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周后期“宣王中兴”历史事件介绍

西周后期“宣王中兴”历史事件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828 更新时间:2024/2/9 0:34:16

宣王中兴是指周宣王即位后,整顿朝政,使王道已衰落的周朝王室得到一时的复兴。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周宣王(?-前782年),姬姓,名静,一作靖,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人,周厉王之子,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前828年-前782年),也即西周倒数第二位君主。周宣王继位后,面对逐渐衰落的周王朝,他选择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一帮贤臣辅佐朝政;并借助诸侯之力,任用南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陆续讨伐猃狁、西戎、淮夷、徐国和楚国,促使西周的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史称“宣王中兴”。

但是,周宣王在位后期,对外用兵接连遭受失败,尤其在千亩之战大败于姜戎,南国(今长江与汉江之间的地区)之师全军覆没,加之不听忠言、滥杀大臣,宣王中兴遂成昙花一现,也为西周在周幽王时期的灭亡埋下伏笔。从这一角度来看,周宣王不仅没能阻止西周的灭亡,还要为西周的灭亡承担一定的责任。

首先,周宣王为周厉王之子。根据《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周厉王在位时,因连年对外征战,造成国内消耗巨大、国库空虚。周厉王于是任命荣夷公为卿士,将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周厉王又滥杀无辜,最终导致了内乱的爆发。

公元前843年(周厉王三十七年),在内乱爆发后,周厉王逃离镐京,沿渭水一直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在周厉王逃出西周都城后,太子静成为叛军想要击杀的目标。对此,召穆公将太子静藏了起来,在叛军要召穆公交出太子的时候,召穆公被迫用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静,太子静得以幸免于难,这一情节,和春秋时期的赵氏孤儿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公元前829年,周厉王死于彘国,太子静在召穆公家长大了,召穆公、周定公以及诸侯拥立太子静继位,即周宣王。对此,在笔者看来,周宣王即位之初,西周的国力无疑来到了谷底,这可以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了。稍有不慎,西周很可能就要提前灭亡了。当然,作为一位年少时期历经磨难的君主,周厉王即位之后,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根据《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周宣王继位后,下令修复周王室的都城、广进谏言、安顿百姓、修缮武器;兴畋狩礼乐,效法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遗风,并及时任用召穆公、仲山甫、尹吉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邵穆公,张仲等贤臣辅佐朝政。对此,在笔者看来,周宣王亲贤臣,远小人的举动,自然促进了周朝国力的恢复。对于历史上的各个王朝来说,重用贤臣的君主,往往都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反之,疏远贤臣,亲近小人的君主,则往往会遭到批评,比如周宣王之后的周幽王,就是一个亲小人,远贤臣的君主。

在西周的国力得到增强,周宣王多次的对外用兵,促使周王朝一度呈现“四方既平,王国庶定”的局面。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经过周宣王的努力,衰落的周王室得到恢复,诸侯又重新朝见天子,四夷咸服,史称“宣王中兴”。

比如公元前823年(周宣王五年)八月,周宣王以元老重臣方叔为将,率兵车三千进攻楚国,大获全胜。据推算,周宣王此次伐楚动用军队多达三万六千人。晋穆侯墓所出土的楚公逆编钟,应在此战作为战利品被周宣王获得后转赠与晋穆侯。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不是周宣王的压制,楚国称霸中原的时间或将提前,而楚国一旦称霸中原,则意味着周王室的权威受到了极大削弱。

不过,虽然在征讨楚国等诸侯国的过程中取得了成功,但是,周宣王并没有深刻理会过犹不及的道理。因为频繁对外征伐,“宣王中兴”最终只是昙花一现了。

公元前797年(周宣王三十一年),周宣王讨伐鲁国,杀死鲁废公伯御,周宣王询问大臣鲁国公子中谁能胜任鲁国国君之位。樊穆仲说,鲁懿公的弟弟公子称,周宣王于是在夷宫(周宣王祖父周夷王的庙廷)立公子称为鲁国国君,是为鲁孝公。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因为直接干预了鲁国君主的更替,这反而导致周天子声望大减,诸侯多有违抗王命之举。

在诸侯离心的背景下,周宣王在位后期的征战,也多以失败而告终。公元前793年(周宣王三十六年),周宣王派军队征讨条戎、奔戎(今山西夏县西南),结果吃到了败仗。公元前790年(周宣王三十九年),周宣王在千亩之战被羌戎击败,周宣王在奄父的帮助下才得以突围。这场战役失败后,周宣王的当务之急是休养生息,恢复国力。不过,周宣王却执意征调士兵和物资,想要再次对外作战,这遭到了多位大臣的劝谏。但是,周宣王没有听从劝谏,反而固执己见,这引起了周朝百姓的不满。

最后,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四十六年),周宣王去世,其子周幽王姬宫湦继位。对此,《明世宗实录》中评价道:“虽然周宣王云汉之侧身,常武之平淮,内有山甫,外有申伯,非不赫然称盛,然乐色而忘德,失礼而晏起,不籍千亩,南国丧师,料太原,杀杜伯,以致虢公谏不听,山甫谏又不听,所以中兴之美未尽焉。”

在周宣王去世后,即位的周幽王,面对的是一个已经衰败的周王室。周幽王八年(前774年),周幽王废嫡立庶,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宠妃褒姒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为太子,并加害太子姬宜臼,致使申后的父亲申侯大为愤怒。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于是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周幽王被杀后,诸侯们与申侯共同拥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西周是在周幽王手上走向灭亡的。但是,周宣王因为连年兴师动众,导致周王室的精锐力量损失殆尽,这也为西周的灭亡埋下了伏笔。所以,对于西周的灭亡,周幽王固然要承担最大的责任,但是,周宣王也是难辞其咎。

标签: 西周

更多文章

  • 乾隆帝六下江南分别去了哪儿?乾隆帝下江南主要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帝

    乾隆一生六次下江南,分别是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下江南每次都要到江宁府(今南京市)、苏州府、杭州府、扬州府,后四次还巡幸了浙江的海宁。南巡期间,乾隆还在苏州

  • 瓦剌和鞑靼哪个是正统?鞑靼和瓦剌谁是蒙古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瓦剌,鞑靼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瓦剌和鞑靼的事情,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瓦剌和鞑靼到底哪一个是正统,其实就是说的这个鞑靼和瓦剌谁是蒙古正统,这个问题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算得上是比较细节的知识点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在明朝时期这个蒙古族分为了瓦剌和鞑靼。瓦剌就是西蒙古,西蒙古又叫

  • 中国三个白种民族是哪三个?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三个,白种,民族,大家,知道,这个,中国,是有,非常,

    大家也知道的在这个中国还是有非常多非常多的这个少数民族的,一般人都会认为我们都是这个黄种人了,但是其实并非如此,在我们中国话说其实也还是有白种人的,而且不仅仅只有一个了,话说一共三个了,那么又到底是哪三个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中国三个的白种民族分别是:俄罗斯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1

  • 南唐亡国过程介绍 后主李煜是如何投降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南唐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代君主,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李煜是个失败的皇帝,是个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他精通诗书音画,其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继承了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对后世词坛影响很深。下面跟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煜的故事吧。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灭掉了南汉。南唐后主李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大规模变法变革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变法和改革并不相同,变法是指对国家法令制度作出的重大变革,例如李悝变法、商鞅变法等;而改革是指对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出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例如邹忌改革、张居正改革等等。历史上改革较多,变法较少,大规模的深彻变法一共发生了六次,其中两次成功、四次失败。历史上成功的变法,仅有两例正

  • 宋朝的禁军真实战斗力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禁军

    关于北宋禁军,恐怕很多人都是通过《水浒传》所熟知的吧,毕竟豹子头林冲曾担任过八十万禁军教头,那么北宋真的有八十万禁军吗?为何金兵南下时八十万禁军却毫无抵抗能力呢?今天我们就简单分析一下。按照北宋的兵制,禁军乃是主要战斗力赵匡胤篡周建宋后,为改变五代十国武强文弱的局面,避免武将犯上作乱的现象再度出现,

  •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士农工商”四阶层真实地位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中国

    众所周知,封建主义最理想的蓝图就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国寡民,因此“士农工商”四民之中,士居首、农次之、工第三、商居末,商是最贱之业。数千年来,历代统治者一直强调“重农抑商”、“崇本抑末”,打压工商之民,对中国历史走向产生了重

  • 中国古代早朝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古代

    一、唐朝时期,所有的京官都是必须要参加早朝的,最低官阶为九品,在《唐会要》《仪制令》中记载:“在京文武官员职事九品以上,朔望曰朝;其文武官五品以上及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每日朝参”。二、宋朝因为官员较多,所以能参加朝会的人员官阶都是比较高的。门下省起居郎以上,中书省起居

  • 战国中期“徐州相王”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徐州相王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订立了同盟条约,相互尊对方为王,这一历史事件被后世称为“徐州相王”,这一事件在战国时期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战国时代可以说完完全全是一个大乱局。在这数百年间,战争近乎成

  • 乾隆帝退位之后先后提拔进入军机处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帝

    乾隆曾明确表示,他不愿超过其祖父康熙的执政时间,因而在自己执政六十年后,宣布退位为太上皇。然而,即使已经退位,但朝政的实际大权仍然掌握在乾隆手中,在成为太上皇之后,他曾先后提拔五人进入军机处,那么在乾隆去世之后,这五人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呢?乾隆退位后的军机处人事调整,先后五人被提拔进入军机处作为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