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第一次北伐的具体经过

朱元璋第一次北伐的具体经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813 更新时间:2024/2/16 6:58:48

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至十一月,明朝为肃清蒙古胡元残余部队而进行的大规模统一战争。

元惠宗自1368年北逃上都后一直逗留在明的边境地区,并二次南侵以图夺回原来的大都复辟。1369年六月,元惠宗迁都应昌府,和位于燕山的大都不过两三天的马上路程,形成了实在的军事威胁。朱元璋鉴于北宋末年燕山一带在两年之内得而复失的前车之鉴,决定北征消灭北元。

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初三日,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为左副将军,都督冯胜为右副将军,御史大夫邓愈为李文忠副将,中山侯汤和和为冯胜副将,出兵进攻北元。朱元璋根据当时元惠宗在应昌府,扩廓帖木儿在定西的情况,决定“分兵为二道:一令大将军自潼关出西安捣定西,以取王保保(即扩廓帖木儿);一令左副将军出居庸关入沙漠以追元主,使其彼此自救,不暇应援。

况元主远居沙漠,不意吾师之至,为孤豚之遇猛虎,取之必矣,事有一举而两得者,此是也。”并命大同指挥金朝兴、大同都督同知汪兴祖(即张兴祖)等先期进攻山西、河北北部作为佯攻吸引北元兵力。

二月二十五日,佯攻部队金朝兴一军攻克东胜州(今内蒙古托克托)。三月二十三日,汪兴祖一军攻克武州(今山西五寨)、朔州(今山西朔县)。

三月二十九日,徐达率主力攻到定西,并于四月八日在沈儿峪(在定西北),先是由于胡德济指挥不利,于光战死。后来大败扩廓帖木儿。扩廓帖木儿逃往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哈尔和林)。四月丙戌,元惠宗因痢疾死于应昌府,终年五十一岁,在位三十六年。其子爱犹识理达腊在和林继位为元昭宗。

五月初一日,徐达派邓愈去招抚吐蕃,自己则率主力南攻克陕西略阳、沔州(今勉县)、兴元(今汉中)。五月二十三日,徐达一军回到西安。

另一路李文忠一军出居庸关经野狐岭,在五月初于白海骆驼山击败北元太尉蛮子、平章沙不丁朵耳只八剌,再于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击败北元平章上都罕。五月二十一日,李文忠大败应昌府的北元守军,攻克这个一个月前还是首都的北元重镇。

在回师途中,李文忠还攻克了兴州(今河北滦平),北元军民3.69万余人投降;在红罗山(今辽宁锦州境内),北元军民又有6000余人投降。十月初六日,北元已无成建制的抵抗,徐达、李文忠等奉命班师回朝,明军第一次北征大获全胜。

明军此次北征,两路皆获大胜,元朝在近塞的残余势力遭到沉重的打击。

将领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省明光市),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明朝开国的著名将领、谋臣。

徐达(1332年-1385年),汉族,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

冯胜(?1395),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冯国用的弟弟,安徽定远人,喜欢读书,通晓兵法,元末结寨自保。后协助朱元璋征讨四方,建立明朝。

邓愈(1337~1377年),原名邓友德,字伯颜,泗州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明朝开国名将。

汤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名将,军事家。

标签: 朱元璋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第二次北伐的具体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

    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至十一月,朱元璋又对北元进行第二次征伐。又称岭北之战。此战结果,徐达的主力中路军大败,李文忠的东路军得失相当,仅冯胜的西路军获胜。第二次北征以失败告终。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军第一次北征沙漠,将东北方面之元嗣君爱犹识理达腊和陕甘方面的元将扩廓帖木儿压缩到和林(今蒙古乌

  • “靖康之耻”发生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靖康之耻的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靖康之耻

    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耻,公元1127年)是金朝于北宋宋钦宗靖康二年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事变背景辽天庆四年(1114年),女真族在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起兵反辽,并建立金朝。在金军打击下,辽朝统治摇摇欲坠。北宋历代皇帝一直希望收复燕云十六州,从

  • 伪满洲国存在了几年 伪满洲国成立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伪满洲国

    伪满洲国(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日本占领中国东三省后扶植的一个傀儡政权,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被称“伪满洲国”。简介1931年9月-1932年2月日本侵占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后,成立“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rd

  • 北宋“元祐更化”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元祐更化

    元祐更化,又名元祐党争,是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在元祐年间(1086~1093)推翻王安石变法的一大事件。简介元丰八年(1085)春,宋神宗赵顼病死,其子赵煦(宋哲宗)即位,年仅十岁,其祖母宣仁太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执政。元祐更化,发生在王安石变法十余年后,是北宋新旧党争全面爆发的一个转折点。背景元丰八

  • 北宋“绍圣绍述”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绍圣绍述

    绍圣绍述,宋哲宗恢复神宗时各项新法的事件。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神宗母太皇太后高氏病死,宋哲宗赵煦亲政。哲宗对守旧派的专横无君久已不满,因此亲政后召见新党。标榜恢复“先帝遗业”,以“绍述”(继承)其父神宗成法为名,于元祐九年(1094年)四

  • 洪武之治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洪武之治

    军事上,明太祖再次统一中国。洪武元年(1368),明军虽然消灭元朝,但全国依然存有不同的割据势力。1371年,明对割据四川的夏政权用兵,从长江沿线和关中两个方向进攻夏,夏政权不敌明军,夏灭亡。在云南,昆明被元梁王割据,大理则被段世占据;1381年,傅友德率军攻打云南,梁王不敌,兵败自杀,1382年蓝

  • 北宋官制结构图介绍 北宋官制等级 北宋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北宋

    北宋官制,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非常复杂的。北宋官制主要分中央官制与地方官制两大类。简介在北宋统治区域内,也还有不少节度使,他们既有土地,又有人民、甲兵和财富。在北宋中央政权中,还有一批在后周时同赵匡胤地位相当的禁军将领,他们都手握重兵。赵匡胤是靠他们的支持才夺取后周政权的,但又害怕这些人也用同样手

  • 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影响及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指宋初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酒宴威逼利诱高阶军官交出兵权的一次政治事件。简介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被视为宽和典范。后来,“杯酒释兵权”演变为一个成语,引申为轻而易举解除将领兵权。发生背景在结束五代十国

  • 金匮之盟是真实存在么?金匮之盟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俗称金柜之盟,说的是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病重,太祖赵匡胤在一旁侍疾,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交代皇位继承问题,劝说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背景赵光义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皇位由其弟赵光义继承,正史记载是奉太后“金匮遗诏”之命行事。“金匮&

  • 西夏立国200年中出现了几次“母党专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母党专政

    母党专政,汉代吕后就曾临朝称制八年,西夏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夏毅宗与夏惠宗时期时,夏廷对内进一步巩固统治,对外常与宋辽两国处于战争与议和的状态。夏毅宗继位时年幼,由其母没藏太后与没藏讹庞专政。当时辽朝辽兴宗再度攻打西夏,最后西夏向辽朝称臣。没藏太后荒淫好色,多次勾结外人,其中李守贵与吃多己多次争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