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军功爵制的发展历史 军功爵制的赐爵原则

军功爵制的发展历史 军功爵制的赐爵原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647 更新时间:2024/1/18 19:03:36

军功爵制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军功爵制的赐爵原则是什么?以下为您介绍军功爵制。

军功爵制简介

军功爵制的出现和确立,在先秦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春秋以前列国普遍存在“世卿世禄”制度。国家在选拔人才,包括军事将领时,实行“亲亲尊尊”路线,主要在奴隶主贵族中选取。

平日村社各级首领,战时也就是各级军官。战场上军功一录于村社首领名下,普通士兵无论在战争中立下多大功劳都被看作是因村社土地关系而产生的义务,军功不会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

战国时列国推行的变法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旧贵族特权。而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就为新的军功爵制出台准备了社会条件。秦是推行军功爵制最彻底的国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也最大。

军功爵制的发展

魏国变法最早,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不再以“亲、故”而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实际上已经具有了军功爵制的性质。

吴起在楚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绝减百吏之禄秩”,然后用所收减的爵禄“以奉选练之士”也具有军功爵制的特点。秦是推行军功爵制最彻底的国家,秦的军功爵制最典型,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也最大。

秦的军功爵制主要包括两项内容:其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这就是说凡立有军功者,不问出身门第、阶级和阶层,都可以享受爵禄。军功是接受爵禄赏赐的最必要条件。

其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是取消宗室贵族所享有的世袭特权,他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凭血缘关系,即“属籍”,就可以获得高官厚禄和爵位封邑。

这项规定,造成了战国时“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时代特点。军功爵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显示了勃勃生机。

在变法运动的推动下,赵、燕、韩、齐等国也实行了新的任官制度。如:赵孝成王依据赵襄子时代“功大者身尊”的法规,下令对降赵的韩上党守冯亭等“以万户都三封太守,千户都三封县令,皆世世为侯,吏民皆益爵三级,吏民能相安,皆赐之六金”

在燕国,实行了“公子无功不当封”。乐毅破齐有功后,“燕昭王大悦,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昌国君”。并以上功、中功、下功、无功来区别赏赐的等差。

在韩国,申不害创立了一套“循功劳,视次第”的任官制度,规定“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

在齐国,齐威王也选贤任能,因功授官,封赏功效卓著的即墨大夫,烹杀逢迎取誉的阿大夫。赵、燕、韩、齐实行的这套新制度,也就是新的军功爵制的不同表现形式。

军功爵制的赐爵原则

秦国施行的军功爵制,在赏赐爵秩的原则上还有较严格的限制。

原则之一

“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韩非子·定法》说,商鞅制定的秦法是:凡战士能斩得敌人一颗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及与之相应的田宅、庶子,也可以做官。

斩杀的敌人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越高。如果能斩敌人首级五颗,还可以役使隶臣五家。总之,军功的大小决定着将士“尊卑爵秩等级”的高低。

原则之二

爵位高者赏赐重,爵位低者赏赐轻,对士兵的奖赏低于军官。依秦制,划分爵位为二十级,从一级公士到二十级彻侯。

军队在攻城围邑时如能斩杀敌人八千以上,野战时如能斩杀敌人二千以上,就是全功。凡立全功的部队,就对全军进行赏赐,而赏格依五大夫为分界,划分为两类,对五大夫以上的高爵赏赐重,在正常的官爵升迁之外还有“赐税”、“赐邑”“税邑”等。

而对五大夫以下的低爵,则只赏赐官爵一级,或者最多加赐几千钱、几个奴隶而已,没有“赐税”、“赐邑”“税邑”等重赏。

原则之三

赏罚并行,立功有赏,无功者罚,赏罚分明。秦国军队以伍为基本战斗单位,据《商君书·境内》篇,一伍之中如有一人战死,其余四人即获罪;如有二、三人战死,其他人的罪名更重。

将功折罪的唯一方法是杀敌:一人战死,须杀敌一人。二人战死,须杀敌二人。所以秦军战士要想得到“斩一首爵一级”的奖赏,必须是在斩杀敌人的数量中扣除了己方死亡人数后,方能获得。

这样一来,士兵要想获爵位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交战双方的武器装备相差无几,又是近身肉搏战,想要在战斗中只斩杀敌人而自己不受损失,几乎是不可能的。

标签: 军功

更多文章

  • 南宋的地方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地方官制有哪些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南宋

    南宋初期基本上沿袭唐五代旧制。行政机构分州、县两级。宋太宗以后,又把全国分为若干路,路相当于唐代的道、元代的省。这就变成为路、州、县三级。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最低一级,自秦汉以后,历朝相沿不革。宋代的县,设县令、县尉,作为一县的长官。大县还设有主簿一员。

  • 中国近代史大事件列表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近代史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6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

  • 洋务运动的影响有哪些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洋务运动

    清朝洋务运动的开展,涉及了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我们在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时,也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下面就来看看洋务运动的影响有哪些?首先,军事方面的影响。洋务派在军事方面继承了魏源的思想,主张以“自强”和“求富”为目的的“师夷

  • 南北朝时的人口数量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南北朝

    南北朝在一段时间内依旧是动荡不堪的,人口变化不断,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当时的人口状况。北魏正光元年(520年)①30000000人,②35000000人。①号数据出自《文献通考·卷十》②号出自葛剑雄版《中国人口发展史》。六世纪二十年代北魏人口达600万户、3500万人,加上南梁的两千余万,

  • 西藏宗喀巴的宗教改革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宗喀巴

    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宗喀巴十分著名的原因除了他对佛法的钻研以及德行出众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当时他生活的那个年代西藏地区的佛教受到了政治的影响,很多佛教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处于崩溃的边缘,佛教的各个流派一片混乱。面对这种情况宗喀巴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并且创立了纯粹的

  • 八七会议方针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召开的目的就是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经过激烈的讨论,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最终被确定了下来。八七会议发生在十分特殊的历史时期,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遭遇到严重的挫折,正处于革命事业的迷惘时期,八七会议的召开就是为了为中国革命指出一条光明大道,而它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八七会议方针八七会议批判

  • 宁都会议参会人员 宁都会议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宁都会议

    宁都会议的参会人员分别是毛泽东、朱德、王稼样、顾作霖、邓发、任弼时以及项英,再加上后来加入主持会议的周恩来总共8人。宁都会议的结果是毛泽东的领导和指挥权被剥夺,这也导致了后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宁都会议参会人员为了贯彻执行临时中央的“左”倾冒险

  • 八七会议提出什么 八七会议的背景和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八七会议

    毛主席有一些名言流传甚广,在革命战争时期一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精辟入里地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手段,鼓舞了一大批的革命党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提出的背景是在八七会议时期,其意义就是确定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式。毛泽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在1927年8月7日在湖北

  • 三湾改编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被认为是党领导新型军队的开端,党的军队建设在此向前跨进了一大步,足见其对中国共产党军队建设的深远影响。我们知道,三湾改编最大的影响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但显然这一事件的影响绝不仅仅是这样。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共产党创建军队的开始,三湾改编,则是我党领导新型军

  • 雾社起义领导人是谁 雾社起义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雾社起义

    雾社起义简介雾社起义是发生在台湾地区的一次起义,这次起义发生在台湾地区人民与日本人之间。这场同样爆发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战争将台湾人民对于日军的侵略行为的不满表达的淋漓尽致,即使这场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台湾同胞在其间表现出的英勇顽强却值得赞叹。所以,接下来就来对雾社起义简介一探究竟。雾社起义照片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