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二十等爵制”制度历史介绍

秦国“二十等爵制”制度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867 更新时间:2024/1/20 23:14:38

商鞅变法后,秦国实行了“二十等爵制”,在这套制度中秦国爵位的含金量如何?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在二十等爵制中,秦国的爵位含金量,其实还是很高的。每提升一级,都会增加相应的土地和俸禄。只要在战场上足够英勇,得到足够的军功,房子、田地、仆人……所有的这些,国家都能给你配齐了。

正是因为如此丰厚的奖励制度,秦国人才会踊跃参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秦国也因此才能组建起一支数量庞大的精锐军队,最后统一了天下。

战国初期,随着生产力逐渐进步,旧有的井田制逐渐瓦解。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开始纷纷进行变法维新,而后逐渐强大起来。

就在各国开始先后进行变法的同时,地处中原西部的秦国,也开始眼热起来。秦国也是老牌强国,但在这场变法热潮当中,秦国却落后了。这主要是因为,秦国地理位置比较偏,和中原诸国的联系相对少一些。再加上秦国内部,保守派实力强大,所以才没能及时变法。等到其他国家先后进行过变法之后,此时的秦国,已经落后很多了。

眼见这种局面,当时在位的秦孝公,终于下定决心,开始变法。但是,秦孝公也很清楚,秦国内部的保守派到底有多么强大。想要马上进行变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为了实现自己的变法愿望,秦孝公一边在国内收紧权力,为接下来的变法做准备。另一边颁布《求贤令》,希望找到能够帮助他变法的人才。不久之后,魏国人公孙鞅来到秦国,向秦孝公畅谈变法革新的理念,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因为后来公孙鞅被秦孝公封在了商地,所以后世往往称其为商鞅。

为了说服国内的保守派,同时更是为了表明变法的必要性。秦孝公决定,让双方进行一场辩论。这场辩论十分激烈,虽然辩论之后,保守派依然固执己见,但这次辩论,也让当时秦国的舆论风向,开始产生了变化。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命令商鞅,在秦国推行《垦草令》,拉开了秦国变法的序幕。变法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保守派的反对,变法其实收效甚微。但是在秦孝公和商鞅的努力之下,《垦草令》还是被逐渐推行开来。在这个过程当中,便发生了著名的‘商鞅南门立木事件。

四年之后,随着《垦草令》在秦国逐渐推行开来,秦国人开始逐渐接受变法的理念。于是,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全权负责变法事宜。

此后,商鞅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建立二十等军功制度、制定明确的秦律。

在这其中,二十等军功制,不光是对秦国军事制度的一次改革,更是彻底改变了秦国的政治体系。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遵循传统的世禄世卿制度。所谓世禄世卿,就是指贵族世袭制。在这种制度下,只有贵族能够做官,平民永远没有上升的通道。

没有上升的阶梯,平民永远都是平民。就算国家对外打仗胜利,平民也捞不着半点好处,自然没人愿意打仗。如此一来,当时秦军的战斗力,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商鞅进行改革之后,一切就变得截然不同了。

按照商鞅改革后的这套制度,秦国的爵位分为二十个等级,分别为:分别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这其中,一级公士最低,二十级的彻侯最高。而商鞅当时的爵位,便是左庶长,位列第九等。距离二十等的彻侯,还差了十一个等级。然而,身为一个左庶长的商鞅,就已经能够全权负责制定秦国变法的一系列章程,秦国的爵位含金量,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最高等的彻侯,则是更为位高权重,可以获得一块实际封地,建立一个国中之国。商鞅直到晚年的时候,才有幸得到了这个爵位。而在秦国历史上,从商鞅变法开始,一直到秦朝灭亡,有记载的彻侯,仅仅只有七人,分别是商鞅、魏冉范睢吕不韦嫪毐王翦王贲

这七个人,每一个都是大名鼎鼎,在秦国的历史上,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那么,如何获得这些爵位呢?

很简单,唯一的方法,就是上战场杀敌,获得更多的军功,然后凭军功升迁。按照商鞅设置的规则,秦国士兵只要在战场上斩杀一名‘甲士,便能从平民晋升为一级公士,同时获得田地一顷、宅院一座、仆人一个。

当然,想要在战场上实现这个目标,并不算容易,甚至可以说是十分艰难。这里所说的‘甲士其实并不是普通的敌方士兵。因为在战国时期,有资格被称之为甲士的,要么是最精锐军团的先锋士兵,在敌国内部肯定也是贵族,要么干脆就是一个底层军官。而一般的士兵,是没资格称之为甲士的。也就是说,想要完成这个目标,秦国人需要在战场上,独立干掉一个敌军的底层军官,才能晋升为公士,这显然难度极大。

而且,秦国的这套军功制度,也不是说每杀一个‘甲士,就能晋升一级。要真是这样的话,如果有人能够连杀二十个甲士的话,直接就能成为最高等级了彻侯了,这显然不可能。商鞅设计的这套制度,可以当成现代游戏里的升级制度,而猎杀的‘甲士数量,以及在战争当中立下的功劳,就是经验。

前期升级需要的经验比较少,但是越往后,需要的经验就越多。到了后期,已经不是单纯靠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就能晋升的了。而是必须成为将军,率领军队打胜仗,或者像商鞅那样,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才能晋升。

不过,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当时详细的晋升制度,并没有流传下来。今天我们能够确定的是,杀一个甲士能够晋升为一级公士。杀两个甲士,如果这个军士的父母是囚犯,可以马上被释放。他的妻子如果是奴隶,可以马上转为平民。每多杀一个甲士,可以多获得一户奴隶。如果是军官,打赢一场仗,小官升一级,大官升三级。

对于底层士兵来说,想要靠在战场上杀敌成为彻侯,显然不现实。但能够多拥有一些田地、住宅以及仆人,也是大家梦寐以求的了。最关键的是,靠着军功可以得到爵位,可以脱离平民成为贵族。爵位是可以世袭的,只要士兵本人足够努力,就等于是给家里攒下了一份丰厚的家产,而且还能给后人搞一个铁饭碗,这可就太具有诱惑力了。

正是因为秦国的二十级军功制度,如此具有诱惑力,所以秦国人后来才会争相去当兵,组建出一支强大的虎狼之师,最后横扫天下。不过,这种制度,显然对那些旧贵族很不利,损害了那些旧贵族的利益。所以最后,当秦孝公死后,设计这套制度的商鞅,也被施以车裂之刑而死。但商鞅设计的这套制度,却成了秦国强大的根本。在商鞅被处死后,后来的秦国君主,依然选择继承了这套制度,最后经过几代人的奋斗之后,终于统一了天下。

标签: 秦国

更多文章

  • 唐朝“渭水之盟”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是在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与入侵的东突厥颉利可汗、突利可汗的结盟,这对于李世民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耻辱,为什么这么说?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因为自他领兵开始,一直都是战无不胜,从来没有过被人兵临城下,被迫签订和约的先例。而且,为了让突厥退兵,唐朝也付出了很大的经济代

  • 朱元璋称帝后为何要行幸开封古城?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开封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草原,建立蒙古汗国,55年后,他的孙子忽必烈改汗国

  • 宋朝“枢密院”机构设置的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枢密院

    宋朝的国祚共319年,是古代封建王朝中重文轻武的现象最为严重的朝代,武将的地位很低,这与当时的军事体制有很大关系。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从唐朝中期开始,中原王朝就受到战火的连累,持续了二百多年的战乱,这持续百年的战乱终于被宋太祖结束了。宋太祖为了不想在重蹈覆辙总结经验开始

  • 唐朝后宫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

    前面我们提到,唐太宗时,武则天在“五品才人”上停留了12年,未获提升。待唐高宗将她从感业寺重新接回后宫,不过一年,便被提拔到“二品昭仪”之位。从才人到昭仪,连跳几级,这对后宫来说也不算事儿,在我们看剧的印象中,一名普通宫女都可能逆袭成贵妃。那么唐代后宫

  • 吕布退出长安后为何会选择争夺兖州和徐州?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吕布

    初平三年(192)四月丁巳日,吕布下达的命令,李肃执戟刺杀董卓。接下来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董卓死后,吕布任职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并与王允同掌朝政。在董卓去世后,他的部署李傕和郭汜等人,本想解散部队,归隐田野,但当时谋士贾诩认为却如果此时选择归隐,朝廷只需要随便派出一支

  • 牛李党争的最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牛李党争

    晚唐时代的朋党之争,又名“牛李党争”,是指九世纪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从朝廷内部到地方政府、藩镇内部展开的广泛权力斗争。“党争”从宪宗朝开始,到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年,武宗一朝,李党势力达到鼎盛

  • 唐朝的牛李党争到底是在争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牛李党争

    在中国古代王朝更迭的历史中,朋党一词可以说经常可以见到。不同于近现代意义上的党派,古代的朋党则脱胎于复杂的个人网络,其内部往往有着极大的不稳定性,所以古代的朋党同近现代党派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如历史上明朝的东林党、唐朝的牛党与李党,实际上全都属于古代朋党的范畴。这中间历史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大凡历史上有

  • 西夏全盛时期疆域地图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夏

    西夏本来的国号并没有西字,党项人虽然是蛮夷,可是他们始终还是要自认为中华正朔,故而选择了夏作为他们的国号。公元前1038年,李元昊如愿以偿的建立起了党项人自己的国家,在李元昊这位野心勃勃的皇帝手中,西夏的国力一度飙升,国土面积也得到了扩大。而疲于应付辽国的宋朝根本就没有将这个小国放在眼中,只不过是雷

  • 北宋全盛时期疆域地图介绍 北宋行政区域地图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北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汴梁,后改为东京(开封)。这是北宋的开端,但北宋还远远没有完成统一,事实上统一的任务北宋和南宋永远都完不成。赵匡胤和其弟赵光义,是为宋太祖和宋太宗,两人用了30多年时间,完成了大部分的统一工作。但是包括北京在内的燕云十六州,仍然控制在辽国手中,这是

  • 战国时期燕国疆域地图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燕国

    燕国是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的北方国家,在整个春秋时代燕国都是诸多诸侯国中弱小的一个国家,到了战国时代,燕国从弱小的国家逐渐发展成战国七雄之一。燕国都城在“蓟”,称上都,在今北京一带。燕国为应付南方各国,在今河北易县建立了一军事重镇,称为“下都”。太史