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朝刘宋军事制度介绍

南朝刘宋军事制度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647 更新时间:2024/2/13 16:01:01

南朝时期,无论是宋齐梁陈诸政权的频繁易代,还是各政权内部的皇位变动,不管是中央政权从门阀政治向皇权的复归,或是南朝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以及人事调动、制度更易,南朝的中外军都在这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肇端于曹魏的中外军,至南朝时期,由于皇权的振兴和其他历史条件的变迁,其涵义有了新的变化。

这时的中军主要指中央禁军,主要组成部分为六军,由领军将军和护军将军统帅。外军则包括各都督区所统军队、地方州郡兵以及国家文武佐吏的私人武装。南朝的中外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特别是中军和外军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

东晋末年,世族与皇权共治的门阀政治格局出现重大裂痕。北府旧将刘裕击败桓玄,完成“造宋”之伟业。“义熙”之政即是刘裕覆晋建宋的准备过程,也是刘裕建立新朝中外军体制的过程。

刘裕所缔造的宋初中外军格局,漏洞百出,导致景平政局皇权的极端弱化。荆州刺史刘义隆以外军之强大入主建康后,以荆府旧将为主组建了新朝的禁卫体系,并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中外军互动的体系,结“元嘉之治”之果。

由于文帝政策的失误和政局的变化,元嘉体系最终崩溃,其中外军互动体系亦宣告瓦解。江州刺史刘骏以雍州方镇的外军为主,武力夺取了帝位,并重建了新朝中军;但却受到宗室藩王和其他势力的严峻挑战,以至未能很好的完成中外军的互动。

刘宋中外军体系便在孝武帝强化皇权的非常手段中日益走上了相互剥离的道路。明帝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却使得刘宋一脉相承的军事力量逐渐脱离了皇权的运转,并最终为异姓居边权臣萧道成所用,成为改朝换代的契机之一。

终观刘宋一朝政治,刘宋自始至终没有形成完善巩固的中外军互动的体系,这是因为中外军的互动中暗含有专制皇权所不能解决的矛盾;但刘宋中军和外军之间的互动则时有表现。

以刘宋中外军的互动为展开,刘宋各朝的武装力量构成发生变化,其军事力量的地域性支撑也前后非一,并在中外军互动的过程中发生转变。刘宋各朝政局的稳定与否与中外军互动的程度及方式亦联系紧密,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也与之相关,而刘宋皇权政治总的趋势则在此过程不断加强。

刘宋前期北府兵独大,成为中央军与荆州、北徐州方镇的主力来源,故此时仍以世兵制为主。

元嘉后期,为了应对荆雍地区蛮族的需要,担任伐蛮总指挥的刘骏(后来的宋孝武帝)在雍州地区大力招募北方流民组建了一支实力强大的雍州伐蛮军。后来,孝武帝刘骏正是凭借这一支荆雍兵击败了建康的中央军夺取了帝位,此后,雍州豪族集团(荆雍兵)逐渐取代了北府兵集团的地位。

孝武帝即位后进行军制改革,大力恢复秦汉以来的“征兵制”。此时世兵制衰落,军队主力逐渐被募兵制和征兵制取代,特别是将领自招部曲的募兵制,更成为刘宋宋末年军队中的精锐核心。

标签: 南朝

更多文章

  • 王莽改制之王田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田制

    王田制的名称取法于《诗经》中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莽诏书称:“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其男口不盈

  • 义熙土断的背景和处理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义熙土断

    义熙土断,指的是东晋安帝义熙九年(公元413年)三月的土断,时任太尉的刘裕因桓温庚戌土断过时已久,逐渐失去作用,国内人民和实际户口很不一致,给国家兵役来源及租赋收入造成混乱,因而请求再次实行土断。刘裕实行义熙土断时,除徐、兖、青三州居住在晋陵(今江苏镇江、常州一带)的住户可以不进行外,其他流寓郡县大

  • 义熙土断内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义熙土断

    土断:东晋和南朝为解决侨置问题而推行的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划定州、郡、县领域,居民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故称土断,即以土著为断。其旨意、方法因时而有差异。西晋武帝太康五年(284),汝南王司马亮、司空卫瓘上疏,咸用土断,使举善进才,各由乡论,以纠九品中正制之流弊,是为土断之

  • 新朝有哪些农民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新朝

    王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托古改制”的新政:他下令天下农田改称“王田”,奴婢改称“私属”,禁止买卖;无田者按一夫百亩受田,一户不满八人而土地超过一井(900亩)者,分余田给九族或邻里;设立五均,管理工商业,严格管制物价和加强税收,实

  • 王莽改制之五均六筦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五均六筦

    五均六筦是王莽新朝时对六种经济事业的管制措施,即盐、铁、酒专卖,政府铸钱,名山大泽产品收税和五均赊贷。这些措施于王莽即位的次年起,先后公布施行,合称六筦(筦,即管,由国家经营管理之意),也称五均六筦。五均六筦施行了十几年,到地皇二年(公元21年)才准备废除,地皇四年(公元23年)时新莽政权就告败亡。

  • 王莽新朝历史介绍 AD8-AD23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莽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帝王莽,中国朝代名。汉元帝王皇后的侄子。生于公元前45年。汉成帝时,王氏一家皆为侯,王莽善于钻营,逐渐把持朝政,公元9年,王莽自立为帝,国号“新”,史称“新朝”。王莽原被封为新都候,所以国号叫“新”

  • 新疆地区古代消失的古国之康居国历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康居

    康居国“去长安万二千里”,跟当时的大月氏属于同种,在汉朝初年国势颇盛,拥有现在新疆北境以及苏俄的中亚之地。到了晋朝之时,他们对于中国仍然十分归顺,曾经遣使入朝。唐代,这个国家仍然继续存在,被称为康国。来自康居的胡旋女唐朝皇帝唐玄宗,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位皇帝。他耽于声色,任用奸相

  • “土木堡之变”的经过 明英宗朱祁镇为何要亲征蒙古瓦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是改写明朝历史的莫大国耻。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大举入寇,明朝大太监王振“挟帝亲征”,明英宗朱祁镇亲率数十万大军迎敌,结果遭遇惨败。八月壬戌(十二日),瓦剌兵追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境内),混乱中明英宗被抓了俘虏,王振被乱军

  • 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高句丽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杨广三征高句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是又不简单,因为大家也应该知道,这个杨广其实当时国内的矛盾已经比较大了,为什么还要去征服这个高句丽呢?而且不仅仅是一次,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很多人说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是因为他嗜血残暴,好

  • 粟特人去哪了 粟特人是什么人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粟特人

    说道粟特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了不了解,这个民族曾经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活跃了有数百年的时间。粟特人将外部的技术带往内地,再将内地的原材料输入到西域地区。几乎是凭借着一己之力,长期维持着东亚以及内亚地区的频繁贸易。他们还曾经再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的朝廷负责过外交、武器贸易、马政等一些重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