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昭为何是先派兵灭蜀汉而不是灭东吴?

司马昭为何是先派兵灭蜀汉而不是灭东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016 更新时间:2023/12/21 15:48:42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接下来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一带)人。司马昭是三国时期的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司马昭早年随父抵挡蜀汉进攻,多有战功。正元二年(255年),司马昭成为曹魏大将军,以此执掌大权。

甘露五年(260年),曹魏皇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

对于司马昭来说,消灭蜀汉自然是其重要的历史功绩。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开始之前,曹魏朝廷存在先攻打东吴的建议。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昭执掌大权后,为何先灭蜀汉,而不是东吴呢?

首先,司马昭之所以先灭蜀汉,而不是东吴,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早在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时候,司马昭就跟随司马懿抵挡蜀汉北伐了。虽然当时的司马昭,没能立下什么战功。但是,长期和蜀汉将士交手,自然让司马昭更加了解对方。在此基础上,等到需要一统天下的时候,司马昭选择自己熟悉的蜀汉作为第一站,自然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选择了。这就像我们考试的时候,比较喜欢做一些自己熟悉的题目一样。

同时,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蜀汉将领姜维侵扰陇右一带,征西将军郭淮从长安出发抗拒蜀军,司马昭晋位为安西将军、持节,屯兵关中,调度诸军。郭淮在麴攻打姜维别将句安,长期不能决胜负。司马昭即进军占据长城,南向骆谷设置疑兵。姜维害怕,退保南郑,句安的军队断绝后援,率众投降。司马昭转为安东将军、持节,镇守许昌。对于司马昭来说,成功击退了姜维大军,这更加增添了他日后消灭蜀汉的信心了。

同时,在和东吴的交手过程中,司马昭则吃到了败仗,这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东兴之战。东兴之战,发生于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吴建兴元年)十一月;魏国出动15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东吴的南郡、武昌、东兴。其中,东路军以司马昭为都督,领兵7万,直逼东兴。东吴以太傅诸葛恪为统帅,率军4万,迎击向东兴进攻的魏军。魏军战败。司马昭因此战的战败而被削去侯爵,诸葛恪则在吴国的声望达到了顶点。

对此,在笔者看来,东兴之战的失利,让司马昭受到了不小的挫折。而这,或许是司马昭掌权后,先进攻蜀汉,而不是东吴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相对于东吴,蜀汉多次袭扰曹魏边境,也成为司马昭优先灭蜀的原因之一。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公元238年(延熙元年),姜维随大将军蒋琬驻扎汉中。蒋琬升大司马后,任命姜维为司马,多次率领偏师西进。按照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记载,公元238年公元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连年征战,蜀汉的国力耗损过度。

对此,在笔者看来,姜维频繁北伐,让曹魏上下不胜其扰,所以,司马昭优先消灭蜀汉,也是希望早一点解决这一困扰。并且,姜维连年北伐中原,已经让蜀汉的国力受到了不小的损耗,再加上后主刘禅宠幸宦官,这导致蜀汉内部出现了不小的问题。对于这一情况,司马昭显然需要加以利用,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率军出汉、侯和,被邓艾所击败,姜维退驻沓中。当时,蜀汉宦官黄皓弄权,更想废掉姜维而培植右将军阎宇。姜维请求将黄皓斩杀,但刘禅不肯,姜维不敢回成都,在沓中种麦。对此,在笔者看来,姜维在公元262年留在了沓中,这导致蜀汉的汉中地区兵力空虚,再加上宦官黄皓胡作非为,这确实加快了蜀汉的灭亡进程。

除此之外,在灭亡蜀汉和东吴之间,消灭蜀汉只需要动用步兵、骑兵就可以了。但是,一旦司马昭打算灭亡东吴的话,则必须准备一支精锐的水师,这样才能突破东吴的长江防线。公元262年(魏景元三年),司马昭提出了“先定巴蜀,三年之后,因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再灭东吴,从而一统天下的规划。在司马昭去世后,晋武帝司马炎从公元269年(晋泰始五年)起,即着手筹划灭吴。

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72年(泰始八年),晋武帝司马炎依照羊祜之建议,复任王濬为益州刺史,旋又加封龙骧将军,都督益、梁二州诸兵马,命其在巴蜀大量建造战船,训练水军。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晋军所建造的大型战船,长120步,可装载二千余人,上构木城,筑起楼橹,四面开门,船上可骑马驰骋。

后来,司马炎命其加快造船进度。原来王濬在巴蜀只奉令以五六百屯田兵造船,后来又增加各郡士兵一万人,一年就完成了造船任务,使王濬水军“舟楫之盛,自古未有”,为实现“水陆并进”灭吴,提供了重要的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到了公元276年(咸宁二年)十月,晋伐吴的准备基本完成。而到了公元279年,晋灭吴之战才正式开始。

最后,非常明显的是,西晋在消灭蜀汉之后,依然需要花费10年的左右,才能完成建造船只,训练水师的准备工作,从而实现消灭东吴的目标。而就当时的司马昭来说,显然不能等待这么长的时间。相对于灭亡东吴,进攻蜀汉的准备工作是比较少的。并且,邓艾等灭蜀将士,在此之前已经多次和姜维交手了,对于他们来说,不了非常了解对手,更渴望通过灭亡蜀汉来建功立业,这也是司马昭优先灭蜀的原因之一。

根据《三国志》、《晋书》等史料的记载,景元五年三月三十日(264年5月2日),蜀汉灭亡和钟会之乱得到平定后,魏元帝曹奂再次下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咸熙二年八月辛卯日(265年9月6日),司马昭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葬于崇阳陵。九月癸酉,司马昭被追谥为文王,葬于崇阳陵。

同年十二月,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昭被追封为文帝,庙号太祖。对于司马昭来说,赶在病逝之前灭亡了蜀汉,这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不然,如果司马昭病逝的时候,蜀汉还没有灭亡,这无疑会给司马炎建立的西晋带来较大的压力。当然,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司马昭通过消灭蜀国,无疑为西晋一统天下铺平了道路。

标签: 司马昭

更多文章

  • 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太祖

    赵匡胤能够成功地推翻后周建立北宋,除自身具备远见卓识的水平外,还有其结盟义社十兄弟的汗马功劳。但建国后这些拥有重兵和煊赫权势的兄弟又成了他潜在的威胁。为了解决五代时期“立国废国均由武将”的问题,世间流传的是他请兄弟伙们喝台酒,大家就把兵权交出来了。作为故事可以这么海聊,而实际

  • 清朝晚期的一些历史老照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

    现在关于清朝时期的一些照片,很多人都非常想了解,在那个时候,都会出现什么样的照片以及人和物。其实很多时候,生活中的一些照片更能体现出收藏的价值。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来看看关于清朝时期的一些生活,很多都是日常的照片,非常值得收藏哦!赶紧一起来看看吧!被抓捕的犯人,1870年掏耳朵,上海,晚清展示缠足小脚

  • 春秋吴王夫差是个什么样的人?夫差没有灭掉越国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夫差

    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吴国先王阖闾被越军击败杀死的仇恨,发全国兵力进攻越国,在夫椒山击溃越国军队,迫使越国屈服于吴国,越王勾践作为战俘前往吴国侍奉吴王3年。今天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伍子胥认为“今不灭(越国),后必悔之&rdq

  • 唐朝“唐隆政变”的经过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隆政变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唐隆政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唐隆政变的背景到底是什么样的?期间都经历了哪些事情?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在帝都长安发起了一场宫廷政变,这场政变以李隆基诛杀韦后以及安乐公主,彻底剿灭韦氏集团告终。此次旨在结束韦氏集团控制朝堂状况的政变,史称

  • 刘备巅峰时期的领土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创立者,作为汉室宗亲,刘备一心想要匡扶汉室,辗转多家势力之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在赤壁之战结束之后,刘备占据着荆州大部分地区,他的野心当然不止于此,接着刘备进军益州,占据了益州和大部分荆州地区。随后刘备发起了汉中之战,斩杀夏侯渊,夺取汉中,一时间刘备的实力达到了巅峰。刘备实力巅

  • 西夏灭国后后人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西夏

    公元1038年,党项族在中国西部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西夏立国190年,传10代帝王,先后与宋、辽、金鼎足而立。1227年西夏国被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所灭,其典籍、文书付之一炬,文物、古迹毁坏殆尽。在中国二十四史里,辽有《辽史》,宋有《宋史》,唯独没有西夏史,为后人留下了不尽的难解之谜。西夏灭亡后,其

  • 春秋一共有多少个诸侯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诸侯国

    春秋时期,诸侯数量究竟有多少?想必很多人对这一问题仍未闹清楚,以至于对于整个春秋的历史的印象都是糊涂账一笔。本文就为各位读者简单说明的这一问题,并且介绍几个当时比较有名的诸侯国。一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具体数量说法不一,最夸张的说法是八百诸侯国,出自《史记·殷本纪》:“周武王之东

  • 历史上礼崩乐坏开始的标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礼崩乐坏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接下来听听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秋晚期,孔子阅读春秋史时痛心疾首,认为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导致百姓困苦不堪,于是理想化地认为只要恢复周礼,以仁义治国,就能天下太平,百姓安

  • 周宣王在位时期分封的六个诸侯国分别都是哪些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宣王

    前829年(共和十四年),周厉王死于彘国,太子静在召穆公家长大了,召穆公、周定公以及诸侯拥立太子静继位,即周宣王。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周宣王继位后,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一帮贤臣辅佐朝政。并且,周宣王借助诸侯之力,陆续讨

  • 秦国“二十等爵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

    商鞅变法后,秦国实行了“二十等爵制”,在这套制度中秦国爵位的含金量如何?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二十等爵制中,秦国的爵位含金量,其实还是很高的。每提升一级,都会增加相应的土地和俸禄。只要在战场上足够英勇,得到足够的军功,房子、田地、仆人…&hel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