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历史介绍 前蜀历代皇帝列表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历史介绍 前蜀历代皇帝列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645 更新时间:2024/2/16 7:20:34

前蜀(907925),五代十国之一,由王建所建,定都于成都(今四川成都)。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十八年。

历史

立国

前蜀为舞阳(今河南舞阳)人王建所建。王建出身于世代卖饼的饼师家庭,因家贫,生活一直很困顿,到唐末天下大乱,更加艰苦了,于是靠违法犯罪,贩卖私盐为生。因为家中排行老八,乡里人于是称他作“贼王八”。后来王建被当地官府抓捕,判了死刑关在许州当地的监牢就要问斩,却被狱吏放跑,王建逃跑之后做起了贼盗,流窜至武当时,当地有个和尚见到他,说他骨相甚奇,将来不会是一般人,继续地小偷小盗有违使命,王建自此投入忠武军营下为兵。因他为人睿智,期间又立有战功,忠武监军使杨复光组建忠武八都时,他与鹿晏宏、韩建等八人皆为都将,每都有兵千人。

广明元年(880年),黄巢攻克长安,唐僖宗逃奔西川,杨复光也于这时去世,鹿晏宏因此被王建等其他六名都头推举为主帅,之后鹿晏宏选择去西川勤王,途中沿路掠夺,还收拢了不少人马,力量得到增强。直逼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的时候,节度使牛丛恐惧其实力,因而弃守,鹿晏宏占据了这里,自称留后,不再前进,转而让王建等其他六名都头做兴元所属郡县的刺史。此后鹿晏宏变得暴虐,王建与他随之渐离,又因王建同另一名都头韩建的关系十分紧密,鹿晏宏怀疑他们结合在一起谋私,王建与韩建担心鹿晏宏的加害,就一同率三千人离开鹿晏宏,去西川报效唐廷。当时大宦官田令孜专权,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遂收王建为义子,并将其部并入神策禁军,号“扈驾五都”,王建仍为都将。田令孜失势后,王建被排挤出朝,任壁州刺史。后来西川大乱,东、西川相互之间攻伐不已,王建遂乘乱攻取了成都,被唐朝任命为西川节度使。此后他又攻了东川、汉中以及秦、凤、阶、成等州,奠定了日后前蜀的疆域。

王建于天复三年(903年)受封为蜀王,天祐三年(906年)他在成都建立行台,次年唐朝被后梁太祖禅代,后梁建立之初,曾遣使宣谕早已割据四川的王建,为王建所拒。王建并与淮南弘农王杨渥移檄诸道,以"兴复唐室"为号,打算与岐王李茂贞、晋王李克用会兵讨梁,因无应者而作罢。王建遂于同年九月称帝于成都,国号蜀,年号武成,封授百官,蜀王府则改称皇宫,王府内外各种建筑的名称也全部更换。

王建一生征战,六十岁时才当上皇帝,此时已进入人生的暮年,选立太子便成为一件极重要的大事。长子王宗仁,幼年患病成为废人,无法成为太子的人选。次子王宗懿被立为太子,却在宫廷斗争中被杀。王建之后又打算立雅王王宗辂或者信王王宗杰,可二人各有长处,难以确定继立哪一个。而王建的妃子徐氏因美貌,深受王建的宠爱,她便趁此力荐自己的儿子王宗衍做皇太子。由于她深交朝臣官宦,在政治上广有人脉,便联合众人向王建上表,称王宗衍“才器英武,实堪社稷之托”。在宫内外的合力煽惑下,王建遂正式册立王宗衍为太子。

王建虽然立了太子,总是不放心,有一次他见王宗衍与诸王斗鸡、击球,遂自叹说:“我百战而立此基业,此辈难道能守之乎!”他见信王王宗杰颇有才干,又有改立太子的意向,然而信王却突然死了,他颇疑是徐妃下毒致死的,但又不愿深究。前蜀光天二年六月,王建去世,下葬永陵。王建在弥留之际遗诏说:“如果太子确实不堪当皇帝,就置于别宫,另行选立贤者,而不要害其性命。”

前蜀

灭亡

王宗衍即位后取掉名字中的“宗”字,单名衍,定第二年的年号为乾德,给王建上庙号为高祖,谥号神武圣文孝德明慧皇帝,并以生母徐氏为皇太后,姑母为皇太妃。此时王衍年仅十七,能力上对朝政处理不了,干脆将军国大事托于宦官,自己每日则寻欢作乐。不仅宦官们弄权,皇太后跟皇太妃也不甘寂寞,公开卖官鬻爵,按官职高低估价出售。太后、太妃如此,权臣们也不愿落伍,礼部尚书韩昭主持考试,选拔人才,更是公然收贿舞弊。他还向后主王衍要求把蓬、渠、巴、集数州的刺史位置给他,由他售卖,所得钱用以营建自己的宅第,竟然得到了王衍的批准。王衍本人也卖官,如阆中人何奎,通数术,能预言未来,与许多公卿贵族都有密切往来。他暮年时忽然想当官,便通过行贿的手段获得了兴元府少尹的高官。王衍还以个人好恶随意授官,宦官严凝月善于唱歌,颇得王衍的宠信,他深知其主好色,便多方为其搜求美女,博得王衍的欢心,得到了蓬州刺史的官职。至于营私卖狱,贪赃枉法,更是常见之事。

前蜀乾德二年(920年)七月,王衍下诏北巡,其实只是想出去旅游。次月,王衍从成都出发,经汉、利、阆数州,历时五个月,沿途旌旗招展,百里不绝。王衍身披金甲,珠帽锦袖,执弓挟矢,百姓望之,谓之灌口二郎神。王衍每到一地都获得地方官的盛宴款待,所费财物不计其数,百姓不胜其扰。

乾德六年(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四月,唐庄宗遣李严出使前蜀,以刺探蜀中虚实。李严在蜀中了解到王衍“失政”的情况,“知其可取”。五月,李严还中原,向庄宗具言“王衍可图之状”,极力主张伐蜀,说:“以臣料之,大兵一临,望风瓦解”。庄宗得此消息,大为鼓舞。李严此次使蜀,庄宗曾令其购买蜀中珍玩。但“蜀法严禁以奇货出剑门”,其粗劣一般之物,方许输往中原,谓之“入草物”,李严不获珍货,更以其事奏报庄宗,庄宗为之大怒曰:“物归中夏者命之曰‘入草,王衍宁免为入草之人耶!”这进一步刺激了庄宗,咸康元年(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六月,庄宗诏括市天下战马,准备攻蜀,这时李茂贞也归降了后后唐庄宗,前蜀和中原之间已无阻碍。

十一月,唐军进入大散关,蜀凤州(治今陕西凤县东北风州镇)、故镇(即固镇,今甘肃徽县)守将相继投降,兴州(治今陕西略阳)、成州(治今甘肃成县)两刺史弃城遁去,三泉(治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为唐军攻下。唐军获得大量军储,军声大振。王衍率五万大军至利州,闻唐师至,遣步骑三万迎战于三泉,为唐将康延孝大破之。王衍闻败,自利州仓皇奔归成都。自是蜀之城镇多望风款附,或官、将弃城而逃。王衍听到这个消息后,并不为意,认为只不过是臣下伪造军情,阻止自己前往秦州而已。一路上前蜀君臣吟诗唱和,兴致勃勃,自以为蜀道险阻,万无一失。当王衍一行走到利州时,听到后唐大军已经逼近,前蜀军队纷纷败退的消息,吓得掩面哭泣,仓惶逃回成都。后唐军随即包围了成都。王衍自知大势已去,遂与众臣一同抬着棺材,并且身绑荆棘,以这种耻辱的方式迎降于后唐。后唐庄宗李存勖假意下旨称会善待王衍及其家族,但等把王衍及降族押解出西蜀后,就将他们在路上处决了。由王建历尽千辛万苦创建的基业,仅仅传了一世,便很快覆亡了。唐军自出师至灭前蜀,仅七十日,除三泉一战外,没有发生大的战事,可谓神速。显然前蜀的灭亡在于君主的昏庸和朝政的腐败。否则后唐绝不可能如此轻易地取得川蜀之地。

前蜀乾德元宝铜钱

政治

唐末大乱,不少世族、文人投奔蜀土,王建多加录用,有的被任为宰相,但实权常由宦官和王建养子掌握,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有时互相厮杀。

前蜀建立后,很少有大规模战争,社会生产基本上能正常进行,但王建统治时赋税已很繁重。王衍奢侈荒淫,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臣僚也贿赂成风,政治十分腐朽。

军事

永平四年(914年),大长和攻打前蜀,大败,大长和军阵亡、淹死数万人,大长和几乎一蹶不振,这是前蜀王朝从建立到灭亡的18年里最大的胜仗。

永平五年(915年),王建取秦(今甘肃秦安北)、凤(今陕西凤县东)、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康县)四州,将前蜀扩境至大散关。

标签: 前蜀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第二次宦官时代是指什么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宦官

    第二次宦官时代,是指从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发生安史之乱,太子李亨在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夺权开始,到天复三年(903年)朱全忠发动宫廷政变结束。顺手把全国宦官,屠杀净光,史载:「冤号之声,彻於内外」,第二次宦官时代结束,历时149年。过程安史之乱与宦官得势唐朝初年不断的开疆拓土,漠北和西域相断

  • 中国古代宫市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宫市

    宫市,宫廷内所设的市肆,春秋时期的齐国(齐桓公)中,有宫中七市。其后,东汉(灵帝)、南朝齐(东昏侯)、唐(中宗)都曾在宫中设市。唐德宗到唐顺宗年间,出现了皇室派宦官到民间市场以低价强买货物的现象。宫市最终在顺宗年间被以王叔文为首的改革派废除。历史香港城市大学与复旦大学发表的研究显示:根据唐中宗的两部

  • 中国古代“两税法”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两税法

    两税法,是唐德宗时代的宰相杨炎所创立的税法。实施办法两税法其主要分四点:“户无土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分主户(本贯户)、客户(外来户),一律编入现居住州县户籍,就地纳税。可以避免一些官僚、富人为逃避租庸调,而到其他州县置产。取消租庸调及杂税。夏秋交税:夏税

  • 甘露之变的宦官头领是谁 甘露之变和哪个皇帝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是公元835年因皇帝不甘受宦官控制,而和外臣发动的一次诛杀宦官的历史事件简介公元835年(唐太和九年),27岁的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以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

  • 唐朝晚期“会昌毁佛”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会昌毁佛

    会昌毁佛指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840年-846年),推行一系列“灭佛”政策,以会昌五年(845年)四月颁布的敕令为高峰,而会昌六年唐武宗逝世、唐宣宗即位又重新尊佛,灭佛才结束。历史唐武宗会昌年间的一次废佛运动。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

  • 唐朝武周“神龙政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神龙政变

    神龙政变(神龙革命、五王政变),是在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首都洛阳发动兵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的一大历史事件。简介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等人力图拥立李显为君,诬称武则天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率领禁军

  • 唐隆之变是谁发起的 唐隆之变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隆之变

    唐隆之变,又称唐隆政变,发生在公元710年7月21日(唐中宗景龙四年,唐少帝唐隆元年),当时皇叔相王李旦的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在都城长安城一同发起的一场宫廷政变。唐隆政变事件内容背景李显以神龙革命复辟后,对与其共患难的妻子韦后十分纵容,导致朝政大权逐渐被韦后一族掌握,武三思在韦后和昭容上官婉

  • 唐朝“藩镇割据”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某些藩镇的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唐代藩镇割据主要表现在河朔,而河朔割据又集中在三镇。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留下了大量藩镇。起源唐代藩镇设立之前,唐朝政府在边地上设置有守捉、城、镇、军,总体称为道。711年,贺拔延嗣被任命为凉州(治今甘肃省武威市)

  • 唐朝“先天政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先天政变

    先天政变,公元712年(延和元年)唐睿宗传位给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改元先天。太平公主集团覆灭,李隆基掌大权,这次事变被称为“先天政变”。事件简介713年(先天二年)七月,太平公主图谋政变,准备以羽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

  • 孙坚是如何平定江东六郡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坚

    孙策不死,便无三国!可见孙策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孙策17岁那年(公元191年),父亲孙坚攻黄祖过程中战死,此后孙策仅凭1000多人的兵力,开启了纵横江东的模式。到公元200年,短短几年时间,孙策横扫江东六郡,为后来的孙吴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你知道孙策在平定江东六郡过程中,对手都是哪些人吗?庐江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