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和下西洋分别去了哪里?

郑和下西洋分别去了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659 更新时间:2024/2/21 13:05:30

倘若说起明朝前期的重要大事的话,人们记得住的大概有几个,第一个朱元璋屠杀开国功臣,第二个是朱棣篡位,第三个便是郑和下西洋了,而今天要探讨的便是第三个。

显然的,对于中国而言,郑和下西洋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虽然耗费金钱,但是却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和周边海上国家联系起来,倘若能够继续实行下去的话,或许发现新大洲的事情就轮不到欧洲了。但是可惜的是,郑和下西洋结束后,国家没有认识到这是个机会,反而开始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才让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

倘若认真研究过郑和下西洋的人,应该会发现,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路径的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三宝太监郑和第一次受命下西洋,途经麻喏八歇国、三佛齐旧港、苏门答腊、满剌加、锡兰、古里等地。

第二次下西洋:

郑和回国后,立即进行第二次远航准备,这次远航的主要是送外国使节回国,规模较小。郑和船队在永乐五年(1407年)奉命出发,访问了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暹罗(今泰国)、满剌加、爪哇和苏门答剌北部,然后再一次驶往印度洋,以柯枝和古里为目的地。

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成祖命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候显率领官兵二万七千余人,驾驶海舶四十八艘,从太仓刘家港航,敕使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满剌加当时是暹罗属地),假里马丁,交阑山,爪哇,重迦罗,吉里闷地,古里,满剌加,彭亨,东西竺,龙牙迦邈,淡洋,苏门答剌,花面,龙涎屿,翠兰屿,阿鲁,锡兰,小葛兰,柯枝,榜葛剌,卜剌哇,竹步,木骨都束,苏禄等国。有趣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郑和奉成祖命招敕,赐给当地酋长双台银印,冠带袍服,树碑并建立满剌加国,暹罗自此不敢侵扰满剌加。满剌加国王感念明朝的帮助,后曾于永乐十三年(1415年)亲赴明帝国朝觐。

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年(1412年)十一月,成祖命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等奉命统军二万七千余人,驾海舶四十,出使满剌加,爪哇,占城,苏门答剌,柯枝,古里,南渤里,彭亨,吉兰丹,加异勒,勿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等国。

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日(1416年12月28日),明成祖命郑和等人护送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里、卜剌哇、苏门答剌、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各国使者及旧港宣慰使归国。

第六次下西洋:

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为赶东北季风,郑和率船队很快出发,到达国家及地区有占城、暹罗、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刺撒、卜剌哇、木骨都束、竹步(今索马里朱巴河)、麻林、古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溜山、南巫里、苏门答剌、阿鲁、满刺加、甘巴里、幔八萨(今肯尼亚的蒙巴萨)。

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五年六月九日(1430年6月29日),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出使西洋忽鲁磨斯、锡兰山、古里、满剌加、柯枝、卜剌哇、木骨都束、喃渤利、蘇门答剌、剌撒、溜山、阿鲁、甘巴里、阿丹、佐法儿、竹步、加异勒等二十国及旧港宣慰司。

由此不难看出,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有六次都到达了满剌加国。之所以出现在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满剌加国的位置特殊,古代也被称之为马六甲王朝,占据着海上贸易之路的重要位置,处于航海及经贸的中心,又有良好的深水港口,东去资源丰饶的东方文明古国,西接印度、阿拉伯世界及欧洲西方列强。如此一来,郑和想要远航,除了直接横跨印度洋之外,很难不经过这个地方。

标签: 郑和下西洋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何要恢复藩王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为何,恢复,藩王,制度,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这就使得在封建时期,由于受时代发展的限制,统治者无法有效的掌控那些离京城较远的地区,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后来,统治者创造了一种叫做“藩王”的东西。简单来说就是,由于国土过于辽阔,统治者将自己的儿子或者兄弟封王,之后将他们派往国家的边疆地区镇守

  • 澶渊之盟的前因、经过与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为何,恢复,藩王,制度,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

    宋朝虽然是一个统一的王朝,但是他的疆域并不完整,很重要的一块区域,燕云十六州,在辽的控制中。为了争夺燕云十六州,宋辽进行了一场战争,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此后宋辽间维持了百年的和平局面。纷乱不休1、野心勃勃公元999年,辽朝陆续派兵在边境肆意掠夺人民财物,大范围的杀害百姓,给边境地区的黎明百姓带来了接

  • 荆轲刺秦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荆轲

    公元前227年,荆轲受到燕太子丹的派遣,携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事败被杀,史称荆轲刺秦事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起因战国后期,经过长期的诸侯割据战争,诸侯各国盛衰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变化最大的莫过于秦国。秦国物

  • 五胡乱华和五代十国异同点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东汉末年,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各路诸侯纷纷镇压,军阀混战,拥兵自重。形成以曹魏、刘蜀、孙吴三国鼎足之势,中国又陷入一个分裂时期。三国之间打得不可开交,曹魏政权却被曹操部下默默无闻的司马懿所窃取,司马懿能笑到最后,是大智慧之人。虽然他未称帝,但是为他的子孙后代统一三国奠定基础。最终由他

  • 五胡乱华的羯族最后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羯族

    在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乱世时代五胡十六国时期,羯族作为五胡之一曾经席卷中原(中国的北方地区),其首领石勒和他的继任者石虎建立了十六国政权之一的后赵,可以说也算得上是一路诸侯了。但是羯民族的来历却很神秘,史料记载也是语焉不详。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曾经在《石勒传》中这样记载:“石勒字世龙。其先

  • 北宋方腊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方腊起义

    纵观历史上无数次农民起义,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而导致农民起义失败的根本性原因就是农民阶层的局限性。方腊本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因看不惯北宋朝廷的黑暗统治,所以号召百姓揭竿而起。方腊比较聪明的一点在于,他以摩尼教的名义招揽起义群众,所以在很短时间内,方腊就召集了大批起义主力军。方腊虽然获得大批拥护

  • 三国时期蜀汉靠什么立国?蜀汉的立国根本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蜀汉

    民以食为天,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将农业作为治国之本。自汉以来,战乱不断,人口流失,影响社会生产,对于统治阶级构成一定困扰。蜀汉作为三国中国力最弱,连年北伐征战,粮食供应更为重要。因此诸葛亮重视农业发展,是的巴蜀成为天府之国。蜀汉政权控制下的益州地区,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益州本部,以川

  • 燕云十六州是指的哪些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具体指:幽州(今北京市区)、顺州(今北京市顺义区)、儒州(今北京市延庆区)、檀州(今北京市密云区)、蓟州(今天津市蓟州区)、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省河间市)、鄚州(今河北省任丘市北)、新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妫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武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

  • 三国时期蜀汉文化历史发展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蜀汉

    三国时期蜀汉的文化是什么样的?诸葛亮的《出师表》几乎是无人不知,还被被选入课本教材。刘备的墓即汉惠陵也算是文化方面,是三国蜀地建筑的典型代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对君主有所陈请时所写的一种文体。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其中的代表。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驻军

  • 北府军是什么朝代的?北府军战斗力强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府军

    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于前秦已一统北部中国,东晋王朝受到空前的军事压力,因此诏求良将镇御北方。当时的重臣谢安遂任命其侄子谢玄应举。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其时广陵和京口聚居着大量逃避北方战乱而来的流民,谢玄到任后,在这些人中选拔骁勇士卒如刘牢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