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五代藩镇之河东节度使历史介绍

唐朝五代藩镇之河东节度使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638 更新时间:2023/12/14 17:47:11

河东节度使是唐朝时的一个节度使。开元十一年之前称天兵军节度,同年三月四日改为太原以北诸军节度。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更太原府以北诸军州节度为河东节度。自后节度使领大同军使,副使以代州刺史领之,复领仪、石二州。

开元二十一年,分天下为十五道,又于边境设置十节度使,三经略守捉使,以遏制四夷。河东节度使为其中之一,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管兵五万五千人,马万四千疋,衣赐岁百二十六万疋段,军粮五十万石。与朔方节度使互为掎角,以防御北方的草原民族。

辖区

治所:太原府

天兵军,理太原府城内,管兵三万人,马五千五百疋。

大同军,在代州北三百里,管兵九千五百人,马五千五百疋。

横野军,在蔚州东北一百四十里,管兵三千人,马千八百疋。

岢岚军,在岚州北百里,管兵一千人。

云中守捉,在单于都护府西北二百七十里,管兵七千七百人,马二千疋。

忻州(定襄郡,今山西忻州),在太原府北百八十里,管兵七千八百人。

代州(雁门郡,今山西代县),至太原府五百里,管兵四千人。

岚州(楼烦郡,今山西岚县),在太原府西北二百五十里,管兵三千人。

唐肃宗至德之后,逐渐扩大。

汾州(今山西汾阳县)

辽州(今山西左权县)

沁州(今山西沁源县)

石州(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

宪州(今山西娄烦县)

历任河东节度使

薛讷2年(712714)

王晙2年(714716)

张嘉贞4年(716720)

张说2年(720722)

崔日用1年(722723)

韦凑1年(723724)

崔隐甫1年(724)

张孝嵩3年(724727)

李暠3年(727730)

宋之悌1年(730731)

杜暹1年(731732)

李祎4年(732736)

王昱2年(736738)

牛仙客2年(738740)

王忠嗣1年(740741)

田仁琬4年(741745)

王忠嗣5年(745750)

韩休琳1年(750751)

安禄山5年(751756)

李光弼1年(756)

王承业1年(756)

李光弼3年(756759)

高秀岩(757),安禄山所任

王思礼2年(759761)

管崇嗣1年(761)

邓景山1年(761762)

辛云京6年(762768)

王缙2年(768770)

薛兼训7年(770777)

鲍防2年(777779)

马燧8年(779787)

李自良8年(787795)

李悦5年(795800)

郑儋1年(800801)

严绶8年(801809)

李鄘1年(809)

范希朝1年(809810)

王锷6年(810816)

张弘靖3年(816819)

裴度3年(819822)

李听3年(822825)

李光颜1年(825826)[1]

李程4年(826830)

柳公绰2年(830832)

令狐楚1年(832833)

李载义2年(833835)

王璠1年(835836)

李载义1年(836837)

裴度1年(837838)

狄兼谟2年(838840)

符澈2年(840842)

刘沔1年(842843)

李石1年(843844)

杨弁(844)自立

崔元式1年(844)

王宰6年(844850)

李拭1年(850851)

李业1年(851852)

卢钧3年(852855)

郑涓1年(855856)

刘瑑1年(856857)

毕𫍯2年(857859)

裴休1年(859860)

卢简求3年(860863)

刘潼3年(863866)

郑从谠3年(866869)

康承训1年(869870)

崔彦昭3年(870873)

萧邺1年(873874)

窦浣4年(874878)

曹翔1年(878)

崔季康1年(878879)

李侃1年(879)

李蔚1年(879)

康传圭1年(879880)

郑从谠3年(880883)

李克用24年(883907)

李存勖16年(907923)

孟知祥(923925)

张宪(925926)

李存霸(926926)

符彦超(926927)

李从荣(927929)

李从厚(929930)

冯赟(930931)

李从温(931932)

石敬瑭(932934)

李从珂(934934)

李德珫(934934)

石敬瑭(934936)

宋审虔(936936)

石重贵(936937)

安彦威(937940)

李德珫(940941)

刘知远(941946)

刘崇(947950)

北汉以河东节度使称帝,不设河东节度使

标签: 河东节度使

更多文章

  • 唐朝五代藩镇之幽州(范阳)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幽州节度使

    幽州节度使,又称幽蓟节度使、燕蓟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卢龙节度使,是唐朝在燕蓟(今北京、河北地区)设置的节度使,天宝十节度之一。安史之乱的根据地,后直到五代割据河北,为河北三镇之一。历史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设置幽州节度使,幽州节度使负责防御奚族、契丹,治幽州(又称“燕州”

  • 明朝中期“刘台案”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台案

    刘台案可以说是张居正改革初期遇到最棘手的一个难题,起因是巡按御史刘台违制奏捷,而张居正出于保护刘台和自己改革的目的就想大事化小,可刘台居然直接上疏弹劾张居正。如果不是张居正背后有皇帝、太后和冯保的支持,他的改革很可能因此次事件而被葬送。下面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万历三年(1575年)冬

  • 明朝世兵制与募兵制的区别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世兵制

    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根据汉代的屯田制、唐代的府兵制、宋代的更戌法和元代的职官制制定出了新的卫所制。卫所制的核心是寓兵于农、耕战结合,目的是在尽量压缩国防开支的情况下,既能保持一支规模庞大的常备军,又不会对社会生产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养兵而不病于农者,莫若屯田。今海宇谧,边境无虞,若使兵坐食于农,农必

  • 明朝朵颜三卫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朵颜三卫

    朵颜三卫,主要指东部蒙古,因明朝于此册封朵颜卫、福余卫、泰宁卫,其中尤以朵颜卫最大,故被称为朵颜三卫,又因朵颜卫主要由兀良哈部组成,因此也称兀良哈三卫。朵颜三卫在大草原上可以说是个较为奇葩的存在,因屡受鞑靼蒙古、瓦剌蒙古的侵袭而与明廷交好,却又因各种原因而屡屡南下犯边。终明一朝,朵颜三卫始终保持着这

  • 宋朝中央监察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

    宋代的中央监察制度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块,即御史制度、谆官制度和封驳制度,还有尚书左右司和东西上阁门也有部分监察职能。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代中央监察制度比起前代有几个明显的不同,就是中央监察官的选任者由皇帝取代了宰相、监察官的权力较少受宰执的影响、台谏官职能侧重于监察宰

  • 唐朝鹿鸣宴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鹿鸣宴

    正所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古代为新科举人而设的宴会就叫鹿鸣宴,它起源于唐代,至明清两朝还在沿用。据史书《新唐书》记载,鹿鸣宴的举办时间一般在放榜的次日,因会在宴席上演奏《诗经》中的《小雅·鹿鸣》而得名,是由周代的礼仪演变而来的一种聚会形式

  • 唐朝五代藩镇之平卢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平卢节度使

    平卢是中国唐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开元七年(719年)升平卢军使为平卢军节度,经略河北支度,治所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开元二十八年前后,朝廷敕令平卢军节度使乌知义:“渤海黑水近复归国,亦委卿节度”。玄宗晚年擢升安禄山为平卢军使,兼营州都督。安史之乱期间,平卢是安禄山的根据地之一

  • 唐朝五代藩镇之剑南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剑南节度使

    剑南节度使,开元七年(719年)升剑南度支营田处置兵马经略使设置剑南节度使,为天宝十节度之一。治所在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市)。主要辖区是益州、彭州、蜀州、汉州、眉州、绵州、梓州、遂州、邛州、剑州、荣州、陵州、嘉州、普州、资州、巂州、黎州、戎州、维州、茂州、简州、龙州、雅州、泸州、合州25州和昆明军。相

  • 唐朝五代藩镇之岭南节度使(岭南五府经略讨击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岭南节度使

    岭南节度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置岭南五府经略讨击使。后为天宝十节度之一。至德二载(757年)为岭南节度使。治所在广州。直辖广管各州,即今钦山港以东除连州、连山、连南之外的广东省。兼领桂州、邕州、容州、交州四管,所以号称五府(都督府)。咸通三年(862年)分为东西二道,广管为岭南东道节度使,邕

  • 唐朝五代藩镇之振武军及振武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振武军

    振武军,隶属于唐关内道朔方节度使单于大都护府,其两处治所皆位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南麓,中晚唐时期(755年907年)与后套地区的天德军联成防御回鹘汗国的北方第一道防线和军镇。安史之乱后,由于唐朝集中力量在西套银川平原防御吐蕃,无暇顾及北疆,因此振武军并没有形成防御力量。自778年起,郭子仪将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