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汉“白马之盟”历史事件介绍

西汉“白马之盟”历史事件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923 更新时间:2024/2/12 15:23:41

白马之盟,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与刘氏诸王以杀白马方式定立的一种盟约,也是古代盟誓的方式之一。

刘邦立下白马之盟画作

起因

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为了打败项羽,采取拉拢其他诸侯王的外交策略,从而打败项羽取得天下,在战后不得不与这些与他结盟诸侯王分享果实。而且在战争中,汉王刘邦迫于形势又把手下一些战功卓著的将领封为诸侯王。这些诸侯王主要有: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赵王张骜、韩王韩信(即韩王信)、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楚汉战争时,汉王刘邦仅是他们的盟主,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君臣关系。战后,刘邦成为各诸侯王实力最强者,因此其他诸侯王尊其为皇帝。

汉初异姓诸侯王,国土幅员辽阔,而且又高度自治,而且这些异姓王国连成一片。中央的政令往往无法到达他们,这点早在楚汉战争末期就已经出现端倪。实际上这些异姓诸侯王多对中央也是三心二意。因此刘邦称帝后但对异姓诸侯王心存疑虑,害怕其谋反,危及自己的江山,于是着手翦除异姓诸侯王和功臣势力。先是燕王臧荼造反,接着又有人举报楚王韩信谋反,刘邦采纳陈平之计将韩信掳至长安,降为淮阴侯,最后藉吕后之手斩杀韩信。

其后彭越、英布、韩王信、臧荼、卢绾等王皆一一被其削除。其将异姓诸王清灭后,汉太祖刘邦吸取秦亡的教训,又封自己的子侄为王,实行郡国制,以保刘氏江山稳固。然而,随着吕后势力日大,刘邦担忧汉室江山被吕氏夺去,因此在其晚年与刘氏诸王杀白马为盟,以策万全。

吕雉画像(汉高祖刘邦皇后)

内容

第一,国以永存,施及苗裔。(只要汉帝国存在,大臣们及其子孙就永远有酒喝有肉吃)。

第二,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非皇族成员不得封王,如没有军功者不得封侯)。

结果

刘邦驾崩后,吕后要立诸吕为王,右丞相王陵以此加以反对,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顾全大局假意奉承表示吕后此举并无不可,结果吕后大封诸吕为王,吕氏的诸侯王直至吕后死后被废。

在西汉末年,王莽以外戚身份弄权,被封为假皇帝,最后篡汉,将此盟约撕毁。其后汉光武帝重建汉朝,此盟约被重提。直至东汉末年曹操称魏王,其后其子曹丕继任魏王并篡汉称帝后,白马之盟才被彻底终止。

终汉之世“非刘氏不王”这个祖训除了在上述的三个时期以外,都被严格地遵守,因此可见此盟约对汉代皇帝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

影响

白马之盟的前一条,是维护刘氏皇权,后一条是维护军功集团。从而解决皇帝与军功集团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汉初,他对维护刘氏皇权和国家政局的稳定起过重要的作用,吕后八年皇族与功臣联合诛除吕氏外戚。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都产生了相当的副作用。

前者本意是巩固汉家天下,但却因为过于依赖同姓王而使其坐大。汉文帝时,先后发生了济北王和淮南王的叛变;而汉景帝时更发生了七国之乱。最终这些叛乱皆被平定,而景帝亦乘胜收回封国的官吏任免权,削弱了封国的实力。其后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同姓王的实力被大幅削弱,变成一种虚衔。结果刘邦白马之盟的原意消失,只作为训言留下。

后者在后来大大限制了国家对优秀人才的吸收,从而危及到国家的利益。比如汉初贾谊虽然有才,但却遭到功臣故旧们的集团排斥。自汉景帝开始以无功的外戚为列侯,稍稍打破这一原则。汉武帝时以丞相公孙弘为列侯,开非军功文臣为列侯这一先河。又推行推恩令,大批宗室子弟得以为列侯。西汉末,虽然军功可以为列侯,但是已不是主要封侯徒径。

周亚夫引用白马之盟进谏

评价

史家一般认为刘邦在登上皇位后害怕被夺权,并为了使其后代不用受到功臣压迫,因此铲除开国功臣,并订立白马之盟。

标签: 白马之盟

更多文章

  • “临朝称制”的历史由来 临朝称制的女性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临朝称制

    临朝称制是中国西汉时期吕后所开辟的,指的是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古时后宫是不能上厅堂的,所以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从秦始皇开始皇帝的命令专称“制”、布告公文称“诰”;后妃掌权之后其命令自然也要上

  • 汉匈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汉匈战争的过程及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匈战争

    汉匈战争,又称汉匈百年战争,指西汉初年对匈奴的一系列战役,双方各有胜负,前后历经130余年。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36年,西汉对匈奴进行了一系列的战役,战争期间双方战争和和亲交替进行,战争结果是汉朝将匈奴本部逐往戈壁沙漠以北;而匈奴南北分裂后,迁往西域的北匈奴也被西征的汉军击败。1.第一阶段:胡强汉

  • 西汉“诛吕安刘”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西汉

    诛吕安刘发生在汉高后八年(前180年),也就是西汉建立后的第二十三年一直到汉孝文帝即位的66天,这期间连续发生两场政变:诛吕政变和安刘政变,诛吕安刘是总称。皇太后吕雉驾崩前任命侄子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吕王吕产为相国,执掌汉朝军政大权。吕雉同时任命宿将灌婴为大将军发兵镇守荥阳,以防东方刘氏诸王起兵篡夺皇

  • 三家分晋时间及历史背景介绍 三家分晋的哪三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指的是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

  • 吴起变法的历史背景介绍 吴起变法的国君是谁?吴起变法内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吴起

    吴起变法,发生在公元前386年-前381年楚悼王当政时,任吴起为令尹,接着对楚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一系列改革的变法运动。经过变法,楚国国力逐渐强盛,在公元前381年,联合赵国大败魏国。但在楚悼王去世后,吴起变法遭到楚国旧贵族的强烈反对,最后吴起被射杀,变法以失败告终。吴起画像事件起因社会背景春

  • 战国时期“田氏代齐”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田氏代齐

    田氏代齐,也称田陈篡齐。中国古代战国初年,陈国田氏后代取代了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的事件。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吕氏从此退出统治齐国的历史舞台,史称田陈代齐。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田氏代齐事件介绍公元前532年,陈国公族

  • 中国古代丧葬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古代

    常见的就有土葬、水葬、崖葬等区别,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风俗文化。但是,有一点是共有的,那就是天气。无论你身处哪里,我们所居住的地球面临的天气,总归就是那么几种,而其中最讲究的天气莫过于雨天了。或许,因为雨水和泪水都是水的关系,每当身边有人离世,人们总喜欢将雨天对应到自己的心情,好似天也在帮自己哭泣一般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人才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战国

    人才,在某个方面有高超才能的人,便称之为人才。人才对古代君主来说,相当重要。因为君主要治理自己的国家,就必须要任用人才。可是选拔人才,却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条条框框,比如说汉朝时期的举孝廉,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及其以后的科举制度,这些都是选拔人才的标准,俗称为条条框框。

  • 如何客观评价宋朝的“士大夫”阶层?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士大夫

    北宋是自汉唐盛世之后的另一个盛世王朝。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可见宋朝的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高峰,宋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得益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皇帝的治国理念。北宋建国之初,为了防止国内形成军事割据势力而威胁中央政权,宋太祖采取了以

  • 明朝卫所世袭以及军队补充兵员规定都是谁制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

    沈溍是明朝初年的一个知名的大臣,官至兵部尚书,出生在江浙行省杭州路钱塘县,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人。关于其早些年的经历,史书上没有记载太多,所以我们后人也无从知晓,只知道他于洪武十八年的时候,以中乙丑科二甲第二十二名进士的优异成绩进入朝廷做官,屡有政绩,后来逐渐被累迁为兵部尚书。在朝廷之中,沈溍是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