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为何盛行“侠客”文化?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为何盛行“侠客”文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979 更新时间:2024/2/10 14:45:57

少年鲜衣怒马,执剑走天涯,嫉恶如仇,潇洒又自在。这大概是很多人对侠客的印象吧。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侠客是很多中国人心中的理想化身,不管是在古时候还是在现在,侠客一词都是很多人心里的“白月光。”我想这大概是很多人迷恋金庸的一个原因吧。

那为什么偏偏是在这纷乱不堪的春秋战国时期,侠客文化兴盛了起来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战乱时期,武力需求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日渐衰败,各路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变得虎视眈眈起来。谁都想要中央的位子,那个至高无上的权利宝座,可是谁都知道这是异常艰难的权利争夺。就算孔子周游列国,耗尽心血的宣传周礼,想恢复周礼,天下大同。

但是,诸侯就像是豺狼虎豹,只想统一天下走到权利的顶端。所以,孔圣人的话在他们面前都显得异常苍白无力,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暴力。

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才能最快最有效的帮助各路诸侯实现雄心壮志

,武力的需求被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武力的被需要也影响到了上层社会

。春秋战国之时,上层社会贵族斗剑的风气盛行。长剑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百兵之君,可以说在当时,上至达官显贵,下至百姓庶人都很喜欢长剑这一种武器。

长剑这一兵器好像被赋予了一些特殊的意义。长剑的盛行,促使了一批剑客的出现。剑客,已经有了侠客模糊的影子。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想起侠客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剑。其实在很多人心里,是默认了侠客的的武器就是剑。

侠与剑的关系密不可分。但是剑客和侠客终究是不同的。

剑客被他的武器剑,束缚住了

。他们虽然在剑上造诣极高,不同于侠客的忠肝义胆,重情信义,很多剑客更像是一些达官显贵的武器了。自然,这其中道理只能等各位去探找了。

二、个人价值认可的寻求

当然在炮火连天的春秋战国时期,因为战乱,个人才华得不到施展。所谓乱世出英雄。

实现个人才华获得自我认可,也是侠客文化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也是很容易模糊侠客来源的地方,很多上层社会的贵族养士,但很多被养的士大是没落贵族。甚至这些人也会影响到主人,像孟尝君一样。

上层社会的贵族除了喜欢斗剑之外,养士也在上层社会中十分流行。被贵族所养的士,大多是有才之人,但是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下大乱,才华无处施展。所以他们才会被养在贵族门下。

养士其实是贵族的一种招揽人才手段。很多人觉得士其实不是侠客,其实不然。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客和金庸,古龙等先生中武侠小说的侠客不同。

在春秋战国时期,侠客的定义比较广泛,被上层贵族养的士就是为贵族效力尽命者。这看上去和侠客精神违背,其实并没有。士对主忠对应重信义,舍命对应不怕死。所以在根本上我认为没有矛盾。贵族养侠客,对于侠客来讲是一种赏识,完成贵族心愿,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这其实是一种报答行为。

这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为了太子丹刺杀秦王的荆轲

很多人都认为荆轲是侠客的代表,荆轲敢于刺秦王是勇的代表。但是换个角度来想,荆轲实际上就是太子丹养的士。秦王派王翦破赵,又进军燕国南界。太子丹惶恐,才请来荆轲。荆轲作为太子丹所养的士,刺杀秦王也就解决了太子丹的问题。

所以上层社会中贵族养士也是春秋战国时期侠客文化兴起的重要原因。

三、思想文化的影响

除了现实的社会原因,

思想对人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

。春秋战国虽然混乱,武力诉求高。但是思想文化却也是繁荣异常。又是提到侠,墨子肯定是绕不过去的人。墨家文化主张兼爱非攻。

兼爱其实有意去对抗儒家文化中的以家族为主的私利垄断,提倡平等。儒家文化中虽然有大同社会一说,但是在等级制度上的规定仍然很严格。

墨家提倡的兼爱,更像是从百姓的角度出发,提出的一种超越制度和等级的真正平等。就像仗剑走天涯的侠客嫉恶如仇,见不惯那些不平等的事一样。

非攻则是指责以强欺弱的不平等战争,众寡暴的社会掠夺。这一点和侠客文化中的劫富济贫很像。

墨家的追随者,大多都是有热血又有信仰的,追求社会平等的人。墨家文化中除了兼爱非攻,“隐”也是墨家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很多墨家成员,虽然身怀绝技但是依然低调谦虚。

最大的代表人物就是墨家创始人:墨子。

墨子的祖先虽然是贵族,但是他本人却是个平民。墨子总是自称“鄙人”,又被人称为是布衣之士。墨子兼顾了贵族和平民两者的特性,他相当有文化,但是有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的士人。墨子曾经做过宋国大夫,却说:“

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

。”他虽然师从儒家,但最后却反抗儒家。

可以说墨子和我们现在理解的侠客很像。墨家文化代表的精神也很贴合侠客精神。当年墨家文化声势之浩大,受到很多人的追随。

百家争鸣中“非儒即墨”的说法足以见得墨家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对人的影响。

墨家文化中很多和侠文化有很多重叠点,

墨家文化像是在混乱的时代里的精神良药,它代表的精神是一种美好向往,对这乱世的控诉

。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侠客的兴起也是这个原因。

四、底层人民的呼声

王室不再,各路诸侯对抗。天下大乱,战火四起,没人会在乎底层百姓在想什么。掌权者不爱民,真正的疾苦没人解决那就只能底层百姓自己解决。

其实侠的真正来源一直有争议,他到底是来自上层社会还是底层社会,没有决断。但在我看来,即使是上层社会中有侠客的存在,大多数也都是贵族养的士。就算贵族中有孟尝君这样的人物,也并不能代表整个上层社会没有说服力。

相反,从底层社会中生生出的侠客,更多代表的是底层人民的呼声和愿望。

在炮火连天生灵涂炭的战乱时期,侠客文化的诞生更像是一种无奈。人们无法都掌握自己的命运,每天只能看着连天的炮火,在在恐惧和绝望中生活。弱小的百姓并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虽然同为百姓,但是侠客具有武力。

侠客可以保护自己,甚至保护别人。

侠客的出现像是一种底层百姓的自我救赎。

侠客的忠肝义胆,重情重义,武艺高强都和当时最真实的底层人民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反差。正所谓缺少什么就需要什么,人民需要保护他们的人,需要解决问题的人。上层社会的贵族看上去总是那么遥不可,而和自己出身差不多的侠客看上去才足够真实。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这是对侠客的描写,短短二十字就能勾勒出他们的形象,让人看了之后感受到他们身上那股洒脱不俗的气质。也正是这样的气质才吸引了无数世人与后世人。

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这样写道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於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阸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於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这足可以见得侠客身上具有的特殊魅力,果然不俗。

但是司马迁在写荆轲时又写了这样一句话: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句话虽然是太子丹送荆轲,但想想其实也像是在描写侠客。乱世纷争,民间疾苦。他们在乱世中生也在乱世中死。

春秋战国时期,纵使侠客声势再浩荡最终也是一去不复返。

虽然很多人惋惜侠客文化的消失,但是在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的封建社会里,侠客的消失也是一种必然。就像他出现在战火连天,纷乱不堪的春秋战国时期一样。

现在我们理解上的侠客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武侠小说的影响,更像是心中理想的化身。我们对侠客寄予了高度的期望,甚至有些超出常人的期望。也是我们想要挣脱着困住我们的红尘世界。

但是侠客终究是黄粱梦一场的救赎,无法在这花花世界容身。他们的出现和他们的消失就像他们本身一样,快意又自在,洒脱又自如。

标签: 侠客

更多文章

  • 关羽留守荆州时实力有多少 关羽手下有多少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关羽

    想要了解关羽手中有多少人马,我们要先看看当时蜀国的情况。平常在小说或者演义中大家看到的都是数十万的规模,比如说单单就看这个夷陵之战中,刘备方的兵力就被夸张的描写到有七十多万人。但是在实际的夷陵之战中,刘备真实的兵力其实也就十万左右。如果当时刘备的总兵力有十万人的话,那么能留给关羽的差不多也就是三四万

  • 北魏三长制与均田制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长制

    北魏时期,统治者在适应和改造中原传统文化的双向互动中,实施了三长制与均田制两种制度,对社会尤其是下层阶级进行了重新整个。这两种制度作为硬性控制手段,为北魏政权的稳固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尽管豪强对依附客横征暴敛比国家的赋税高出几倍,之所以大量人口依附

  • 辛丑条约是谁签字的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辛丑条约

    说到辛丑条约,大家肯定都知道,这个是我们中国近代史上最严重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因为这个合约的签订,让各种帝国主义和其他的侵占国家都开始纷纷掠夺。清朝的政府甚至都成了帝国主义的统治的工具!那么这个辛丑条约是谁签字的呢?里面的内容大概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辛丑条约是谁签字的关于这个辛丑条

  • 三国孙权最想攻占的地方除了荆州还有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权

    在汉末三国时期,存在众多兵家之地,促使各个诸侯反复争夺。比如东汉末年的徐州,就被刘备、吕布、曹操等诸侯所争夺。围绕着徐州这一兵家必争之地,吕布最终付出了性命的代价。在此之后,曹操和刘备曾围绕着汉中之地,爆发了汉中之战。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

  • 明朝藩王子朱厚熜为何能继承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厚熜

    明朝时期,按照祖制,皇帝驾崩之后,必须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迎立新皇,要是皇帝没有子嗣的话,就会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选择血缘关系上比较近的藩王立为皇帝。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明武宗朱厚照没有子嗣继位,内阁为何要选朱厚熜继承大统?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朱厚熜父亲朱祐杬的身份说起。朱祐杬是明宪宗朱见深

  • 东汉末“十常侍之乱”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十常侍之乱

    说到这个东汉末年的时候,当时的情况并不是很好,外戚专权,政治腐败。何太后临朝听政。对于十常侍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是谁,何太后的哥哥想要铲除这些宦官,结果何太后还不同意。结果最后还闹出了十常侍之乱事件,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1、十常侍分别是谁在历史上,这个“十常侍&rdquo

  • 西汉吴楚七国之乱历史事件介绍 七国之乱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

  • 诸葛亮6次讨伐魏国为何都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作为千古名相,诸葛亮无疑是后汉三国时期最杰出的宰辅之一。就连跟诸葛亮有仇的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也不得不表示由衷的敬佩:“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 明朝名将戚继光抗倭成功后是怎么备守北方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戚继光

    戚继光,明朝著名抗倭名将,是个杰出的军事家。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当代,人们受到当代影视作品等影响,一提到戚继光,就会想到他驰骋海疆,肃清倭患,以至于他的其他成就被忽略。戚继光于1553年受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防御倭寇,逐渐得到重用,直至1585年受到弹劾

  • 辽朝后期“十香词冤案”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辽朝

    萧观音,辽朝女诗人,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被辽道宗誉为女中才子。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萧观音自幼容貌清丽,聪慧秀逸,个性内向纤柔,文采出众,精通诗词、音律,还弹得一手好琵琶,称为当时第一。萧观音也是辽代的女诗人,她的传世作品虽然只有15首,却已在我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