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统一战争地图 东汉统一战争顺序

东汉统一战争地图 东汉统一战争顺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224 更新时间:2023/12/24 13:44:49

东汉统一战争是指东汉建武元年(25年)十月至十二年十一月,光武帝刘秀削平各地割据势力,完成统一大业的战争。

战争背景

割据状况

更始元年(23年),绿林、赤眉大起义推翻新莽王朝反动统治后,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和历史局限,不可能建立起自己的政权。这样,整个中国依旧陷于混战状态。然而人民渴望平息战乱,恢复安定的生活,所以统一全国,重建社会秩序也就成为历史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刘秀顺应历史的潮流,开始了统一全国,恢复刘家天下的战争活动。

绿林、赤眉起义

刘秀出身于南阳豪族地主集团,政治资本厚实,个人又具有敏锐的政治才能和丰富的军事韬略。绿林、赤眉大起义爆发后,刘秀和他的兄长刘縯一起,打着“复高祖之业”的政治旗号,在舂陵(今湖北枣阳东)一带起兵,汇入农民起义的洪流。在推翻新莽统治的斗争过程中,刘秀多有贡献,尤其在昆阳之战中,刘秀的杰出指挥,为起义军赢得决战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后来,起义军内部发生内讧,导致其兄刘縯被杀,在这危急关头,刘秀本人以其高度的政治成熟性,忍辱负重,巧与杀兄仇人相周旋,终于重新取得更始帝刘玄等人的信任,得到前赴河北(黄河以北)独当一面的机遇。这一转折,对刘秀来说具有关键意义,从此他就一步步走上逐鹿中原、并吞天下的胜利之路。

东汉建国

刘秀抵达黄河以北地区后,以复兴汉室为号召,不断壮大自身的势力,先后镇压了铜马、高潮、重连、尤来、大枪、五幡等部农民起义军,并将农民军中的精壮收编入自己的队伍之中,扩充自己的实力。待羽翼丰满后,刘秀公开与更始政权决裂,建武元年(25年)六月,刘秀在鄗南(今河北柏乡)即皇帝位(光武帝),沿用汉的国号,并以这一年为建武元年。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

刘秀称帝后,虽然基本控制了中原(今河南、河北大部和山西南部)要地,但是仍处于各种武装势力的包围之中。东有青州的张步,东海的董宪,睢阳的刘永,沪江的李宪;南有南郡的秦丰,夷陵的田戎;西有成都的公孙述,天水的隗嚣,河西的窦融,九原的卢芳;北有渔阳的彭宠。此外尚有赤眉等农民军活动于河水(黄河)南北。

刘秀根据形势,采取了“先关东,后陇蜀”,先集中力量消灭对中原威胁最大的关东武装势力,再挥师西向的战略决策,并针对割据势力众多而分散的特点,采取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战争结果

汉军在关东战场,建武六年(30年)正月,吴汉破朐,击杀董宪。接着,汉军又在舒(今安徽庐江西南)消灭独据一方自立为天子的李宪。至此,汉军在短短的4年中,将关东地区各个割据势力全部铲除。

建武十二年(36年)十一月,汉军大破蜀军,公孙述负重伤身亡。至此,刘秀彻底平定巴蜀,取得了统一战争的最后胜利。

战争评价

在东汉统一战争中,作为最高决策者,刘秀在战争中表现出卓越的战略应变能力和杰出的作战指导艺术。他善于观察形势,把握战机;注意占取地利,稳固后方;重视集中兵力,由近及远,分清主次缓急,各个击破;运用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心的手段,争取盟友,分化敌对势力;重视利用人和,发现和拔擢将才,放手使用,不多掣肘,使他们充分发挥军事才能;能够适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战法;善于避实击虚,奇正并用,围城打援,运动歼敌;强调连续进击,穷追猛打,不给敌人以喘息和反扑的可能。刘秀芟夷群雄、一统天下,应该说是符合逻辑的归宿。

名人评价

蔡东藩:公孙述据蜀自雄,隗嚣负陇自固,当其号令一隅,延揽物望,亦若庸中佼佼者流,以视赤眉铜马,固相去有间矣。然述多夸而嚣多疑,疑与夸,皆非霸王器也。马援笑述为井底蛙,而劝嚣事汉,已料二子之不足有为。及东至洛阳,见光武帝之脱帻相迎,即有君择臣臣择君之语,一见倾心,愿效奔走,援诚不愧智士,抑光武帝之驾驭英雄,令人心服故也?君臣一德,安不忘危,以此定国,有余裕矣。

标签: 东汉

更多文章

  • 西汉末绿林军起义历史介绍 绿林军都有哪些首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绿林军

    绿林军(lùlínjūn),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绿林豪杰起义军之一。新朝末年,天下大乱,新市(今湖北省京山市境内)绿林山一代的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因其驻扎在绿林山,故称这支义军为“绿林军”。新莽地皇四年,绿林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拥立西汉宗室刘玄为帝,年号

  • 西汉末赤眉军起义历史介绍 赤眉军都有哪些首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赤眉军

    赤眉军,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农民起义军之一。赤眉军于天凤五年(公元18年)在莒(今山东莒县)起事,首领为琅琊人樊崇,以泰山山区一带为根据地,与政府军对抗。几年之间发展到数万人,其中主要由农民组成,大多不识字,因此以口头传令为主。组织包括地位最高的三老、其次有从事和卒史等名称,大多延用汉朝乡官的名称。赤眉

  • 王莽改制的内容 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莽

    王莽改制(公元8年-公元23年),又称为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为了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托古改制”措施。初始元年(8年),在王莽接受孺子婴(刘婴)的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作为新朝都城,王莽开中国历史上通过

  • 汉高祖消灭异姓王地图 消灭异姓王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异姓王

    消灭异姓王,指的是刘邦称帝后,消除异姓王的整个过程。汉初异姓王的封地总面积超过了汉郡,他们拥有武装,行政自主,名为汉臣,实为汉廷不能控制的独立王国。汉高祖及其统治集团先后铲灭韩信、彭越、英布,其他几个异姓王也相继被杀、被废,仅存势力最小的长沙王吴芮,解除了异姓王对汉朝的威胁。汉初封地布局图从前202

  • 西汉“白马之盟”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白马之盟

    白马之盟,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与刘氏诸王以杀白马方式定立的一种盟约,也是古代盟誓的方式之一。刘邦立下白马之盟画作起因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为了打败项羽,采取拉拢其他诸侯王的外交策略,从而打败项羽取得天下,在战后不得不与这些与他结盟诸侯王分享果实。而且在战争中,汉王刘邦迫于形势又把手下一些战功卓著的将领封

  • “临朝称制”的历史由来 临朝称制的女性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临朝称制

    临朝称制是中国西汉时期吕后所开辟的,指的是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古时后宫是不能上厅堂的,所以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从秦始皇开始皇帝的命令专称“制”、布告公文称“诰”;后妃掌权之后其命令自然也要上

  • 汉匈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汉匈战争的过程及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匈战争

    汉匈战争,又称汉匈百年战争,指西汉初年对匈奴的一系列战役,双方各有胜负,前后历经130余年。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36年,西汉对匈奴进行了一系列的战役,战争期间双方战争和和亲交替进行,战争结果是汉朝将匈奴本部逐往戈壁沙漠以北;而匈奴南北分裂后,迁往西域的北匈奴也被西征的汉军击败。1.第一阶段:胡强汉

  • 西汉“诛吕安刘”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西汉

    诛吕安刘发生在汉高后八年(前180年),也就是西汉建立后的第二十三年一直到汉孝文帝即位的66天,这期间连续发生两场政变:诛吕政变和安刘政变,诛吕安刘是总称。皇太后吕雉驾崩前任命侄子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吕王吕产为相国,执掌汉朝军政大权。吕雉同时任命宿将灌婴为大将军发兵镇守荥阳,以防东方刘氏诸王起兵篡夺皇

  • 三家分晋时间及历史背景介绍 三家分晋的哪三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指的是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

  • 吴起变法的历史背景介绍 吴起变法的国君是谁?吴起变法内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吴起

    吴起变法,发生在公元前386年-前381年楚悼王当政时,任吴起为令尹,接着对楚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一系列改革的变法运动。经过变法,楚国国力逐渐强盛,在公元前381年,联合赵国大败魏国。但在楚悼王去世后,吴起变法遭到楚国旧贵族的强烈反对,最后吴起被射杀,变法以失败告终。吴起画像事件起因社会背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