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新朝有哪些农民起义

新朝有哪些农民起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262 更新时间:2024/2/12 22:48:57

王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托古改制”的新政:他下令天下农田改称“王田”,奴婢改称“私属”,禁止买卖;无田者按一夫百亩受田,一户不满八人而土地超过一井(900亩)者,分余田给九族或邻里;设立五均,管理工商业,严格管制物价和加强税收,实行经济垄断;屡次改变币制,货币名目繁多,换算复杂,造成社会和经济的极大混乱;更改官制名称,滥加封赏;又发动对匈奴和对东北、西南边境各族的战争。

沉重的赋役徵发,残酷的刑罚,使人民怨声载道,加上连年灾荒,物价腾贵,终于引起全国性的农民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

新末民众起义首先发生在北方边郡地区,接着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也爆发了农民暴动。天凤四至五年(17-18年),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在三个地区爆发:

在今湖北西北有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军(因以绿林山为基地而得名)。新莽荆州军被绿林军击败后,王莽遣司命将军孔仁守豫州,派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进入荆州平乱。隔年绿林山瘟疫爆发,王常、成丹率兵转入南郡,称下江兵,王匡、王凤率兵东进新市,称新市兵,并北上攻打宛城。

途中于平林(今湖北随县东北)获得陈牧、廖湛率众加入,即平林兵。下江兵被严尤击败后,也北上南阳会合新市兵。南阳当地豪强刘縯刘秀也举兵响应,称舂陵兵。23年二月,绿林联军击破新莽军甄阜、梁丘赐等将,包围宛城,占领昆阳,史称蓝乡之战。绿林诸将拥护刘玄为更始将军,最后称帝,建元更始,史称更始帝,即玄汉。王匡、王凤、朱鲔、刘縯等人被封将相。

在今山东东部和江苏北部有樊崇等领导的赤眉军(因义军均将眉毛涂红而得名)。乱军由农民组成,大多不识字,组织包括地位最高的三老、其次有从事和卒史等名称,大多延用汉朝乡官的名称。赤眉军收编吕母部属后,在泰山山区扩大势力。

21年王莽派太师牺仲景尚、更始将军护军王党出兵讨伐,但在隔年被赤眉军击溃而死。王莽再派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率十万兵东征,所经之路都纵兵掠夺。关东人民都称“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双方爆发成昌之战,最后王匡惨败,廉丹被杀,赤眉军扩张到青、徐、豫、兖等州(约今山东与江苏北部)。只有翼平连率田况率领百姓守卫青徐部分地区,一度阻挡赤眉军入侵。

在今河北一带则有大小数十支起义队伍,其中最大一支称为铜马军。

蓝乡之战

蓝乡之战,发生于新莽地皇三年(22年)十二月,是在绿林农民起义战争中,绿林军大破王莽官军于蓝乡(今泌阳)的一次袭击战。

地皇三年(22年)十一月,绿林军新市、平林、舂陵三部联合攻克棘阳(今南阳南)等地,后因刘縯率舂陵兵急欲攻宛,被南阳郡守甄阜、属正梁丘赐军击败,被迫退保棘阳。甄阜、梁丘赐留辎重于蓝乡,乘胜率精兵10万南渡潢淳水(今唐河城西),临近沘水(今泌阳境),在两川间扎营,企图一举扑灭义军武装。

是时,由王常等率领的下江兵5000余人,已从南郡(郡治江陵,今属湖北)转战到宜秋(今唐河东南)。十二月,新市、平林,下江、舂陵四部合兵,士气大振,对甄阜、梁丘赐军发动全面进攻。义军兵分六部,乘夜袭击蓝乡,一举劫获甄阜军全部辎重,并堵住其退路,从东南、西南两面夹击其主力,甄阜军败逃。义军追至潢淳水,歼灭2万余人,斩杀甄阜、梁丘赐。此战,义军大获全胜,使绿林军的反莽斗争进入了新阶段。

成昌之战

成昌之战,发生于新莽地皇三年(22年)冬,是在赤眉农民起义中,赤眉军在成昌(今山东东平西)击败王莽太师王匡部10余万人的作战。

地皇三年(22年),樊崇义军已发展至l0余万人,直接危及王莽的统治,王莽不得不筹集兵力加紧镇压并把重点指向东方。四月,王莽遣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率精兵10万进剿樊崇义军。王莽大军东进,沿途烧杀掳掠,民众义愤非常。当时流传的歌谣“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指更始将军廉丹)杀我”,真实地反映了群众对赤眉军的支持和对莽军的仇恨。

十月,王匡率军进抵无盐(今山东东平东),击败据城举兵响应赤眉军的索卢恢部万余人。是时,赤眉别校董宪部正活动在无盐西南的梁地。王匡恃强急战,率大军南下,欲一举击破董宪部。恰在此时,樊崇所率赤眉军主力已进至无盐附近的成昌。莽军出无盐不久,即与赤眉大军相遇于成昌。首次交兵,王匡、廉丹被歼万余人,惨败而逃。

赤眉军乘胜追击至无盐。王匡仓皇逃奔洛阳,廉丹拼死顽抗。赤眉军斩杀廉丹及其部下校尉20余人,大获全胜。

地皇四年(23年)绿林军拥立汉宗室刘玄为帝,恢复汉朝国号,建元更始,史称更始帝。

标签: 新朝

更多文章

  • 王莽改制之五均六筦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五均六筦

    五均六筦是王莽新朝时对六种经济事业的管制措施,即盐、铁、酒专卖,政府铸钱,名山大泽产品收税和五均赊贷。这些措施于王莽即位的次年起,先后公布施行,合称六筦(筦,即管,由国家经营管理之意),也称五均六筦。五均六筦施行了十几年,到地皇二年(公元21年)才准备废除,地皇四年(公元23年)时新莽政权就告败亡。

  • 王莽新朝历史介绍 AD8-AD23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莽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帝王莽,中国朝代名。汉元帝王皇后的侄子。生于公元前45年。汉成帝时,王氏一家皆为侯,王莽善于钻营,逐渐把持朝政,公元9年,王莽自立为帝,国号“新”,史称“新朝”。王莽原被封为新都候,所以国号叫“新”

  • 新疆地区古代消失的古国之康居国历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康居

    康居国“去长安万二千里”,跟当时的大月氏属于同种,在汉朝初年国势颇盛,拥有现在新疆北境以及苏俄的中亚之地。到了晋朝之时,他们对于中国仍然十分归顺,曾经遣使入朝。唐代,这个国家仍然继续存在,被称为康国。来自康居的胡旋女唐朝皇帝唐玄宗,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位皇帝。他耽于声色,任用奸相

  • “土木堡之变”的经过 明英宗朱祁镇为何要亲征蒙古瓦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是改写明朝历史的莫大国耻。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大举入寇,明朝大太监王振“挟帝亲征”,明英宗朱祁镇亲率数十万大军迎敌,结果遭遇惨败。八月壬戌(十二日),瓦剌兵追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境内),混乱中明英宗被抓了俘虏,王振被乱军

  • 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高句丽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杨广三征高句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是又不简单,因为大家也应该知道,这个杨广其实当时国内的矛盾已经比较大了,为什么还要去征服这个高句丽呢?而且不仅仅是一次,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很多人说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是因为他嗜血残暴,好

  • 粟特人去哪了 粟特人是什么人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粟特人

    说道粟特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了不了解,这个民族曾经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活跃了有数百年的时间。粟特人将外部的技术带往内地,再将内地的原材料输入到西域地区。几乎是凭借着一己之力,长期维持着东亚以及内亚地区的频繁贸易。他们还曾经再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的朝廷负责过外交、武器贸易、马政等一些重大事

  • 古代“官媒”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官媒

    导言官媒指旧时衙署中担任媒妁等事的妇女,代表政府行男女婚姻之事的机构,即官方的婚姻介绍所。官方的媒人,古代称作媒官、媒氏、媒互人等,最早出现在西周。据《周礼·地官·媒氏》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即婚配)”,“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

  • 战国时期秦国“二十等爵位”爵位制度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爵位

    秦孝公五年(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这次变法使得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彻变革,不仅国力大增,且军队战斗力开始飞速提升。而秦军之所以战斗力如此强大,主要便是源于秦国独具特色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秦国的二十等爵位制,其实可以看作是对周朝阶层的进一步细化

  • 牛僧孺和李德裕两党“牛李党争”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牛僧孺

    唐朝末期政客频繁内斗,分为两个党派,彼此之间朝事政事争斗不断,加速了唐朝的腐败和灭亡,牛李党争是一个统治集团内部阶层之间的互相争斗。唐朝末年,中央政府高级官员主要分裂为两个政客集团,一称牛党,一称李党,牛党的重要人物是进士出身的牛增儒、李逢吉、李宗闵;牛党的背景主要是科举出身,他们大都出身贫寒,靠寒

  • 唐太宗征高句丽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高句丽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唐太宗征高句丽赢了没赢非常的感兴趣的,其实从明面上来看,还真的就是没赢,退了回去,但是大家估计也都知道了,没有唐太宗的前提,后面的唐高宗李治也不会有结果,所以从另外一方面看也是赢了,具体的结果怎么说下面我们详细来说说。唐太宗政高句丽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赢了,但是赢得不彻底,因为没有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