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隆之变是谁发起的 唐隆之变的历史影响

唐隆之变是谁发起的 唐隆之变的历史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311 更新时间:2024/2/13 11:46:30

唐隆之变,又称唐隆政变,发生在公元710年7月21日(唐中宗景龙四年,唐少帝唐隆元年),当时皇叔相王李旦的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在都城长安城一同发起的一场宫廷政变。

唐隆政变

事件内容

背景

李显以神龙革命复辟后,对与其共患难的妻子韦后十分纵容,导致朝政大权逐渐被韦后一族掌握,武三思在韦后和昭容上官婉儿的帮助下,位列宰相,在朝堂中形成了一个以韦氏为首的武、韦专政集团。他们大肆打压张柬之、敬晖等神龙革命的功臣势力,激化了其他李唐皇族之间的矛盾。首当其冲的就是太子李重俊,他并非韦后亲生,安乐公主与其夫武崇训(武三思子)经常侮辱他并想夺了他的太子之位。707年7月,李重俊发动兵变,杀死武三思父子,但因皇帝仍是中宗,羽林军倒戈,最终兵败被杀。武三思虽死但韦后的势力更加强大,而当时天下并不安定,多有水旱之灾,而韦后等人打压反对势力,培植亲信,朝政混乱。此时的朝堂,韦后及其集团虽然大权在握,但对其痛恨者甚多。

经过

唐隆元年(710年)6月,唐中宗李显暴死,外界传韦后和安乐公主下毒,暗杀李显,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韦后意欲临朝摄政,她扶李重茂登基,改元唐隆,并将领南北衙禁卫军交与韦家子弟统领,其独揽大权之心昭然若揭。

宰相宗楚客伙同太常卿武延秀、司农卿赵履温、国子祭酒叶静能以及韦家诸人一同劝说韦后沿用武则天的惯例登基称帝,当时守卫宫城的南北禁卫军以及地位重要的尚书省诸司,都已经被韦氏子弟所控制,他们大量网罗党羽,在朝廷内外互相勾结。宗楚客又秘密地上书皇太后韦氏,引用图谶来说明韦氏理当取代大唐朝而君临天下。宗楚客还打算害死李重茂,只是十分担心相王李旦与太平公主会从中作梗,于是与韦温和安乐公主密谋除掉他们。

隆基策划

相王李旦的儿子临淄王李隆基,在此之前已被免去潞州别驾的职务,他在京师私下招集智勇双全之士,谋划匡复大唐社稷。当初唐太宗选拔官户和蕃口中骁勇善战的人员,让他们身穿绘有虎皮花纹的衣服,使用绘有豹皮花纹的马鞍,在太宗巡游狩猎时,就让他们随侍在鞍前马后一同射杀飞禽走兽,这些人被称为百骑;武则天时期逐渐增为千骑,隶属于左右羽林军;李显把这支部队称为万骑,并设置官员统领。李隆基对万骑兵中的豪杰之士都深相结纳。

兵部侍郎崔日用平素一向依附韦后及武氏集团,与宗楚客交情也很好,他得知宗楚客的阴谋以后,担心自己会因此遇祸,便派宝昌寺僧人普润秘密地去向李隆基报告,并劝李隆基尽快发难。

李隆基于是与太平公主及其子卫尉卿薛崇简、西京苑总监赣县人钟绍京、尚衣奉御王崇晔、前任朝邑尉刘幽求、利仁府折冲麻嗣宗等人策划先行举兵发难,铲除韦氏集团。韦播、高嵩二人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严,多次鞭打万骑兵,从而引起万骑兵对他们的普遍怨恨。果毅葛福顺和陈玄礼向李隆基诉说此事,李隆基暗示他们应当诛除韦后集团,两人听后都精神振奋地表示愿效死力。万骑果毅李仙凫也参与了具体谋划。有人建议李隆基应当把这件事告诉他的父亲相王李旦,李隆基回答说:“我们这些人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才干这种事的,事成之后福分归于相王,万一事情失败了我们为宗庙牺牲也就是了,不必因此而连累相王。如果告诉了他,他同意这样做,就等于让他也参预这种极为危险的事;若是他不同意这样做,那就只会坏了大事。”于是李隆基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其父李旦。

禁军倒戈

唐隆元年六月二十日申时(7月21日),李隆基身穿便服与刘幽求等人进入禁苑之中,到钟绍京的住所集合。此时钟绍京已有后悔之意,便想将李隆基拒之门外,他的妻子许氏对他说:“为了国家大事而不计个人安危的人必得神助,再说你平常就一直与他们共同谋划这件事,现在即使你不去亲自参加,又哪里能够脱得了干系呢!钟绍京听完后赶忙开门出来拜见李隆基,李隆基拉着他的手与他一起坐下。这时左右羽林军将士都驻扎在玄武门,等到夜色降临之际,葛福顺和李仙凫都来到李隆基处,求问起事的信号以便行事。将近二更时,夜空的流星散落如雪,刘幽求说道:“天意如此,机不可失!”葛福顺拔剑直闯羽林营,将韦璿、韦播、高嵩三人斩首示众,高声喝道:“韦后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晚大家要齐心协力,铲除韦家人及其死党,凡是长得高过马鞭的人一律斩杀;拥立相王为帝以安定天下。倘若有人胆敢首鼠两端帮助逆党,判的罪要连及三族。”

羽林军将士全都欣然从命。于是葛福顺将韦等人的首级送给李隆基,李隆基在灯下看过之后,便与刘幽求等人一同走出禁苑南门,钟绍京率领着工匠二百余人,手持斧子锯子跟在后面。李隆基派葛福顺率领左万骑攻打玄德门,派李仙凫率领右万骑攻打白兽门,双方约定在凌烟阁前会师后,即大声鼓噪。葛福顺等人分别杀掉守门的兵将,攻入宫中。李隆基率兵守在玄武门外,三更时分,听到宫中鼓噪声之后,即率领总监及羽林兵进入宫中,在太极殿负责守卫中宗灵柩的南牙卫兵们听到鼓噪之后,全都披挂整齐响应李隆基等人。韦后惶惑中逃入飞骑营,有一个飞骑兵将韦后斩首,并把首级献给李隆基。安乐公主正对着镜子画眉,被士兵斩杀。此外还将武延秀斩首于肃章门外,将内将军贺娄氏斩首于太极殿西。

结果

在李隆基率军进入宫中时,上官婉儿手执灯笼率领宫人迎接,并把她起草的李显遗诏的底稿拿给刘幽求看。刘幽求为她向李隆基求情,李隆基没有答应,下令将上官昭容在旗下斩首。

这时李重茂住在太极殿,刘幽求对众人说道:“大家约好了今晚上拥立相王为帝,现在为什么不早一点儿定下来呢!”李隆基急忙制止了他,下令将士们捕捉宫中和把守宫中各门的韦氏族人,平常得到韦后信任重用的人也一起斩首。天将破晓,宫内外均已平定。

唐隆元年六月二十一日(710年7月22日),李隆基出宫拜见李旦,为自己起事之前未能告诉李旦而叩头谢罪。李旦流着眼泪抱住李隆基说:“大唐宗庙社稷得以保全,全是你的功劳!”李隆基于是率军迎接李旦入宫辅佐李重茂。

李隆基下令将京城各门及所有宫门关闭,然后又派遣万骑兵分头搜捕韦家的亲属徒党。将太子少保、同中书门下三品韦温斩首于东市之北。中书令宗楚客身穿丧服,骑着一头黑驴外逃,在他到通化门时被守门的兵士认出。兵士对他说:“您就是宗尚书吧!”说完摘下他的孝帽并将他斩首,同他一起被杀的还有他的弟弟宗晋卿。

李旦侍奉少帝来到安福门安抚百姓。起初,赵履温不惜耗尽国家资财以讨安乐公主的欢心,没完没了地为安乐公主起宅第、修园林,甚至于用手按住自己的紫色官服,用脖子驾着公主坐的牛车。安乐公主被杀后,赵履温赶忙跑到安福楼下手舞足蹈地山呼万岁;声音未落,李旦便下令万骑兵将其斩首。老百姓早已因赵履温屡次增派劳役而对他恨之入骨,此时见他被杀,便争相割下他尸体上的肉,转眼就只剩下一副骷髅。秘书监汴王李邕的妻子是韦后的妹妹崇国夫人,他与御史大夫窦从一分别砍下各自妻子的首级进献给相王李旦。李邕是李凤的孙子。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韦巨源听到李隆基起事的消息后,家人劝他外逃躲避,他回答说:“我身为朝廷大臣,怎么能有难不赴!”说完便走出家门,来到大街上,被乱兵所杀,时年八十岁。此时李隆基已派人将马秦客、杨均、叶静能枭首示众,并将韦后暴尸街头。崔日用带兵到京城南边的杜曲诛杀韦氏家族的其他成员,连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也不放过,居住在杜曲的杜氏家族也有很多人被冤杀。

事件后续

唐隆元年六月二十三日(710年7月24日),太平公主逼李重茂退位,李旦登上宝座,是为唐睿宗,改元景云,三天后,李隆基被立为太子。此次政变虽结束了韦皇后集团控制朝堂的状况,但代之以太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对抗,而睿宗无法处理此局面,于景云三年(712年),禅让帝位给李隆基,是为唐玄宗。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唐玄宗发兵,诛灭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之死,才最终结束了自中宗朝以来朝局多年混乱的局面。

事件评价

王夫之:临淄王之诛韦氏,不相王,豪杰之识,有闇合于君子之道者,此类是也。臣受命于君,子受命于父,勿敢专焉,正也。信诸心者非逆于理,成乎事者不疚于心,则君父虽加以尤而不避。唯豪杰以心为师,而断之于事,夫君子之靖乃心以制义者,亦如此而已矣。推而至于圣人,舜之不告而娶,亦如此而已矣。理者,生于人之心者也,心有不合于理,而理无不协于心。故豪杰而不可为圣贤者有矣,未有无豪杰之识而可为圣贤者也。

标签: 唐隆之变

更多文章

  • 唐朝“藩镇割据”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某些藩镇的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唐代藩镇割据主要表现在河朔,而河朔割据又集中在三镇。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留下了大量藩镇。起源唐代藩镇设立之前,唐朝政府在边地上设置有守捉、城、镇、军,总体称为道。711年,贺拔延嗣被任命为凉州(治今甘肃省武威市)

  • 唐朝“先天政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先天政变

    先天政变,公元712年(延和元年)唐睿宗传位给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改元先天。太平公主集团覆灭,李隆基掌大权,这次事变被称为“先天政变”。事件简介713年(先天二年)七月,太平公主图谋政变,准备以羽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

  • 孙坚是如何平定江东六郡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坚

    孙策不死,便无三国!可见孙策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孙策17岁那年(公元191年),父亲孙坚攻黄祖过程中战死,此后孙策仅凭1000多人的兵力,开启了纵横江东的模式。到公元200年,短短几年时间,孙策横扫江东六郡,为后来的孙吴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你知道孙策在平定江东六郡过程中,对手都是哪些人吗?庐江太守

  • 唐朝“八次出幸”历史事件介绍 八次出幸是哪几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八次出幸

    八次出幸是历史上唐朝皇帝八次逃出长安的事件。是主人公包括指唐玄宗、唐肃宗(1次)、唐代宗(1次)、唐德宗(1次)、唐僖宗(2次)和唐昭宗(3次),他们因为战乱而8次出逃京师长安的避难事件。八次出幸从755年爆发安史之乱至904年朱温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的149年内,有7.3%或长达11年的时间内皇帝不

  • 唐朝“文成公主进藏”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

    文成公主进藏,是唐朝贞观年间,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给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简介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与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并在拉萨为文成公主修

  • 唐朝松漠都督府建立的原因 松漠都督府管辖区域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松漠都督府

    松漠都督府,是唐朝时管理契丹的羁縻都督府。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十一月廿三,契丹帅大贺窟哥率领所部内属。唐太宗以契丹部为松漠都督府(在今赤峰、通辽一带)。以窟哥为都督;又以其别帅达稽部为峭落州,纥便部为弹汗州,独活部为无逢州,芬问部为羽陵州,突便部为日连州,芮奚部为徒河州,坠斤部为万丹州,伏

  • 唐朝统一战争地图形势图 唐朝统一战争打了几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

    唐朝统一战争,是唐朝建立后,对隋朝末年在中国各地建立的割据政权进行的统一战争。背景隋朝在农民起义战争的冲击下四分五裂,贵族、官吏、豪强地主纷纷拥兵割据。隋太原留守李渊乘机起兵,夺取都城长安,于隋大业十四年(唐武德元年,618年)称帝,建立唐朝,改元武德。但是此时的唐朝仅占有关中(今陕西)、河东(今山

  • 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背景贞观之治“贞观”为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出自《易·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即以正道示人。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政绩一直为后世所传颂

  • 中国古代六部之刑部历史介绍 刑部侍郎是现在什么官 刑部尚书权责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刑部

    刑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简介东汉尚书置二千石曹掌刑狱,三公曹掌决案。魏、晋以后,尚书之三公、比部、都官等曹均关刑狱,南朝之宋、梁、陈,北朝之北齐,均设都官尚书。隋文帝定六部制度,初沿北齐置都官,开皇三年(583)改称刑部,主官为尚书;次官,炀帝定为侍郎。后代均以刑部掌法律刑狱,与大理寺并列,惟元代只

  • 中国古代六部之工部历史介绍 工部侍郎是现在什么官 工部尚书权责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工部

    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西魏556年(恭帝三年),始置工部。北周北周沿置,属冬官府,置中大夫二人为长官,掌百工之籍,而理其禁令。隋朝582年(开皇二年)始设立工部,置工部尚书一人为长官。607年(大业三年)增置工部侍郎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