐怕很多人都是通过《水浒传》所熟知的吧,毕竟豹子头林冲曾担任过八十万禁军教头,那么北宋真的有八十万禁军吗?为何金兵南下时八十万禁军却毫无抵抗能力呢?今天我们就简单分析一下。按照北宋的兵制,禁军乃是主要战斗力赵匡胤篡周建宋后,为改变五代十国武强文弱的局面,避免武将犯上作乱的现象再度出现,

  •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士农工商”四阶层真实地位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中国

    众所周知,封建主义最理想的蓝图就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国寡民,因此“士农工商”四民之中,士居首、农次之、工第三、商居末,商是最贱之业。数千年来,历代统治者一直强调“重农抑商”、“崇本抑末”,打压工商之民,对中国历史走向产生了重

  • 中国古代早朝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古代

    一、唐朝时期,所有的京官都是必须要参加早朝的,最低官阶为九品,在《唐会要》《仪制令》中记载:“在京文武官员职事九品以上,朔望曰朝;其文武官五品以上及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每日朝参”。二、宋朝因为官员较多,所以能参加朝会的人员官阶都是比较高的。门下省起居郎以上,中书省起居

  • 战国中期“徐州相王”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徐州相王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订立了同盟条约,相互尊对方为王,这一历史事件被后世称为“徐州相王”,这一事件在战国时期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战国时代可以说完完全全是一个大乱局。在这数百年间,战争近乎成

  • 乾隆帝退位之后先后提拔进入军机处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帝

    乾隆曾明确表示,他不愿超过其祖父康熙的执政时间,因而在自己执政六十年后,宣布退位为太上皇。然而,即使已经退位,但朝政的实际大权仍然掌握在乾隆手中,在成为太上皇之后,他曾先后提拔五人进入军机处,那么在乾隆去世之后,这五人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呢?乾隆退位后的军机处人事调整,先后五人被提拔进入军机处作为清朝

  • 梁武帝为何将国号由“齐”改成“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梁武帝

    梁高祖武皇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和南齐皇帝一样,萧衍也出身兰陵萧氏,所以其可以说是南齐宗室。齐明帝在位时,萧衍担任雍州刺史,参与抵御北魏的进攻。永元二年(500年),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拥戴

  • 萨满教为什么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萨满教

    萨满是我国北方民族的一种原始宗教,它们信奉多种神,大多都和它们生活息息相关。有山神、水神、火神等等,其中的最高神是天神腾格里。然而就是这样一种文化,却在渐渐销声匿迹。是自然的法则,还是因为人类不再去维护这样的一种宗教信仰?这样的一种原生性宗教为什么会濒临失传呢?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探究一下吧。其实大

  • 庆历新政的背景 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 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的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的背景是相当复杂的,北宋宋仁宗庆历年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在表面上一片太平盛世下其实蕴藏着巨大的危机,正因为如此,以范仲淹、欧阳修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历史上称为庆历新政。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庆历新政的背景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庆历新政的背景庆历新政的背景之一就是积

  • 武则天称帝的历史背景 武则天称帝原因 武则天称帝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那么武则天登基称帝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武则天称帝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武则天称帝的历史背景公元690年,武则天自立为皇,开创周武王朝。那么武则天称帝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呢?有人说“唐有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