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嵬坡兵变时李隆基为何没能救下杨玉环?

马嵬坡兵变时李隆基为何没能救下杨玉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448 更新时间:2023/12/19 17:01:41

安禄山造反的确切消息传到皇宫时,恩恩爱爱的李隆基杨玉环正手拉手沐浴在华清池的温泉里洗鸳鸯浴。有人向他报告说安禄山造反了,他却支着耳朵听了半天也没有反应,似乎他的心里明镜似的,谁造反都有可能,唯安禄山不可能。

可事实狠狠地抽了玄宗一记耳光。当他好不容易接受安禄山造反的事实后,他颤抖着双手,帮杨玉环把浴巾披上,愣了一会儿,突然火山爆发一样发起火来:"突厥狗,欺我太甚!"

李隆基懊悔不已,胡人终究是胡人,没读过汉家的书,不知道知思图报。不过,事情既然发生了,悔断了肠子也没用,还是得想办法应对,因此连夜召杨国忠商量对策。

可是他找错了人。局势都危如累卵了,杨国忠还在那儿打"哈哈":"皇上,用不着担心,现在造反的只是安禄山一个光杆司令而已,将士们都不想这么干,无非是受了胁迫。我敢说,过不了几日,安禄山的人头就会送到您的面前,您就瞧好吧。

唐玄宗听了这掩耳盗铃的话,紧张的心情竟然得以稍缓。可是,侍立一旁的太子李亨和文武百官却相顾失色,什么时候了,杨国忠还在遮遮掩掩,祸国殃民。

折了好几天,玄宗终于决定大子李亨监国,自己要拖着老迈身躯,御驾亲征,誓要跟安禄山在疆场上一争高下。

这可吓坏了杨国忠和杨玉环。杨国忠心想,老头子真是活得不耐烦了,一大把年纪了还想出征,就你那老胳膊老腿的,到了战场还不是拖累将土吗?况且,太子监国,我们杨家还有好日子过吗?你去拼杀了,太子肯定要报复,一旦你死在疆场,你前脚死,太子后脚就把我们杨家所有人全都剐了,无论如何你也不能上战场。

而杨玉环呢,在这场危机中,包括国舅杨国忠,太子李享,文武百官,后宫嫔妃,真正担心皇上性命安危的大概只有杨玉环一人,因为她深刻知道,李隆基是她的一切,荣与宠,罪与罚,一切都是皇上赐予,皇上万一不在了,所有的一切都会眼间失去意义,她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

因此,一想到玄宗要御驾亲征,杨玉环的眼泪就扑扑地往下掉。她不顾一切地将玄宗紧紧抱住,连哭带喊就一句话:"皇上,你不能去战场!"一把鼻涕一把泪,弄得玄宗老泪纵横,捶胸顿足,仰天长叹。

杨玉环不间断的哭泣声,终于消磨了李隆基那点残存的英雄气,他俯首温柔乡中,打消了御驾亲征的念头。可是也不能困守长安等死啊,于是在杨国忠的提议下,又有了新的想法逃跑。

往哪跑呢?成都。不要忘了,杨国忠除了是朝廷的宰相,还是剑南节度使,蜀中是他的老巢啊,自从他发觉安禄山有反意之后,一直在营建剑南以作后方,只是他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了用场。

说跑就跑,一点也不含糊。玄宗带上杨玉环与杨国忠、韦见素陈玄礼、魏方进、高力士等寥寥近臣和护从卫队,仓皇西奔而去。

玄宗一行,一路奔至马嵬坡,风尘仆仆,饥肠辘辘。皇孙们饿得哭哭啼啼,嫔妃们花容失色,亲兵卫队怨声载道,好不凄惨。当地的官员比皇上跑得还快,根本寻不到踪影。杨玉环紧紧依偎着玄宗,面带饥色,无可奈何地等着。

杨国忠被派出去寻找食物。快到晌午了,食物还没有找到,史书上形容玄宗"天将午,饥肠如响鼓"。这个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明皇,什么时候受过这种苦?还好,唐玄宗并不怨天尤人,他以超乎想象的忍耐力应对眼前所发生的一切。

正在这时候,有当地的老百姓来献粮,都是些粗食,众人实在饿极了,纷纷争抢来吃。玄宗看见如此情状,眼泪扑簌簌往下落。杨玉环一看皇上落泪,也难抑悲,鸣咽不止。

玄宗哭罢,声称要接见献粮之人。有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颤巍巍地走到皇上跟前,慢慢地跪下去。唐玄宗用手搀住,两个年逾古稀的老人谈起心来。

老人说:"皇上,我是个粗鄙的人,话丑理端,您千万不要怪罪,安禄山这个老贼,早就包藏反心,普天下的人都知道,就您蒙在鼓里,有人向您禀告,你不但不信,反而偏袒安禄山,让他有无恐,终致起兵为祸,您这把年纪了还要车马劳顿,实在是太不应该了,这能怪谁呢?先皇在位的时候,总是寻访贤良以明耳目、广视听,这样才能确保天下太平,宋璟做宰相的时候,敢于冒犯龙颜直言进谏,故而天下平安无事,而皇上呢,任用奸相杨国忠,杨国忠是个什么东西,除了一味地阿谀奉承再也不会别的,自从他做宰相以后,没人敢犯颜直谏了,宮门外发生的事情,皇上无从得知,这是被杨国忠蒙蔽了!要不是安禄山作乱,我这样的草野之人怎么会有机会,当面向您说说这些事呢?

老人边说边老泪纵横,唐玄宗也泣不成声,此情此景,十足堪哀。卫队首领陈玄礼在旁边听着,只恨得牙根痒痒。他准备利用将土们的不满情绪,制造哗变,杀死杨国忠。但他知道唐玄宗舍不得,所以就派人去向太子李享请示。

史书上记载,太子一开始的态度是犹像不决,可他一寻思:自己没少受杨国忠的陷害,而此时正是除掉杨国忠和他的后台杨玉环的好机会,怎能错过?再说,真要是皇上被杨国忠胁迫到了成都,在人家的地盘上。自己还有好果子吃吗?因此他很快就同意了陈玄礼的计划。

杨国忠却不知道危险将近,他看到皇上和贵妃形容消瘦,自己也颇感失落,就一个人到驻地外溜哒。正走着,忽有二十几个兵丁拦住去路,个个都穿着吐藩人的衣服。杨国忠心想,这里怎么会有吐蕃军士呢,皇上没说要向吐藩借兵啊,这些人来的?刚要询问,为首的吐蕃兵大喊道,拿食物来!声音颇大,传出去老远。

杨国忠兀自纳闷,这时候军营里有人又喊了一声:"杨国忠勾结吐藩企图谋反!"杨国忠一听,刚要破口大骂,可话才出口一半,就被一支疾飞而来的箭射个正着。杨国忠吓得魂飞魄散,匆忙带箭向皇上所在的西门内跑去。但肥胖的身躯跑不动啊,尚在迟缓的移动中,兵丁们追上来,一顿乱刀,把杨国忠剁成肉馅,头被割下来,挂在西门上示众。

闷坐驿站的李降基听见外面瞎嚷乱叫,以为将士们发牢骚,想出来慰问一下。没想到刚出驿门,将士们就围拢过来,将皇上围在当中。唐玄宗此时并不知杨国忠已死,军队有哗变的危险,他转头问高力士,这是怎么回事?

高力士说:"皇上,杨国忠罪大恶极,已被将士斩首。"这时的唐玄宗才如梦初醒。面对将士们突如其来的做法,唐玄宗无力也无心思去替杨国忠辩解,毕竟在这个穷途末路之际,先保全自己的命是最重要的,而且他也离不开军队的保护,所以他不仅没有追究军士擅杀宰相之罪,反而还亲自慰劳他们。

不过,将士们的怨气依然未平,因为他们认为国家之所以会落到如此地步,是和杨玉环有着直接的联系,都大呼将杨玉环正法,否则六军就不肯前行。

事已至此,怎么办呢?经过一番痛苦的内心挣扎,唐玄宗终于下了最后的决定,命高力士将杨玉环缢死。就这样,杨玉环结束了她华丽的一生,时年三十八岁。

史书记载说,"安史之乱"被平息后,唐玄宗回到长安,命画工绘制了一幅杨玉环的画像挂在墙上,玄宗朝夕视之而唏嘘。

有个叫杨通幽的道士从四川来到长安,自称有奇幻之术,玄宗大喜,命他招回贵妃的神灵。杨通幽于是作法:但见他竭尽全力,在皇宮内外求索,不见;又游神驭气,出天界、入地府求索,也不见杨贵妃的神灵;再旁求四虚上下,东极横越大海、跨蓬壶。忽然出现一座神山,上有许多楼阁,杨通幽至此,发现西厢下有门洞,朝东,门开着,门额上写着"玉妃太真院"。方士叩门,童女开门,方士未及言又见童女走了回去。这时走来一位碧衣侍女,问他从何处来,杨通幽说奉天子之命到此。

碧衣侍女说:"玉妃方寝,请少待之。"过了一会儿,侍女引出一人,说"玉妃出。"玉妃头戴金冠,身披紫绡,佩红玉,脚穿凤鞋,左右侍女七八人。玉妃向方士行礼,问皇帝安否及天宝十四年后事,言罢神情悲切,命待女取出金钗细合,折其半授给杨通幽说:"为我谢太上皇,仅献是物,寻旧好也。"方士准备返回复命,但觉得仅此未必足以使玄宗相信,于是回身请示玉妃:"请当时一事,不闻于他人者,验于太上皇,不然,恐金叙细合,人疑有诈也。"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然后徐徐说道:"昔天宝十载,侍辇避暑骊山宫。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上凭肩而望,因仰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言毕,执手各鸣咽。此独君王知之耳。"

方士作法毕,向玄宗具奉此情,玄宗内心受到了极大震动,对杨玉环的怀念更加深切。一直到死,玄宗对贵妃的思念都无时无刻不在。真可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标签: 马嵬坡

更多文章

  • 秦孝公在位时期共经历了几次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孝公

    前362年,秦国秦献公去世,年仅21岁的秦孝公继位了,他一继位,年轻气盛,就想做出一番事业来,于是就广招贤士,将很多人才都收纳到秦国来,为秦国效力,商鞅就是慕名而来的人才之一。秦孝公继位时,秦国在一众国家中还很弱小,弱小到那些大国根本就看不上秦国,也没想过要将它吞并了。秦孝公不满这种现状,他想要让秦

  • 庆历新政为何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庆历新政

    明黜陟,就是改革官员的升迁罢黜制度。这是针对北宋王朝庸官、冗官、贪官数量太多的弊端采取的措施。抑侥幸,主要将矛头直指造成大宋王朝冗官泛滥的“荫官”制度。择官长其实就是明黜陟的具体实施措施,选择优秀的官员,淘汰庸官、贪官和懒官。这3项改革措施是庆历新政的核心,其他7个措施都是无

  • 西汉外戚专权出现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外戚

    刘邦去世是时候,汉惠帝刘盈软弱,吕后把持了朝政。为了更好的控制刘姓家族,吕后把一些姓吕的女子都嫁给了刘家的公子为妻,以便监视刘家人的一举一动。不仅如此,吕后还重用吕家人,比如吕产、吕禄等人,把他们都封了王。刘家人感到非常的生气,但是无可奈何,毕竟吕后是以残暴出名的。吕后死了之后,这些姓吕的人就开始兴

  • 商鞅变法为什么会鼓励分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商鞅变法

    古代讲究四世同堂,数代不分家才是常态。那么商鞅变法为什么会鼓励分家?下面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其中理由,一起看看吧。商鞅变法禁止父子兄弟同居目的有三:其一、分家而立增加户口,户口多了税就多了;其二、减少宗族势力对国家治理的威胁;其三、移风易俗,增加秦国的文明程度。战国时代国家收税不是按人来

  • 唐朝的和亲政策都有哪些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和亲

    和亲是历史上各民族和平交往影响最大、实效性最强的一种形式。西汉是和亲政策的形成时期,和亲主要在中原与匈奴、乌孙等游牧民族间展开。至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统治者的民族观更为开放包容,和亲政策实施的广度和深度超越历史上各代。清朝借鉴唐代和亲的有效经验,将满蒙联姻上升为基本国策,利用姻亲关系稳定

  • 战国时期赵国的北向军事经略介绍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国

    战国时期赵国北向军事经略从赵氏立国开始到赵悼襄王时期结束,这一战略伴随着赵国创立、发展强盛到衰败灭亡,数次的军事征伐与赵国国运息息相关,促使赵国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造成赵国消亡。一、赵国北向军事征伐的作用从战国前期的简襄之烈、赵烈侯的政治经济改革到战国后期的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赵国历任君主制定的国家发展

  • 隋朝与吐谷浑的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吐谷浑

    据《隋书·吐谷浑传》,隋朝建立之初,吐谷浑屡屡侵扰边境,于是隋文帝遣上柱国元谐率军数万击吐谷浑。吐谷浑“悉发国中兵,自曼头至于树敦,甲骑不绝”。此次征伐,隋军取得了胜利,夸吕远遁,“其名王十三人,各率部落而降。上以高宁王移兹裒素得众心,拜为大将军,封

  • 唐朝与党项族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党项族

    在陕西省出土的党项首领,拓跋守寂的墓志上,记载到这位民族首领“世雄西平”,“俗尚酋豪,力持刚悍,载炳前史,详于有随,名王弥府君,洎附授大将军宁府君矣”。西平郡,为隋大业初改鄯州所置。据《隋书·吐谷浑传》载,“开皇八年,其名王拓

  • 中国古代第一阳谋政策:推恩令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推恩令

    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不少阳谋。比如种桑误国、围魏救赵等,但被称为历史第一阳谋的,无疑是汉朝的推恩令。他让诸侯王自愿上钩,内部自行分解,他们没有用有效的方案进行破解。推恩令其实就是利用了人性的贪婪,他彻底勾起了诸侯王后代的权利欲望,这种欲望完全瓦解了诸侯王的权力体系。汉景帝时期平定了七国之乱

  • 东汉廉政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东汉

    廉政,即廉洁政治,是一种与贪污腐败直接对立的政治现象。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孟子认为:“(不义之财)可以无取,取伤廉。”阐明了孟子对廉与贪的道德价值取向。即廉洁政治,是一种与贪污腐败直接对立的政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