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养一个八旗子弟要花多少银子?

清朝养一个八旗子弟要花多少银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733 更新时间:2024/1/16 18:48:21

而直到1643年,皇太极一共扩充汉军为八旗,这样一来,一共就有24旗,每旗7500人,那么清朝初期,八旗子弟就有大约18万人只多了。因为大部分八旗子弟皇家宗亲相关,所以他们都承受父辈的蒙阴福荫,享受前任所带来的功利。根据清朝规定,凡是八旗子弟,没有特殊原因不得随便离开本旗,驻守京城的,也不可随便离开领地。

这些子弟世代都能从皇家领月钱生活,再加上清朝初定,国泰民安,为了防止兵变的发生,皇帝自然也就要收回各旗主的兵权了,所以他们也受到皇帝的管制。到了清朝中后期,八旗子弟越来越多,因为特殊身份,朝廷不得不拨出大量的银两来养活他们,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时候还好,国力强盛,国库充盈,养活一群闲散子弟不在话下。

前面有说到,八旗子弟的日大多都是斗蟋蟀,玩乐器,坐茶馆之类的,根本不用上班,就连他们的家眷,也不用务工,整日里闲混度日,很是有限。那么既然是吃喝玩乐,自然就要花钱。按照清朝规定,在朝廷为官的八旗子弟,每月可以领5两银子的补贴,如果家中遇到什么大事,可以格外拨出20几两银子作为临时应急。

而一般的八旗子弟,一个月大概可以领3两左右,一年下来,加上一些额外补贴,大约能领到40到50两左右的补贴。在从清朝八旗子弟平均寿命来看,活到60岁,就是2500到3000两银子,这一笔支出,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更况八旗子弟成千上百,光是一个人就达到了2000到3000两,那么一千个八旗子弟是多少?

标签: 清朝

更多文章

  • 明朝粮长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

    洪武四年,朱元璋下令开设粮长制度,这项由朱元璋开创的基层服役征收制度,与秦汉到唐朝的乡官制度,还有宋元时期的差役制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是极其富有特色。今天就来给大家聊一聊。粮长制度是什么?简单来说,粮长制度就是朱元璋根据各地缴纳粮食的多少,设置不同的区,也就是“随粮定区,区设粮长&rdq

  • 明崇祯帝朱由检登基后在军事经济文化与社会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由检

    朱由检,即明思宗、崇祯帝,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在位共十七年,年号“崇祯”。朱由检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生母为孝纯皇后刘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生于慈庆宫,天启二年(16

  • 崇祯帝在位期间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崇祯帝

    朱由检,即明思宗、崇祯帝,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在位共十七年,年号“崇祯”。朱由检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生母为孝纯皇后刘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生于慈庆宫,天启二年(16

  • 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期间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熹宗

    朱由校,即明熹宗,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在位共七年。他是明光宗朱常洛的长子,生母是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的异母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由校在位期间,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

  • 明光宗朱常洛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光宗

    朱常洛,即明光宗、泰昌帝,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号泰昌,在位仅一个月,又被称为“一月天子”。他是明神宗朱翊钧的长子,生母是孝靖皇后王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常洛在万历十年出生,从小不得父爱。身陷党争和皇权交替问题,经历了国本之争、梃击案等重大历史事件

  • 武则天改唐为周后为何迁都洛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把都城迁往洛阳,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大唐天下已经成了“大周”天下的政治原因,二是洛阳更有利于得到物资补给的经济原因,三是洛阳也是繁华大都市的基础设施原因。接下来,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其一:武则天称帝后,改唐为周。武则天称帝后,改唐为周,原来的大唐天下成

  • 宋英宗赵曙“濮议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英宗

    治平三年,中书大臣共同议事于垂拱殿,当时韩琦正在家中祭祀,英宗特意将其召来商议,当时即议定濮王称皇考,由欧阳修亲笔写了两份诏书,交给了皇上一份。到中午时分,太后派了一名宦官,将一份封好的文书送至中书,韩琦、欧阳修等人打开文书,相视而笑。这份文书正是欧阳修起草的诏书,不过是多了太后的签押。曹太后一直与

  • 赵曙濮议事件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曙

    濮议,是宋英宗时代对生父尊礼濮安懿王赵允让的讨论,那么赵曙濮议事件的起因是什么?曹太后的态度怎么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仁宗无嗣,死后以濮安懿王允让之子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即位次年(治平二年),诏议崇奉生父濮王典礼。侍御史吕诲、范纯仁、吕大防及司马光、贾黯等力主称仁宗为皇

  • 宋英宗赵曙登基亲政期间都干了些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英宗

    治平元年(1064年)五月,赵曙病体恢复,曹太后撤帘还政。赵曙亲政仅半个月,宰相韩琦等人就向他提议请求有关部门讨论赵曙生父的名份问题。当时仁宗逝世已有14个月,赵曙批示,等过了仁宗大祥(中国古代汉族丧礼仪式之一,父、母丧后两周年(即第二十五个月)举行的祭礼)再议。治平元年(1064年),京畿、宋、亳

  • 刘裕北伐前做了哪些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裕

    一、准备充足的北伐公元416年8月,刘裕正式从建康出兵北伐后秦。早在公元410年,刘裕灭了南燕之后,就想顺势灭后秦,只是后来东晋内部发生了卢循的流民起义,因此将灭后秦的想法暂时放下。刘裕将卢循镇压后,本以为可以空出手来对后秦用兵,又遇到占据荆州的先后两位刺史刘毅和司马休之的不服。荆州是东晋的重兵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