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嘉靖帝登基后在军事、经济与文化方面有哪些作为?

嘉靖帝登基后在军事、经济与文化方面有哪些作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178 更新时间:2024/1/26 23:02:52

朱厚熜,即明世宗,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共四十五年,年号嘉靖。他是明宪宗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次子,明孝宗朱佑樘的侄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死后无嗣,其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朱厚熜即位之初,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史称“嘉靖新政”。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壬寅宫变”中几乎死于宫女之手,此后长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浪费民力,最终激起民变。同时蒙古俺答汗长年寇边,甚至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倭寇也侵略东南沿海。“南倭北虏”始终困扰着嘉靖一朝,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1567年1月1)于乾清宫去世,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永陵。

为政举措

嘉靖帝在位的前二十年中很有作为。除采取了历代新君例行的大赦、蠲免、减贡、赈灾等措施外,还扭转了自正统以来形成的宦官擅权、败坏朝政的局面,并下令清理庄田,“不问皇亲势要,凡系冒滥请乞及额外多占者悉还之于民”,废除勋戚世袭等。所有这些举措皆进一步巩固了明朝的统治。

军事

“御外侵,修边墙;抗倭寇,安海疆”,是嘉靖帝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修边墙是补修长城和防御工事,主要对付北方的俺答、把都儿等;抗倭寇、安海疆,则是清剿倭人海盗、安定东南沿海地区,民族英雄戚继光由此声震海外。

蒙古

明中叶,蒙古鞑靼部兴起,统一了蒙古各部,至俺答汗时势力强盛,屡次率军骚扰内地,当时明朝边将为保官升职,将诸边军粮大半贿赂了当朝内阁首辅严嵩。以致军士饥疲,无力抵抗蒙古鞑靼部的骚扰。同时驻在边关的兵卒一方面忍受不了将领们克扣军粮,另一方面厌恶了频繁的战斗,因此经常爆发边卒哗变。搅的明朝的北边几乎没有安宁过。特别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鞑靼部俺答汗率军长驱直入北京郊区,烧杀抢掠数日,满意而去,史称“庚戌之变”。

蒙古部据河套,不时寇掠诸边,成为危害明朝政权的心腹之患。嘉靖二十五年(1546),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曾铣条上复套之议,内阁首辅夏言襄赞其事,给予了全力支持,后因种种原因而归于失败。虽然议复河套功亏一篑,赞决其事者又罹杀身之祸,但此一重大事件对明朝的政治、军事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抗倭

在东南沿海,海防十分空虚,一些重要地段的士兵仅有原额的三分之一,战船十存一、二。致使日本海盗大举进犯。仅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以后的三四年间,江浙军民被倭寇杀害的就有数十万人。所以,嘉靖帝在位的四十多年间,是东南沿海倭患最为严重的时期。虽然最后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涌现了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等著名抗倭将领,成功捍卫了帝国海疆安定,有力打击和扑灭了倭寇侵扰和海盗疯狂掠夺行为。

经济

嘉靖帝执政的45年,是资本主义在中国萌芽的时期,“一般认为是一个经济非常活跃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发展的、纺织品和手工业生产大规模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文化繁荣和思想活跃的时期,“开了晚明和清代严密的、批判的学问的先河”。

“恤士民、赈灾荒”,即体恤民情,减轻人民负担,减免赋税,赈济灾荒。嘉靖在位45年中,减免赋税、赈济灾荒45年、100余次。在依律量刑上,嘉靖尝谕辅臣:“近连岁因灾异免刑,今夏当刑科三覆请旨。朕思死刑重事,欲将盗陵殿等物及殴骂父母大伤伦理者取决,余令法司再理,与卿共论,慎之慎之。

“振灾耕,励蚕桑”,嘉靖帝曾亲自到南郊耕田励农,皇后亲自到北郊养蚕,并举行了盛大的仪式,嫔妃、宫女们都参加了。

“振经济,兴市场;理河道,修堤防”,在嘉靖年间,贸易市场发展了,就连医生与药店也分营了,税务在国计民生中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服匠役的劳动力可以用银两抵换,这是低级形态的劳动市场。嘉靖还亲令朱裳总理河道,采纳了曾省吾《修堤防疏》和《天下郡国利病疏》。

明代中期的商业有过空前的繁荣,全国崛起许多商业发达的城市和圩镇,水陆商路四通八达,产、运、销俱旺,到嘉靖初年臻于极盛。但商业的兴盛,也激起包括皇帝及各级勋贵的贪欲.皇帝营建"大工"、皇族毁商霸产、一笔又一笔永不偿还的巨大的"商欠"、以特权强权为后盾的官店、皇店、藩店、卫店、绅店的垄断经营、强权"和买取物",以及对民间商业的重税盘剥,都对此时商业的继续发展构成威胁和破坏。加之嘉靖嗣位以来政治形势的恶化,以及"南倭北虏"的入侵与直接破坏,使得原本兴盛活泼的商业,太为萎缩,商道淤塞,到嘉靖中后期,全面陷入衰败的境地。

文化

变革祭礼

嘉靖时期对国家祭礼进行了全面的变革,旨在追崇其父兴献王,,塑造帝系正统,为自己藩王入主大统“伦序当立”的合法性作礼义上的论证。祭礼改制伴随着大批郊、庙等祭祀之所的建设,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同时,祭礼改制也激起了官僚体制内部的权力之争。可以说,嘉靖祭礼改制对当时政治、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

“大礼议”的过程中,出现了《大礼奏议》《大礼集议》《大礼纂要》《大礼要略》《大礼全书》《明伦大典》等紧扣议礼而进行的系列礼书编纂活动,从个人倡导到国家行为,最终《明伦大典》以国家政典的形式刊行,为“大礼议”进行了一次官方理论总结,成为打击反对派、传播“大礼”定论的工具,显现出了朝内政争与官方史学之间的特殊联系。

文化繁荣

“兴土木,修殿堂;兴文化,建学堂”,既修了劳民伤财的宫殿、陵墓,又修了维护朝廷秩序的内阁阁房,同时近30次拨款修建书院。嘉靖重视发展教育,尊重孔子及孔子门生,在全国各地兴建书院。嘉靖重视文学艺术,谕示勘刻《三国志通俗演义》和《忠义水浒传》,使当时的白话小说和戏剧传奇创作得到了繁荣。此外,嘉靖皇帝的文学素养较高,他的诗词写得较好,是历代帝王少见的。

嘉靖间出现了一批思想家和哲学家,出现了许多优秀文人、学者和文学流派,出现了不少胸怀理想信念、不惜以死相谏的诤臣,都与世宗的涵养人才相关,与其所实施的政治宽松相关。这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整理出版的时代,是《金瓶梅》和《宝剑记》、《鸣凤记》、《浣纱记》等小说戏曲杰作写作的时代,明代中晚期思想文化的繁兴,是从嘉靖时开始的。

重录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有两个版本,人们习惯于把永乐年间的第一个版本称为正本,把嘉靖年间的重录本称为副本。所能见到的都是明嘉靖副本。《明实录》等大量文献记载的确切史实指出,《永乐大典》是嘉靖帝“殊宝”爱之的珍品。他登基以来,更将其作为必备的参考经典,并时常在朝廷上引用。嘉靖三十六年宫中意外失火,嘉靖立即命左右登上文楼,抢运出《大典》,一夜中竟下谕三四次,焦急失态,足见《大典》在他心中的分量。

嘉靖帝巡访图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宫中火灾,火势危及文楼。火灾之后,嘉靖皇帝萌生了将《永乐大典》再抄一部副本另外保存的念头。重录副本直到隆庆元年(1567年)方告完成,与永乐正本的格式、装帧完全一致。永乐正本移放到文渊阁,明亡之后下落不明。

崇道禁佛

嘉靖帝在历史上以崇信道教而著名,是继宋徽宗之后的又一位"道君皇帝"。嘉靖帝君臣的宗教活动中,有一部分祈神和修省行为是为了消除或减轻自然灾害。嘉靖帝以救灾为目的的宗教活动,使道教地位有所提高;也对朝中政治格局产生一些影响;还为整饬刑罚和吏治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他禁绝佛教,对明代佛教、社会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标签: 嘉靖帝

更多文章

  • 明武宗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与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武宗

    朱厚照,即明武宗,明朝第十位皇帝,在位共16年,年号正德。他是明孝宗朱佑樘之子,生母是孝成敬皇后张氏。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厚照是明朝极具争议性的皇帝。他少时聪慧却玩物丧志,称帝后任情恣性,荒淫无度,宠信宦官,以致朝政败坏。在位时曾御驾亲征大败蒙古,平定宁王叛乱。正

  • 清朝养一个八旗子弟要花多少银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

    而直到1643年,皇太极一共扩充汉军为八旗,这样一来,一共就有24旗,每旗7500人,那么清朝初期,八旗子弟就有大约18万人只多了。因为大部分八旗子弟和皇家宗亲相关,所以他们都承受父辈的蒙阴福荫,享受前任所带来的功利。根据清朝规定,凡是八旗子弟,没有特殊原因不得随便离开本旗,驻守京城的,也不可随便离

  • 明朝粮长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

    洪武四年,朱元璋下令开设粮长制度,这项由朱元璋开创的基层服役征收制度,与秦汉到唐朝的乡官制度,还有宋元时期的差役制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是极其富有特色。今天就来给大家聊一聊。粮长制度是什么?简单来说,粮长制度就是朱元璋根据各地缴纳粮食的多少,设置不同的区,也就是“随粮定区,区设粮长&rdq

  • 明崇祯帝朱由检登基后在军事经济文化与社会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由检

    朱由检,即明思宗、崇祯帝,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在位共十七年,年号“崇祯”。朱由检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生母为孝纯皇后刘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生于慈庆宫,天启二年(16

  • 崇祯帝在位期间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崇祯帝

    朱由检,即明思宗、崇祯帝,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在位共十七年,年号“崇祯”。朱由检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生母为孝纯皇后刘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生于慈庆宫,天启二年(16

  • 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期间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熹宗

    朱由校,即明熹宗,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在位共七年。他是明光宗朱常洛的长子,生母是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的异母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由校在位期间,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

  • 明光宗朱常洛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光宗

    朱常洛,即明光宗、泰昌帝,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号泰昌,在位仅一个月,又被称为“一月天子”。他是明神宗朱翊钧的长子,生母是孝靖皇后王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常洛在万历十年出生,从小不得父爱。身陷党争和皇权交替问题,经历了国本之争、梃击案等重大历史事件

  • 武则天改唐为周后为何迁都洛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把都城迁往洛阳,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大唐天下已经成了“大周”天下的政治原因,二是洛阳更有利于得到物资补给的经济原因,三是洛阳也是繁华大都市的基础设施原因。接下来,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其一:武则天称帝后,改唐为周。武则天称帝后,改唐为周,原来的大唐天下成

  • 宋英宗赵曙“濮议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英宗

    治平三年,中书大臣共同议事于垂拱殿,当时韩琦正在家中祭祀,英宗特意将其召来商议,当时即议定濮王称皇考,由欧阳修亲笔写了两份诏书,交给了皇上一份。到中午时分,太后派了一名宦官,将一份封好的文书送至中书,韩琦、欧阳修等人打开文书,相视而笑。这份文书正是欧阳修起草的诏书,不过是多了太后的签押。曹太后一直与

  • 赵曙濮议事件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曙

    濮议,是宋英宗时代对生父尊礼濮安懿王赵允让的讨论,那么赵曙濮议事件的起因是什么?曹太后的态度怎么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仁宗无嗣,死后以濮安懿王允让之子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即位次年(治平二年),诏议崇奉生父濮王典礼。侍御史吕诲、范纯仁、吕大防及司马光、贾黯等力主称仁宗为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