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仁宗在位期间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宋仁宗在位期间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422 更新时间:2024/1/17 8:16:36

赵祯,即宋仁宗,原名赵受益,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北宋第四位皇帝,在位共43年,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早年历封庆国公、寿春郡王、升王,官中书令。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为皇太子。乾兴元年(1022年),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他在位初期,由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直至明道二年(1033年)才开始亲政。位期间,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史称“仁宗盛治”。嘉祐八年(1063年)崩逝,享年五十四岁,全谥为“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又作濬)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葬永昭陵。

主要成就

政治

赵祯针对宋中期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及冗官、冗兵、冗费现象,于庆历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

范仲淹与富弼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

赵祯根据意见,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十五岁、弟侄年满二十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庆历四年(1044年)三月,更定科举法。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废并县、减役人等诏令。

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庆历五年(1045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彻底失败。

军事

西北战事

赵祯在位期间最主要的军事冲突在于西夏。夏景宗李元昊即位后,改变其父定难军节度使李德明(夏太宗)“依辽和宋”的国策,于宝元元年(1038年)称帝,国号夏,史称西夏。宋夏间维持三十年的和平政局再次破裂。从康定元年(1040年)到庆历二年(1042年)的三年中,宋、夏在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及定川寨(今固原西北)展开三次大战,宋军皆先胜后败。到定川之战,西夏分兵欲直捣关中的西夏军遭宋朝原州(今甘肃镇原)知州景泰的顽强阻击,全军覆灭,西夏攻占关中的战略目标就此破灭。西夏虽在宋夏战争中接连取得胜利,但自身亦伤亡近半,国力难支。在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宋、夏终于谋求妥协,于庆历四年(1044年)十月订立和约: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并开放边境贸易。史称“庆历和议”。自此后,宋夏关系趋于缓和,维持了近半世纪的和平。

平定岭南

皇祐四年(1052年),侬智高反宋,军队席卷广西、广东各地。赵祯任用狄青、余靖率兵南征。皇祐五年,狄青夜袭昆仑关,于归仁铺之战大败侬智高。侬智高遁走,后不知去向。

编修兵书

康定年间(1040年1041年),赵祯命丁度与曾公亮等编纂《武经总要》。此书为中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官修综合性军事著作,对于研究宋朝以前的军事思想非常重要。其中大篇幅介绍了武器的制造,对古代中国军事史、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也很重要。

经济

纸币发行

赵祯执政时期,由于长期的和平,宋朝经济快速发展。天圣元年(1023年),设益州交子务,正式发行交子。

三冗问题

宋朝对辽、夏是以每年支出数十万两银、数十万匹绢,以及大量其他物品以换取和平。然而,成为庆历(1041年1048年)初年政治经济重大危机的,是所谓“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冗官”即官僚机构恶性膨胀,人员远远超出正常工作需要,行政效率低下。赵祯在位时,冗兵特别严重,全国军队总计一百二十五万九千人,占赋税十分之七。宋夏战争结束后才略有裁减,亦维持在一百一十余万人。巨额的军费开支占国家总收入的大部分。

所谓“冗费”,是指皇帝的各种祭祀活动、修建佛寺宫观以及各种赏赐等等的开支。“三冗”导致宋朝廷入不敷出。为了维持庞大的开支,只有加紧剥削。据庆历时任主管财政的三司使张方平说:“庆历五年取诸路盐酒商税岁课,比《景德会计录》,皆增及三数倍以上。”如“景德中收商税四百五十余万贯,庆历中一千九百七十五万余贯”等等。

土地兼并问题

真宗赵恒与仁宗赵祯两朝土地兼并更严重,公卿大臣大都占地千顷以上。赵祯在位晚期,“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为俗,重禁莫能止焉”,最后“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

文化

搜集、整理书籍

赵祯在位期间,曾多次关心图书馆文化事业。景祐中,鉴于三馆秘阁藏书多谬乱不全,诏翰林学士王臣、史馆检讨王洙、馆阁校勘欧阳修等人进行编次和整理,于庆历元年(1041年)成《崇文总目》六十六卷。该书为北宋一部重要的官修目录。

嘉祐五年(1060年),赵祯又下诏:建隆初,三馆聚书,仅止万卷。然而今秘府所藏,比唐开元旧录,遗逸尚多,宜开购赏科,以广献书之路。规定每献一卷馆阁所缺之书,赏丈绢一匹,及献五百卷,特与文资。次年闰月,又下诏搜访遗书:“凡吏民有以书籍来献者,令史馆视其篇目,馆中所无则收之。献书人送学士院试问吏理,堪仕职官者以闻。“当年,就有三礼涉弼,三传彭干,学究朱载等人,响应号召献书,并命其分置于各书府,钦赐涉弼等人以科名,以示奖励。又下令编撰《嘉祐搜访阙书录》一卷,作为搜访依据。

士风

赵祯在位时期,北宋文人政治文化获得较大发展,“和而不同”的庆历士风得以涵咏和张扬。

医疗

赵祯非常关心医疗事业,对医学传承也具有强烈意识。天圣四年(1026年),他认为针艾之法讲求精准,而前代古籍对穴位之描述纷繁错杂,易误导医者,故诏令王惟一主持铸造针灸铜人为范。王惟一又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与之配合,由宋朝政府刻于石碑而颁行全国,为针灸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嘉祐二年(1057年)设立校正医书局,由当时权威医学工作者有组织地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搜集整理、考证、校勘、推广,使诸多宋以前医书得以流传后世,对中国医学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科技

天圣五年(1027年),官员燕肃根据古籍记载,复原了古代指示方向、记录车辆行过距离的装置指南车、记里鼓车。此外,燕肃还创制了新的“莲花漏”(一种计时器)。

外交

对夏

宝元元年(1038年),割据西北的党项首领、西平王李元昊反宋称帝,建立西夏政权。在经历数年的战争后,赵祯于庆历四年(1044年)十月与夏方订立和约: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并开放边境贸易。史称“庆历和议”。自此后,宋夏关系趋于缓和,维持了近半世纪的和平。

对辽

庆历元年(1041年)十二月,乘宋、夏战事紧张之际,辽兴宗在以南院宣徽使萧惠为首的群臣支持下,决定以宋修边防与攻夏为借口,一面派耶律重元及萧惠聚兵南京,作出攻宋的态势。一面于次年(1042年)初派萧特末(汉名萧英)、刘六符赴宋廷,索取被后周世宗攻占的关南十县。赵祯派富弼与辽国进行谈判,其严词强硬,博征旁引,打破辽国索要后周时期柴荣夺取的三关之地的企图。同时,为避免两面作战,赵祯最终决定以每年增加岁币(银、绢各10万匹、两)为代价,维持澶渊之盟的和平协议,史称重熙增币。

但岁币支出对宋而言并非沉重负担,比起选择战争的军费,岁币开支无足轻重。宝元元年(1038年),陕西出支为一千五百五十一万;宝元二年(1039年)展开宋夏战争后,庆历二年(1042年)陕西出支为三千三百六十三万,几近赤字。辽国失去南下劫掠的经济诱因,也是辽宋能维持百年和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艺术造诣

赵祯善书法,史称其“天纵多能,尤精书学”,尤擅飞白体,《书史会要》称“埶遒劲,可入能品”。宫殿门观,多为其飞白书题榜。当时大臣的神道碑首,也多有其题字。

赵祯通晓音律,《宋史·志·乐十七》载:“仁宗洞晓音律,每禁中度曲,以赐教坊,或命教坊使撰进,凡五十四曲,朝廷多用之。”

标签: 宋仁宗

更多文章

  • 宋太祖登基后在军事与文化方面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太祖

    赵匡胤趁周恭帝即位时年幼,尚根基不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后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契丹占据的燕云十六州。976年,赵匡胤逝世,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

  • 赵匡胤在位期间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趁周恭帝即位时年幼,尚根基不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后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契丹占据的燕云十六州。976年,赵匡胤逝世,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

  • 郑和下西洋分别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郑和下西洋

    倘若说起明朝前期的重要大事的话,人们记得住的大概有几个,第一个朱元璋屠杀开国功臣,第二个是朱棣篡位,第三个便是郑和下西洋了,而今天要探讨的便是第三个。显然的,对于中国而言,郑和下西洋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虽然耗费金钱,但是却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和周边海上国家联系起来,倘若能够继续实行下去的话,或

  • 朱元璋为何要恢复藩王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为何,恢复,藩王,制度,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这就使得在封建时期,由于受时代发展的限制,统治者无法有效的掌控那些离京城较远的地区,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后来,统治者创造了一种叫做“藩王”的东西。简单来说就是,由于国土过于辽阔,统治者将自己的儿子或者兄弟封王,之后将他们派往国家的边疆地区镇守

  • 澶渊之盟的前因、经过与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为何,恢复,藩王,制度,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

    宋朝虽然是一个统一的王朝,但是他的疆域并不完整,很重要的一块区域,燕云十六州,在辽的控制中。为了争夺燕云十六州,宋辽进行了一场战争,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此后宋辽间维持了百年的和平局面。纷乱不休1、野心勃勃公元999年,辽朝陆续派兵在边境肆意掠夺人民财物,大范围的杀害百姓,给边境地区的黎明百姓带来了接

  • 荆轲刺秦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荆轲

    公元前227年,荆轲受到燕太子丹的派遣,携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事败被杀,史称荆轲刺秦事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起因战国后期,经过长期的诸侯割据战争,诸侯各国盛衰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变化最大的莫过于秦国。秦国物

  • 五胡乱华和五代十国异同点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东汉末年,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各路诸侯纷纷镇压,军阀混战,拥兵自重。形成以曹魏、刘蜀、孙吴三国鼎足之势,中国又陷入一个分裂时期。三国之间打得不可开交,曹魏政权却被曹操部下默默无闻的司马懿所窃取,司马懿能笑到最后,是大智慧之人。虽然他未称帝,但是为他的子孙后代统一三国奠定基础。最终由他

  • 五胡乱华的羯族最后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羯族

    在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乱世时代五胡十六国时期,羯族作为五胡之一曾经席卷中原(中国的北方地区),其首领石勒和他的继任者石虎建立了十六国政权之一的后赵,可以说也算得上是一路诸侯了。但是羯民族的来历却很神秘,史料记载也是语焉不详。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曾经在《石勒传》中这样记载:“石勒字世龙。其先

  • 北宋方腊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方腊起义

    纵观历史上无数次农民起义,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而导致农民起义失败的根本性原因就是农民阶层的局限性。方腊本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因看不惯北宋朝廷的黑暗统治,所以号召百姓揭竿而起。方腊比较聪明的一点在于,他以摩尼教的名义招揽起义群众,所以在很短时间内,方腊就召集了大批起义主力军。方腊虽然获得大批拥护

  • 三国时期蜀汉靠什么立国?蜀汉的立国根本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蜀汉

    民以食为天,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将农业作为治国之本。自汉以来,战乱不断,人口流失,影响社会生产,对于统治阶级构成一定困扰。蜀汉作为三国中国力最弱,连年北伐征战,粮食供应更为重要。因此诸葛亮重视农业发展,是的巴蜀成为天府之国。蜀汉政权控制下的益州地区,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益州本部,以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