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宋的地方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地方官制有哪些特点

南宋的地方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地方官制有哪些特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673 更新时间:2024/2/10 15:03:45

南宋初期基本上沿袭唐五代旧制。行政机构分州、县两级。宋太宗以后,又把全国分为若干路,路相当于唐代的道、元代的省。这就变成为路、州、县三级。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最低一级,自秦汉以后,历朝相沿不革。宋代的县,设县令、县尉,作为一县的长官。大县还设有主簿一员。《长编》卷11载,开宝三年(公元970年)规定县官的定制:“县千户以上,依旧置令、尉、主簿,凡3员;户不满千,止置令、尉各1员,县令兼主簿事;不满四百,止置主簿、县尉,以主簿兼知县事;不满二百,止置主簿,兼县尉事。”

神宗熙宁以后,令二万户以上的县增置县丞一员,县丞次于县令而位在主簿、县尉之上。南宋时则取消县丞。宋制县的长官称县令。但往往看到史志记载多称为知县,这是宋代地方官制的特点。知县就是知县事的简称。据《长编》卷4载,宋代为了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从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开始“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祐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泛县。常参官知县,自屿等始也。”这是由皇帝直接委派京官带本官去掌管一县之政,即所谓知县事,也就是一县的主要长官。知县有别于县的本官县令,因为是差遣。

州等于秦汉时的郡,隋唐以后改称为州。州的长官,隋唐皆设刺史。赵匡胤立宋初年,鉴于唐末五代之患,削州镇之权,“令臣知州事”,其后,派二品以上的官员充任一州的长官;主要也是为了便于皇帝的直接控制。为了更有效地加强控制,又设通判与知州相互牵制、监督。《长编》卷4载,宋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始命刑部郎中贾玭等通判湖南诸州”,当时因为湖南刚刚平定,多留用后周时的旧官员,于是宋太祖才命刑部郎中贾玭等通判湖南诸州,意在控制这批留用官员。后来发展成为牵制、监视州府长官的一种定制。

《宋会要辑稿·职官》卷47说:“通判,州各1人,与长吏均理,州府之政,无不统治,藩府或置两员,广南小州有试秩充通判兼知州者。”又云:“知州,掌郡国之政令,通判为之贰。”通判这种官的权位有些特殊:论官位,通判在知州之下,仁宗以前规定,朝官充通判者,历两任即可升为知州,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改为三任方得充知州;论职权,则通判不但可与知州同理一州之政(州府公事须经知州与通判签议连书方许发下,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与守臣通判签书施行),而且,作为皇帝的耳目,所部官有功过及职事修废,可直接通达皇帝。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通判就是知州的副职,当时人视之为“监州”,则更符合其身分。

宋代以府、州、军、监并称。大体说,凡政治、经济、军事三者兼重的地方设府,有驻重兵的军事地区设军,工业区如煮盐、冶铁等重要地区设监。府的地位比州略高一些,因此,稍大的州,则多升为府,升府的州,一部分是沿袭唐五代旧名,一部分是因为皇帝未即位时所封或曾是任官之地。派往知府者一般都是比较重要的官员。

军在唐代是一种军区,只管兵戎,五代以后,逐渐与行政区没有多大差别,至宋代则成为兵、民、军、政合一的行政区域。凡是唐代节镇所在仍保留其军号,也有加给新改的军号,这种称为节度州。但另有一种称军的地方,不是节度州,而是由县升的,或领数县,或并不领县。这种军往往仅比县略高一级。设军的地方,一般是在边境,也有是在关隘要地。宋太宗时期,军的建置最多,总共有34个,其中在河北、陕西与契丹、西夏接壤的边境所建置的就有15个。在边境地区设军,是为了适应制御外敌的需要,而在内地的关隘口设军,则主要是为了易于弹压兵民的叛乱。

例如彭州灌口镇(今四川彭县),乾德四年(公元966年)置永安军,后一度废为县,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称永康军,据《长编》卷274载,其批文称“永康军正控两山六州军隘口,昨据张商英奏请废为导江县。若非军官,实不足弹压,可令复旧。”五代的军,治所与县治同处一所,而隶属于州;宋代因削藩镇兵权,取消支郡制度,于是军便得与州府并列。至于监,实际上与县差不多,但因其直属京师,不为州县所辖,因而也同列于州。监亦有领县者。府、军、监的设官,大体与州相似,《神宗正史职官志》说:“知州事,通判州事各1人,府、军、监事如州,视地望重轻,以资级应选省充。”

标签: 南宋

更多文章

  • 中国近代史大事件列表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近代史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6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

  • 洋务运动的影响有哪些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洋务运动

    清朝洋务运动的开展,涉及了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我们在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时,也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下面就来看看洋务运动的影响有哪些?首先,军事方面的影响。洋务派在军事方面继承了魏源的思想,主张以“自强”和“求富”为目的的“师夷

  • 南北朝时的人口数量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南北朝

    南北朝在一段时间内依旧是动荡不堪的,人口变化不断,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当时的人口状况。北魏正光元年(520年)①30000000人,②35000000人。①号数据出自《文献通考·卷十》②号出自葛剑雄版《中国人口发展史》。六世纪二十年代北魏人口达600万户、3500万人,加上南梁的两千余万,

  • 西藏宗喀巴的宗教改革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宗喀巴

    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宗喀巴十分著名的原因除了他对佛法的钻研以及德行出众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当时他生活的那个年代西藏地区的佛教受到了政治的影响,很多佛教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处于崩溃的边缘,佛教的各个流派一片混乱。面对这种情况宗喀巴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并且创立了纯粹的

  • 八七会议方针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召开的目的就是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经过激烈的讨论,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最终被确定了下来。八七会议发生在十分特殊的历史时期,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遭遇到严重的挫折,正处于革命事业的迷惘时期,八七会议的召开就是为了为中国革命指出一条光明大道,而它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八七会议方针八七会议批判

  • 宁都会议参会人员 宁都会议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宁都会议

    宁都会议的参会人员分别是毛泽东、朱德、王稼样、顾作霖、邓发、任弼时以及项英,再加上后来加入主持会议的周恩来总共8人。宁都会议的结果是毛泽东的领导和指挥权被剥夺,这也导致了后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宁都会议参会人员为了贯彻执行临时中央的“左”倾冒险

  • 八七会议提出什么 八七会议的背景和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八七会议

    毛主席有一些名言流传甚广,在革命战争时期一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精辟入里地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手段,鼓舞了一大批的革命党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提出的背景是在八七会议时期,其意义就是确定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式。毛泽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在1927年8月7日在湖北

  • 三湾改编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被认为是党领导新型军队的开端,党的军队建设在此向前跨进了一大步,足见其对中国共产党军队建设的深远影响。我们知道,三湾改编最大的影响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但显然这一事件的影响绝不仅仅是这样。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共产党创建军队的开始,三湾改编,则是我党领导新型军

  • 雾社起义领导人是谁 雾社起义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雾社起义

    雾社起义简介雾社起义是发生在台湾地区的一次起义,这次起义发生在台湾地区人民与日本人之间。这场同样爆发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战争将台湾人民对于日军的侵略行为的不满表达的淋漓尽致,即使这场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台湾同胞在其间表现出的英勇顽强却值得赞叹。所以,接下来就来对雾社起义简介一探究竟。雾社起义照片每

  • 毛泽东在扎西会议中的贡献和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扎西会议

    毛泽东和扎西会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没有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扎西会议不会召开得如此顺利,红军长征的重要思想和理论基础也不可能建立起来,中国革命恐怕会更加曲折,甚至再次步入歧途。究竟扎西会议和毛泽东还有哪些联系?毛泽东在扎西会议中又有哪些贡献和作用呢?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一渡赤水,向云南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