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为什么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唐朝为什么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740 更新时间:2024/3/10 12:11:19

唐代是一个宗教盛行、多元并包的社会,佛教、道教及各种外来宗教都获得巨大发展,相互之间也在影响、交融。

在这一时期,发生了玄奘西天取经,却又出现了会昌灭佛;道教取得了类似于国教的地位,却始终不及佛教深入人心。在相互竞争又相互渗透的各种宗教之上,则是笼罩一切的皇权。武则天利用佛教的经义为其登上皇位进行合法性的论证,而玄宗、武宗、宣宗则都接受了道教大师的授箓。至于那些居于儒家价值观高地的士大夫们,则一方面力图在公共领域对宗教加以限制,另一方面却在私人生活中与僧、道人士过从甚密。

儒释道辩难。武德七年(624年)二月的一个清晨,唐都长安的国学里,一场隆重的释奠礼仪正在举行,唐高祖李渊亲自出席,陪同高祖前来听讲的,还有秦王李世民与满朝文武,气氛显得庄严肃穆。

释奠本来是国家祭祀先圣孔子的大典,但这次仪式却显得与众不同,因为参加讲论的,不仅有一代大儒,还有来自佛教、道教的代表性人物。代表儒家出场的,是国子博士徐文远与太学博士陆德明;代表佛教出场的,是长安圣光寺沙门慧乘(亦作惠乘)、普光寺沙门道岳;道教方面,则由清虚观道士刘进喜、李仲卿出马。

这几位均为一时名流,为朝野夙所钦重者。比如,陆德明是著名的《经典释文》的作者,道岳则曾是玄奘西行求法之前的授业恩师。

由于唐高祖以老子后裔自居,以道教为本宗,故辩论中的席次以道士居首,儒家居中,而以沙门殿后。刘进喜、徐文远、慧乘三人相继升座讲经,之后相互辩难,气氛极为热烈。不过,这次讲论本因儒家释奠礼仪而起,而代表儒家出的徐文远、陆德明皆一代儒宗,尤其是陆德明不仅学问渊博,且极富词辩,善说名理,对于三教经义,均能遍析其要,故特别受到高祖的赞赏。

在这次释奠之前发布的诏书中,高祖定下了“三教虽异,善归一揆”的原则与基调,这也是后来三教关系发展的主旋律。

三教讲论的目的,是使其相互观摩,商量意旨,而参与各方为了攻击对方,树立本教威望,莫不广引对方经典以资辩驳,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三教之间的相互了解,许多人开始兼明三教,否则无从在论战中取胜。

唐代佛教的中国化。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佛教中国化的定型时期,除了天台宗创立于隋代之外,其他如唯识宗、三论宗、华严宗、禅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等中国化佛教宗派,都是在唐代真正定型的。

禅宗作为一个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它是以“内在超越”为特征的。佛教本有其弘扬教义的经典、仪式、戒律和礼拜的对象,但慧能以后的中国禅宗把这一切都抛弃了,既不要念经,也不要举行仪式,更不要崇拜偶像,而认为要成佛达到涅槃境界,只能靠自己一心的觉悟,这深刻影响了宋明理学,特别是陆王心学的思想。

道教的极盛。与印度来的佛教相比,中国本土发展起来的道教在唐代得到了朝廷更多的支持。这首先是因为,在大唐开国的过程中,不断有道教徒附会李氏为老子后裔的神话,以强调李唐建国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对于李唐皇室而言,这的确是一种方便的宣传策略,以天命所归的神话,来争取更多民众的支持。对于道教而言,则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道教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六朝时期的“靖”“治”等团体被宫观体系取代,道士本身也开始从在家向出家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唐王朝在对道教给予极大支持的同时,对道团组织的控制也日渐增强。

与佛教更多介入民众个人信仰生活不同,唐代道教却力图影响国家的礼仪制度。在唐玄宗时期,这种努力到达了顶峰。

不过,唐玄宗虽然是位狂热崇道的皇帝,但作为一位掌握帝国命运的统治者,他还是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面对当时各种宗教与意识形态,他还是采取了平衡的手段。

唐玄宗遍注三教。《孝经》《金刚经》《道德经》,这三部经典篇幅都不大,但对于儒、释、道三教而言,却都是根本性的经典。唐玄宗遍注三教,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这说明,他的宗教政策是尊儒、崇道、不抑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三教齐一的政策。

在唐玄宗三教齐一的政策下,开元、天宝时期的三教讲论更多呈现出一种调和、融合的意味。例如,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八月初五,是纪念唐玄宗生日的千秋节,为此特举行了一次三教讲论活动。在这次讲论中,玄宗明确提出了“会三归一”的主张,当时的宰相张九龄也提出了“万殊一贯,三教同归”的说法,恰好是玄宗“会三归一”的注脚。这种看法,也是与玄宗遍注三教的做法是一致的。

唐玄宗时青城山道士刘知古的家庭。他的兄长学儒家经典,弟弟则奉佛,出家于武担山静乱寺,法号履彻。据当时宰相张说的记载,刘知古曾在成都太清观的静思院画了老子、孔子与释迦牟尼,张说评论说:“三圣同在此堂,焕乎有意哉!达观之一致也。”

在唐代,同一家庭内部的不同成员可以分别信奉佛、道,这既是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反映,也是唐宋之际三教合一的基础。

在唐代社会,各种宗教多元并存,除了佛教、道教之外,其他宗教如景教(基督教的一支)、摩尼教和祆教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传播。在相互辩论与竞争中,也相互了解与融合。从宫廷到乡村,从高高在上的帝王,到村舍小民,无不浸染在各种宗教的影响之下。对于民众而言,多种宗教的存在,慰藉了他们的心灵,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当强调内在超越的禅宗在唐代“一花五叶”,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并深刻影响宋明理学的思想;当玄宗以九五之尊,遍注《孝经》《老子》与《金刚经》,并提出“会三归一”的宗旨时,唐代宗教就已经使得中国的社会思想从此不同。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回鹘历史介绍 回鹘与唐朝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回鹘

    汉文史料中“回纥”一词来自古回纥文,回纥之名来源于部落韦纥、乌护。回纥是铁勒诸部的一支,韦纥居住在土剌河北,乌护居住在天山一带。其后统一铁勒诸部,回纥逐渐成为铁勒诸部的统称。广德元年(763年),英义可汗(牟羽可汗)正式皈依摩尼教,摩尼教成为回鹘汗国国教。贞元四年(788年)

  • 吐谷浑历史介绍 吐谷浑与唐朝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吐谷浑

    吐谷浑乃慕容鲜卑支系,五胡十六国时期西迁至青藏高原东北端,并在晋咸和四年(329年)立国。曾在隋大业五年(609年)被隋军占领,隋末战争时复国。吐谷浑因夹处于吐蕃和唐两大势力之间,又与吐蕃同处青藏高原这一特殊地缘上,早年慕容伏允采取亲蕃疏唐的外交政策。唐太宗几进召见未能成功,公元634年,开始派兵西

  • 袁术手底下的猛将都有谁? 南阳军阀袁术为何最近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袁术

    世人无不了解在那三国之中,其实到了后来也真正成了王的是自封的刘备以及坐镇江东的孙权,而曹操是早早的因为得了脑部疾病去世了,所以就没有当成皇帝。但是其实在三国争斗的那些英豪以及诸侯之中,最早自立为王的并不是刘备或者是孙权,而是一个前期还算可以的人,他就是那袁术。很多人都搞不清楚袁术究竟是何人,他与那袁

  • 唐庄宗李存勖在位期间在政治与军事方面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存勖

    李存勖,即后唐庄宗,本姓朱邪,字亚子,后唐太祖李克用之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开国皇帝,在位共3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末时期,李存勖随父四处征战,颇有功绩,南击后梁、北取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使得晋国日益强盛。23年4月在魏州称帝,定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在位期间,并岐国,

  • 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建国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庄宗

    李存勖,即后唐庄宗,本姓朱邪,字亚子,后唐太祖李克用之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开国皇帝,在位共3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末时期,李存勖随父四处征战,颇有功绩,南击后梁、北取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使得晋国日益强盛。23年4月在魏州称帝,定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在位期间,并岐国,

  • 朱温代唐建梁过程介绍 朱温死因解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温

    朱温,即后梁太祖,别名朱全忠、朱晃,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开国皇帝,在位共6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末时期,朱温联合李克用镇压黄巢军,后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成为唐末最大割据势力。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l

  • 三国时期的爵位:宜城亭侯和南昌侯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宜城亭侯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汉末三国时期,公爵是比较罕见的,往往只有亡国之君等才能获得公爵的待遇,比如后主刘禅被司马氏封为安乐公。在此基础上,侯爵在当时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荣誉了。比如关羽因为被东汉王朝册封为汉寿亭侯,就经

  • 金宣宗完颜珣“九公封建”抗蒙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金宣宗

    金宣宗完颜珣贞佑二年(1214)﹐在蒙古军的打击下﹐金朝南迁。河北﹑山东等地相继沦陷。兴定二年(1218)﹐蒙古军攻占山西太原﹑平阳等地﹐形势对金朝极为不利。次年正月﹐金宣宗召集百官商议对策。宣徽使移剌光祖等人建策:“当募土人威望服众者﹐假以方面重权。能克复一道﹐即以本道总管授之。能捍州

  • 明朝时期江苏地区怎么没有藩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

    我们知道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坚持采取了分封制度,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到了全国各地享福去了。那么为何江苏没有藩王呢?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当时大明的首都是南京,江苏属于京畿之地,不可能离首都这么近的地方封一个藩王。另一个因素那就是江苏等地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乃国家财赋之地,也不可能封藩。朱元璋之所以采取分

  • 袁绍总兵力比曹操多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袁绍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中非常经典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那袁绍和曹操双方的兵力到底是各有多少呢?根据史书记载,当时袁绍一共有11万人,而曹操只有2万人,袁绍的总兵力是曹操5倍还有多的,其实在古代双方战斗力这么悬殊的背景下,弱势的一方还能胜利的战役还真不多,但是曹操奇迹般的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