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赣南知府是如何建设城市的?

宋朝赣南知府是如何建设城市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412 更新时间:2024/1/17 7:53:50

淳熙年间,任江西转运判官的赵汝愚便在其奏扎中说:“江西十一州内,赣州地最险,俗最悍,而官吏科扰为最甚。”

知州吏治因人而异,朝廷既要精择守臣,守臣也要勤身率下,做好表率与监督。南宋时期,除部分“非人”的赣南知州外,大部分知州都能对赣南进行较好的治理。地方吏治的治绩在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知州地兴利除弊。这时期的赣南知州对赣南的治理便主要是放在稳定赣南上面,以发展为辅。

南宋赣南属于偏远之地,在时人看来,此地风化未开,瘴气横生,又寇乱频发,因此南宋赣南知州在治理该地区时以维稳为主,教化民众,轻徭薄赋等,改变当地风气,减轻民众负担,平稳当地社会,既而使赣南得到发展。

一、历代的完善

南宋赣南知州们出于防寇、惠民便民、景仰先贤、美化环境等众多目的,对赣南州城、公署等进行了建设和完善。首先是对赣州州城城隍、南安军城池及公署的建设和完善。赣州府城于晋永和五年,由太守高琰创筑。唐代防御使卢光稠开拓其南,修建城池。

到了北宋,知州刘彝创立福寿沟,谋制水窗,建立排水系统,使赣州城千年不涝,后孔宗翰开始以石头砌城,更是加强了赣州城的防寇、防洪功能。南宋绍兴年间,知州赵善继修缮城墙,并因此除直秘阁,其后知州赵公偁、梁继祖、高、杨长孺、张贵谟、郑性之、陈辉,聂子述、陈畴等相继进行完善,或是将城墙加宽加高,或是增修城门知州。

淳化年间,从赣州中析出大庾、南康、上犹三县而成南安军,始修军城,在水南驿门之南,“城毕而薄,池狭可踰”知州。大中祥符年间,知军周循故址续筑。延至南宋,历时日久,虽绍兴、淳熙之时知军管锐、赵孟邌、方菘卿等曾一再修之,增高增厚,但“稍久比比入坏,断砖浮土,蔡麦动摇”知州。

嘉定十二年春,知军刘强学才请副增筑,还未完工便擢广东宪。后任知军尚振英继焉,未久而辍。第二年,陈畴因丞章贡最上而守是邦,周视城郭,喟然而叹,随后发动民众“辇石以培其址,增竈陶甓”知州。咸淳年间,知军赵孟藡又将其重修,增其基址。

知州至道年间,知军李夷庚开始翻修南安军公署,扩大其规模。绍兴年间,知军吴暇改作,其后,知军都洁重修,李闻之、赵衎复新之。乾道年间,向仕俊、林椿及以后的知军方崧卿相继修葺。他们或是加大规模,或是增添楼阁,美化环境。知州城池素有防寇之用,“《易》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诗》曰:‘谨尔侯度用戒不,是故筑城凿池为守计也。……朝有定制,郡有恒典,守者安不忘危,先事而啚之”知州,而公署是官府威严之所在,是实行政教之所。

赣南位于江西之南端,内有庾岭襟喉之重地,外连百粤,南宋时期此地寇乱频发,城池的修建便尤为重要。例如南康县正是因为城池坚固,才能在绍定年间的峒寇之乱中得以保全。绍定元年,湖南峒寇波及南康县,“时城甫成,寇尚梗,屡闯我鄙,闻有备,不敢犯,邑人安枕无恐。始知保障之利”,并发出“修废当及时,宼来无常,防患有备”知州的感叹。

朝廷将修筑城池作为赣南官员的政绩看待,认为修缮城壁“虽非循吏之本,然能者为之,亦可,夫以观政尔。之于赣也,是欲营守土之职耳。”知州南宋赣南知州大多都能做到这一点。其次是对桥梁、道路、水井等基础设施的营建。赣州城南的百胜门和镇南门本有两座浮桥供百姓出入,这是唐代卢光稠所修。

但是因为赣州三面环水,特别是到了宋代以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战乱导致的民众迁徙,仅仅两座浮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民众以及城市发展的需要。

二、建桥修路

于是在神宗熙宁年间,赣州知州刘瑾搭建了第一座浮桥知政桥,因其建在西津门外,后改名为西津桥,也叫西桥。建炎初知州许中对其进行修缮,后宝庆年间知州聂子述捐金葺理出席之外,他还重修了瑞金县的玉龙桥。

到了南宋,赣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州城与外界联系更加频繁,对交通的要求更多。乾道年间,知州洪迈在东津建春门外的贡江上增设了赣州的第二座浮桥东津桥。嘉定十七年,知州郑性之又用铁锁连舟,对其进行加固。

淳熙年间,周必正在南门外修建了南镇桥,也叫南桥;留正在百胜门外架设了留公桥。知州南安军知军同样在府城周围修建了桥梁:嘉定年间,知军刘强学在府城北门外五步修建了第一桥,即隍桥,旧名朝天桥;距离第一桥十余步之处,又修建了第二桥;在距离第一桥百步之处修建了第三桥;在城北二里外修筑了拱宸桥。

知州赣南之桥多为浮桥,以木船做基,“每三船为一组,横向排列,在船头和船尾分别打入木桩,木桩下架有木梁,木桩之间系有缆线相互连接,并和梁下的木船相联系防止木船过分摆动,每组浮桥在木梁上铺设木板,每组木板向外伸出0.30m左右。组与组之间的木板不连接,仅有缆线连接在每组外侧的木桩之间。

这样的设计既可以使浮桥更具有弹性,桥身可以随水势的大小而运动,不至于因为水势过大而被冲毁;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选择开或者闭合浮桥,从而控制水道上的水运交通。”知州浮桥搭设简单,花费较少,又能随开随合,在满足民众日常出行需要,加强赣南与周边地区的联系的基础上,又具有一定的护城功能,因此南宋赣南知州们建设的大多都为浮桥。

道路与水井在人们日常生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南宋赣南知州在任时多能开路、掘井,进行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满足赣南人民日常生活需要。淳熙年间,赣州知州周必正见章贡二水分别饶赣州城东西而合流,且江上都架设有浮桥,“而城南独以舟渡溪,恶或至覆溺。”

知州于是他在南门外修建了南桥,接着又修整道路,用坚硬耐久的石头铺就,绵延数百丈;嘉定年间,赣州知州柴中行对府治前大街左右两端的狮子井进行疏通,郡人董越为其作记;宝庆年间知州聂子述掘嘶马亭井。南安军知军也不例外,淳熙元年四月,南安军旱蝗,知军孙昌言祷于庙,见庙前的旧路受百姓耕种用地所限而又偏又窄,便“以公地疏筑,四户洞辟刋木为桥,以达康庄,择地浚井以济民用”。

三、城市美化

知州知军管锐也对大庾岭上的梅关驿道进行修缮,梅关驿道之上,随着时间的流逝,梅树日渐减少,管锐便多植梅以实其名。知州最后便是对州城的环境加以美化。南宋赣南知州在城中与城外修建馆阁楼亭,并做了相应的绿化,使得赣南人文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令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流连,写下许多优美的篇章。

淳熙年间,赣州知州留正在赣州州府后建逍遥楼,后改名翠玉楼。文天祥有诗云:“晩楼一曲转梅花,官事无多报放衙。林木蔽亏烟断续,江流曲折雨横斜。年华冉冉风前影,岁暮悠悠客里家。一雁近从沙嘴落,更饶片雪入天涯”。

知州郁孤台是著名的“虔州八景”知州之一,嘉泰年间,知州赵时逢在郁孤台下东北处建一洞天,中有莲池,跨以飞桥,文天祥有诗云:“城郭春深阔,楼台画影迟。并天浮雪界,盖海出云旗。风雨十年梦,江湖万里思。倚阑时北顾,空翠湿朝曦。”

知州宝庆年间,知州聂子述又在当地的文璧山(俗称田螺岭)上,临近龟冈之地修筑凤凰台,明朝周凤有诗云:“凤去台荒春草生,台应无主凤无声。西风不返秦娥梦,浮世空传子晋名。五色岂徒夸锦绣,九苞端合瑞文明。如今又值唐虞治,览德相期再一生。”

知州刘安世、江公望、张九成谪居南安之时曾寓于宝界寺中,淳熙年间,南安军知军李大正为了纪念此三君子,并表达景仰之情,在宝界寺建景贤堂对其加以纪念。在大庾岭下旧有官驿,庭院甚为整齐,淳熙年间南安军知军赵孟藡对其加以修葺并扁名曰“梅花国”,“盖以自此而上岭曲背梅故也。”

结语

知州罗愿便有诗云:“节物重阳后,风烟庾岭头。休论梅子雨,才度菊花秋。翠壁堪横绝,幽亭劝小留。谋生兄弟拙,一一傍南州。”知州南宋赣南知州对赣南州城的环境加以修整、美化,便利了赣南民众的生活,同时也吸引了许多热爱美景的文人墨客前来,促进了赣南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发展。

标签: 知府

更多文章

  • 侯景之乱爆发的原因及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侯景之乱

    高欢死时告诫高澄:我死后,侯景必反,举国之中,能敌过侯景的,只有慕容绍宗,但自从他投奔我以来,我一直不重用他,就是留给你的,你可以对他委以重任。高欢死后五天,侯景发动叛变,天下大乱。但侯景没想到,自己叛乱后,除了所部之军,应者寥寥,未免被高澄所灭,立马找了两座靠山:一面派人跑去西魏请求归顺,一面派人

  • 古代帝王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怎么评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庙号

    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1、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

  • 唐朝世家大族:七姓十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

    七姓十家,亦称“禁婚家”,为唐朝“山东郡姓”中的几个世家大族,由北魏四姓、五姓发展而来,为唐代社会影响力最大、最具清望的十个家族,地位居全国甲族之首。这十个家族分别是:“北魏陇西李宝之六子,太原王琼之四子,荥阳郑温之三子,范阳卢度世之四子、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货币样式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

    货币是经济流通的的一种物品。而早在商朝时期我国就有了货币起源。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在经济和文化上各有差异,那么当时货币是否也有差异?下面就由翻历史网为大家解析战国七雄的货币分别是什么?战国通行的货币主要有四种:(1)布币:形状像铲形,主要国家为三晋地区韩、赵、魏三国;(2)刀币:形状像刀形,主要流行

  • 战国时期的秦国为什么有人封“君”有人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国

    最近,《大秦帝国之崛起》正式上映,期待许久的小伙伴们更是欣喜若狂。然而,在这部电视剧中,同是秦王的臣子,魏冉和范雎被封为了“侯”,而白起却被封为了“君”。那么,“君”与“侯”这两个爵位哪个更高?一首先,分

  • 战国七雄地理位置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国七雄

    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战国七雄地理位置齐国主要在山东北部

  • 商朝历史上共几次迁都?商朝迁都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商朝

    迁都其实在过去的王朝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其实很多时候的迁都可能都是源于封建社会的属性!我国古代王朝至夏朝正式开始,清朝结束都城都是不太一样的!以商朝的迁都为例!商朝历史迁都几次究竟是考虑到什么原因呢?根据研究其实可一分为这几个主要的原因:因为黄河中下游时常发生水患,迫使历代商王不得不常常为躲避水患而

  • 商朝国号的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商朝

    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那么为什么被称为殷商呢?因为,商朝直到盘庚迁殷,才定都稳定下来。五帝帝舜时期,商人的始祖契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邑(今河南商丘),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r

  • 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是怎么对待曹魏宗室?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高平陵政变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除了曹魏的最后一个皇帝、魏武帝曹操之孙曹奐为陈留王,自立为帝,即晋武帝。司马氏在隐忍了魏氏三祖曹操、曹丕、曹睿不断的猜忌和打压之后,终于在曹芳担任魏国皇帝时期,通过火拼另一个权臣曹爽,取得了国家的军政大权。随后司马昭兄弟又废了曹芳帝位,立曹髦为帝,然后司马昭有将曹髦杀死。对魏国

  • 刘邦约法三章的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

    这会儿,秦朝当家的是秦三世子婴。子婴这个人,比起秦二世来,强得那不止一倍两倍,但无奈秦国早已经没有了始皇在世时的风光,整个国家的运势一路下滑,此时只能固守在关中一带;子婴上台后,连皇帝都不敢称,只称秦王。听说起义军已经打到自己的地盘上,子婴也慌了手脚,对身边的大臣们说:“秦国早就失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