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时期审美的标准是什么

唐朝时期审美的标准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743 更新时间:2023/12/14 12:48:18

古代审美与现代审美有着天壤之别,说不清道不明古人的审美观究竟是什么样,但只要人们一提到唐朝审美,十有八九都说:“当然是以胖为美,杨玉环多胖啊!”那么唐朝时期为什么以胖为美呢?

1、唐朝时期审美的标准是什么?

根据历史记载,唐朝是以胖为美。

唐代繁荣昌盛,人们有条件吃饱穿暖保持健康丰满的体格。其国力强盛与文明发达,使唐人充满自信,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唐人不拘于传统的以瘦为美。

统治者的血统也决定了唐人对健硕的体魄更易亲近。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族,而鲜卑族的游牧状态造就需求健硕的体魄,所以唐朝选妃都以胖为先,导致了人们对胖的追求变的合情合理了。

2、唐朝为什么以胖为美

初唐时期的一只鸡都拎不起来的骨感审美。在描绘唐朝初期的《步辇图》中,九个身形纤细的宫女簇拥着李世民行走,有举扇子的、打着伞盖的、还有抬辇子的、、、、、、她们的腰走路的时候犹如柳条扭来扭去,身姿就像细柳拂风一样飘飘荡荡。

中唐时期的圆润、壮硕审美。唐朝的王室血统是混有胡人鲜卑族的汉族人,朱熹就曾到:“唐源流出于夷狄”,认为统治集团自身带有胡人的生活习性,胡化程度也很大。因此,胡风的生活习惯便在统治阶级内部盛行,进而通过政治影响力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民众的生活习性。

女性也开始参加各种高运动量的娱乐活动,像骑马、射箭极其考验体质,所以女性比较倾向那种健硕的体型,这在当时的大众眼里是一种健康的美。但是这里的“壮硕”绝不是肥胖,而是那种紧致的肌肉线条的曲线美。因此,在经济得到发展等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下,中唐时期的女性体态相比初唐更加圆润了很多。

晚唐时期回归食不果腹的骨感美。安史之乱以后,经历了战乱的摧残和逃难的奔波,人们生活水平下降,整天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担惊受怕的,不像盛唐时期经济的一派繁荣之景象,人们有闲暇的时间吃喝玩乐,所以唐人又回到纤瘦审美的时期了。再加上安史之乱后的经济政治中心的南移,人们接触到的南方民族的风俗习惯改变了自带的北方习俗的胡风习俗,这种以劲瘦为美的南方审美观念,让更多人崇尚起来,并逐渐成为了时尚主流。

可见,唐朝的审美观念每个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是李白对杨贵妃的描写,既是衣着华丽的描写,又是体态丰盈的描述。事实上,这是唐朝很多世人心中美女的描写,丰肥浓丽,额宽、脸圆、体胖,却最招人喜欢,因为这既是富裕的象征,又是生育能力强的表现。这是唐人追求的“富态美”;从出土的女着男装的骑马雕像中可以看出唐朝追求的另一种“壮硕美”;纤瘦的身姿犹如弱柳扶风,这又是一种美“纤瘦美”。多样化的审美观让唐朝产生了众多色彩斑斓的服饰,造就了精彩纷呈的大唐盛世!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唐朝牛李党争有什么危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

    唐朝末期时间,宦官专权把持朝政,朝臣们只能靠攀附宦官来求得官运亨通。这些依附宦官的朝臣分为两派,争斗不息,史书称为“牛李党争”。所谓“牛李党争”,就是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与李德裕为首的“李党”

  • 牛李党争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通常是指唐代统治后期的九世纪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宦官专权、唐朝腐败衰落的集中表现,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背景政治唐太宗时期,统治集团内出现了一种浓厚的“民主”气氛和许多敢于直言极谏,专折廷

  • 五代十国和东汉末年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五代十国

    如果一定要把中国的古代史浓缩为两个王朝的历史,那么创造巅峰盛世的汉唐无疑是首选。不过古语有云:“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两个强大王朝结束之后,中华大地都曾陷入过空前的战乱与分裂之中,但同样是乱世,两段分裂割据的时代又各有什么不同?这其中历史的演进又遵循怎样的逻辑?1、

  • 北魏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北朝第一个王朝。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

  • 夺门之变成功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是明朝历史上一次典型的政变事件,后世许多人认为“夺门”事件违背了礼制,其严重程度仅次于明成祖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然而与历史上其他政变所不同的是,“夺门之变”并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一切都

  • 明朝重用宦官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

    众所周知,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用宦官理政的朝代,相比于唐朝宦官一手遮天的局面,甚至能够做到肆意立君废君,所以历代王朝都禁止宦官干政,为什么唯独明朝皇帝反其道而行之,大力重用宦官呢?制衡文官势力明朝在朱元璋开国初期,朝廷对待文官和武官都一样不分左右。但是到朱高炽登基后,朝廷便开始重文官轻武官了,因

  • 秦始皇在位期间在政治与军事方面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

    嬴政,即秦始皇,,又称赵政、祖龙,也有吕政一说,秦庄襄王嬴异人之子,生母是赵姬,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后回到秦国。前247年继承王位,时年十三岁。前238年

  • 秦庄襄王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秦庄襄王有什么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庄襄王

    嬴异人,即秦庄襄王,嬴姓,秦氏或赵氏,名楚(一作子楚),秦孝文王嬴柱之子,秦王政之父,战国时期秦国第三十任国君,在位约3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子楚早年曾在赵国邯郸作质子,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丙午病逝,享年三十五岁。秦庄襄王陵位于陕西

  • 西汉“推恩令”国策的利与弊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推恩令

    公元202年刘邦在击败项羽之后正式称帝,定国号汉,史称西汉王朝。立国之后,刘邦为了表彰功臣部旧,先后分封了八个异姓王和九个刘姓王。与此同时,刘邦还沿用了秦朝时期的郡县制度,也就是说,刘邦建立西汉之初,国家是采用以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相结合的体制。表面上看,刘邦的分封制顺应了当时的需求,然而在另外一

  • 宋高宗登基后在政治与经济方面有哪些举措与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高宗

    赵构,即宋高宗,字德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在位共35年。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靖康之变后,金兵俘虏其父宋徽宗和其兄宋钦宗,灭亡北宋。1127年6月12日,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建立南宋。在位期间,迫于形势民心,任用岳飞、韩世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