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五代藩镇之幽州(范阳)节度使历史介绍

唐朝五代藩镇之幽州(范阳)节度使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597 更新时间:2024/2/17 19:02:24

幽州节度使,又称幽蓟节度使燕蓟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卢龙节度使,是唐朝在燕蓟(今北京、河北地区)设置的节度使,天宝十节度之一。安史之乱的根据地,后直到五代割据河北,为河北三镇之一。

历史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设置幽州节度使,幽州节度使负责防御奚族、契丹,治幽州(又称“燕州”、范阳郡,今北京到保定一带),统辖幽州、蓟州、妫州、檀州、易州、定州、恒州、莫州、沧州等9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以范阳、河东、平卢为根据地,发动叛乱,建立大燕,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结束后,改为幽州节度使,因领卢龙军,又称卢龙节度使。广德元年(763年)李怀仙投降唐朝,唐朝为了笼络河北旧部,任命李怀仙为幽州、卢龙节度使。唐德宗建中年间四镇之乱时,幽州朱滔自称冀王。

元和十四年(819年),卢龙节度使刘总的臣服,标志着元和中兴的顶峰。两年后,朝廷任命文官张弘靖为幽州、卢龙节度使。但由于处置措施不当,卢龙节度使又被军人把持割据。直到唐朝灭亡。

唐朝灭亡后,卢龙节度使刘守光自称大燕国皇帝,后为后唐庄宗李存勗所灭。

后晋建立前夕,石敬瑭将燕蓟节度使全境之燕州(幽州)、蓟州、顺州、檀州、儒州、瀛州、莫州、涿州、新州、妫州、武州等十一个州,和河东节度北部云州、蔚州、寰州、应州、朔州五州割让给契丹国,这就是燕云十六州。

历代节度使

张说(718-720年)

邵宠(720年)

王晙(720年)

裴伷先(721-727年)

李瑶(724-727年,遥领)

郑溥(725-726年)

李尚隐(727-729年)

赵含章(732-733年)

薛楚玉(733-734年)

张守珪(734-739年)

李适之(739-741年)

王斛斯(741-742年)

裴宽(742-743年)

安禄山(744-755年)

贾循(755年)

封常清(755年,未任)

李光弼(756年)

史思明(756年,安禄山任命)

向润客(756年,安禄山任命)

史思明(757-759年,安庆绪任命)

李筌(759年)

李光弼(759年)

张通儒(760-761年,史思明任命)

李怀仙(761-768年)

王缙(768年,未实际控制)

朱希彩(768-772年)

朱泚(772-774年)

朱泚(774-782年,遥领)

朱滔(775-785年)

刘怦(782年)

王武俊(784年,未任)

刘怦(785年)

刘济(785-810年)

刘总(810-821年)

张弘靖(821年)

刘悟(821年,推辞未赴任)

朱克融(821-826年)

朱延嗣(826年)

李载义(826-831年)

李运(831年,遥领)

杨志诚(831-834年)

李淳(834年,遥领)

史元忠(834-841年)

陈行泰(841年)

张绛(841年)

张仲武(841-849年)

张直方(849年)

周𬘭(849-850年)

张允伸(850-872年)

张简会(872年)

张公素(872-875年)

李茂勋(875-876年)

李杰(876年,遥领)

李可举(876-885年)

李全忠(885-886年)

李匡威(886-893年)

李匡筹(893-894年)

刘仁恭(895-907年)

刘守光(907-913年)

周德威(913-918年)

李嗣昭(919-920年)

李绍宏(920-923年)

李存审(923-924年)

李存贤(924-925年)

赵德钧(925-926年名李绍斌)(925-936年)

赵延寿(936-947年)

萧海真(947-952年)

辖区

幽州(治今北京),首府

檀州(治今北京密云)

蓟州(治今天津蓟县)

妫州(治今河北怀来)

涿州(治今河北涿州)

莫州(治今河北任丘北)

瀛州(治今河北河间)

平州(治今河北卢龙)

营州(治今辽宁朝阳,唐末迁至今河北昌黎)

后期新设州

顺州(治今北京顺义)

儒州(治今北京延庆)

新州(治今河北涿鹿)

武州(治今河北宣化)

短期暂领

沧州(治今河北沧州)

定州(治今河北定州)

易州(治今河北易县)

恒州(治今河北正定)

冀州(治今河北冀州)

洺州(治今河北永年)

安东都护府(治今辽宁义县)

标签: 幽州节度使

更多文章

  • 明朝中期“刘台案”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台案

    刘台案可以说是张居正改革初期遇到最棘手的一个难题,起因是巡按御史刘台违制奏捷,而张居正出于保护刘台和自己改革的目的就想大事化小,可刘台居然直接上疏弹劾张居正。如果不是张居正背后有皇帝、太后和冯保的支持,他的改革很可能因此次事件而被葬送。下面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万历三年(1575年)冬

  • 明朝世兵制与募兵制的区别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世兵制

    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根据汉代的屯田制、唐代的府兵制、宋代的更戌法和元代的职官制制定出了新的卫所制。卫所制的核心是寓兵于农、耕战结合,目的是在尽量压缩国防开支的情况下,既能保持一支规模庞大的常备军,又不会对社会生产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养兵而不病于农者,莫若屯田。今海宇谧,边境无虞,若使兵坐食于农,农必

  • 明朝朵颜三卫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朵颜三卫

    朵颜三卫,主要指东部蒙古,因明朝于此册封朵颜卫、福余卫、泰宁卫,其中尤以朵颜卫最大,故被称为朵颜三卫,又因朵颜卫主要由兀良哈部组成,因此也称兀良哈三卫。朵颜三卫在大草原上可以说是个较为奇葩的存在,因屡受鞑靼蒙古、瓦剌蒙古的侵袭而与明廷交好,却又因各种原因而屡屡南下犯边。终明一朝,朵颜三卫始终保持着这

  • 宋朝中央监察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

    宋代的中央监察制度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块,即御史制度、谆官制度和封驳制度,还有尚书左右司和东西上阁门也有部分监察职能。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代中央监察制度比起前代有几个明显的不同,就是中央监察官的选任者由皇帝取代了宰相、监察官的权力较少受宰执的影响、台谏官职能侧重于监察宰

  • 唐朝鹿鸣宴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鹿鸣宴

    正所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古代为新科举人而设的宴会就叫鹿鸣宴,它起源于唐代,至明清两朝还在沿用。据史书《新唐书》记载,鹿鸣宴的举办时间一般在放榜的次日,因会在宴席上演奏《诗经》中的《小雅·鹿鸣》而得名,是由周代的礼仪演变而来的一种聚会形式

  • 唐朝五代藩镇之平卢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平卢节度使

    平卢是中国唐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开元七年(719年)升平卢军使为平卢军节度,经略河北支度,治所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开元二十八年前后,朝廷敕令平卢军节度使乌知义:“渤海黑水近复归国,亦委卿节度”。玄宗晚年擢升安禄山为平卢军使,兼营州都督。安史之乱期间,平卢是安禄山的根据地之一

  • 唐朝五代藩镇之剑南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剑南节度使

    剑南节度使,开元七年(719年)升剑南度支营田处置兵马经略使设置剑南节度使,为天宝十节度之一。治所在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市)。主要辖区是益州、彭州、蜀州、汉州、眉州、绵州、梓州、遂州、邛州、剑州、荣州、陵州、嘉州、普州、资州、巂州、黎州、戎州、维州、茂州、简州、龙州、雅州、泸州、合州25州和昆明军。相

  • 唐朝五代藩镇之岭南节度使(岭南五府经略讨击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岭南节度使

    岭南节度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置岭南五府经略讨击使。后为天宝十节度之一。至德二载(757年)为岭南节度使。治所在广州。直辖广管各州,即今钦山港以东除连州、连山、连南之外的广东省。兼领桂州、邕州、容州、交州四管,所以号称五府(都督府)。咸通三年(862年)分为东西二道,广管为岭南东道节度使,邕

  • 唐朝五代藩镇之振武军及振武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振武军

    振武军,隶属于唐关内道朔方节度使单于大都护府,其两处治所皆位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南麓,中晚唐时期(755年907年)与后套地区的天德军联成防御回鹘汗国的北方第一道防线和军镇。安史之乱后,由于唐朝集中力量在西套银川平原防御吐蕃,无暇顾及北疆,因此振武军并没有形成防御力量。自778年起,郭子仪将朔

  • 唐朝五代藩镇之静难军及邠宁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邠宁节度使

    邠宁节度使,乾元二年(759年)设置,治所在邠州(今陕西省彬县)。主要辖区是邠州、宁州、庆州。相当于今陕西省彬县、永寿、旬邑、长武和甘肃省东部环江马连河流域以东。大历年间一度合并于朔方节度使。光启元年改为静难军节度使。后来被王行瑜割据,王行瑜败亡后,继任的节度使又被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驱逐,遂被李茂贞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