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区别比较

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区别比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553 更新时间:2024/3/4 0:24:33

你知道禅让制和世袭制哪个更先进吗?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吗?下面小编就给你分开介绍。要想“家天下”,你得先有“家天下”的能力。要把整个天下变成自己的私产,光靠个人能力是不够的。

独裁者要管理一村一县的地方,这很简单,所有事情都由他一个人处理就是了。但要是管理好几个省那么大的地方,该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把地方事务委托给属下来管理。

这个模式我们非常熟悉:皇帝坐镇首都,地方上有各种地方大臣,什么知府啊,县官啊……这些地方大臣去管理收税、治水、诉讼、剿匪等等地方琐事。皇帝只负责在大事上下命令就可以了,这皇帝当得多轻松呀!但轻松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是,人都有贪财图利的私心(想想那个拼命延续自己的基因),地方官员也不例外。只要有条件,谁都愿意多占有一些财物。遥远的地区和皇帝通个信都要一个多月的时间,皇帝对地方事务所知甚少,他怎么能随时监督那些和自己远隔千里的地方官,防止他们欺上瞒下、贪污财物,甚至起兵造反呢?

要预防“地方官贪污和独立”的问题,这需要制定极为复杂的制度,安排多方势力互相监督和制约,还要有公正全面的考核系统、通达保密的检举系统、高效安全的通讯系统简而言之,需要一个成熟、庞大的官僚体系。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又必须依赖繁重的案工作。大量文案工作要求每个官僚都要接受足够的文化教育。大量识字的官僚又要求国家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教育机构。

夏朝的生产力很落后,在这个时代,想建立一个能统一中国的官僚系统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比夏朝更早的、舜、禹时代了。

因此史学界一般认为,尧、舜、禹假如他们存在的话不可能是整个华夏地区的统治者,他们只是某个部落的首领。当时各个部落之间有摩擦,有合作,需要有人协调,于是各个部落开会商量,大家一起推举一个人作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尧、舜、禹就是被推举出来的。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前,蒙古各部落就采取类似的推举制度。这些部落开会选出的领袖称为“汗”。“汗”的推举过程当然不是大公无私的,而是充满了勾心斗角当上领袖能为自己和部落谋取更大的利益,人们都会争着抢着去当。因为“汗”是推举产生的,所以“汗”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帝。“汗”的权力有限,并非独裁者,更像是盟主或是调停人。他负责维护各部落之间的秩序,如果他侵犯了其他部落的权益,其他部落也有可能会推翻他。

因为权力有限,所以“汗”也没有能力指定自己的子女为继承人。他只能在退位的时候其他部落举荐继承人,至于该人能不能继承,那就要看部落大会同不同意了。这个“推荐继承人”,恐怕就是尧、舜“禅让”的真相。认为上古禅让是一种礼贤下士的美德,这种说法最早来自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首的那些学者。

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制度大变革的时代,旧的社会制度逐步瓦解,旧的道德规范被人践踏。用大白话说,就是“世道一天比一天乱”,用孔子的话说,叫作“礼崩乐坏”。生活在这个年代的人们,免不了总念叨着新不如旧,过去比现在好。

既然过去总比现在好,按照这个逻辑再进一步推想,在更古老的尧舜禹时代,社会就应该是最美好的了。禅让制比世袭制更“先进”。原始部落还是禅让制,到了后来改成了世袭制,这社会怎么越发展越退步了呢?

我们要明白禅让制和现代的选举制有本质的不同。选举制是在现代人有能力当独裁者的情况下,选择不去世袭和独裁。而禅让制是独裁者有心世袭却苦于没有能力的妥协之举,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标签: 禅让制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历史介绍 前蜀历代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前蜀

    前蜀(907925),五代十国之一,由王建所建,定都于成都(今四川成都)。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十八年。历史立国前蜀为舞阳(今河南舞阳)人王建所建。王建出身于世代卖饼的饼师家庭,因家贫,生活一直很困顿,到唐末天下大乱,更加艰苦了,于是靠违法犯罪,贩卖私盐为

  • 中国古代第二次宦官时代是指什么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宦官

    第二次宦官时代,是指从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发生安史之乱,太子李亨在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夺权开始,到天复三年(903年)朱全忠发动宫廷政变结束。顺手把全国宦官,屠杀净光,史载:「冤号之声,彻於内外」,第二次宦官时代结束,历时149年。过程安史之乱与宦官得势唐朝初年不断的开疆拓土,漠北和西域相断

  • 中国古代宫市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宫市

    宫市,宫廷内所设的市肆,春秋时期的齐国(齐桓公)中,有宫中七市。其后,东汉(灵帝)、南朝齐(东昏侯)、唐(中宗)都曾在宫中设市。唐德宗到唐顺宗年间,出现了皇室派宦官到民间市场以低价强买货物的现象。宫市最终在顺宗年间被以王叔文为首的改革派废除。历史香港城市大学与复旦大学发表的研究显示:根据唐中宗的两部

  • 中国古代“两税法”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两税法

    两税法,是唐德宗时代的宰相杨炎所创立的税法。实施办法两税法其主要分四点:“户无土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分主户(本贯户)、客户(外来户),一律编入现居住州县户籍,就地纳税。可以避免一些官僚、富人为逃避租庸调,而到其他州县置产。取消租庸调及杂税。夏秋交税:夏税

  • 甘露之变的宦官头领是谁 甘露之变和哪个皇帝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是公元835年因皇帝不甘受宦官控制,而和外臣发动的一次诛杀宦官的历史事件简介公元835年(唐太和九年),27岁的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以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

  • 唐朝晚期“会昌毁佛”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会昌毁佛

    会昌毁佛指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840年-846年),推行一系列“灭佛”政策,以会昌五年(845年)四月颁布的敕令为高峰,而会昌六年唐武宗逝世、唐宣宗即位又重新尊佛,灭佛才结束。历史唐武宗会昌年间的一次废佛运动。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

  • 唐朝武周“神龙政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神龙政变

    神龙政变(神龙革命、五王政变),是在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首都洛阳发动兵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的一大历史事件。简介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等人力图拥立李显为君,诬称武则天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率领禁军

  • 唐隆之变是谁发起的 唐隆之变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隆之变

    唐隆之变,又称唐隆政变,发生在公元710年7月21日(唐中宗景龙四年,唐少帝唐隆元年),当时皇叔相王李旦的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在都城长安城一同发起的一场宫廷政变。唐隆政变事件内容背景李显以神龙革命复辟后,对与其共患难的妻子韦后十分纵容,导致朝政大权逐渐被韦后一族掌握,武三思在韦后和昭容上官婉

  • 唐朝“藩镇割据”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某些藩镇的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唐代藩镇割据主要表现在河朔,而河朔割据又集中在三镇。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留下了大量藩镇。起源唐代藩镇设立之前,唐朝政府在边地上设置有守捉、城、镇、军,总体称为道。711年,贺拔延嗣被任命为凉州(治今甘肃省武威市)

  • 唐朝“先天政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先天政变

    先天政变,公元712年(延和元年)唐睿宗传位给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改元先天。太平公主集团覆灭,李隆基掌大权,这次事变被称为“先天政变”。事件简介713年(先天二年)七月,太平公主图谋政变,准备以羽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