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五代藩镇之定难军及定难节度使历史介绍

唐朝五代藩镇之定难军及定难节度使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350 更新时间:2023/12/18 17:55:17

定难节度使,又称夏绥节度使,是唐朝在今中国西北地区设置的节度使。唐德宗贞元中(785805年)置夏州节度使,治夏州(今陕西靖边白城子),为朔方节度使辖地所分的京西北八镇之一。881年,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在此据地自立,成为西夏的渊源。

历任节度使

韩潭(787-798年)

韩全义(798-805年)

惠琳(805-806年)

演(805-806年,未任)

李愿(806-811年)

张煦(811-813年)

田缙(813-819年)

李听(819-820年)

李祐(820-824年)

良弼(824-828年)

李寰(828-830年)

董重质(830-832年)

李昌言(832-836年)

***(836-838年)

米暨(844-846年)

李业(847-849年)

崔某,侍(849-851年)

李福(851-854年)

郑助(854-857年)

田在宾(857年-859年或862年)

楚国夫人婿(862年)

李宴元(865-869年)

胡某(咸通年间)

李玄礼(乾符年间)

诸葛爽(880-881年)

拓跋思恭(881-886年,赐姓李)

李思谏(886-895年)

李成庆(896-900年)

李思谏第二次接任(?-908年)

李彝昌(908-909年)

李仁福(909-933年)

李彝超(933-935年)

安从进(933年)

李彝殷(935-967年)

李光睿(967-978年)

李继筠(978-980年)

李继捧(980-982年)

《旧唐书·宗纪》载开成三年(838年)十月右金吾卫将军高霞寓被任为“夏、绥、银、宥节度使”,但当时高霞寓已去世12年,不取。

辖境

夏州(治今陕西靖边北),首府

新宥州(治今内蒙古南边缘与陕北交界处)

银州(治今陕西榆林)

绥州(治今陕西绥德)

静州(治今陕西米脂)

标签: 定难节度使

更多文章

  • 唐朝五代藩镇之安西四镇及安西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安西节度使

    安西节度使,又称安西四镇节度使、四镇节度使,是唐朝在西域地区为防御天山南路安西四镇设置的节度使,天宝十节度使之一。712年九月安西都护领四镇经略大使,驻安西都护府(龟兹,今新疆库车县)。718年,副都护领碛西节度使,驻西州。727年,改为伊西节度使,731年与北庭节度使合并为安西四镇北庭节度使。74

  • 唐朝五代藩镇之北庭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庭节度使

    北庭节度使,是唐朝在西域地区为防御天山北路部设置的节度使,天宝十节度使之一。712年九月北庭都护领节度,727年,分为伊西北庭节度使,731年合并为安西四镇北庭节度使。741年,再次分为北庭节度使和安西四镇节度使。北庭节度使防御突骑施、坚昆,下辖瀚海军、天山军、伊吾军、西州和伊州,领两万人。790年

  • 唐朝五代藩镇之河西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河西节度使

    河西节度使,唐朝在凉州设置的节度使。唐玄宗时天宝十大节度使之一。晚唐以后复置的河西军,是作为唐末五代时凉州一带的官军残a余势力。盛唐时历史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四月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河西节度使负责断隔吐蕃、突厥,治凉州(武威郡,今甘肃武威),统辖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伊州

  • 唐朝五代藩镇之陇右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陇右节度使

    陇右节度使,是唐朝在西北地区为防御吐蕃部设置的节度使,天宝十节度使之一。714年出现,717年,正式设立,驻鄯州。陇右节度使领75000人,下辖临洮、河源、积石、莫门、白水、安人、振武、威武、宁塞、镇西、宁边、威胜(宛秀)、金天、曜武、武宁、天成、振威等军和绥和、平夷、合川守捉。763年,被吐蕃吞并

  • 唐朝五代藩镇之朔方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代朔方节度使名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朔方节度使

    朔方节度使,又称灵武节度使、灵州节度使,是唐朝在今西北地区为防御后突厥汗国等游牧民族所设置的节度使,治所在灵州(今宁夏吴忠西北古城镇),天宝十节度使之一。属于唐朝关内道,南部辖区与关中接壤,北部辖区尽唐之北境。朔方节度使是唐朝中期管辖面积最大军镇,辖地民族众多,统兵6.4万,管辖范围包括今宁夏全境、

  • 唐朝五代藩镇之河东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河东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是唐朝时的一个节度使。开元十一年之前称天兵军节度,同年三月四日改为太原以北诸军节度。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更太原府以北诸军州节度为河东节度。自后节度使领大同军使,副使以代州刺史领之,复领仪、石二州。开元二十一年,分天下为十五道,又于边境设置十节度使,三经略守捉使,以遏制四夷。河东节

  • 唐朝五代藩镇之幽州(范阳)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幽州节度使

    幽州节度使,又称幽蓟节度使、燕蓟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卢龙节度使,是唐朝在燕蓟(今北京、河北地区)设置的节度使,天宝十节度之一。安史之乱的根据地,后直到五代割据河北,为河北三镇之一。历史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设置幽州节度使,幽州节度使负责防御奚族、契丹,治幽州(又称“燕州”

  • 明朝中期“刘台案”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台案

    刘台案可以说是张居正改革初期遇到最棘手的一个难题,起因是巡按御史刘台违制奏捷,而张居正出于保护刘台和自己改革的目的就想大事化小,可刘台居然直接上疏弹劾张居正。如果不是张居正背后有皇帝、太后和冯保的支持,他的改革很可能因此次事件而被葬送。下面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万历三年(1575年)冬

  • 明朝世兵制与募兵制的区别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世兵制

    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根据汉代的屯田制、唐代的府兵制、宋代的更戌法和元代的职官制制定出了新的卫所制。卫所制的核心是寓兵于农、耕战结合,目的是在尽量压缩国防开支的情况下,既能保持一支规模庞大的常备军,又不会对社会生产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养兵而不病于农者,莫若屯田。今海宇谧,边境无虞,若使兵坐食于农,农必

  • 明朝朵颜三卫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朵颜三卫

    朵颜三卫,主要指东部蒙古,因明朝于此册封朵颜卫、福余卫、泰宁卫,其中尤以朵颜卫最大,故被称为朵颜三卫,又因朵颜卫主要由兀良哈部组成,因此也称兀良哈三卫。朵颜三卫在大草原上可以说是个较为奇葩的存在,因屡受鞑靼蒙古、瓦剌蒙古的侵袭而与明廷交好,却又因各种原因而屡屡南下犯边。终明一朝,朵颜三卫始终保持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